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DB42/T 1261-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DB42/T 1261-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DB42/T 1261-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DB42/T 1261-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DB42/T 1261-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DB42/T 1261-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65 备案号: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261 2017 岩溶区石漠化 生态 治理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Area 2017-04-12 发布 2017-07-01 实施 湖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42/T 1261 2017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石 漠化 生态 治理 原则.2 5 生 态治 理技 术措 施.2 5.1 封山 育林.2 5.2 人工 造林.2 5.3 草地 建设.4 5.4 工程 措施.6 6 检 查验 收与 档案 管理.7 6.1 检查 验收.7 6.2 档案 管理.7 附录A(资 料性 附录)湖北省 岩溶 区石 漠化 主要 造林树 种.8 附录B(资 料性 附录)湖北省 岩溶 区石 漠化 造林 区划.10 DB42/T 1261 2017 II DB42/T 1261 2017 III 前 言 本标准 是按 照GB/T 1.1 2009 标准 化工 作导 则 第1 部分:标 准的 结构 和编 写 给 出的 规则起 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这些 专利的 责任。本标准 由湖 北省 林业 科技 推广中 心提 出。本标准 由湖 北省 林业 厅归 口管理。本标准 起草 单位:湖 北省 林业科 技推 广中 心、恩施 州林业 科学 研究 所、恩施 市林业 局、建始 县 林 业局、十 堰市 林业 科学 研究 所。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熊 冬 连、李双 龙、周 伟国、周 必 成、吴代 坤、黎 曙光、胡胜、黄 金伟、李细 牛、许克敏。DB42/T 1261 2017 1 岩 溶区石 漠化生态 治理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石 漠化 综合 治理的 术语 和定 义、石 漠 化 生态 治理 原则、石漠 化 生态治 理技 术措 施、检查验收 和 档 案管 理 等 内容。本标准 适用 于 湖 北省 岩溶 区 石漠 化生态 治 理。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2772 林 木种 子检 验 规程 GB 6000 主要 造林 树种 苗 木质量 分级 GB 7908 林木 种子 质量 分 级 GB/T 15163 封 山(沙)育林技 术规 程 GB/T 15776 造 林技 术规 程 GB/T 16453.1 水土 保持 综合治 理技 术规 范 坡耕 地治理 技术 GB/T 16453.4 水土 保持 综合治 理技 术规 范 小型 蓄排引 水工 程 GB/T 18337.3 生态 公益 林建设 技术 规程 LY/T 1000 容 器育 苗技 术 LY/T 1557 名 特优 经济 林 基地建 设技 术规 程 SL 269 水 利水 电工 程沉 砂池设 计规 范 3 术语和 定义 3.1 岩溶 Karst 水对可 溶性 岩石(碳 酸盐 岩、石 膏、岩 盐等)进行 以化学 溶蚀 作用 为主,流 水的冲 蚀、潜蚀 和崩 塌等机械 作用 为辅 的地 质作 用,以 及由 这些 作用 所产 生的现 象的 总称。