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 6 5.0 2 0.0 1B 0 5DB5328西 双 版 纳 傣 族 自 治 州 地 方 标 准D B 5 3 2 8/T 6 2 0 1 9生 态 茶 园 建 设 技 术 规 程2 0 1 9-1 1-2 6 发 布 2 0 1 9-1 2-0 1 实 施西 双 版 纳 傣 族 自 治 州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5 3 2 8/T 6 2 0 1 9I前 言本 标 准 依 照 G B/T 1.1-2 0 0 9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的 结 构 和 编 写 进 行 编 制。本 标 准 由 西 双 版 纳 傣 族 自 治 州 人 民 政 府 发 展 生 物 产 业 办 公 室 提 出。本 标 准 由 西 双 版 纳 州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归 口。本 标 准 起 草 单 位:云 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茶 叶 研 究 所。本 标 准 主 要 起 草 人:李 荣 福、刘 德 和、殷 丽 琼、夏 丽 飞、罗 琼 仙、肖 星、孙 云 南、夏 锐。D B 5 3 2 8/T 6 2 0 1 91生 态 茶 园 建 设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标 准 规 定 了 西 双 版 纳 州 生 态 茶 园 建 设 的 基 本 要 求,包 括 产 地 环 境 条 件,茶 园 生 态 构 建,土 壤 管 理,水 分 管 理,树 冠 管 理,病、虫、草 害 防 治,生 产 档 案。本 标 准 适 用 于 西 双 版 纳 州 生 态 茶 园 的 建 设。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对 于 本 文 件 的 应 用 是 必 不 可 少 的。凡 是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所 注 日 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 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 文 件。G B/T 6 9 2 0 水 质 p H 值 的 测 定 玻 璃 电 极 法G B/T 7 4 6 7 水 质 六 价 镉 的 测 定 二 苯 碳 酰 三 肼 分 光 光 度 法G B/T 7 4 7 5 水 质 铜、锌、铅、镉 的 测 定 原 子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G B/T 7 4 8 4 水 质 氟 化 物 的 测 定 离 子 选 择 电 极 法G B/T 7 4 8 5 总 砷 的 测 定 二 乙 基 二 硫 代 氨 基 甲 酸 银 分 光 光 度 法G B/T 1 5 4 3 2 环 境 空 气 总 悬 浮 颗 粒 物 的 测 定 重 量 法G B/T 1 7 1 3 8 土 壤 质 量 铜、锌 的 测 定 火 焰 原 子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G B/T 1 7 1 4 1 土 壤 质 量 铅、镉 的 测 定 石 墨 炉 原 子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G B/T 2 2 1 0 5.1 土 壤 质 量 总 汞、总 砷、总 铅 的 测 定 原 子 荧 光 法 第 1 部 分:土 壤 中 总 汞 的 测 定G B/T 2 2 1 0 5.2 土 壤 质 量 总 汞、总 砷、总 铅 的 测 定 原 子 荧 光 法 第 2 部 分:土 壤 中 总 砷 的 测 定G B/T 1 7 4 2 0 微 量 元 素 叶 面 肥 料G B/T 1 7 4 1 9 含 氨 基 酸 叶 面 肥 料H J 4 8 2 环 境 空 气 二 氧 化 硫 的 测 定 甲 醛 吸 收-副 玫 瑰 苯 胺 分 光 光 度 法H J 4 7 9 环 境 空 气 氮 氧 化 物(一 氧 化 氮 和 二 氧 化 氮)的 测 定 盐 酸 苯 乙 二 胺 分 光 光 度 法H J 4 8 0 环 境 空 气 氟 化 物 的 测 定 滤 膜 采 样 氟 离 子 选 择 电 极 法H J 5 9 7 水 质 总 汞 的 测 定 冷 原 子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H J 4 9 1 土 壤 总 铬 的 测 定 火 焰 原 子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H J 6 3 7 水 质 石 油 类 和 动 植 物 油 类 的 测 定 红 外 分 光 光 度 法N Y/T 3 9 1 绿 色 食 品 产 地 环 境 质 量N Y/T 1 3 7 7 土 壤 p H 值 的 测 定N Y 5 2 5 有 机 肥 料N Y 2 2 7 微 生 物 肥 料D B 5 3 2 8/T 6 2 0 1 92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标 准。