山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技术导则DB13/T 2523-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山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技术导则DB13/T 2523-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技术导则DB13/T 2523-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技术导则DB13/T 2523-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技术导则DB13/T 2523-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技术导则DB13/T 2523-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93.160 P 57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2523 2017 山区水土 资源协调 利用技术 导则 Technical guide of coordinate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oil resources in mountainous areas 2017-05-17 发布 2017-08-01 实施 河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13/T 2523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 规则 起草。本标准 由河 北省 水利 厅提 出并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河 北省 水利水 电勘 测设 计研 究院、承德 市双 峰寺 水库 工程 建设管 理局。本标准 参编 单位:中 国水 利水电 第十 六工 程局 有限 公司、承德 市水 利水 电勘 测设计 院、河北 省 水利工程 局。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周亚 岐、于 京要、刘 艳民、谢 子书、吴彦 斌、翁勇、张 宝生、鲍际 学、黄晶、王小霞、孙 焕芳、梁 发彪、杨芳、郜 文英、王 京浦、胡春 涛、何亚 敏、沈钢、韩雪 飞、张瑜、何 为民、董功强、刘 俊滨、田 海军。DB13/T 2523 2017 1 山区水土 资源协 调利用技 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山 区水 土资 源协调 利用 的术 语和 定义、水土 资源 现状 调查 评价、水资 源配 置、土 地资源开 发利 用规 划、治理 措施、环境 影响 评价、工 程管理、建 设投 资与 分期 安排、效益 分析 与评 价等。本标准 适用 于河 北省 山区 水土资 源协 调利 用规 划与 设计。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注日 期的版 本适 用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50201 防 洪标 准 GB 50288 灌 溉与 排水 工 程设计 规范 GB 51018 水 土保 持工 程 设计规 范 GB/T 21010-2007 土地 利用现 状分 类 GB/T 16453.1-2008 水 土保持 综合 治理 技术 规范 坡耕地 治理 技术 GB/T 16453.3-2008 水 土保持 综合 治理 技术 规范 沟壑治 理技 术 GB/T 16453.4-2008 水 土保持 综合 治理 技术 规范 小型蓄 排引 水工 程 SL 72 水 利建 设项 目 经 济评价 规范 SL 104 水利 工程 水利 计 算规范 SL 252 水利 水电 工程 等 级划分 及洪 水标 准 SL 278 水利 水电 工程 水 文计算 规范 SL 492 水利 水电 工程 环 境保护 设计 规范 DB13/T 1161-2016 用 水 定额 DB13/T 2019-2014 坡 改 梯工程 建设 技术 规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山区 mountain area 本标准 中,山区 特指 可进 行改造 为适 宜耕 种或 栽植 的山地、丘 陵地 区。