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120 B4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6932017 饲料中6种全氟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Six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Fee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2017-10-24发布 2018-01-24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693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泉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麦仑(漳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明、王征、王秀云、孟鹏、黄何何、林钦、卓黎阳、何孟杭、贾洪强、周鹏。DB35/T 16932017 1 饲料中6 种全氟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全氟丁基磺酸钾、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己烷磺酸钾、全氟壬酸和全氟辛烷磺酸钾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本标准对全氟丁基磺酸钾、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己烷磺酸钾、全氟壬酸和全氟辛烷磺酸钾的检出限均为0.1 g/kg。2 原理 试样中全氟化合物经酸化乙腈提取,提取液通过固相萃取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采用空白基质溶液匹配内标法定量。3 试剂与材料 3.1 除另有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 GB/T 6682-2008 规定的一级水。3.2 甲醇:色谱纯。3.3 乙腈:色谱纯。3.4 甲酸。3.5 乙酸铵。3.6 氨水。3.7 酸化乙腈:500 mL 乙腈+2.5 mL 甲酸。3.8 0.5%甲酸水溶液:0.5 mL 甲酸+99.5 mL 水。3.9 5%氨水甲醇溶液:5 mL 氨水+95 mL甲醇。3.10 50%甲醇水溶液:50 mL甲醇+50 mL 水。3.11 聚酰胺固相萃取柱(3 mL)。3.12 标准物质:全氟丁基磺酸钾(CAS 29420-49-3,C4F9KO3S,浓度 50 g/mL);全氟庚酸(CAS 375-85-9,C7HF13O2,浓度 50 g/mL);全氟辛酸(CAS 335-67-1,C8HF15O2,纯度 98.0%);全氟己烷磺酸钾(CAS 3871-99-6,C6F13KO3S,浓度 50 g/mL);全氟壬酸(CAS 375-95-1,C9HF17O2,浓度 50 g/mL);全氟辛烷磺酸钾(CAS 2795-39-3,C8F17KO3S,纯度98.5%);全氟辛酸同位素内标(13C8HF15O2,浓度50 g/mL)。4 仪器与设备 4.1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DB35/T 16932017 2 4.2 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 0.1 mg 和1.0 mg。4.3 冷冻高速离心机:转速不低于 15000 r/min。4.4 涡旋混匀器。4.5 超声振荡器。4.6 固相萃取装置。5 测定步骤 5.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包括:a)色谱柱:C18(1.7 m,2.1 mm 100 mm)或相当;b)柱温:35;c)流速:0.3 mL/min;d)进样量:10 L;e)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见表 1。表1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5 mmol乙酸胺:甲醇=95:5(%)乙腈(%)0 60 40 0.5 60 40 3.5 30 70 3.5 5 95 5.0 5 95 7.0 60 40 5.2 质谱条件 质谱条件如下:a)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b)扫描方式: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c)离子源温度:120;d)脱溶剂气温度:400;e)脱溶剂气流速:700 L/h;f)锥孔反吹气流速:50 L/h;g)毛细管电压:3.00 KV;h)电子倍增管电压:650 V;i)碰撞室压力:2.7 10-5 mbar;j)6 种全氟化合物和全氟辛酸内标的母离子、子离子、锥孔电压及碰撞能量等质谱分析参数参见附录A。5.3 标准溶液配制 DB35/T 16932017 3 5.3.1 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准确称取 50 mg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钾标准品,加入甲醇溶解、定容到 100 mL 作为标准储备液,-4 条件下冷藏可保存 3 个月。