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种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DB41/T 1368-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玉米杂交种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DB41/T 1368-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玉米杂交种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DB41/T 1368-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玉米杂交种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DB41/T 1368-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玉米杂交种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DB41/T 1368-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玉米杂交种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DB41/T 1368-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B 2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3682017 玉米杂交 种抗旱性 鉴定评价 技术规程 2017-02-10 发布 2017-05-10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3682017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 标准 起草。本标准 由河 南省 农业 科学 院提出。本标准 起草 单位:河 南省 农业科 学院 粮食 作物 研究 所、河 南农 业大 学、河南 省种子 管理 站。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唐保 军、赵 霞、刘天 学、李会 勇、邓 士政、李晶晶、夏 来坤。本标准 参加 起草 人:丁勇、邵瑞 鑫、张凤 启、穆心 愿、王 利锋、张 君、马智 艳、赵 发欣、齐 红志、曹言勇、马 娟、李丽 华、王浩。DB41/T 13682017 1 玉 米杂交 种抗旱性 鉴定评 价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玉 米杂 交种 抗旱性 鉴定 技术、方 法及 评价标 准。本标准 适用 于玉 米杂 交种 的抗旱 性鉴 定与 评价。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日期 的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3543.1 农作 物种 子检验规 程 总则 GB/T 3543.4 农作 物种 子检验规 程 发芽 试验 GB 4404.1 粮食作 物种 子 第1 部分:禾 谷类 NY/T 496 肥料 合理 使用 准则通 则 NY/T 1209 农作物 品种 试验技术 规程 玉米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抗旱性 玉米在 干旱 胁迫 下,其生 长发育 和产 量形 成对 干旱 胁迫的 反应 能力。3.2 抗旱玉 米品 种 干旱胁 迫下,抗 旱指 数大 于或等 于2 级的 玉米 品种。3.3 对照品 种 当前河 南省 玉米 品种 区域 试验指 定的 对照 品种。3.4 校正品 种 苗期鉴 定时,用 于校 正非 同批待 测材 料鉴 定结 果的 对照品 种。3.5 校正值 苗期鉴 定时,经 过校 正品 种校正 后的 性状 值。3.6 发芽 在实验 室内 幼苗 出现 和生 长达到 一定 阶段,幼 苗的 主 要构造 表明 在田 间的 适宜 条件下 能否 进一 步生长成为 正常 的植 株。本标 准指胚 芽长 达到 种子 长度 的一半,种 子根 长度 约与 种子相 等。DB41/T 13682017 2 3.7 发芽率 在规定 的条 件和 时间 内成 长的正 常幼 苗占 供检 种子 的百分 率。本标 准指 培养 后 特定时 间测 定发 芽种子数占 种子 总数 的百 分率。3.8 反复干 旱存 活率 玉米幼 苗两 次干 旱复 水后 存活株 数占 总株 数的 百分 率。3.9 旱棚 具备遮 雨条 件的 干旱 试验 棚 3.10 田间持 水量 指在地 下水 较深 和排 水良 好的土 地上 充分 灌水 或降 水后,允许 水分 充分 下渗,并防 止其 水分 蒸发,经过一 定时间,土 壤剖面 所能维 持的较 稳定 的土壤 水含量(土水 势或 土壤水 吸力达 到一定 数值),是 大多数植 物可 利用 的土 壤水 上限。