3.1西 双 版 纳 生 态 茶 园根 据 西 双 版 纳 茶 园 现 状,以 茶 树 为 主 体,通 过 一 定 的 生 物、生 态 以 及 工 程 的 技 术 与 方 法,充 分 利 用茶 园 空 间、水、土、光、热、气 等 自 然 条 件,人 为 地 改 变、调 整、配 置 和 优 化 茶 园 系 统 内 部 及 其 与 外 界的 物 质、能 量 和 信 息 的 流 动 过 程 及 其 时 空 秩 序,所 建 立 的 物 种 丰 富、层 次 复 杂,物 质 与 能 量 处 于 良 性 循环、结 构 与 功 能 达 到 一 种 稳 定 动 态 平 衡 状 态 的 高 效 人 工 生 态 系 统。3.2林 茶 混 植 模 式将 林 木 有 序 或 无 序 的 种 植 在 茶 园 内,遮 光 率 控 制 在 3 5%以 内 的 林 茶 种 植 模 式。3.3林 茶 围 篱 模 式将 林 木 种 植 在 茶 园 四 周,林 木 形 成“林 篱”将 茶 园 隔 成 5 1 0 亩 小 块 的 林 茶 种 植 模 式。3.4林 茶 分 段 模 式(俗 称:头 带 帽,腰 束 带,脚 穿 靴)将 林 木 分 段 配 置 在 山 顶、山 腰、山 脚 的 林 茶 种 植 模 式。3.5森 林 茶 园指 在 自 然 林 中,不 规 则 种 植 上 茶 树 的 茶 园。3.6满 天 星 式 茶 园指 种 植 随 意,无 规 则 的 株 行 距,每 亩 茶 树 低 于 8 0 0 株 的 茶 园。3.7等 高 条 植 茶 园指 按 等 高 线 条 植,有 规 则 的 株 行 距 排 列,每 亩 茶 树 在 8 0 0 1 3 0 0 株 的 茶 园。3.8速 生 密 植 茶 园指 按 等 高 线 条 植,有 规 则 的 株 行 距 排 列,每 亩 茶 树 在 1 3 0 0 株 以 上 的 茶 园。3.9基 肥D B 5 3 2 8/T 6 2 0 1 93茶 树 停 止 采 摘 后 施 入 的 肥 料。3.1 0追 肥茶 树 地 上 部 生 长 期 间 施 入 的 肥 料。3.1 1叶 面 肥以 叶 面 吸 收 为 目 的,将 茶 树 所 需 养 分 直 接 施 用 叶 面 的 肥 料。3.1 2安 全 间 隔 期茶 树 上 最 后 一 次 施 用 农 药(二 种 或 二 种 以 上 的 农 药 则 单 独 计)至 采 收 所 需 要 间 隔 的 最 少 天 数。3.1 3防 治 指 标(经 济 阈 值)病 虫 草 等 有 害 生 物 为 害 后 所 造 成 的 损 失 达 到 防 治 费 用 时 的 种 群 密 度 的 数 值。3.1 4防 治 适 期病 虫 草 等 有 害 生 物 生 长 过 程 中,最 适 合 进 行 防 治 的 时 期。4 产 地 环 境 条 件4.1 总 体 要 求茶 园 周 围 生 态 环 境 优 良,离 开 垃 圾 场、畜 牧 场、医 院、粪 池 5 0 m 以 上,离 开 经 常 喷 施 农 药 的 农 田 l 0 0 m以 上,远 离 排 放“三 废”的 工 业 企 业,具 有 可 持 续 生 产 能 力 的 生 产 区 域,符 合 N Y/T 3 9 1 标 准 要 求。在茶 园 周 边 不 得 实 施 不 利 于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和 对 环 境 造 成 污 染 的 工 程 项 目。4.2 空 气茶 园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应 符 合 表 1 规 定。表 1 生 态 茶 园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项 目指 标检测方法日平均a1 小时平均b总悬浮颗粒物,m g/m30.3 0 G B/T 1 5 4 3 2二氧化硫,m g/m3 0.1 5 0.5 0 H J 4 8 2二氧化氮,m g/m3 0.0 8 0.3 0 H J 4 7 9氟化物(F),g/m3 7 2 0 H J 4 8 00 0 0 0 1 注:a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b 1 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D B 5 3 2 8/T 6 2 0 1 944.3 土 壤土 壤 环 境 质 量 应 符 合 表 2 要 求。