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区嘉糯Ⅰ优721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78-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豫南稻区嘉糯Ⅰ优721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78-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豫南稻区嘉糯Ⅰ优721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78-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豫南稻区嘉糯Ⅰ优721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78-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豫南稻区嘉糯Ⅰ优721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78-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豫南稻区嘉糯Ⅰ优721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78-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S 6 5.02 0.01B0 5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 41/T 1478 2017豫南稻区嘉糯优 721 栽 培技术规程2017-0 9-30 发 布 201 7-12-30 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41/T 1 4 7 820 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青林、扶定、鲁伟林、马汉云、霍二伟、沈光辉、郭桂英。本标准主要参加人:吴成、姜明波、熊焰、申培林、余新春、申关望、徐士库、汪世建。DB 41/T 1 4 7 820 171豫南稻区嘉糯优 721 栽培 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区嘉糯优 7 2 1 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稻田环境、育秧、移栽、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区嘉糯优721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1.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嘉糯优721属中籼 迟熟型三系 杂交糯稻组 合,2013年通过 河南省审定。主茎总叶 片 1 7 18片,全生育 期 1 48 d左右,株高127 cm左右,穗长25 c m左右,每穗 19 5 粒,结实率 88%左右,千粒 重28 g 29 g。苗期叶 色深绿,叶片狭长,株型紧凑,剑叶直立上举,茎叶夹角小,叶片功能期长,茎秆弹性好,抽穗整齐,主茎穗和分蘖成穗大小均匀一致,灌浆速度快,籽粒充实饱满,耐肥抗倒力强。3.2豫南稻区河南省信阳市、南阳市和驻马店市的水稻种植区域。4 稻田环境4.1 田块选择土地集中连片,独立排灌;土壤基础肥力中上等;农田生态环境应符合NY/T 5 010 要求。4.2 产量结构每66 7 m2有效 穗 数 1719 万穗,每 穗 粒数 19 0 20 0粒,结实率 85%以上,千粒重 28 g 29 g,稻 谷产量700 kg以上。DB 41/T 1 4 7 820 1725育 秧5.1 播期播量作麦茬稻宜在 5 月上旬播种,春稻宜在 4 月中下旬播种。每 66 7 m2用种量 0.8 kg1.2 kg。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5.2 种子处理一般晒 种 1 d2 d 后,采 用25%咪鲜胺 乳油2000倍液浸 种24 h,消灭 种子表面残留病菌。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其质量的2 5%时进行催芽,保持35 38 高温破胸12 h,然后把温度控制在25 左右催芽,芽长1 m m 2 m m 为限,结合天气情况,播种前摊开晾芽6 h8 h。5.3 育秧方式5.3.1 湿润育秧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每 6 6 7 m2施无害化处理有机肥1 0 0 0 k g,氮磷钾复合肥(1 5 1 5 1 5)2 5 kg,钾肥5 kg,尿素 5 k g1 0 kg。整好 后开沟做畦,畦宽 1.2 m 1.5 m,沟宽 0.33 m 0.4 m,播后塌谷。出苗至3叶期前,畦面湿润管理为主,3叶期至移栽前以浅水为主,2叶1心期施一次断乳肥,每66 7 m2施尿素5 kg,移栽前3 d5 d 施一次送嫁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7.5 kg。5.3.2 软盘育秧每畦秧盘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秧盘之间不留缝隙,盘底与畦面紧密结合。抛秧每667 m2用盘4 0 个。在盘上覆盖厚度2 cm营养土,刮平、喷水,使营养土水分达到饱 和状态,种子催芽露白时即可 播种。