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粘孢子虫病防疫技术规范DB22/T 2699-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鱼类粘孢子虫病防疫技术规范DB22/T 2699-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鱼类粘孢子虫病防疫技术规范DB22/T 2699-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鱼类粘孢子虫病防疫技术规范DB22/T 2699-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鱼类粘孢子虫病防疫技术规范DB22/T 2699-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鱼类粘孢子虫病防疫技术规范DB22/T 2699-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150 B 52 备案号:56312-2017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6992017 鱼类粘孢子虫病防疫技术规范 Epidemic preven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myxosporidiasis of fish 2017-09-30发布 2017-11-30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699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艳辉、李改娟、祖岫杰、杨炳坤、刘铁钢、李海波、郭军、赵全东、于桂玲、蔡敬国。DB22/T 26992017 1 鱼类粘孢子虫病防疫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鱼类粘孢子虫疾病的基本要求、防疫调查、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养殖鱼类粘孢子虫病的防疫。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132 渔药使用规范 SC/T 7014 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3 基本要求 3.1 仪器和材料 3.1.1 仪器设备 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3.1.2 器械材料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刀、手术剪、解剖针、吸水纸、培养皿、滴管、解剖盘等。3.2 试剂 生理盐水、70%酒精。3.3 采样量 按 SC/T 7014 的规定执行。3.4 样品及运输 3.4.1 样品 病鱼样品应是活鱼或刚死亡鱼;同一种病鱼单独容器存放和运输。3.4.2 样品运输 DB22/T 26992017 2 3.4.2.1 近距离运输 可用湿布或塑料布将鱼包裹,保持鱼体表湿润;或用桶、盆等器皿装原池水运到实验室。3.4.2.2 远距离运输 3.4.2.2.1 活体运输时,应在采集的病鱼中加注原池水用运鱼工具充氧运到实验室。3.4.2.2.2 冰鲜病鱼运输,可用车载冰箱或保温箱加冰降温运输。3.4.2.2.3 若上述条件均不具备,可将发病部位(胞囊)保存在 70%的酒精中,送到实验室。3.5 病原体记数 按不同感染部位采集组织观察。记录显微镜倍数和该倍数下的虫体数量。胞囊用数字说明,虫体数为同一玻片中3个视野的平均数。4 防疫调查 4.1 养殖环境调查 4.1.1 周围环境 按照 NY/T 5361 要求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4.1.2 养殖水源 按照 GB 11607 要求调查养殖用水的来源。4.1.3 养殖水体 调查养殖水体形状、面积、水深、底质及水质状况。4.2 池塘清塘的调查 4.2.1 清塘方法 调查清塘方法和排水、除杂以及塘基修复情况。4.2.2 清塘药物 调查清塘消毒时间、清塘药物名称、用量、消毒时的操作方法及效果等。4.3 苗种来源情况调查 调查水体中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大小、种苗来源,苗种检疫情况等。4.4 饲养管理调查 4.4.1 调查放养密度是否合理。4.4.2 饲料的来源,饲料的种类和质量,每天投喂饲料的次数和数量。饲料储藏和仓库消毒等记录。4.4.3 食场、食台、鱼池、网箱等消毒情况。