3.2 地表水 资源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某特定 区域 在一 定时 段内 由降水 产生 的地 表径 流总 量,其 主要 动态 组成 为河 川径流 总量。DB13/T 2523 2017 2 3.3 地下水 资源 groundwater resources 指在一 定期 限和 某特 定区 域内,能提 供给 人类 使用 的,且 能逐 年得 到恢 复的 地下淡 水量。山 区 地下水资 源包 括河 川基 流量、河床 潜流 量、山前 侧向 流出量、未 计入 河川 径流 量的山 前泉 水出 露量、地下水实 际开 采净 消耗 量和 潜水蒸 发量。3.4 地表水 可供 水量 available surface water 考虑来 水和 用水 条件,通 过蓄、引、提、调等 各种 工程措 施可 提供 的地 表水 量。3.5 地 下水 资源 可利 用量 available groundwater 通过经 济合 理、技术 可行 的措施,在 不引 起生 态环 境恶化 条件 下允 许从 含水 层中获 取的 最大 水 量。3.6 水土资 源协 调利 用 coordinated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对于具 有水 资源 供给 能力 的土地,通 过开 发利 用后 能够可 持续 发挥 经济 社会 效益,且不 恶化 生 态环境的 综合 利用 方式。4 水土资 源现 状调 查与 评价 4.1 现状调 查 4.1.1 收集 项目 区内 自然 条件、经济社 会、水资 源、土地 资源、生态 环境 等基 本资 料,并 保障 其完整性;开展 必 要 的现 场调 查和勘 测工 作,以满 足工 程规划 和设 计的 要求。4.1.2 自然条 件和 经济 社会 状况 调查包 括以 下主 要内 容:a)自然条 件包 括地 形、地貌、气象、水 文、土壤、植 被、水 文地 质与 工程 地质、自然 资源 及 生态资源 等;b)经济社 会状 况包 括区 域内 人口、国内 生产 总值、财 政收入、一、二、三 产业 结构、农民 可 支配收入 等。4.1.3 水资源 开发 利用 状况 调查 包括以 下主 要内 容:a)以项目 区为 单位,调 查可 供土地 开发 利用 的水 资源 数量、水资 源质 量及 开发 利用水 平、供 水基础设 施及 供水 能力;当 项目区 水资 源匮 乏不 能满 足土地 开发 利用 需求 时,应适当 扩大 调 查区域范 围;b)调查项 目区 水资 源 三条 红 线控 制指 标和 实际 供用 水量、用水 结构 及用 水消 耗量,给出 居 民生活用 水量、一、二、三 产业用 水量 和生 态耗 用水 量指标;c)调查项 目区 现状 节水 灌溉 方式,给出 节水 灌溉 面积、措施、实 际灌 溉定 额和 灌溉水 利用 系 数等指标。4.1.4 土地资 源开 发利 用状 况调 查应包 括以 下内 容:DB13/T 2523 2017 3 a)按GB/T 21010-2007,调 查 项目区 内现 状土 地分 类利 用情况,给 出土 地总 面积 和耕地、园 地、林地、草地 面积 等指 标;b)调查项 目区 内粮 食作 物、林果的 种植 结构、现 状生 产水平 和产 量等 指标。4.1.5 生态环 境调 查包 括以 下主 要内容:a)调查项 目区 水土 流失 类型、成因、危 害程 度和 已治 理情况;b)调查项 目区 植被 情况,给 出森林 覆盖 率、林草 覆盖 率等指 标;c)调查项 目区 环境 现状 与保 护情况,说 明是 否存 在环 境敏感 区。4.1.6 收集区 域水 资源 开发 利用、土地 开发 与整 理、环境 保护等 方面 的规 划设 计资 料。4.2 现状评 价 4.2.1 现状 评价 包括 项目 区内 水 资源开 发利 用状 况、土地 资源利 用状 况、生态 环境 保护状 况等 内容。4.2.2 水资源 开发 利用 状况 应分 析项目 区水 资源 条件、现 状基础 设施 和开 发利 用潜 能,具 体包 括:a)分析项 目区 地表 水、地下 水资源 量、水资 源开 发利 用程度 及其 他水 资源 条件,水资 源及 可 利用量成 果应 与水 行政 主管 部门批 复的 已有 评价、规 划成果 相协 调;b)分析项 目区 蓄引 提工 程、机井、田间 节水 灌溉 设施 及其他 水利 工程 状况 及存 在问题;c)分析项 目区 具有 开发 利用 潜能的 水资 源类 型和 数量;d)利用县 级 三条 红线 指标,分解 出项 目区 三 条红 线 指标。