3.2 石漠化 rock desertification 在热带、亚热 带湿 润 和 半 湿润气 候条 件和 岩溶 极其 发育的 自然 背景 下,受 人 为干扰,使地 表植 被遭受破坏,造 成土 壤严 重侵 蚀,基 岩大 面积 裸露,石 砾堆积 的土 地退 化现 象。3.3 石漠化 生态 治理 rock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 management 在岩溶 石漠 化地 区 以 流域 为单元,采取 封山 育林、人 工造林 和草 地建 设等 措施 恢复林 草植 被,辅以DB42/T 1261 2017 2 工程措 施坡 改梯 工程、建 田间生 产便 道、建蓄 水池、建引 水渠、建 沉砂 池等 对石漠 化进 行生态 治 理,逐步恢复 受损 的自 然生 态系 统。3.4 封山育林 setting apart hills including sand area for tree growing 对具有 天然 下种 或萌 蘖能 力的疏 林,无立 木林 地、宜林地、灌 丛实 施封 禁,保护植 物的 自然 繁 殖 生长,并 辅以 人工 促进 手段,促使 恢复 形成 森林 或灌 草植被;以 及对 低质、低 效有林 地、灌木 林 地 进 行 封禁,并 辅以 人工 促进 经营 改造措 施,以提 高森 林质 量的一 项技 术措 施。3.5 人工造 林 artificial afforstation 播种造 林、植苗 造林 和分 殖造林 的总 称。4 石漠化 生态 治理 原则 石漠化 生态 治理 需遵 循以 下基本 原则:a)以 生态 效益 优先 的原 则,兼顾 经济 效益 与社 会效 益;b)以 水土 保持 为核 心,遵循 适地 适树、因 地制 宜的 生态 治 理为 原则;c)以 生物 措施 为主,采取 生物措 施与 工程 措施 并举 原则;d)统 一规 划、分布 实施、部门协 同、综合 防治 原则。5 生态 治 理技 术措 施 5.1 封山育 林 5.1.1 封育方 式 封山育 林采 取全 封方 式。5.1.2 适宜范 围 a)具有 天然 下种 或萌 蘖能 力的疏 林地、无 立木 林地、宜林 地、灌丛 林地;b)低质、低 效有 林地、灌 木林地;c)人工 造林 困难 的高 山陡 坡、岩 石裸 露地、水 土流 失地;d)原有 植被 破坏 后不 易恢 复的地 区。5.1.3 封育技 术 对石 漠 化地区 的疏 林地和 郁闭度 0.5 的低质、低 效 林地在 封育期 间根 据地块 实际进 行补植 补播,然后再 进行 封育 管护。封山育 林技 术遵 循GB/T 15163 的 有关 规定 执行。5.2 人工造 林 5.2.1 造林调 查与 作业 设计 a)造 林调 查与 作业 设计 按GB/T 15776 执行;DB42/T 1261 2017 3 b)小班 或施 工地块 的 划分应 根据石 漠化 程度来 划分,石漠化 程度 一致的 划分为 一小班。造 林作 业设计以石漠化程度一致的 小班或施工地块为单位,通过 实地调查实测,复核 立地条件类型,将造林规 划设 计的 各项 技术 措施进 一步 具体 化。5.2.2 造林树 种选 择 5.2.2.1 乡土树 种 以乡土 树种 为主,慎 用外 来树种,具体 参 见附 录 A。5.2.2.2 适地适 树 根据不 同的 区域,选 择适 合的造 林树 种,做到 适地 适树。5.2.2.3 树种多 样性 选择针 叶树 种和 阔叶 树种、常绿 树种 和落 叶树 种、乔木和 灌木,选 择多 树种 造林。5.2.2.4 生态与 经济 效益 兼顾 根据地 带性,造 林树 种配 置坚持 生态 优先、兼 顾经 济效益。5.2.3 造林区 划与 主要 树种 把 湖北 省岩 溶石 漠化 地区 区划为 鄂东 部、鄂东 南、鄂东北、鄂 中南、鄂西 南、鄂西 北和 鄂北 部,具体见附录B。主要造 林树 种参 见附 录A。5.2.4 种苗 a)优 先选 用优 良种 源和 良 种基地 生产 的种 子,无良 种基地 条件 可选 择优 良单 株采种;b)禁 止使 用带 有 林 业检 疫 性有害 生物 的种 子、苗木 和其它 繁殖 材料;c)林 木种 子质 量达 到GB 7908规定;d)林 木种 子质 量检 验按GB 2772 执行;e)播 种造 林执 行GB 7908 的规定;f)裸 根苗 应使 用GB 6000 规定的、级 苗木;g)容 器苗 执行LY/T 1000 的规定;h)营 造经 济林,执 行LY/T 1557 的规 定;i)未 制定 国家 和地 方标 准 的树种,应 选用 品种 优良、根系 发达、生 长发 育良 好、植 株健 壮的 苗 木。