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柿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646-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甜柿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646-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甜柿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646-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甜柿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646-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甜柿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646-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甜柿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646-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6462017 甜柿栽培技术规范 2017-02-08发布 2017-05-08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6462017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育苗.1 5 建园.2 6 栽植.3 7 土肥水管理.3 8 整形修剪.4 9 花果管理.5 10 病虫鸟害防治.5 11 果实采收.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福建省甜柿主栽品种.7 DB35/T 1646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清西、王威、谢倩、叶玲、王贵铭。DB35/T 16462017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柿的育苗、建园、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鸟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甜柿的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甜柿 无论果实有无种子,成熟期均能自然脱涩,果肉内常形成少量褐斑的完全甜柿。4 育苗 4.1 砧木 宜选择山柿、毛柿和台湾豆柿(台湾君迁子)作为砧木。4.2 品种选择 宜选择富有、次郎等福建省甜柿主栽品种(参见附录A)。4.3 接穗 宜选择带有饱满芽体的成熟枝梢。4.4 嫁接 宜于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采用切接繁殖。可采用大砧就地嫁接,即砧木苗定植于果园23年后,离地40 cm50 cm剪砧嫁接;或采用苗圃地集中嫁接,砧木苗茎粗度达到0.8 cm后,在离地20 cm处剪砧嫁接。甜柿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6462017 2 4.5 苗木质量 4.5.1 质量要求 苗木应符合下列要求:a)苗龄 1 年生,主干直立,末级枝梢老熟健壮,无可见病虫害;b)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苗木分级标准见表 1。表1 苗木规格要求 指标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主根长(cm)20 根 侧根数量(条)8 5 3 苗高(cm)100 80 60 茎 茎粗,(cm)1.0 0.81.0 0.60.8 4.5.2 质量检验 4.5.2.1 抽样 按随机方法进行抽样,抽样量不得少于120株。4.5.2.2 检验方法 4.5.2.2.1 主根长度 用精确度为0.1 cm的直尺度量自地径处到主根末端的长度。4.5.2.2.2 侧根数量 目测侧根条数。4.5.2.2.3 苗高 用精确度为0.1 cm的直尺度量自地径处到顶芽全部的苗木长度。4.5.2.2.4 茎粗 用游标卡尺度量嫁接口上1 cm处茎的直径。5 建园 5.1 园地选择 以选择年平均温度17 19 的闽西北或海拔300 m700 m的闽中地区建园为宜。园地宜选择坡度小于或等于25、远离污染源、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地下水位大于或等于1.0 m、排灌方便的场所。DB35/T 16462017 3 5.2 土壤条件 园地以土层深厚、透气性良好、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1.0%的壤土为宜。其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5.3 整地挖穴 建园时,当坡度大于6,应修筑等高梯田,梯田台面宽大于2.5 m。栽植前,开具长宽深为1.0 m1.0 m0.8 m的栽植穴,或宽深为1.0 m0.8 m栽植沟。6 栽植 6.1 栽植时期 分为春植与秋植,春植以2月份(萌芽前)为宜,秋植以9月份至10月份为宜。6.2 栽植密度 坡度大于6的园地,株行距以(45)m5 m为宜;坡度小于6的园地,株行距以(56)m6 m为宜。6.3 授粉树配置 栽植富有品种时,应配置花御所等品种作为授粉树,配置比例8:1。6.4 栽植方法 苗木栽植于栽植穴或栽植沟,并施足基肥,宜施用适量石灰;回土时,应优先回填表土;宜整成高出地面30 cm40 cm,长、宽各1 m的种植墩。栽植后,浇足定根水,保持根系周围土壤湿润至成活。7 土肥水管理 7.1 土壤管理 幼年树实行树盘覆盖,行间宜种植绿肥或生草;定植后34年应完成全园扩穴改土;每隔23年应深翻1次。7.2 施肥 7.2.1 基本要求 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7.2.2 幼年树 于苗木定植后春梢老熟期施第一次肥,株施尿素100 g150 g,以后每月追肥1次,并适当增加用肥量,配施磷肥;施肥时宜兑水浇施;9月中旬株施有机肥5 kg作基肥。7.2.3 结果树 成年树宜每年土施3次。第一次于3月上、中旬施春梢肥,宜以速效肥为主,株施复合肥1.0 kg。第二次于7月份生理落果期施壮果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株施磷酸二胺1.0 kg、硫酸钾0.5 kg。