表 2 生 态 茶 园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标 准项 目 浓度限值 检测方法p H 6.5 0 N Y/T 1 3 7 7镉,m g/k g 0.3 0 G B/T 1 7 1 4 1汞,m g/k g 0.2 5 G B/T 2 2 1 0 5.1砷,m g/k g 2 5.0 0 G B/T 2 2 1 0 5.2铅,m g/k g 5 0.0 0 G B/T 1 7 1 4 1铬,m g/k g 1 2 0 H J 4 9 1铜,m g/k g 5 0 G B/T 1 7 1 3 80 0 0 0 2 注: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 c m o l(+)/k g 的土壤,若5 c m o l(+)/k 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4.4 灌 溉 水茶 园 灌 溉 水 应 符 合 表 3 的 要 求。表 3 生 态 茶 园 灌 溉 水 质 标 准项 目 浓度限值 检测方法p H 值 5.1 8.5 G B/T 6 9 2 0总 汞,m g/L 0.0 0 1 H J 5 9 7总 镉,m g/L 0.0 0 5 G B/T 7 4 7 5总 砷,m g/L 0.0 5 G B/T 7 4 8 5总 铅,m g/L 0.1 0 G B/T 7 4 7 5六价铬,m g/L 0.1 0 G B/T 7 4 6 7氟化物,m g/L 2.0 G B/T 7 4 8 4石油类,m g/L 1.0 H J 6 3 75 茶 园 生 态 构 建5.1 生 态 构 建 的 基 本 要 求5.1.1 生 态 环 境 优 良 的 茶 园,园 内 树 木 予 以 保 留,树 木 较 密 的 可 适 当 进 行 疏 枝,以 利 于 阳 光 透 射。5.1.2 生 态 环 境 较 差 的 茶 区,通 过 防 护 林、行 道 树、覆 荫 树 和 绿 肥 的 种 植,完 善 茶 园 生 态 系 统,提 高茶 园 及 其 周 围 环 境 的 生 物 多 样 性。5.1.3 茶 行 间 合 理 间(套)作 绿 肥,梯 壁 留 草 或 种 草。5.1.4 提 倡 生 态 养 殖,在 茶 园 放 养 家 禽(鸡、鸭、鹅);利 用 茶 园 中 种 植 的 绿 肥 植 物,饲 养 家 畜(猪、牛、羊),将 畜 禽 和 牲 畜 的 粪 便 回 归 到 茶 园 中,以 实 现 生 态 茶 园 的 绿 色、低 碳、循 环 和 可 持 续 发 展。5.1.5 西 双 版 纳 州 生 态 环 境 优 良,植 物 种 类 丰 富,提 倡 恢 复 自 然 植 被 构 建 茶 园 生 态 系 统。D B 5 3 2 8/T 6 2 0 1 955.2 茶 园 生 态 的 构 建 方 法5.2.1 在 茶 园 四 周 或 茶 区 内 不 适 合 种 茶 的 空 地 植 树 造 林,道 路、沟 渠 两 边 种 植 行 道 树。山 顶 和 茶 园 四周 的 防 护 林 以 常 绿 树 木 为 主,根 据 地 面 宽 度 种 植 3 1 0 行;山 箐 种 植 水 源 林,选 择 保 水 能 力 强 的 树 种。5.2.2 采 取 林 茶 混 植 生 态 模 式 的 茶 园,每 亩 覆 荫 树 种 不 少 于 3 个,种 植 株 数 在 8 1 4 株,保 证 透 光率 在 6 5%以 上,为 便 于 茶 叶 生 产 管 理,间 作 树 木 的 分 枝 应 控 制 在 2.0 以 上。5.2.3 采 取 林 茶 围 篱 生 态 模 式 的 茶 园,用 于 围 篱 的 林 带 不 少 于 1 行,根 据 树 冠 大 小 按(3 5)的株 距 种 植。5.2.4 采 用 林 茶 分 段 生 态 模 式 的 茶 园,山 顶 原 有 的 自 然 森 林 予 以 保 留,如 无 树 木,应 植 树 造 林;山 腰布 置 一 条 宽(1 0 1 5)的 林 带,种 植 树 木 不 少 于 2 行;山 脚 植 树 或 修 建 库 塘。5.3 不 同 类 型 茶 园 的 生 态 构 建5.3.1 森 林 茶 园将 茶 苗 种 植 在 林 下,上 层 覆 荫 度 高 的 树 木 进 行 适 当 疏 枝,以 保 证 茶 苗 的 正 常 生 长。对 茶 树 采 取 不 规 则 修 剪 和 放 养 相 结 合 措 施,培 养 形 成 高 度 在(1 2)不 等 的 小 灌 木 茶 园。5.3.2 满 天 星 式 茶 园采 用 林 茶 混 植 模 式 构 建 生 态 系 统。对 茶 树 采 取 不 规 则 修 剪 和 放 养 相 结 合 措 施,培 养 形 成 高 度 在(1 2)不 等 的 小 灌 木 茶 园。