4.2.3 土地资 源开 发利 用状 况应 分析项 目区 分类 土地 利用 方式及 存在 问题,提 出可 供开发 利用 的范围、类 型及 方式。4.2.4 生态环 境保 护状 况应 分析 项目区 水土 流失 和土 地资 源保护 方面 现状 存在 问题 及改进 方向。5 水资源 配置 5.1 水资源 配置 原则 5.1.1 水资源 配置 原则 包括 以下 内容:a)项目区 居民 生活 用水 优先 满足;b)灌溉供 水应 优先 利用 地表 水、合 理开 采地 下水;c)水资源 的开 发利 用 程 度应 避免使 项目 区的 生态 环境 恶化。5.1.2 水资源 供需 平衡 分析 和水 资源配 置包 括以 下内 容:a)分析计 算项 目区 居民 生活 用水、生态 环境 用水、二、三产 业用 水和 灌溉 用水;b)结合项 目区 实际 条件,分 析各行 业用 水配 置的 优先 次序;c)水资源 可利 用量 应作 为土 地资源 开发 利用 范围、方 式的控 制条 件;d)通过水 利计 算分 析水 资源 可利用 量;e)根据水 资源 供需 平衡 分析 成果优 化土 地开 发利 用方 式。5.2 水资源 需求 分析 5.2.1 居民生 活需 水量 可通 过调 查或 按 DB13/T 1161-2016 进行分 析。DB13/T 2523 2017 4 5.2.2 存在二、三 产业 时,需水 量可通 过调 查或 按 DB13/T 1161-2016 进 行分 析。5.2.3 生态环 境用 水按 照环 境保 护的要 求进 行计 算。5.2.4 新开发 的土 地灌 溉用 水应 采取节 水灌 溉方 式。5.2.5 灌溉净 需水 量分 析可 采取 以下方 式:a)按DB13/T 1161-2016 给 出 的定额 直接 计算 灌溉 需水 量;b)参照灌 溉试 验资 料拟 定灌 水制度 和设 计参 数,计算 灌水定 额、灌溉 定额,分 析灌溉 需 水 量;c)根据项 目区 调查 资料 分析 灌溉需 水量。5.2.6 结合供 水方 式分 析灌 溉水 利用系 数,计算 灌溉 毛需 水量。5.2.7 灌溉需 水量 应按 照种 植结 构进行 分项 计算 与汇 总统 计。5.3 水资源 可利 用量 分析 5.3.1 项目区 水资 源量 可按 照 SL 278 相关 要求 进行 分析 计 算。5.3.2 水资源 量计 算成 果应 结合 区 域水 资源 评价、水 文手 册等进 行合 理性 分析。5.3.3 地表水 资源 可供 水量 可按 照 SL 104 相关 要求,通 过 以下方 式进 行分 析:a)有水文 系列 且有 调节 工程 的水源 可以 月为 时段 长度 进行兴 利调 节计 算,计算 中考虑 必要 的 蒸发、渗 漏损 失;b)有水文 系列 但无 调节 工程 的水源 可以 旬或 日为 时段 长度对 比径 流量、需水 量,分析可 利 用 量;c)无水文 系列 的水 源可 参照 类似项 目按 利用 系数 法估 算。5.3.4 地下水 可开 采量 根据“三 条红线”控 制指 标按 模数 法计算。5.4 水资源 供需 平衡 分析 5.4.1 根据需 水量、水资 源可 利 用量计 算成 果,进 行对 比,分析项 目区 水资 源可 否满 足土地 开发 利用的用水 需求。5.4.2 当项目 区水 资源 可利 用量 不满足 用水 需求 时,分 析邻 近地区 是否 存在 可供 项目 区利用 的水 资 源量。5.4.3 水资源 可利 用量 确实 无法 满足用 水需 求时,应 调整 土地开 发利 用方 式,改为 水资源 消耗 量更 为节省的 方式,直 到满 足水 资源供 需平 衡条 件。6 土地资 源开 发利 用 6.1 土地资 源开 发需 求 6.1.1 山区土 地资 源利 用规 划应 贯彻“预防 为主,全 面规 划,综 合治 理,因 地制 宜,加强 管理,注重效益”的方 针,并遵 循如 下原则:a)坚持综 合治 理、因地 制宜 的原则,综 合考 虑土 地开 发方式 与水 土保 持、环境 保护的 关系,当前利益 与长 远利 益之 间的 关系;DB13/T 2523 2017 5 b)结合扶 贫需 求,以完 整小 流域为 单元 进行 统一 规划,对山、水、田、林、草、路实 施综 合 治理,采 取综 合防 治体 系;c)坚持耕 作、林木、果 树、灌草相 结合,做 到增 加植 被,保 持水 土。6.1.2 山区土 地资 源开 发利 用应 避开以 下区 域:a)25 以上陡坡 和存 在滑 坡、泥石流 风险 的区 域;b)生态保 护区 或环 境敏 感区。