3.11 抗旱系 数 待测品 种干 旱胁 迫处 理产 量与非 干旱 胁迫 处理 产量 的比值。3.12 抗旱指 数 以生物 产量 或者 籽粒 产量 为依据,以 非干 旱胁 迫为 比较标 准,评价 待测 品种 抗旱性 的指 标。4 玉米抗 旱性 鉴定 基本 要求 4.1 抗旱性 鉴定 时期 划分 抗旱性 鉴定 分别 在种 子发 芽期、苗期、拔 节期、开 花 期和灌 浆期 进行,可 以根 据鉴定 的目 的选 用任何一个 时期 的鉴 定结 果评 价待测 材料 的抗 旱性。品 种抗旱 性评 价以 全生 育期 鉴定和 综合 抗旱 鉴定 为主。4.2 抗旱性 分级 抗旱性 分五 级,从强 到弱 依次为:1 级,极强 2 级,强 3 级,中等 4 级,弱 5 级,极弱 4.3 种子要 求 种子质 量应 符合GB 4404.1 要求,数 量满 足试 验需 要,禁 止药 剂处 理。5 玉米种 子发 芽期 抗旱 性 5.1 种子发 芽期 抗旱 性鉴 定 DB41/T 13682017 3 种子发 芽期 抗旱 性鉴 定用 渗透胁 迫法。即 用-0.5 MPa 的聚 乙二 醇 6000(以下简称 PEG 6000)水溶液对种 子进 行水 分胁 迫处 理,以 无离 子水 培养 作为 对照。5.2 样品准 备 试验种 子200 粒,30 35 烘干 10 h 至恒 重,冷却至室温 待测。培养前 种子 用7%漂白粉 溶液消 毒 2 min3 min(或0.1%HgCl2 消毒 8 min,再用灭菌 蒸馏 水冲 洗 3遍,用 滤纸 吸干 附着 水。5.3 胁迫溶 液配 制 将200 g PEG 6000 溶解 在1000 ml去离子 水中,即-0.5 MPa PEG 6000水溶液。5.4 胁迫培 养 用直径 为12 cm 的灭 菌培 养 皿,放50粒种子 为1 次重 复,加入25 ml的-0.5 MPa PEG6000水溶液,加盖,防止 水分 蒸发。每 个处理 重复3次,分 别标 记为T1、T2和T3。种子 放置 于28 恒 温条 件下 培养。5.5 对照培 养 用直径 为 12 cm 的灭 菌培 养皿,放50 粒 种子为 1 次 重复,加入25 ml 的 无离 子水,加盖,防 止水分蒸发。每个处 理重 复 3 次,分 别标 记为 T1、T2 和 T3。种 子放 置于28 恒温条 件下 培养。其他管 理应符合 GB/T 3543.1 和GB/T 3543.4 要求。5.6 性状调 查 将培养 皿放 入培 养箱 中,温度 28 1,光照 强 度为750 mol/(m2 s)1250 mol/(m2 s),在第2 d、4 d、6 d 和 8 d 调查 发芽 种子 数。5.7 种子发 芽期 抗旱 指数 种子发 芽抗 旱指 数的 计算 分别见 公式(1)、(2)、(3)、(4)和(5):100XXndTSGer=.(1)PI=1.00nd2+0.75nd4+0.50 nd6+0.25 nd8.(2)PIC=1.00nd2CK+0.75nd4CK+0.50nd6CK+0.25nd8CK.(3)PIS=1.00nd2S+0.75nd4S+0.50nd6S+0.25nd8S.(4)CSPIPIGDRI=.(5)式中:nd-种子发 芽率,nd2,nd4,nd6 和 nd8 分别为 第 2、4、6 和 8 天时 的种 子发芽 率;XGer-在特定时间的发芽种子数;XTS-种子总 数;PI-种子发 芽指 数,PIS 和PIC 分别为 胁迫 和对 照条件下 种子 发芽 指数;GDRI-种子 发芽 抗旱 指数。5.8 种子发 芽期 的抗 旱性 评价 种子发 芽期 评价 标准 应符 合表1 的规定。DB41/T 13682017 4 表1 种子发 芽期 的抗 旱性 评价 标准 级别 种子发芽期抗旱指数 1 0.85 2 0.700.84 3 0.550.69 4 0.400.54 5 0.39 6 玉米苗 期抗 旱性 苗期抗 旱性 鉴定 在干 旱棚 内进行,采 用反 复干 旱法。6.1 试验设 计及 培养 条件 四次重 复,每个 重复50株(幼苗基 数)。在 日平 均气 温为25 5 的条 件下 进行反 复干 旱试 验。6.2 播种 在长 宽 高=60 cm40 cm15 cm的塑料 箱中 装入10 cm厚的中 等肥 力水 平的耕层 土壤 土(中壤土),灌 水至 田间 持水 量的80%5%,播种、覆 土2 cm。6.3 第一次 干旱 胁迫/复水处 理 幼苗长 至三 叶一 心时 停止 供水,开始 进行 干旱 胁迫。土壤 含水 量降 至田 间持 水量的30%5%时调 查存活苗 数。当土 壤含 水量 降至田 间持 水量 的25%5%时复水,使 土壤 水分 达田 间持水 量的80%5%;72 h后调查 存活 苗数,以 幼苗 或叶片 恢复 为鲜 绿色 为存 活。6.4 第二次 干旱 胁迫/复水处 理 第一次 复水 后即 停止 供水,进行 第二 次干 旱胁 迫,当土壤 含水 量降 至田 间持 水量的30%5%时调 查存活苗 数,第二 次复 水。72 h 后 调查 存活 苗数,以 幼 苗或叶 片恢 复为 鲜绿 色为 存活。