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466-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466-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466-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466-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466-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466-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3.0 80.0 1R1 8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 41/T 14662017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2 0 1 7-0 9-3 0发 布 2 0 1 7-1 2-3 0实 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41/T 1 4 6 620 17I目次前言.1范 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缩略语.15材 料.25.1 岩沥青.25.2 基质沥青.35.3 集 料.35.4 填 料.36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36.1 一般规定.46.2 岩沥青的掺量.46.3 目标配合比设计.46.4 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56.5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57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57.1 施工准备.67.2 拌 和.67.3 运 输.67.4 摊 铺.77.5 压实与成型.77.6 开放交通及其他.78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78.1 一般规定.78.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78.3 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控制.88.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98.5 交工检查与验收.9DB 41/T 1 4 6 620 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济源市公路管理局、河南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金星、刘志科、张书华、吕小永、张幸杰、陈军、张浩。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杨丰恒、胡金龙、李二兵、余雷雷、任波、孙海娜、吕勤雷、许旭、张国杰、王飞、尹晓凡、郭瀚、王建波、辛保种、牛早霞、王春玲、白洁、孙含玉、李卫东、黄运军、张幸伟、马颖慧、康建豪、孙小菊、李超、郑龙、张超、高静、魏巍、李福龙、韩艳红、王娜、李晓洋、杨玉晶、程苹、李文娟、荆慧继、杨成凡、宋晓玲。DB 41/T 1 4 6 620 171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E 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 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 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 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岩沥青古代石油渗透在岩石夹缝中,经过长达亿万年的沉积、变化、吸附、融合,在热能、压力、氧化、触媒、细菌等的综合作用下衍生成的沥青类物质。3.2岩沥青改性沥青以岩沥青作为改性剂,按照一定掺配比例与基质沥青相调和,经搅拌、剪切、发育等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改性沥青。3.3干法工艺将岩沥青改性剂加入拌和锅中与矿料先干拌一定时间后,喷入基质沥青进行湿拌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3.4湿法工艺将岩沥青改性剂与一定温度的基质沥青搅拌、剪切、发育制成成品岩沥青改性沥青后,将其喷入拌和锅中与矿料进行拌和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4 缩略语DB 41/T 1 4 6 620 172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RA:布敦岩沥青(B u t o n r o c k asphalt)AG:北美岩沥青(American g i l s o n i t e)XRA:新疆岩沥青(X i n j i a n g r ock a s p h a l t)QRA:青川岩沥青(Q i n g c h u a n r o c k asphalt)T F O T:沥青薄膜加热试验(T h i n f ilm o v e n t est)R T F O T: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 thin f i l m oven t e s t)5材 料岩沥青主要有布敦岩沥青、北美岩沥青、新疆岩沥青、青川岩沥青。5.1 岩沥青5.1.1 岩沥青技术要求岩沥青技术要求见表1。表 1 岩沥青技术要求项目 单位岩沥青种类试验方法BRA AG XRA QRA颜色 黑色或黑褐色粉末黑色粉末 黑色粉末 黑色粉末 目测灰分%80 2 5 15 JTG E20 T0614沥青含量%2230 90 95 85JTG E20 T0735 或T0722密度 g/cm31.61.9 1.0 JTG E20 T0603含水率%2 JTG E20 T0332加热损失%2 JTG E20 T0608闪点 260 JTG E20 T0611抽提的沥青针入度 0.1 mm 010 JTG E20 T0604软化点 80 JTG E20 T0606延度 cm 实测 JTG E20 T06055.1.2 岩沥青改性沥青岩沥青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表2。DB 41/T 1 4 6 620 173表 2 岩沥青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 g,5 s 0.1 mm 4060 JTG E20 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8 JTG E20 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 54 JTG E20 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 Pas 3 JTG E20 T0625闪点,不小于 230 JTG E20 T0611蜡含量,不大于%3 JTG E20 T0615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 JTG E20 T0610针入度比25,不小于%50 JTG E20 T06045.1.3 粒径规格干法 工艺使用的岩沥青,粒径规格应符合表 3要求;湿法工 艺使用的岩沥青,粒径规格应符合表 4的要求。