6.1.3 山区土 地资 源开 发需 求目 标主要 包括:a)增加耕 地数 量,提高 土地 标准,提高 土地 利用 效率;b)农业生 产提 质增 效,增加 农民收 入;c)减少水 土流 失量,改 善生 态环境;d)环境综 合保 护。6.2 土地资 源综 合利 用 6.2.1 山区土 地资 源利 用应 根据 地形和 土壤 条件,综 合考 虑治坡 和治 沟措 施。6.2.2 土地资 源利 用应 做好 统筹 规划,主 要 包括 以下 内容:a)规划基 准年 应能 准确 反映 社会经 济和 现状 水土 资源 利用技 术指 标,可选 取开 展工作 的 前 1 3年;b)设计水 平年 宜选 取在 工程 建成正 常生 效、或基 本生 效的年 份,且宜 与其 他规 划水平 年保 持 一致;c)设计灌 溉保 证率 一般 可 取50%75%。6.2.3 土地开 发利 用利 用方 式主 要包括 以下 内容:a)按坡度 和土 壤条 件划 分地 块,进 行土 地利 用规 划;b)确定不 同地 块的 种植(栽 植)类 型;c)对不适 宜种 植农 作物 的地 块综合 考虑 经济 林、速生 林、灌 草或 其他 水土 保持 措施。6.2.4 土地 开发 利用 方式 应与 水 资源开 发利 用规 划相 协调。当水 资源 不足 以支 撑土 地开发 利用 时,优先减少 1 5 至 25 坡 度 区的开 发利 用。6.2.5 确定灌 溉工 程规 模包 括以 下主要 内容:a)灌溉工 程规 模应 与作 物(植物)组成、灌 溉方 式相 协调;b)灌溉工 程规 模应 由田 间、支线向 干线 工程 递推 计算;c)结合供 水工 程规 模确 定输、供水 方式 和具 体措 施。6.2.6 按DB13/T 2019-2014 分 析确定 排水 措施 与规 模。6.2.7 分析项 目供 水对 已有 其他 用水户 和生 态环 境的 影响。6.2.8 对比土 地资 源开 发利 用和 水资源 承载 力,分析 二者 相互协 调性,通 过水 资源 承载力 条件 优化 土地资源 开发 利用 方式。7 治理措 施 DB13/T 2523 2017 6 7.1 工程措 施 7.1.1 说明项 目主 要依 据的 规程 规范和 相关 规划。7.1.2 根据建 设规 模、建设 内容、建筑 物组 成,依 据 GB 50201、SL 252、GB 50288 综合确 定项 目等别、建 筑物 级别 和防 洪标 准。7.1.3 根据土 地开 发利 用规 划与 项目建 设目 标进 行项 目区 工程总 体布 置,统筹 安排 土地开 发利 用、灌溉与排 水、田间 道路、农 田防护、生 态环 境保 护和 其他工 程措 施。7.1.4 明确沟 道治 理、坡耕 地整 治、小 流域 治理、小 型蓄 排引水 工程、排 水措 施及 其他配 套设 施的 型式,分 类进 行典 型设 计或 详细设 计;工程 措施 应满 足相应 级别 建筑 物的 稳定 指标要 求。7.1.5 沟道治 理可 采用 沟头 防护、谷坊、拦 沙坝、淤 地坝、小型 塘坝、沟 岸防 护等 措施。按 GB/T 16453.3-2008 确定 具体 标 准、结 构型 式和 尺寸。7.1.6 坡耕地 整治 可综 合采 用保 水保土 耕作、梯田 等措 施。按GB/T 16453.1-2008 确 定具体 标准、结构型式 和尺 寸。7.1.7 小型蓄 排引 水工 程可 采用 截水沟、排 水沟、沉沙 池、蓄水 池、水 窖等 措施,并与坡 耕地 整治 相结合。按GB/T 16453.4-2008 确 定具 体标 准、结构 型式和 尺寸。7.2 蓄水保 土耕 作措 施 7.2.1 蓄水保 土耕 作可 采用 改变 微地形、覆 盖和 改良 土壤 等技术 措施。7.2.2 改变微 地形 应结 合实 际地 形条件 采取 等高 耕作、地 埂 植物带、沟 垄种 植等 方式,具体内 容包 括:a)地埂植 物带 适宜 于坡 度 3 5 的平坦 坡 地,埂 上可 植草,埂部 种植 粮食 作物 或经济 林;b)等高种植适宜 于坡度不 大 于 10 的缓坡地,沿等 高 线起垄,根据 地形、坡 度、土质等条件 起垄,耕 作时 由下 至上 翻耕;c)沟垄种 植适 宜于 坡 度 10 20 的坡耕地,适宜 于果 树 与草混 植。垄 高 20 30cm,垄 种植 草或荆类植 物,沟垄 内种 植果 树。7.2.3 覆盖可 根据 项目 区条 件采 用秸秆 还田 覆盖、地 膜覆 盖等方 式。