6.5 幼苗反 复干 旱存 活率 幼苗反 复干 旱存 活率 按式(6)计算:100X 2X X2DS DSDSTTDS DS2 1 2 1+=+=.(6)式中:DS-幼苗反 复干 旱存 活率的实 测值;DS1-第一次 干旱 存活 率;DS2-第二次 干旱 存活 率;TTX-第一 次干 旱前 四次 重 复总苗 数的 平均 值;1DSX-第一 次复 水后 四次 重复存活 苗数 的平 均值;2 DSX-第二次复 水后 四次 重复存活 苗数 的平 均值。6.6 幼苗干 旱处 理后 存活 率校 正值 按照公 式(7)计算 校正 品 种幼苗 干旱 处理 后存 活率 实测值 的偏 差。依公 式(8)求出 待测品种 幼 DB41/T 13682017 5 苗干旱 处理 后存 活率 的校 正值。即:ADSADS-ADSADSAE=.(7)DSA=DSADSA ADSE.(8)式中:ADSE 校正 品种 干旱 处 理后存 活率 实测 值的 偏差,即校 正品 种本 次实 测值 与校正 值偏 差的 百分率();ADS 校正 品种 干旱 处理后存 活率 的实 测值(%);ADSA 校正 品种 干旱 处 理后存 活率 的校 正值,即 多次幼 苗干 旱存 活率 试验 结果的 平均 值(%);DSA 待测品 种干 旱处 理后存 活率 的校 正值(%);DS 待测品 种干 旱处 理后存 活率 的实 测值(%)。6.7 苗期抗 旱性 评价 苗期抗 旱性 评价 标准 应符 合表2。表2 玉米苗 期抗 旱性 评价 标准 级别 反复干旱存活率(%)1 80 2 66.079.9 3 50.065.9 4 4049.9 5 39.9 7 玉米拔 节期、开 花期、灌 浆期抗 旱性 玉米拔 节期、开 花期、灌 浆期抗 旱性 鉴定 在模 拟干 旱棚下 进行。播 种前 使0 cm 50 cm 土层水 分达到田间 持水 量的 80%5%。根据 试验 要求 适期 播种,规范 管理。同 一项 作业 在同一 天内 完成。7.1 试验设 计 试验采 用随 机区 组法,三 次重复,小 区面 积 2.2 m23.3 m2。种植 密度 按照 品种特性 设置。设 置同熟期品 种作 对照;肥料 作为底肥 一次 性施 入(肥 料应符 合 NY/T 496)。播种 前土壤墒 情应 保证 出苗 要求。保持土 壤含 水量 为80%5%田间 持水 量。7.2 干旱胁 迫处 理 拔节期 干旱 胁迫:拔 节期(播种 后6 片展 开叶、叶 龄指 数 30 时)停止 灌水,然后将 土壤 含水 量维持在田 间持 水量 的50%5%,到12 展 叶为 止。之后 正常灌 水。开花期 干旱 胁迫:12 片 展 开叶时 停止 灌水,使 玉米 散粉开 始至 结束 时保 持土 壤含水 量为 田间 持水量的50%5%,玉米 散粉 结束之 后正 常灌 水;灌浆期 干旱 胁迫:玉米散 粉结 束 10 天停 止灌 水,当田间持 水量 的降 低到 50%5%,保持 直到 收获。7.3 非干旱 胁迫 处理 非干旱 胁迫 处理 是指 在旱 棚同等 条件 下,田间 水分 管理要 保证 玉米 全生 育期 水分适 宜,播种 前土 壤墒情应 保证 出苗。保 持土 壤含水 量80%5%田 间持 水量。7.4 考察性 状 DB41/T 13682017 6 小区籽 粒产 量按照 NY/T 1209 的规定。7.5 抗旱指 数 抗旱指 数按 公式(9)计 算:YmYaDRC=.(9)a-YYaDRC DRI=.(10)式中:DRC-参试品 种的 抗旱 系数;DRI-参试品 种的 抗旱 指数;Ya-参试 品种 的干 旱胁 迫处理 产量;Ym-参试 品种 的非 干旱 胁迫处 理产 量;Y-a-所 有品 种的 干旱 胁迫处理 平均 产量。7.6 拔节期、开 花期、灌 浆期 抗旱性 评价 拔节期、开 花期、灌 浆期 的抗旱 性评 价标 准应 符合 表3、表 4、表5。表3 玉米拔 节期 抗旱 性评 价标 准 级别 拔节期抗旱指数 1 1.20 2 1.001.19 3 0.800.99 4 0.600.79 5 0.59 表4 玉米开 花期 抗旱 性评 价标 准 级别 抗旱指数 1 1.30 2 1.101.29 3 0.901.09 4 0.700.89 5 0.69 表5 玉米灌 浆期 抗旱 性评 价标 准 级别 抗旱指数 1 1.20 2 1.001.19 3 0.800.99 4 0.600.79 5 0.59 8 玉米全 生育 期抗 旱性 DB41/T 13682017 7 全生育 期抗 旱性 鉴定 在干 旱棚进 行。8.1 试验设 计 按4.3.2 规定执 行。8.2 干旱胁 迫处 理 播种前 使 0 cm50 cm 土层水分 达到 田间 持水 量的80%5%,在不 同生 育时 期视墒情 补水,保 持土壤含水 量为 田间 持水 量的50%5%,以便 保证 一定 产量。8.3 非干旱 胁迫 处理 按7.3 规定 执行。8.4 收获计 产 按NY/T 1209 规定执 行。8.5 抗旱指 数 按7.5 规定 执行。8.6 全生育 期抗 旱性 评价 玉米全 生育 期抗 旱性 评价 标准应 符合表 6。表6 玉米全 生育 期抗 旱性 评价 标准 级别 抗旱指数 1 1.20 2 1.001.19 3 0.800.99 4 0.600.79 5 0.59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