5.3.3 等 高 条 植 茶 园因 地 制 宜 地 采 取 林 茶 混 植 模 式、林 茶 分 段 模 式 构 建 生 态 系 统。提 倡 间 隔 1 0 m 留 养 1 株 茶 树 任 其 自 然 生 长。5.3.4 速 生 密 植 茶 园手 工 采 摘 茶 园 采 用 林 茶 混 植 模 式 构 建 生 态 系 统,机 械 化 采 摘 茶 园 采 取 林 茶 围 篱 模 式 或 林 茶 分 段 模 式构 建 生 态 系 统。5.4 生 态 树 种 选 择5.4.1 树 种 选 择 的 原 则:适 宜 当 地 生 长;根 深、不 与 茶 树 争 水 抢 肥;枝 叶 稀 疏,透 光 性 强;与 茶 树 无共 同 病 虫 害;对 茶 叶 品 质 无 不 利 影 响;有 经 济 价 值 或 观 赏 价 值。5.4.2 茶 园 可 参 考 但 不 限 于 附 录 A 中 列 出 的 树 种 和 种 植 的 行 株 距。6 土 壤 管 理6.1 土 壤 耕 作6.2.1 土 壤 深 厚、松 软、肥 沃,树 冠 覆 盖 度 大 的 茶 园 提 倡 免 耕 或 少 耕。一 般 茶 园 采 取 浅 耕 与 锄 草、追肥 相 结 合,深 耕 与 施 基 肥 相 结 合。D B 5 3 2 8/T 6 2 0 1 966.2.2 每 年 结 合 施 肥 耕 作 1 2 次,保 持 茶 园 土 壤 疏 松。时 间 以 春 茶 后 和 秋 茶 后 进 行。幼 龄 茶 园 以 除草、浅 耕 施 肥 为 主,拔 除 茶 树 根 茎 部 的 杂 草。苗 根 2 0 c m 以 内 浅 耕 深(5 1 0)c m,以 外 中 耕 深(1 5 2 0)c m。成 龄 茶 园 以 深 耕 施 基 肥 为 主,中 耕 深(2 0 3 0)c m,割 除 梯 壁 杂 草。6.2 土 壤 监 测参 见 4.3 表 2 检 测 土 壤 的 p H 值 和 重 金 属 元 素 含 量。根 据 监 测 情 况,调 整 土 壤 管 理 技 术,有 针 对性 地 采 取 土 壤 改 良 措 施。6.3 土 壤 覆 盖6.3.1 覆 盖 材 料 选 择未 受 有 害 或 有 毒 物 质 污 染 的 未 结 籽 山 草、稻 草、作 物 秸 秆、蔗 渣、绿 肥、茶 树 修 剪 枝 叶 等。6.3.2 覆 盖 时 期依 覆 盖 目 的 选 在 雨 季 来 临 前、旱 季 来 临 前、基 肥 施 用 后 或 杂 草 萌 发 前。6.3.3 覆 盖 要 求以 不 露 土 为 宜,厚 度(5 1 0)c m,成 龄 茶 园 每 亩 覆 盖 材 料 用 量 在(8 0 0 1 0 0 0)k g(干 重),幼 龄 茶 园 适 当 增 多。6.4 绿 肥 种 植6.4.1 种 植 方 式 幼 龄、重 修 剪、台 刈 茶 园 在 茶 行 间 套 种,成 龄 茶 园 利 用 空 隙 地 或 专 用 绿 肥 基 地 种 植。间 作 方 式 可 根 据 树 冠 对 地 面 的 覆 盖 度 来 确 定,一 般 是 在 茶 树 的 行 间 种 植 1 2 行 绿 肥。选 用 品 种 与 种 植时 间(表 4)。6.4.2 绿 肥 管 理,绿 肥 种 植 后 应 结 合 茶 园 耕 作 措 施 进 行 割 青,其 割 青 标 准 以 绿 肥 生 长 不 影 响 茶 树 生 长为 前 提,其 割 青 物 在 茶 行 覆 盖 或 翻 埋。表 4 适 宜 茶 园 种 植 的 绿 肥 品 种夏季绿肥 种植时间 冬季绿肥 种植时间大叶千斤拔 4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 毛叶苕子 1 0 月中、下旬圆叶决明 5 月上、中旬 光叶紫花苕 1 0 月中、下旬花生 4 月上旬至 5 月下旬 满园花 1 0 月中、下旬春大豆 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 紫云英 9 月下旬至 1 0 月下旬大叶猪屎豆 5 月上、中旬 紫花苜蓿 1 0 月上旬饭豆 4 月下旬至五月上旬 蚕豆 1 0 月上旬至 1 1 月中旬绿豆 4 月上旬至 5 月下旬 豌豆 9 月下旬至 1 0 月下旬6.5 土 壤 施 肥6.5.1 以 有 机 肥 料 为 主,微 生 物 肥 料、矿 物 源 肥 料 配 合 使 用,提 倡 施 用 茶 树 专 用 肥。生 态 茶 园 推 荐 使用 的 肥 料 见 附 录 B。D B 5 3 2 8/T 6 2 0 1 976.5.2 茶 园 施 用 的 有 机 肥 料、微 生 物 肥 料 应 分 别 符 合 N Y 5 2 5、N Y 2 2 7 的 要 求。农 家 肥 施 用 前 应 经 过无 害 化 处 理。6.5.3 肥 料 使 用6.5.3.1 基 肥基 肥 在 每 年 秋 冬 季 施 用,以 有 机 肥 为 主,包 括 饼 肥、厩 肥、家 禽 粪 肥、绿 肥、堆 肥、土 杂 肥、生 物肥 等。