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程DB22/T 2543-2016.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程DB22/T 2543-20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程DB22/T 2543-20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程DB22/T 2543-201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程DB22/T 2543-201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程DB22/T 2543-201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5432016 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returning all corn straw to field in situ 2016-12-01发布 2017-03-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543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景贵、陈光、刘文利、李建明、耿玉辉、赵欣宇、张晋京、王刚、孙旸、陈欢、张建峰。DB22/T 25432016 1 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的还田时期、还田方式、分离方式、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本标准适用于雨养农作的机械化作业玉米生产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865 免耕施肥播种机 GB/T 24675.6 保护性耕作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机 NY/T 500 秸秆还田机作业质量 NY/T 742 铧式犁作业质量 NY/T 1418 深松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 returning all corn straw to field in situ 秸秆全部直接还入原地块农田。3.2 雨养农业区 rain fed agricultural region 年降雨量不低于 450 mm 的地区。4 作业时间 玉米收获后,土壤封冻前。5 还田方式 5.1 全量翻埋原位还田 5.1.1 秸秆粉碎 采用带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或专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地表。5.1.2 翻埋还田方式 DB22/T 25432016 2 采用铧式翻转犁秋季对土壤进行耕翻作业,直接把已粉碎覆盖地表的秸秆翻埋入土中。5.1.3 技术要求 5.1.3.1 带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或专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时,其秸秆粉碎还田机上的动刀距离田面应不超过8 cm;秸秆粉碎长度不超过12 cm。机械与作业质量应符合GB/T 24675.6 和NY/T 500。5.1.3.2 耕翻作业前,以施用秸秆腐熟剂和氮肥为宜。腐熟剂公顷施用量 20 kg30 kg,尿素115 kg 150 kg。或者每公顷施农家肥 4000 kg7500 kg。秸秆腐熟剂和氮肥施用应均匀,应与玉米秸秆充分接触。5.1.3.3 翻地深度不低于 30 cm。已粉碎覆盖地表的秸秆大部分应翻埋于耕翻沟底。耕深稳定,漏耕、重耕少;碎土率不小于 65%;立垡、回垡少。翻埋后,及时进行耙压整地作业。机械与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742。5.2 全量覆盖原位还田 5.2.1 覆盖方法 5.2.1.1 采用带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或专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地 表。5.2.1.2 采用带有切段集条功能的专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留高茬作业,其余秸秆切成段状,集中呈条带式放置覆盖在第二年非播种带(行)上。5.2.2 覆盖分离处理 5.2.2.1 采用专用的“秸秆分离处理机”,对下茬作物播种带(行)上的粉碎或切断覆盖的秸秆,向 两侧休闲带(行)扒分处理,清理出基本没有秸秆覆盖裸露的待播种带(行)。5.2.2.2 采用条带耕作灭茬机等机具,对下茬作物播种带(行)覆盖的秸秆进行条带浅耕作业处理,形成基本没有秸秆覆盖裸露的待播种带(行)。处理宽度 25 cm30 cm。5.2.3 土壤耕作方式 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原位还田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的耕地,以每年进行间隔深松为宜;每 5 年采用铧式翻转犁进行秋季翻地一次,直接把已粉碎覆盖地表的秸秆翻埋入土中。5.2.4 播种方式 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5.2.5 技术要求 5.2.5.1 下茬作物为玉米,均行(垄)种植方式,分离处理的播种带宽度为 25 cm30 cm;宽窄行种植方式,分离处理的播种带(行)宽度为 40 cm45 cm。其他作物分离处理的播种带(行)宽度均为 30 cm40 cm。对经过一遍分离处理作业,播种带(行)上仍然剩余较多秸秆,可进行第二遍分离处理作业。5.2.5.2 带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或专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还田作业时的技术要求,按照 5.1.3.1 的规定。DB22/T 25432016 3 5.2.5.3 带有切段集条功能的专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时,留茬高度 40 cm 以上,其余秸秆切段长度应为 30 cm10 cm,并且均匀放置覆盖在第二年非播种带(行)上,5.2.5.4 深松深度应为 30 cm35 cm,机械与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1418 的要求。5.2.5.5 每 5 年采用铧式翻转犁进行秋季翻地的技术要求,按照 5.1.3.2 和 5.1.3.3 的规定。5.2.5.6 免耕播种机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 GB/T 20865。6 注意事项 6.1 对沒有进行覆盖秸秆分离处理的地块,在免耕播种作业时,宜适当增加播种 行(垄)距。6.2 病虫害严重地块当年不宜秸秆还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