4.5 发病情况调查 4.5.1 调查发病时间、症状,死鱼数量、种类、大小,病程长短、死亡高峰等。DB22/T 26992017 3 4.5.2 调查发病塘或网箱周围其它塘、箱情况。4.5.3 调查以往发病史、用药情况等。5 诊断 5.1 病原种类特征 孢子的共同特征见附录A.1,常见的粘孢子虫病附录A.2。5.2 疾病诊断 5.2.1 临床症状 粘孢子虫的多数种类,寄生于鱼的体表、鳃、肠道、咽喉及体腔、肝胰脏、肾、性腺、脑等各个组织,表现出肉眼可见的白点状或白色的瘤状胞囊,胞囊形状和大小不规则,颜色灰白而不透明。5.2.2 肉眼诊断 5.2.2.1 体表 观察头部、体表鳞片、鳍条,有白色胞囊或鳞片下瘤状物突起。5.2.2.2 鳃 将鳃盖掀起,用镊子分开鳃片,观察鳃丝间有无胞囊。5.2.2.3 体内 剪开鱼体喉部、腹腔、脑组织等部位,观察鱼的喉部、脑、肝胰脏、脾、肾、肠道、性腺、脂肪等组织有无白色胞囊。5.2.3 镜检 在进行活体和冰鲜样品检查时,取发病部位的胞囊或鳞片下瘤状物;酒精保存的样品,用自来水冲洗后,用解剖针挑破胞囊,放在载玻片上,加少许生理盐水,压上盖玻片,在400倍显微镜下,压破的胞囊液体中清晰可见大量孢子流出,根据附录A孢子虫特征可诊断粘孢子虫病。6 预防 6.1 应定期对养殖鱼类进行检查、检疫。6.2 四消四定,池塘水体、鱼体、食场和工具消毒;投喂饲料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6.3 禁止从疫区或者疾病高发地区购买苗种,在苗种的调运与投放之前应做好对病原的检疫。6.4 产卵池、孵化池与育苗池应保持水体清洁,设置独立供水系统,防止与病鱼池之间有水体交换。6.5 以往患病鱼池应用生石灰每亩 150 千克彻底清塘。6.6 渔具在使用前应经过严格消毒。6.7 易患病鱼池应定期泼洒杀虫药物,药物选择和使用按 NY 5071 和 SC/T 1132 规定执行。6.8 发现病情,采取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7 治疗 DB22/T 26992017 4 7.1 粘孢子虫病治疗应采用内服外消相结合方式进行。7.2 药物选择和使用按 NY 5070、NY 5071和 SC/T 1132 规定执行。DB22/T 26992017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病原种类特征和常见的粘孢子虫病 A.1 粘孢子虫孢子的共同特征 A.1.1 每一孢子有2 块7 块几丁质壳片(多数种类为2 片),两壳连接处叫缝线,缝线由于粗厚或突起呈脊状结构,称缝脊;有缝脊的一面称缝面,没有缝脊的一面称壳面。缝脊大多数种类是直的,少数种类弯曲成“S”形;A.1.2 有些种类的壳上有条纹、褶皱或尾状突起;A.1.3 每一孢子有1 个7 个球形、梨形、瓶形的极囊(多数种类有2 个极囊),通常位于孢子前端,有的种类位于孢子两端。极囊之间有的种类还有“V”形或“U”形突起,称为囊间突。极囊里有极丝,作螺旋状盘曲,受到刺激后,能通过极囊孔射出,极丝呈丝状或带状。A.1.4 极囊以外充满胞质,内有 2 个胚核,有的种类在胞质里还有1 个嗜碘泡。A.2 常见的粘孢子虫病 A.2.1 武汉单极虫病 A.2.1.1 临床症状 在鲤、鲫病鱼体内外常见,形成白色或腊黄色肉眼可见胞囊,病鱼鳞片被拱起。A.2.1.2 病原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武汉单极虫,在400倍显微镜下单极虫的壳面观和缝面有卵形、长卵形、橄榄形、茄子形等,孢子内只有1个椭圆形极囊;孢子长11 m30 m,宽5 m12 m;极囊长7 m9 m,宽5 m,约占孢子长的1/31/2,孢子外面常被有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A.2.2 喉孢子虫病 A.2.2.1 临床症状 病鱼外观消瘦,体表粗糙,颜色苍白,黏液分泌较少,眼球外凸。鳍条和腹部鳞片等处有出血点与溃疡。鳃盖下鳃弓近眼端的咽喉部存在大片乳白色囊肿,形成直径为5.0 mm12.0 mm的乳白色胞囊,肉眼观察咽部会出现肿胀,鳃盖突出。囊肿质地较软易破,囊膜较薄,内含干酪样黏稠胞囊液。A.2.2.2 病原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洪湖碘泡虫,孢子壳面观呈梨形,缝面观呈梭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孢子长14.0 m19.8 m,宽 8.8 m12.0 m;孢子内有两个梨形极囊,呈“八”字形排列在孢子前端,两极囊前端紧贴,极囊纵轴之间夹角约30 度,极囊长约占孢子长的1/2,大极囊长6.5 m10.2 m,宽2.8 m5.2 m;小极囊长6.5 m9.8 m,宽2.6 m4.3 m;极丝7 圈8 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