1 0 月 下 旬 1 2 月 中 上 旬 期 间 施 入,在 行 间 离 茶 树 基 部 2 0 c m 开 宽、深(2 0 3 0)c m 的 施 肥 沟,每 亩 施 用(2 0 0 0 3 0 0 0)k g 有 机 肥,(1 5 0 2 0 0)k g 饼 肥。6.5.3.2 追 肥生 态 茶 园 可 施 用 的 追 肥 有:腐 熟 人 粪 尿、沤 肥 的 沤 水、沼 液、沼 渣、饼 肥、有 机 肥 等。春 季 追 肥时 期 在 2 月 中 下 旬 至 3 月 初,施 用 液 体 有 机 肥,如:腐 熟 人 粪 尿、沤 肥 的 沤 水、沼 液 等;夏 季 追 肥 在5 中 下 旬 至 6 月 初 进 行,施 用 固 体 有 机 肥,如:饼 肥、牲 畜 粪 肥 等,幼 龄 茶 园 每 亩 施 用 有 机 肥 3 0 0 k g或 饼 肥 1 0 0 k g,成 年 茶 园 每 亩 施 用 有 机 肥 5 0 0 k g 或 饼 肥(1 5 0 2 5 0)k g。追 肥 采 用 条 施 和 穴 施 方 式。1 2 年 生 茶 苗 采 用 穴 施、成 年 茶 园 采 用 条 施 方 式,开 沟 深 度 为(1 0 1 5)c m,边 施 边 盖 土。6.5.3.3 叶 面 肥施 用 的 叶 面 肥 应 经 农 业 部 登 记 注 册,符 合 G B/T 1 7 4 1 9、G B/T 1 7 4 2 0 的 要 求。宜 施 用 营 养 型、生 物型 类 叶 面 肥,如:微 量 元 素 类、氨 基 酸 类 叶 面 肥 等,不 得 施 用 调 节 型 类 叶 面 肥,如:生 长 素 类、激 素 类叶 面 肥。叶 面 肥 在 茶 树 生 长 期 进 行,选 择 阴 天。喷 施 的 部 位 为 叶 的 正 面 和 反 面。7 水 分 管 理7.1 有 蓄、引 水 条 件 的 茶 园,应 修 建 库 塘、蓄 水 池、小 水 窖 等,改 善 茶 园 的 灌 溉 条 件。7.2 茶 园 修 建 蓄 水 池、小 水 窖 蓄 水,根 据 茶 园 灌 溉 面 积 大 小 和 水 源 利 用 情 况 而 设 计,大 蓄 水 池 容 量 一般(1 5 0 2 0 0)m3为 宜,中 蓄 水 池 一 般(1 0 0 1 5 0)m3,小 蓄 水 池 一 般(2 0 5 0)m3为 宜,小 水 窖容 量 一 般 以(3 6)m3为 宜。7.3 建 立 了 库 塘、蓄 水 池 等 的 茶 园,提 倡 建 设 喷 滴 灌 系 统,在 旱 季 对 茶 园 进 行 灌 溉,改 善 茶 园 的 生 态条 件。8 树 冠 管 理8.1 茶 树 修 剪8.1.1 森 林 茶 园、满 天 星 式 茶 园 和 等 高 条 植 茶 园 放 养 的 茶 树,在 放 养 前,剪 除 树 冠 内 细 弱 的 枝 条,保留 5 1 0 个 稍 粗 壮 的 骨 干 枝,注 意 保 留 向 外 伸 展 的 粗 壮 枝,以 利 形 成 高 大 树 冠。8.1.2 等 高 条 植 茶 园 和 速 生 密 植 茶 园,根 据 茶 树 的 树 龄、长 势 和 修 剪 目 的 分 别 采 用 定 型 修 剪、轻 修 剪、深 修 剪、重 修 剪 和 台 刈 等 方 法,培 养 优 化 型 树 冠。覆 盖 度 较 大 的 茶 园,每 年 进 行 茶 行 边 缘 修 剪,保 持 茶行 间 2 0 c m 左 右 的 间 隙,以 利 田 间 作 业 和 通 风 透 光,减 少 病 虫 害 发 生。8.1.3 修 剪 枝 叶 应 留 在 茶 园 内,以 利 于 培 肥 土 壤;病 虫 枝 条 和 粗 壮 枝 应 清 除 出 园。D B 5 3 2 8/T 6 2 0 1 988.1.4 推 行 机 械 修 剪,根 据 不 同 修 剪 方 法 选 择 适 宜 的 修 剪 机 型。8.2 采 摘8.2.1 森 林 茶 园、满 天 星 式 茶 园 和 等 高 条 植 茶 园 放 养 的 茶 树,在 未 形 成(1 2)m 高 的 树 冠 前,只 采摘 春 茶 和 秋 茶,夏 茶 留 养 不 采;采 摘 春 茶 和 秋 茶 时 应 掌 握 以 养 为 主,以 采 为 辅 的 原 则。8.2.2 等 高 条 植 茶 园 和 速 生 密 植 茶 园,应 根 据 茶 树 生 长 特 性 和 各 茶 类 对 加 工 原 料 的 要 求,遵 循 采 留 结合、量 质 兼 顾 和 因 园 制 宜 的 原 则,按 照 标 准,适 时 采 摘。8.2.3 手 工 采 茶 要 求 提 手 采,保 持 芽 叶 完 整、新 鲜、匀 净,不 夹 带 鳞 片、鱼 叶、茶 果 与 老 枝 叶,不 宜捋 采 和 抓 采。8.2.4 采 用 清 洁、通 风 性 良 好 的 竹 编、网 眼 茶 篮 或 篓 筐 盛 装 鲜 叶。采 下 的 茶 叶 应 及 时 运 抵 茶 叶 加 工 厂,防 止 鲜 叶 质 变 和 混 入 有 毒、有 害 物 质。