7.2.4 作物种 植方 式选 择包 括如 下内容:a)草田轮 作适 用于 土地 资源 较多的 远山 区或 半农 牧区,根据土 地资 源条 件采 取短 期或长 期轮 作;轮作草 类结 合牧 草进 行合 理选择;b)间作应 保证 作物 间的 生物 相容性,保 障生 态 协 调和 环境相 容;c)套种适 用于 在同 一地 块内 种植生 长季 节不 同的 作物,也应 当保 障生 态协 调和 环境相 容;d)密植适 用于 耕作 粗放,作 物植株 密度 偏低 的地 区。7.2.5 改良土 壤可 采取 深耕、增 加有机 肥和 留茬 播种 等措 施。7.2.6 蓄水保 土耕 作措 施具 体标 准、型 式、规格 等应 结合 项目区 条件 按 GB 51018 设 计。7.3 植物措 施 7.3.1 山区水 土资 源协 调利 用不 适宜种 植粮 食作 物的 应采 取林草、乔 灌木 相结 合的 方式,植物 配置 应利于减 少水 土流 失。DB13/T 2523 2017 7 7.3.2 山区粮 食种 植考 虑以 下因 素:a)在水资 源紧 张、供水 困难 的地区,粮 食品 种优 先选 择旱作 物;b)在水资 源较 为丰 富、供水 条件相 对容 易的 地区,粮 食品种 可选 择水 浇地 作物;c)田间灌 溉方 式宜 采用 喷灌、滴灌、高 压管 灌等 高效 节水灌 溉方 式。7.3.3 山区林 木种 植适 用于 耕地 资源相 对丰 富、地形 坡度 较陡的 地区,具 体选 择方 式如下:a)经济林 种植 应适 于项 目区 的气候、土 壤条 件,优先 选择耐 旱的 品种;b)果树种 植应 具备 相应 的供 水条件,供 水优 先采 取管 灌、微 灌等 高效 节水 灌溉 方式;c)其他品 种的 林草 应适 宜项 目区自 然条 件。7.4 科技措 施 7.4.1 采用先 进的 作物 高效 节水 灌溉技 术,使项 目灌 溉用 水量尽 可能 降低。7.4.2 采用先 进的 智能 技术,提 高 农田灌 溉和 排水 管理,有 效 消除不 合理 的灌 溉对 生产、生态的 影响。7.4.3 采取先 进的 作物 培育 技术,在缺 水地 区选 择耐 旱品 种,缓 解水 资源 供需 矛盾。8 环境影 响评 价 8.1 环境影 响评 价范 围为 完整 的小流 域或 行政 单元。8.2 分析现 状水 土流 失、土地 资源与 水资 源利 用等 基本 情况。8.3 按工程 施工 期、运行 期分 别进行 环境 影响 评价。8.4 施工期 重点 分析 土石 方挖 填、施 工运 输、生产 生活 区、取 弃料 场对 水土 流失 和环境 因素 的 影 响;运行期 重点 分析 建设 项目 对土地 资源、水 资源 利用 的持续 影响。8.5 对土地 利用 率、植被 覆盖 率、水 土流 失量 等可 进行 定量分 析。8.6 施工期 采取 必要 的环 境保 护措施 并制 定环 境监 测方 案。环 境保 护具 体措 施设 计执 行 SL 492。8.7 按SL 359 计算 施 工 期的 环 境保护 投资。8.8 环境保 护措 施与 主体 工程 实行同 时设 计、同时 实施、同时 验收。9 工程管 理 9.1 明确项 目的 管理 单位 和管 理人员。9.2 明确管 理任 务、管理 范围 和管理 内容。管 理任 务应 主要保 护建 筑物、工 程设 施的完 好与 安全、耕作与种 植效 益的 持续 发挥。9.3 对大中 型拦 挡工 程安 排位 移监测 设施,当产 生明 显 位移并 可能 致灾 时,对 受 影响区 进行 预警,避免造成 人员 伤亡 事故。10 建设投 资与 分期 安排 DB13/T 2523 2017 8 10.1 根据阶 段要 求,编制 建设 项目投 资估 算、概算。10.2 说明投 资分 析的 编制 依据 和原则。10.3 根据投 资规 模进 行分 年度 建设项 目安 排。规模 较小 的项目 原则 上在 一个 年度 内完成。当 工 程建设内容 较多、一 个年 度内 不能完 成时,合 理划 分年 度建设 项目 与投 资安 排。11 效益分 析与 评价 11.1 效益分 析重 点包 括生 态环 境效益、社 会效 益和 经济 效益。11.2 生态环 境效 益应 分析 提高 林草植 被覆 盖率、涵 养水 源、改 善气 候、减少 水土 流失量、提 高 生 物多样性 等指 标。11.3 社会效 益可 分析 增加 农民 收入、改善 生产 生活 条件 等。11.4 经济效 益应 按SL72 分析 国 民经济 评价 指标。11.5 在土地 利用、水 土保 持、增加项 目区 群众 收入 等方 面给出 项目 是否 合理 可行 的明确 结论。11.6 通过效 益分 析与 评价,对 类似项 目的 建设 提出 持续 改进的 意见 和建 议。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