5.2.5 营造技 术 5.2.5.1 林地清 理 对石漠 化造 林区 域的 枯死 木和石 块等 杂物 进行 清理。5.2.5.2 整地 在造林 前,进行 穴状 整地,穴径30 cm 60 cm,穴 深30 cm 50 cm。5.2.5.3 造林密 度 根据培 育目 标、立地 条件、树种 确定 造林 密度:DB42/T 1261 2017 4 a)生态公 益林 按GB/T 18337.3 执行;b)其他林 种按GB/T 15776 执 行;c)根 据石 漠化 地区 的自 然 条件采 取群 植、团植 和丛 植等方 式进 行。5.2.5.4 混交造 林 混交造 林执 行GB/T 18337.3 的规 定。5.2.5.5 植苗造 林 5.2.5.5.1 苗木处 理 造林前 根据 树种、苗 木特 点和土 壤水 分状 况,对苗 木进行 剪梢、截 干、修根、修枝、剪 叶、摘 芽、苗根浸 水、浆根 等处 理,也可采 用生 根粉、保 水剂 等处理 苗木。5.2.5.5.2 种植方 法 采用挖 穴栽 植,技术 要点 是苗干 竖直、根 系舒 展、深浅适 当、填土 踩实,盖 上松土,最 后盖 上石 块或杂草。5.2.5.6 播种造 林 根据石 漠化 地区 自然 条件,有 的需 要采 取直 播造 林,播种量 根据 种子 质量、立 地条件 和造 林密 度确定。5.2.5.7 造林季 节 春季或 秋冬 季。5.2.6 抚育管 理 造林后 应及 时进 行松 土除 草,在 不影 响幼 树生 长的 情 况下除 对原 有植 被葛 藤一 定要清 除干 净外 保 留原有其 它植 被连 续进 行2 年3 年,每年1 次2 次;松 土除 草应 里浅 外深,不伤 害苗 木根 系,深 度 为10 cm 15 cm;有条 件的 地 方可进 行施 肥抚 育。追肥 宜采用 复合 肥或 有机 农家 肥,每 年1 次2 次,连续追肥2 年3 年。5.2.7 补植、补播 造林成 活率 达不 到要 求的 造林地,应 及时 进行 补植、补播 或重 新造 林。5.2.8 幼林管护 做好造 林管 护和 林木 有害 生物防 治。5.3 草地建 设 5.3.1 人工种 草 5.3.1.1 林地清 理 主要清 除石 块、枯枝、杂 草等。5.3.1.2 整地 DB42/T 1261 2017 5 对坡度 在5 20 的草 地 采用穴 垦、条 垦的 方式;对地势 平坦,土层 厚的草 地采用 浅表全 垦的 方式。5.3.1.3 播种 5.3.1.3.1 播种季 节 根据海 拔的高 度和 当地小 气候情 况,选 择适 宜的播 种季节;高山 地区 一般在5 月10 月份;二高山地区 一般 选择 在4 月10 月份;低 山地 区选 择在3 月5 月 份和9 月10 月份播 种。5.3.1.3.2 草种选 择 根据海 拔高 度的 不同,进 行合理 的选 种。高山 地区 主要种 植黑 麦草、红 三叶、白三 叶等;二 高 山 地区主要 种植 鸭茅、白 三叶、红三 叶等;低 山地 区主 要种植 苇状 羊茅、紫 花苜 蓿、白 三叶 等。5.3.1.3.3 草种处 理 豆科牧 草的 硬实 种子,应 进行物 理或 化学 处理,播 种前应 接种 根瘤 菌。所 有 种子应 加入 适量 营养 物 质包衣。5.3.1.3.4 播种量 高 山 地 区 采 用 黑 麦 草、红 三 叶、白 三 叶 混 播,播 种 量 为 黑 麦 草 草 种22 kg/hm2,红 三 叶 草 种7.5 kg/hm2、白 三叶 草种3 kg/hm2,草种 比例 为6.8:2.3:0.9。二高山地区采用鸭茅、红三叶和白三叶混播,播种量为鸭茅草种12 kg/hm2,红三叶草种7.5 kg/hm2、白 三叶 草种3 kg/hm2,草 种比 例为5.3:3.3:1.4。低山地 区采用苇状羊茅、白三叶、紫花苜蓿混播,播种量 为苇状羊茅草种30 kg/hm2,紫花苜蓿草种15 kg/hm2、白三 叶草 种3 kg/hm2,草种 比例 为6.3:3.1:0.6。墨西哥玉 米适应于二高山和低山地 区采取单播,播种量为22 kg/hm2,高丹草适应于 二高山和低山地区 采取 单播,播 种量 为25 kg/hm2。5.3.1.3.5 播种方 法 实施撒 播、穴播、条 播等 方法。