9 病、虫、草 害 防 治9.1 遵 循“预 防 为 主,综 合 治 理”方 针遵 循 防 重 于 治 的 原 则,从 茶 园 整 个 生 态 系 统 出 发,以 农 业 防 治 为 基 础,综 合 运 用 物 理 防 治 和 生 物 防治 措 施,创 造 不 利 于 病 虫 草 等 有 害 生 物 孳 生 而 有 利 于 各 类 天 敌 繁 衍 的 环 境 条 件,增 进 生 物 多 样 性,保 持茶 园 生 态 系 统 的 平 衡,将 有 害 生 物 控 制 在 允 许 的 经 济 阈 值 以 内,减 少 各 类 病 虫 草 害 所 造 成 的 损 失。9.2 农 业 防 治9.2.1 分 批、多 次、及 时 采 摘,抑 制 假 眼 小 绿 叶 蝉、茶 蚜、茶 蓟 马、茶 白 星 病 等 危 害 芽 叶 的 病 虫。9.2.2 通 过 深 修 剪 或 重 修 剪 减 轻 毒 蛾 类、蚧 类 等 害 虫 的 危 害,控 制 螨 类 的 越 冬 基 数。9.2.3 秋 末 宜 结 合 施 基 肥,进 行 茶 园 深 耕,减 少 翌 年 在 土 壤 中 越 冬 的 鳞 翅 目 和 象 甲 类 害 虫 的 种 群 密 度。9.2.4 清 理 茶 园 根 际 附 近 的 落 叶 和 翻 耕 表 土,减 少 茶 树 病 原 菌 和 在 表 土 中 害 虫 的 越 冬 场 所。9.3 物 理 防 治9.3.1 利 用 害 虫 的 趋 性,进 行 灯 光 诱 杀、色 板 诱 杀、性 诱 杀。9.3.1.1 在 鳞 翅 目 和 象 甲 类 害 虫 发 生 的 茶 园,每 3 0 5 0 亩 茶 园 安 放 1 台 杀 虫 灯。9.3.1.2 在 叶 蝉 类、蓟 马 类 等 对 颜 色 有 趋 性 害 虫 的 发 生 期,每 亩 安 插 色 板 2 0 3 0 片,黄 色 粘 虫 板 和蓝 色 粘 虫 板 相 间 配 置。9.3.1.3 在 茶 园 安 置 性 诱 杀 器 具,性 诱 剂 专 一 性 强,根 据 茶 园 发 生 的 害 虫 种 类 购 买 相 应 的 性 诱 剂,按照 产 品 说 明 书 使 用。9.3.2 采 用 机 械 或 人 工 方 法 防 除 杂 草,推 行 机 械 除 草。不 得 使 用 除 草 剂。9.3.3 人 工 刮 除 苔 藓、地 衣,冬 季 封 园 时 用 0.6%0.7%石 灰 半 量 式 波 尔 多 液 防 治。9.4 生 物 防 治D B 5 3 2 8/T 6 2 0 1 999.4.1 注 意 保 护 和 利 用 当 地 茶 园 中 的 草 蛉、瓢 虫、蜘 蛛、捕 食 螨、寄 生 蜂 等 有 益 生 物,减 少 因 人 为 因素 对 天 敌 的 伤 害。提 倡 在 茶 园 或 茶 园 周 围 饲 养 蜜 蜂。9.4.2 宜 使 用 生 物 源 农 药 如 微 生 物 农 药、植 物 源 农 药 和 矿 物 源 农 药。所 使 用 的 生 物 源 农 药 和 矿 物 源 农 药应 通 过 农 业 部 登 记 许 可。1 0 生 产 档 案建 立 并 保 持 记 录 2 年 以 上,记 录 应 清 晰、完 整、详 细,至 少 包 括 但 不 限 于 以 下 内 容:a)农 药、肥 料 等 农 资 产 品 的 生 产 厂 家,主 要 成 分,购 买、存 放、出 库 日 期、地 点 及 其 使 用 方 法、使 用 量、使 用 日 期、应 用 地 块、应 用 对 象、使 用 人 等 应 有 详 细 记 录;b)一 般 农 事 操 作 活 动,如:除 草、耕 作、灌 排、采 摘 等 应 有 记 录。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D B 5 3 2 8/T 6 2 0 1 91 0附 录 A(资 料 性 附 录)生 态 茶 园 推 荐 种 植 树 种树种 科适宜 海拔 m适宜 的立地环 境条件适宜 种植类型适宜 的行株距樟树 樟科6 0 0 15 0 0常绿乔木,中性树种,性喜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排水良好的红壤,P H 值 5.5-7,年均温 1 7-1 9,年降雨量 1 3 0 0 m m 左右。覆荫树(7 8)m(7 8)m或 1 0 m 5 m桤木 桦木科5 0 0 30 0 0喜光,喜温暖气候,适生于年平均气温 1 5-1 8,降水量 9 0 0-1 4 0 0 m m 的丘陵及平原、山区。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水湿,多生于河滩低湿地。覆荫树水源林作覆荫树:(7 8)m(7 8)m作水源林:3 m 3 m澳洲坚果 山龙眼科3 0 0 13 0 0最适生长温度为 1 5 3 0,高于 3 0 生长严重受阻,4 0 停止生长,成龄树能耐短期的-4-5.6 低温,在年降雨量为 1 3 0 0 3 0 0 0 m m、干湿季明显的热带和温暖无霜的亚热带地区栽培最佳。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 H 4.5-6.5、海拔 7 7 0 m 以下为最适宜园地。