表 3 干法工艺使用的岩沥青粒径要求4.75 mm 筛孔通过率/%2.36 mm 筛孔通过率/%0.6 mm 筛孔通过率/%100 90100 1030表 4 湿法工艺使用的岩沥青粒径要求9.5 mm 筛孔通过率/%2.36 mm 筛孔通过率/%0.6 mm 筛孔通过率/%100 2050 5205.2 基质沥青宜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J T G F 4 0的相关规定。5.3 集 料应符合JTG F40的有关规定。5.4 填 料应符合JTG F40的有关规定。6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1 一般规定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现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DB 41/T 1 4 6 620 1746.2 岩沥青的掺量岩沥青的掺量应考虑岩沥青的种类与性能、交通状况、气候与环境条件、路面结构、材料成本费用等因素,并通过 3 个不同掺量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综合确定,岩沥青掺量参考范围见表5。表 5 岩沥青掺量参考范围岩沥青种类 BRA AG XRA QRA掺量/%70100 2540 2030 2535注:掺量按外掺法确定,以质量比例计算。如 BRA 掺量指岩沥青占基质沥青质量的比例为 70%100%。6.3 目标配合比设计6.3.1 一般规定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热拌密级配型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设计方法和流程应符合 J T G F 40 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设计方法时,应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并注明不同的设计方法及各自的试验结果。6.3.2 干法工艺目标配合比设计干法工艺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时,应将预热的目标级配集料加入拌和锅中,按掺配比例加入岩沥青,拌和 1 5 s3 0 s,再加入基质沥青拌和,各工序温度控制见表 6。表 6 岩沥青干法工艺室内试验的温度控制项目 温度/矿料加热温度 185195基质沥青加热温度 150160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 175180出料温度 165175试件成型温度 1551656.3.3 湿法工艺目标配合比设计6.3.3.1 室内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发育和剪切温度不宜超过 175;搅拌时间宜控制在 0.5 h 1 h内,发育时间在 0.5 h 1.5 h 内,剪切时间在 0.5 h 1 h 内。应用中根据岩沥青种类、掺量等因素进行优化调整。6.3.3.2 湿法工艺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时,应将岩沥青改性沥青搅拌均匀,再加入拌和锅中与集料进行拌和,拌合过程中可适当降低矿料的加热温度,提高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6.4 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6.4.1 生产配合比设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 3 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由此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DB 41/T 1 4 6 620 1756.4.2 经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经检测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6.4.3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级配检验应保证 0.075 m m、2.36 mm、4.75 m m 及最大公称粒径筛孔的通过百分率接近优选的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 0.3 m m 0.6 m m 出现“驼峰”。6.5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6.5.1 按 J TG E20 规定的方法经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应符合表 7 的技术要求。表 7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动稳定度 次/mm 不小于3500 JTG E20 T07196.5.2 按 J TG E20 规定的方法,通过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应符合表 8 的技术要求。表 8 水稳定性技术要求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 JTG E20 T0709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 JTG E20 T07296.5.3 宜对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温度为-1 0、加载频率为 50 m m/m i n 的条件下进行低温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且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的指标宜满足表 9 的技术要求。表 9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破坏应变 不小于2500 JTG E20 T07156.5.4 对利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试件,脱模后进行渗水试验,且渗水系数指标应符合表 1 0 的要求。表 1 0 渗水系数技术要求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渗水系数 mL/min 不大于100 JTG E20 T07307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7.1 施工准备7.1.1 铺筑前,应先对基层或下承层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不符合要求时不得施工。DB 41/T 1 4 6 620 1767.1.2 使用专用的洒布车进行粘层油的洒布工作,粘层油应洒布均匀,对于路面边角和接缝等洒布车有效工作范围之外的区域应进行人工洒布,不能留有死角。