5.3.1.3.6 播种方 式 单一品 种按 一定 行距 开沟 播种或 均匀 撒播。两种 或 两种以 上品 种同 行条 播、间行条 播、交 叉混 播或均匀撒 播。5.3.1.3.7 覆土和 镇压 播种后 应及 时覆 土,播 种 深度由 种子 的大 小和 生长 能力而 定;播 种后 采用 环 型镇压 器,视 土壤 墒情及时镇 压。5.3.1.3.8 除杂草 草地建 成后,人 工清 除草 地中的 毒草、灌 丛,每年 不少于2 次。5.3.1.3.9 补播 DB42/T 1261 2017 6 根据牧 草的 生长 情况,对 达不到 覆盖 度要 求的 地块 及时补 种同 类型 的牧 草,以确保 草地 建设 达 到 预期的效 果。5.3.1.3.10 施肥 根据牧 草种 类、土壤 状况 的不同 进行 合理 施肥。用 有机复 合肥 作为 基肥,在 播种牧 草前,结 合 翻 耕土地时 进行 撒施,底 肥每hm2用量510 kg。用尿 素作 为 追肥;在牧 草生 长发 育期 内,将 尿素 溶解 在水 中,保持一 定的 浓度,进 行喷 洒,也 可直 接将 尿素 进行 撒播,按每hm2施肥 量150 kg。5.3.1.3.11 草地管 理与 利用 草地以 生态 保护 为主,应 根据 草原 法 及其 它相 关法律 法规 进行 合理 开发 和利用,不 得私 自 改 变用途,挪作 他用。5.3.2 草地改 良 草地改 良主 要采 取 浅 耕翻、松土、补 播、施肥、灌 溉排水、围 栏封 育(建 立草 库伦)等 措施。5.3.2.1 地面清 理 主要清 除石 块、枯枝、毒 草等。5.3.2.2 施肥 采用有机 肥作基肥,每hm2使用量为510 kg 左右。采用尿素作 追肥,在牧草生长发育期 内,或刈割后施追 肥,每hm2使 用量 每 次45 kg 60 kg,进 行撒 播,年 施肥3 次。5.3.2.3 管理与 利用 除杂草,施 追肥,刈 割科 学管理 利用。在 条件 适宜 的地区 建立 棚圈 把牛 羊圈 养。5.4 工程措 施 工程措 施采 用坡 改梯 工程、建田 间生 产便 道、建蓄 水池、建 引 水渠、建 沉砂 池等工 程措 施。5.4.1 坡改梯 工程 按GB/T 16453.1 执 行。5.4.2 田间生 产便 道 为了便 于农 作、运 输和 进 行工程 措施 管理 及维 修,需在坡 改梯 内配 套田 间生 产便道,田间 步道 采用浆砌块 石构 筑。5.4.3 引水渠 按 GB/T 16453.4 中 有关 规 定执行。5.4.4 蓄水池 按 GB/T 16453.4 中 有关 规定执 行。5.4.5 沉沙池 按SL 269 中 有关 规定 执行。DB42/T 1261 2017 7 6 检查验 收 与 档案 管理 6.1 检查验 收 按GB/T 15776 的 有关 规定 执行。6.2 档案管 理 按GB/T 15163 的 有关 规定 执行。DB42/T 1261 2017 8 A A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湖北省 岩溶 区 石 漠化 主要 造林树 种 表A.1 所示 了湖 北省 岩溶 区 石漠化 主要 造林 的树 种的 植物名、科、拉 丁名 和适 宜区域。表A.1 湖北省 岩溶 区 石 漠化 主要 造林树 种 植物名 科 拉丁学名 适宜区 域 柳杉 杉科 Cryptomeria fortunei 17 杉木 杉科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17 柏木 柏科 Cupressus funebris Endl 17 侧柏 柏科 Platycladus orientalis 5、6 圆柏 柏科 Sabina chinensis 17 马尾松 松科 PinusmassonianaLamb 17 刺槐 豆科 Black Locust 17 紫荆 豆科 Cercis chinensis 17 皂荚 豆科 Gleditsia sinensis Lam 17 紫穗槐 豆科 Amorpha fruticosa Linn 17 白刺花 豆科 Sophora davidii(Franch.)Skeels 17 火棘 蔷薇科 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 1、2、5、6 刺梨 蔷薇科 Rosa roxbunghii 5、6 香椿 楝科 Toona