覆荫树 6 m 6 m西南桦 桦木科8 0 0 15 0 0对土壤适应性也较广,生长地以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红黄壤、黄壤为主。喜暖热气候,在云南省分布区的极端最高气温达 3 7 4 1,但冬季落叶,能耐一定程度的低温和霜冻,一般能忍耐短期4 6 的低温而不致受害。防护林覆荫树作防护林:(7 8)m(7 8)m作覆荫树:(7 8)m(7 8)m降香黄檀 豆科1 0 0 6 0 0分布区常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 2 3-2 5,极端最低温 6.6,雨量分配极不均匀,旱季(1 1 月至翌年 4月)降水量为 1 5 0 0 m m 左右,且多暴雨。土壤为褐色砖红壤和赤红壤。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陡坡、山脊、岩石裸露、干旱瘦瘠地均能适生。为阳性树种。防护林(8 1 0)m(8 1 0)mD B 5 3 2 8/T 6 2 0 1 91 1大果紫檀 豆科1 0 0 6 0 0喜温暖、湿润的热带气候,耐低温,能安全度过 0 以下的寒冬。它可以用落叶来度过干旱以及低温期。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落叶期的时间会减少,使其可以更快的生长。适合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造林。因其具固氮能力,能够改良土壤,也可应用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退化地的林分改造。防护林(8 1 0)m(8 1 0)m版纳黑檀 豆科1 0 0 6 0 0落叶乔木,高达 2 0 m,直径 5 0-7 0 c m;树皮厚,平滑或条块状剥落,褐灰色至土黄色。分布区年平均 温1 7-2 0,年降水量 1 0 0 0-1 5 0 0 m m。土壤为红壤或砖红壤,p H 值 5.5-6.5。分布于亚州热带,中国南部亦有栽培。防护林(8 1 0)m(8 1 0)m滇南红厚壳藤黄科1 1 0 0 1 8 0 0分布区域:云南南部(景洪、澜沧)。印度(北部),缅甸至泰国也有。生于山谷密林中,海 拔1 1 0 0-1 8 0 0 m。防护林(8 1 0)m(8 1 0)m云南樱花 蔷薇科1 5 0 0 2 6 0 0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忌积水。覆荫树行道树作覆荫树:1 0 m 1 0 m作行道树:8 m紫薇 千屈菜科5 0 0 15 0 0喜暖湿气候,喜光,略耐阴,喜肥,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好生于略有湿气之地,亦耐干旱,忌涝,忌种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湿地方,性喜温暖,而能抗寒,萌蘖性强。覆荫树行道树作覆荫树:7 m 7 m作行道树:3 5 m紫荆花 苏木科1 5 0 14 0 0性喜阳光,喜暖热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长较快。栽植于光照充足,排水通畅,肥料充足的土壤,生长速度快。覆荫树行道树作覆荫树:1 0 m 1 0 m作行道树:7 1 0 m蓝花楹 紫葳科1 5 0 10 0 0好温暖气候,宜种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一般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良好。阳性,喜高温干燥气候;抗风,耐干旱,不耐寒。覆荫树行道树作覆荫树:1 0 m 1 0 m作行道树:7 1 0 mD B 5 3 2 8/T 6 2 0 1 91 2附 录 B(资 料 性 附 录)生 态 茶 园 推 荐 使 用 的 肥 料 种 类分类 名 称 简 介农家肥料1 堆肥2 沤肥3 家畜粪尿4 厩肥5 绿肥6 沼气肥7 桔杆8 泥肥9 饼肥以各类桔杆、落叶、人畜粪便堆制而成堆肥的原料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猪、羊、马、鸡、鸭等畜禽的排泄物猪、羊、马、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与秸秆垫料堆成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沼气池中的液体或残渣作物秸秆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等菜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商品肥料1 商品有机肥2 腐殖酸类肥料3 