7.1.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铺筑试验段,进行技术总结。7.2 拌 和7.2.1 一般规定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在专门的沥青拌和厂(场、站)用拌和设备拌制。拌和厂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的规定。7.2.2 干法工艺要求7.2.2.1 采用干法工艺生产时,应在原拌和设备基础上加装全自动的岩沥青添加装置。7.2.2.2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干法拌和工艺进行生产。7.2.2.3 干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见表 1 1。表 1 1 干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工艺环节 控制温度/矿料加热温度 185195基质沥青加热温度 150160混合料出厂温度 165175混合料废弃温度 高于 1957.2.2.4 拌和好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沥青应均匀地裹覆集料,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粗细集料离析现象。7.2.3 湿法工艺要求7.2.3.1 北美岩沥青、新疆岩沥青、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湿法拌和工艺进行生产。7.2.3.2 采用湿法工艺生产时,岩沥青改性沥青的生产温度应控制在 1 6 0 1 7 0。7.2.3.3 湿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见表 12。表 1 2 湿法工艺生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工艺环节 控制温度/矿料加热温度 180190岩沥青改性沥青加热温度 160170混合料出厂温度 165175混合料废弃温度 高于 1957.3 运 输7.3.1 运料车应用苫布覆盖,到达现场时混合料温度不应低于 160。7.3.2 使用 15 t 以上的自卸车运输。摊铺时,施工现场等候的运料车不少于 3 辆。7.4 摊 铺DB 41/T 1 4 6 620 1777.4.1 摊铺温度与松铺厚度应紧跟摊铺机测量,并予以记录。摊铺后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不宜低于 1 5 5。7.4.2 当路面温度低于 5、气温低于 10 时或遇大风、雨雪等天气时,不得摊铺。7.5 压实与成型7.5.1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的碾压步骤。同时,压路机组合方式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7.5.2 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首先采用钢轮压路机静态初压 12 遍,然后再利用不小于 2 5 t 轮胎压路机揉搓复压 24 遍,复压紧跟初压,最后采用双钢轮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压路机终压不少于 2遍,且终压要消除表面轮迹,施工时各环节的温度控制见表 1 3。表 1 3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温度控制项目 温度/混合料到场温度 160摊铺温度 155初压温度 150终压温度 90开放交通 507.5.3 压实与成型的其他要求,按照 JTG F 40 的相关规定执行。7.6 开放交通及其他7.6.1 碾压完毕后应封闭交通,待表面温度低于 50 时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路面温度。7.6.2 铺筑好的路面应严格控制交通,不得造成污染、堆放杂物。8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8.1 一般规定8.1.1 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施工,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8.1.2 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8.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前应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各种材料都应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8.3 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控制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符合表 1 4 的要求。DB 41/T 1 4 6 620 178表 1 4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检验项目 频率 质量标准 试验方法外观 随时均匀、色泽亮、无花白料、无离析、无结团目测混合料成品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165 175 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混合料温度波动逐盘测量记录,每天标准差评定标准差小于 5 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级配检查每日 2 次0.075 mm:1.5%2.36 mm、4.75 mm:3%JTG E20 T0725 或 T0735逐盘在线检测0.075 mm:1%2.36 mm、4.75 mm:2%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油石比检查每日 2 次 0.3%JTG E20 T0722 或 T0735逐盘在线检测 0.2%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最大理论密度 每日 1 次 实测记录 JTG E20 T0711马歇尔试件空隙率 每日 2 次 与设计偏差1%JTG E20 T0702、T0709马歇尔试件 VMA 每日 2 次 与设计偏差1%JTG E20 T0702、T0709马歇尔试验稳定度、流值 每日 2 次 符合设计要求 JTG E20 T0702、T0709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每 2 日 1 次 符合设计要求 JTG E20 T0702、T0709检验项目 频率 质量标准 试验方法车辙试验 必要时 符合设计要求 JTG E20 T0719低温弯曲 必要时 符合设计要求 JTG E20 T07158.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符合 J T G F 4 0 的相关规定。8.5 交工检查与验收应符合 J T G F 8 0/1 的相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