5.3.2 混合标准溶液:移取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钾储备液 1.00 mL 用乙腈稀释到 100 mL 作为标准中间液;移取该中间液 1.00 mL 并移取全氟丁基磺酸钾、全氟己烷磺酸钾、全氟庚酸和全氟壬酸标准溶液各 0.10 mL,用乙腈稀释到 10 mL,配成约 500 ng/mL的 6 种全氟化合物混合标准溶液,-4 条件下冷藏可保存 1 个月。5.3.3 基质加标混合标准系列溶液:空白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混合标准中间溶液和内标溶液,配成 0.5 ng/mL25 ng/mL 的基质加标标准系列,内标浓度为 5.0 ng/mL,临用时配制。5.3.4 内标使用溶液:移取全氟辛酸同位素内标 1.00 mL,用乙腈稀释到 50 mL,配成 1000 ng/mL 的内标溶液,-4 条件下冷藏可保存 1 个月。5.4 样品的预处理 5.4.1 称取 5 g(精确至 0.01 g)均匀样品,置于 50 mL 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 20 L 内标和20.0 mL酸化乙腈(3.7),振摇混匀,置于超声波振荡器中提取 30 min 后,于4 15000 r/min 离心 5 min,取 5.0 mL 上清液于 10 mL 刻度试管中,用乙腈饱和正己烷涡旋萃取净化 3 次,每次2 mL,吸出正己烷层弃去,40水浴中氮吹除去残余正己烷并用乙腈定容 5 mL,再用 10 mL0.5%甲酸水溶液(3.8)转入50 mL 离心管中,于 4 15000 r/min离心 5 min,取上清液,待净化。5.4.2 将上述溶液通过经活化的聚酰胺小柱(3.11),控制流速(12)mL/min,依次用 3 mL0.5%甲酸水溶液(3.8)、2 mL 酸化乙腈(3.7)和2 mL 水淋洗小柱,真空抽干,用 3.0 mL 5%氨水甲醇溶液(3.9)以(12)mL/min 流速洗脱并收集,置于 40 水浴中氮吹近干,再用 50%甲醇水溶液(3.10)定容到 1.0 mL,混匀,用 0.2 m 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过滤后检测。5.5 定性测定 按照上述条件测定试样和标准工作溶液,如果试样的质量色谱峰保留时间与标准物质一致,允许偏差小于25%;定性离子对的相对丰度与浓度相当的标准工作溶液的相对丰度一致,定性离子参见表A.1,相对丰度允许偏差不超过表 2规定的范围,则可判断样品中存在相应的被测物。表2 定性确证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50 20 50 10 20 10 允许的最大偏差,%20 25 30 50 5.6 定量测定 本方法采用空白样品基质溶液配成的标准系列溶液,以全氟化合物的浓度为横坐标(X),全氟化合物峰面积与全氟辛酸内标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Y),绘制6种全氟化合物的标准工作曲线进行定量。总离子色谱图参见图B.2。6 结果计算 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按式(1)计算:DB35/T 16932017 4)1(2.0 mV Cw 式中:w试样中全氟化合物的含量,毫克每千克(mg/kg);C试样溶液中全氟化合物的含量,微克每毫升(g/mL);V提取溶液体积,毫升(mL);m样品质量,克(g);0.2浓缩因子;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7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数平均值的15%。DB35/T 16932017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6种全氟化合物和全氟辛酸内标的母离子、子离子、锥孔电压及碰撞能量等质谱分析参数 表A.1 6种全氟化合物和全氟辛酸内标的质谱分析参数 化合物 保留时间 min 母离子 m/z 子离子 m/z 锥孔电压 V 碰撞能量 eV*79.8 40 30 全氟丁基磺酸钾 1.52 299.0 98.8 40 25*318.7 12 10 全氟庚酸 1.86 363.0 168.9 12 20*79.8 40 30 全氟己烷磺酸钾 2.52 399.0 98.8 40 30*368.8 10 7 全氟辛酸 2.35 413.0 168.9 10 15*418.6 10 10 全氟壬酸 2.85 463.0 219.0 10 15*79.8 50 40 全氟辛烷磺酸钾 3.52 499.0 98.9 50 35 全氟辛酸内标 2.35 421.0 375.7 10 10*定量离子 DB35/T 16932017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6种全氟化合物和全氟辛酸内标质谱图及色谱图 图B.1 6 种全氟化合物和全氟辛酸内标一级质谱图(a)和二级质谱图(b)图B.2 6 种全氟化合物和全氟辛酸内标总离子流图和定量离子监测图 _ DB35/T 16932017 福建省地方标准 饲料中 6 种全氟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B35/T 16932017*2017年 11 月第一版 2017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