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4 矿物源肥料磷肥钾肥硫肥微量元素肥料5 叶面肥料6 茶树专用肥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为原料加工而成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殖酸类物质的肥料能在豆科作物上形成根瘤菌的肥料含有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的肥料含有磷细菌、解磷真菌、菌根菌剂的肥料含有硅酸盐细菌、其他解钾微生物制剂含有二种以上有益微生物,它们之间互不拮抗的微生物制剂磷矿粉、钙镁磷肥草木灰石膏、硫磺含有铜、铁、锰、锌、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含各种营养成分,喷施于植物叶片的肥料根据茶树营养特性和茶园土壤理化性质配制的茶树专用的各类肥料D B 5 3 2 8/T 6 2 0 1 91 3附 录 C(资 料 性 附 录)茶 树 主 要 病 虫 害 的 防 治 指 标 和 防 治 适 期病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假眼小绿叶蝉 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 6 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 1 2 头入 峰 后(高 峰 前 期),且 若 虫 占 总 虫 量的 8 0%以上茶黄蓟马 百叶虫量达 3 0 头以上 若虫高峰期前茶长白蚧 百叶虫量达 1 5 0 头以上 若虫盛孵期茶蚜 有蚜芽梢率 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 2 0 头 发生高峰期咖啡小爪螨 百叶虫量达 1 0 头以上 发生高峰前期茶毛虫 每百丛茶树有卵块 5 个 3 龄前幼虫期茶尺蠖 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每平方米 7 头茶尺蠖病毒制剂 1-2 龄幼虫期;植物源农药 3 龄前幼虫期茶丽纹象甲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在 1 5 头 成虫出土盛末期茶黑毒蛾第一代幼虫量每平方米 4 头;第二代幼虫量每平方 7头3 龄前幼虫期茶小卷叶蛾1、2 代,采 摘 前,每 米 茶 丛 幼 虫 数 8 头;3-4 代 每米茶丛幼虫数 1 5 头1、2 龄幼虫期茶细蛾 每百芽梢有虫 7 头 潜叶、卷边期(1-3 龄幼虫期)茶刺蛾 每平方米幼虫数:幼龄茶园 1 0 头、成龄茶园 1 5 头 3 龄前幼虫期茶芽枯病 叶罹病率 4-6%春茶初期茶白星病 叶罹病率 6%春茶期,气温在 1 6-2 4,相对湿度 8 0%以上茶饼病 芽梢罹病率 3 5%春、秋季发病期,5 天中有 3 天上午日照 2.5-5 m m茶云纹叶枯病 叶罹病率 4 4%;成老叶罹病率 1 0-1 5%6 月、8-9 月 发 生 盛 期,气 温 2 8,相对湿度 8 0%D B 5 3 2 8/T 6 2 0 1 91 4附 录 D(资 料 性 附 录)生 态 茶 园 适 用 农 药 品 种 及 安 全 间 隔 期 和 主 要 防 治 对 象农药名称使用剂量(g或m L/6 6 7 m2)稀释倍数 安全间隔期(天)主要防治对象印楝素 0.3%乳油 1 5 0 2 5 0 3 0 0 5 0 0 7 叶蝉类、蓟马类苦参碱 0.6%水剂 5 0 7 5 1 0 0 0 1 5 0 0 7 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鱼藤酮 2.5%乳油 1 5 0 2 5 0 3 0 0 5 0 0 7 尺蠖类、毒蛾类、叶蝉类、茶蚜5%天然除虫菊素 5 0 7 5 1 0 0 0 1 5 0 0 7 叶蝉类、蓟马类矿物油 9 9%乳油 2 0 0 2 0 0 7 茶叶螨类苏云金杆菌1 6 0 0 I U/u L 悬浮剂7 5 1 5 0 5 0 0 1 0 0 0 3 茶黑毒蛾、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茶核苏云菌1 万 P I B/u L 悬浮剂7 5 1 5 0 5 0 0 1 0 0 0 3 茶尺蠖茶毛核苏1 万 P I B/u L 悬浮剂7 5 1 5 0 5 0 0 1 0 0 0 3 茶毛虫白僵菌制剂1 0 0 亿孢子/克1 0 0 5 0 0 3 叶蝉类、茶叶象甲石硫合剂4 5%晶体3 0 0 5 0 0 1 5 0 2 0 0 采摘期不宜使用 茶树病害、螨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