sinensis 17 苦楝 楝科 Melia azedarach 17 马褂木 木兰科 Liriodendron chinese Sarg 17 厚朴 木兰科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 17 枫杨 胡桃 科 ChinaWingnut 17 核桃 胡桃科 Juglans regia Linn 17 枫香 金缕梅 科 Liquidambar formosana 17 桤木 桦木科 Alnus cremastogyne Burk 17 栾树 无患子 科 Koelreuteriapaniculata 5、6 漆树 漆树科 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 17 黄连木 漆树科 Pistacia chinensis 17 盐肤木 漆树 科 Rhus chinensis Mill 17 响叶杨 杨柳科 Populus Adenopoda Maxim 17 山地杨 杨柳科 Populus deltoids Marsh Populus maximowicziiHenry 5、6 白栎 壳斗科 Quercus fabri 17 栓皮栎 壳斗科 Quercus variabilis Bl.17 青冈 壳斗科 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 17 银杏 银杏科 Ginkgo biloba 17 DB42/T 1261 2017 9 表A.1 湖 北省 岩溶 区石 漠 化主要 造林 树种(续)植物名 科 拉丁学名 适宜区 域 樟树 樟科 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 17 连香树 连香树 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 5、6 黄柏 芸香科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17 南竹 禾本科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 17 金银花 忍冬科 Lonicera Japonica 17 马桑 马桑科 Coriaria nepalensis Wall 17 银鹊 省沽油 科 Tapiscia sinensis 2、5、6 油桐 大戟科 Vernicia fordii(Hemsl.)17 乌桕 大戟科 Sapium sebiferum(L.)Roxb 17 泡桐 玄参科 Paulownia 17 柿 柿科 Diospyros kaki Thunb.17 女贞 木犀科 Ligustrum lucidum 17 桂花 木樨 科 Osmanthusfragrans 17 构树 桑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17 桑 桑科 Morus alba L 17 DB42/T 1261 2017 10 B B 附 录 B(资料 性附 录)湖北省 岩溶 区石 漠化 造林 区划 表B.1 所示 了湖 北省 岩溶 区 石漠化 造林 区划 的范 围。表B.1 湖 北省 岩溶 区石 漠 化造林 区划 编码 区划 范围 1 鄂东部 蔡甸区、江夏 区、鄂州 市 辖区(含 鄂城 区、华容 区、梁 子湖 区)2 鄂东南 咸安区、嘉鱼 县、通城县、崇阳 县、通山 县、赤 壁市、黄石市辖区(含 西塞 山区、下 陆区、铁山 区)、阳 新县、大冶 市 3 鄂东北 武穴市、黄 梅县、孝 昌县、大悟 县、安陆 市 4 鄂中南 松滋市、东 宝区、钟 祥市、京山 县、屈家 岭管 理区 5 鄂西南 恩施市、利 川市、建始 县、来凤 县、巴东县、宣 恩县、鹤峰县、咸 丰县、宜 昌市 辖 区(含 西陵 区、点军 区)、夷陵 区、远安县、兴山 县、秭归县、长阳 土家族 自治 县、五 峰土家 族自治县、宜都、当 阳 6 鄂西北 襄城区、襄州 区、南漳县、谷城 县、保 康县、老河 口市、枣阳市、宜 城市、十堰 市辖 区(含 张湾 区、茅 箭区、武当 山特区)、郧阳区、郧西 县、竹山县、竹溪 县、房 县、丹江口 市、神 农架林区 7 鄂北部 随县、曾都 区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