第三次DB35/T 16462017 4 于11月份采果后施基肥,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株施商品有机肥10 kg、钙镁磷肥1.5 kg。期间,可适量施用微量元素。根外追肥于生理落果前至果实迅速膨大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每隔14 d28 d于阴天或傍晚喷施1次0.3%尿素与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7.3 水分管理 7.3.1 灌溉 果园土壤相对含水量宜保持30%40%。开花前后和果实膨大期,遇干旱应进行灌溉。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要求。7.3.2 排水 多雨季节,应排水防涝。8 整形修剪 8.1 整形 8.1.1 幼树整形 树形以开心形为宜。定植当年,苗留高50 cm70 cm,定干,选留34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约成45向上斜伸的分枝作为主枝培养。翌年以后,每主枝上选留3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梢培育为副主枝,第一副主枝距主干及各副主枝间相距约60 cm;各副主枝上选留3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梢培育为三级分枝。8.1.2 立支架和拉枝定型 定植第3年,在树体周围竖立4根高约1.8 m的竹竿,另选择4根竹竿作为横杆用铁丝绑扎,将树体的三级分枝固定在横杆上,形成开心形树冠。8.2 成年树修剪 8.2.1 夏季修剪 4月份至5月份,每条结果母枝中部选留2条结果枝,其它尽早抹除;及时抹除留作预备枝以外的隐芽萌发的新梢;树体中部抽生的徒长枝,在基部扭梢,每生长40 cm50 cm时保留30 cm左右摘心1次,直至7月底。6月份,对旺树主干或主枝进行环剥,环剥宽度为枝干直径的1/101/5,深达木质部为度。7月份至9月份,及时剪除直立旺长枝梢和内膛密生枝。8.2.2 冬季修剪 采用疏剪为主,短截为辅,剪除枯枝、病虫枝、衰弱枝、下垂枝、过密枝和衰弱的结果枝;需更新复壮的枝条,留二芽回缩至基部;生长势强或基部抽生的营养枝,回缩至基部;疏除或短截过密的结果母枝,生长中庸或偏旺的柿树,控制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为1:1,偏弱的树以1:(1.52.0)为宜。DB35/T 16462017 5 9 花果管理 9.1 保花保果 9.1.1 保花 旺盛的植株,于初花期至终花期,对直径2 cm以上的多年生枝应进行环剥,环剥宽度为0.2 cm0.4 cm;对直径2 cm以下的多年生枝应进行环割,环割深达木质部为度。盛花期宜喷施0.2%硼砂和0.2%磷酸二氢钾与0.2%尿素的混合液,共喷23次,间隔期14 d21 d。9.1.2 保果 终花期和幼果期,宜叶面喷施赤霉素50 mg/L与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12次。9.2 疏花疏果 9.2.1 疏花(蕾)花瓣露出前,应疏除延长枝上的全部花蕾,中庸果枝留12个花蕾,粗壮果枝留34个花蕾,5片叶以下的弱枝不留花蕾;尽量疏除弱小花、密生花。9.2.2 疏果 于第2次生理落果后进行疏果,应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小果和密生果等,选留大小一致、果形端正的果实,均匀分布在树冠各处;中庸果枝留1个果,粗壮果枝留23个果。9.3 套袋 疏果后套袋前,宜喷施一次针对本园柿树主要病虫害的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和杀菌剂。采用甜柿专用纸袋套袋;宜根据果实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纸袋;宜对套袋进行标记,可标记套袋批次等内容。10 病虫鸟害防治 10.1 病虫害防治 针对炭疽病、角斑病、柿棉蚧、白粉虱、柿舞毒蛾等主要病虫害,采用以下防治措施:a)农业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将枯枝、病虫枝,清出果园,并集中烧毁,结合冬季施用基肥,深翻改土减少病虫在土壤中越冬,清园后,全园喷布 3 Bo5 Bo 石硫合剂;b)物理防治:每 hm2设置 12 盏频振式杀虫灯,均匀设置黄板 300 张;c)农药防治:按照 NY/T 1276和 GB/T 8321 的要求选用适宜的杀虫、杀菌剂。10.2 鸟害预防 果实转色期于果园上方铺设防鸟网、反光条带,结合运用声、光等措施驱鸟。11 果实采收 11.1 采收时期 果皮由淡黄转橙黄或橙红时(9月份至10月份)采收;宜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DB35/T 16462017 6 11.2 采收方法 解下纸袋,用采果剪从果柄与柿蒂相连处剪下,应保持柿蒂完整无损。采收过程应轻拿轻放。11.3 采后处理 应及时进行分级、包装、贮藏。DB35/T 16462017 7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福建省甜柿主栽品种 A.1 太秋 早熟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闽认果2014003)。平均单果重200 g左右,果实扁圆形,横断面为方圆形,果顶平而微凹,有细小条纹,成熟鲜果果皮光滑鲜艳,橙黄色,完熟时果色呈橙红色,果粉少,有光泽,果蒂部凹陷,萼片4片大且贴附于果面;果肉橙黄色,均一,无褐斑,肉质酥脆,口感甜爽,汁多味浓,种子少或无,成熟鲜果硬度大,抗挤压,耐贮运,可溶性固形物15%18%;太秋还可选用永定红柿作砧木。A.2 次郎 早中熟品种,201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闽认果2010010)。平均单果重240 g左右,果实为扁方形,果面光洁,橙红色,完熟后橙红色;十字沟明显,以果顶为中心有明显的4条纵沟,果实横断面方形,果顶广平,果肩有皱纹,部分果实果顶有花柱遗迹,少数大果有裂顶现象,果顶易软化,相对脆而致密,果皮较厚,可溶性固形物15%19%。A.3 富有 晚熟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闽认果2015002),平均单果重220 g,果实扁球形,完熟时果皮色鲜艳,呈橙红色,果粉少,有光泽;横断面为圆形,果顶平而微凹,完熟时果色鲜艳,呈橙红色,果粉少,有光泽,果蒂部凹陷,果肉橙红色,具有紫红色小点,肉质松软,果汁多,风味中上,种子数03个,可溶性固形物15%21%;成熟鲜果硬度大,大小年不明显。_ DB35/T 16462017 福建省地方标准 甜柿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6462017*2017年 7月第一版 2017年 7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