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每1 0 盘播芽谷0.8 kg1 kg,播匀,及时覆土盖籽,厚度0.4 cm左右,覆土后不再喷水。6移 栽6.1 移栽时期秧龄3 0 d 4 5 d,或叶龄45片叶,或株高1 5 c m20 c m 时移栽。6.2 移栽要求采用人工栽插方式,行株距 以26.7 c m16.7 cm或23.3 c m16.7 cm为宜,每667 m2插1.51.7 万穴,每 穴 3 4苗;采 用抛秧栽插方式,每 66 7 m2抛40盘(56 1孔秧盘);采用 机插 栽插方 式,行 株 距以3 0.0 cm14.0 c m 为宜。6.3 移栽质量插直、插匀、插满,无漂秧,深不过寸;不插过夜秧、病秧、弱秧。7施 肥7.1 施肥原则遵循“重视化肥,配合有机肥;氮、磷肥或氮、磷、钾配合使用;适量施肥与配方施肥”的原则。DB 41/T 1 4 7 820 1737.2 肥料运筹每667 m2总施氮量15 k g,NP2O5K2O10.50.7,基蘖肥氮:穗肥氮 7 3,基肥氮:分蘖肥氮64。分蘖 肥在移栽后7 d内施下。穗肥在拔节 第一节间后、倒四叶抽出时施,前期 群体较大的 在倒二叶抽出时施。磷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倒4叶)两次施用,各占50%。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 96的规定。8 水分管理返青期保持浅水3 cm左右,分蘖前期(移栽后20 d 内)浅水湿润交替。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时 即退水晒田,至拔节初 期(第一节间 定长、二次 枝梗分化期)以干为主,搁田程度 和时间可根据田间情况逐步加重和延长,视生育进程可分次搁田控苗,搁田的目的是控制高峰苗、强根壮秆健身栽培及减少无效分蘖和提高成穗率,也为施用穗肥主攻大穗打下基础。二次枝梗分化期(幼穗长度1 m m2 m m)至抽穗开花期是水稻需水临界期,不能干旱,以浅水和湿润 交替为主。灌浆至成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养根护叶,活熟到老,收获前7 d断水,切忌后期断水过早。9 病虫害综合防治9.1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 321的规定。9.2 防治对象主要防治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兼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9.3 防治方法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1)。10 收获与贮存在水稻黄熟后期收获。及时晾晒。水分下降到13%14%左右,单独贮存。DB 41/T 1 4 7 820 174A A附录A(资料性附录)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A.1。表 A.1 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名称防治时期防治指标防治方法恶苗病 播种前 用 4.2%浸丰乳油 2 m L 或 25%咪鲜胺乳 油 2 m L 对 水 5 kg 浸种 5 k g 稻 种 3 6 h 后催芽播种。稻蓟马 苗期 秧苗 2 叶 1 心期,每 667 m2用 25%杀虫双水剂 200 mL,或 10%吡虫啉 15 g20 g,或 40%毒死蜱 60 mL 对水喷雾防治,或用 70%吡虫啉 4 g5 g 喷雾或拌毒土撒施。稻飞虱分蘖期百丛 1000头每 667 m2用 25%扑虱灵 70 g80 g 加 20%阿维唑磷 70 mL80 mL 或 25%噻嗪酮50 g 对水 20 kg 喷雾。二化螟或三化螟百丛幼虫50 头每 667 m2用 16%阿维菌素乳油 60 mL 对水喷雾。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100 头每 667 m2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 浮剂 10 mL 或 48%乐斯本(锐斧)乳油 80 mL 对水50 kg 喷雾。纹枯病 病丛率 30%每 667 m2用 30%苯甲丙环唑乳油 15 mL20 mL 对水 20 kg30 kg 喷雾。稻瘟病 病叶率 10%每 667 m2用 20%的三环唑 100 g 防治叶瘟。稻纵卷叶螟孕穗至灌浆百丛幼虫60 头每 667 m2用氯虫苯甲酰胺 10 mL 对水 30 kg 喷雾或用氯虫苯甲酰胺 20 mL 拌湿润细土 15 kg20 kg 均匀撒施,或 40%毒死蜱 100 mL,对水 50 kg 喷雾防治。稻飞虱百丛 500头每 667 m2用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100 g 或用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 g32 g 对水 20 kg 喷雾。纹枯病 病丛率 30%每 667 m2用 2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50 g 或 30%苯甲 丙环唑乳油 20 mL 对水 35 kg40 kg 喷雾。稻瘟病 预防穗颈瘟每 667 m2用 75%三环唑 30 g 加 2%春雷霉素 80 mL 对水 50 kg 喷雾。稻曲病 预防稻曲病每 667 m2用 30%苯甲丙环唑乳油 20 mL25 mL 对水 50 kg 喷雾。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