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麦583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401-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郑麦583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401-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郑麦583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401-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郑麦583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401-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郑麦583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401-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郑麦583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401-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 20.0 1B2 0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 41/T 14012017郑麦 583 生 产技术规程2 0 1 7-0 7-0 7发 布 2 0 1 7-1 0-0 7实 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41/T 1 4 0 120 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 0 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金博农种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廷杰、胡卫国、赵虹、王西成、赵土岗、靳中权、樊学广。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晨阳、马新明、王和洲、刘卫星、曾辉、卫东军、孟彦、谭伟。DB 41/T 1 4 0 120 171郑麦 583 生产技术规 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郑麦583小麦生产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本标准适用于郑麦583适宜的种植区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 3 5 1 2 0 0 8 小麦国家标准GB 4 4 0 4.1 2 0 0 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 5 0 8 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T 8 3 2 1.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 5 6 7 12009 农作物薄膜种子包衣技术条件GB/T 1 7 3 1 72011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 1 7 3 2 02013 小麦品种品质分类NY/T 5 2 土壤 水分测定法NY/T 5 3 土壤 全氮测定法NY/T 8 5 土壤 有机质测定法NY/T 1 4 9 土 壤 速效磷测定法NY/T 4 9 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6 8 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NY/T 8 8 9 土 壤 速效钾测定法NY/T 1 6 0 8 2 0 0 8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NY/T 19 97 20 11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3 播前准备3.1 土壤条件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沟渠配套,灌排方便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13 g/kg以上,土壤速效磷含量15 m g/k g 以上,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以上。3.2 土壤处理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块,每6 6 7 m2可用3%辛硫磷颗粒或2.5%甲基异柳磷颗粒2 k g 3 k g 拌细土2 5 k g,耕地后均匀撒施于地面,随耙地翻入土中。3.3 施 肥DB 41/T 1 4 0 120 172该品种最适 宜产量水平为667 m2产量5 0 0 kg650 kg,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3 m3/6 67 m25 m3/6 67m2)的基 础上,每6 6 7 m2施氮肥(纯氮)12 k g 1 6 k g、磷肥(五氧化二 磷)6 k g10 kg、钾肥(氧化钾)5 kg8 kg,若连续三年以上秸秆还田,可酌情减少钾肥用量。有机肥、磷肥、钾肥作底肥,犁地时深翻施入。每667 m2产量500 kg650 k g 的麦田,氮肥7 0%作底肥犁地时施入,30%作追肥,返青期或拔节期追施。3.4 整 地秸秆还田的地块,秸秆切碎长度5 cm,结合深耕,掩埋秸秆,耕深应达到25 c m 以上,耕后及时耙实耙平。旋耕麦田应及时耙压;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应深耕(深松)一次。3.5 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 4 0 4.1 2 0 0 8 的要求。4播 种4.1 区域化种植根据生态区划,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4.2 种子处理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发生种类,选择适宜种衣剂或拌种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小麦种衣剂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A中表A.1。4.3 播期和播量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适宜播期10月1020日;豫北地区适宜播期10月51 5 日。在适播期范围内,每667 m2播种量为9 kg12 k g。若播期推迟,可适当增加播量,播期每推迟3 d应增加0.5 k g/6 6 7m2,最大播量不超过15 k g/6 6 7 m2。4.4 播种方式确保足墒播种,采用机械精播耧宽窄行播种(1 4 cm24 c m或16 cm26 c m)或宽幅播种(6 cm8 c m)。播种深度以3 cm5 cm为宜。5 田间管理5.1 冬前管理5.1.1 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早检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段于二叶期前补种完,用同品种种子浸种催芽补种。也可在小麦分蘖后就地疏密补稀,移栽时覆土深度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标准,并及时浇水。5.1.2 灌 水DB 41/T 1 4 0 120 173对于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麦田,应适时进行冬灌;冬前降水不足,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应适时冬灌;冬季灌水时间应在日平均气温 3 以上时进行,每 6 6 7 m2灌水量 30 m34 0 m3。浇水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5.1.3 化学除草11 月中下旬1 2 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 5 以上时进行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剂的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 A 中表 A.2。5.2 返青期至抽穗期管理5.2.1 中耕保墒,促弱控旺返青期旺长麦田(每 6 6 7 m2群体超过 100 万),应采用深锄、镇压等措施控制无效分蘖滋生;对弱苗麦田(每 6 6 7 m2群体低于 60 万),浅中耕,增温保墒。5.2.2 肥水管理5.2.2.1 返青期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及时灌水,结合苗情进行追肥。5.2.2.2 播量大、个体弱、有脱肥症状的假旺苗、返青期每 667 m2群体在 6 0 万以下且叶色较淡的弱苗麦田,应在起身初期结合浇水每 6 6 7 m2追施尿素 8 k g10 k g。5.2.2.3 拔节期每 667 m2群体在 7090 万的麦田,应在拔节后期(河南省中部地区在 3 月 2 0 日左右)结合浇水每 6 6 7 m2施尿素 10 k g 1 2 k g。5.2.3 病虫草害防治年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在返青期日平均气温 5 以上进行化学除草,但拔节后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的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 A 中表 A.2。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防治。化学防治病虫害药剂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 A 中表 A.3。5.2.4 预防春季冻害倒春寒常发地区,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应及时灌水,每 6 6 7 m2灌水量 30 m350 m3;或寒流过后 2 d 3 d 及时观察幼穗,发现幼穗死亡的麦田应及时结合浇水每 6 6 7 m2追施尿素 5 k g8 k g。5.3 抽穗期至成熟期管理5.3.1 病虫害防治根据赤霉病、叶锈病和蚜虫的发生情况,应进行及时防治,但在收获前 1 5 d2 0 d 停止用药,以免造成药物残留。化学防治病虫害药剂种类及防治对象见表 A。5.3.2 叶面喷肥小麦扬花 7 d 后,每 6 6 7 m2用 1 kg 尿素+磷酸二氢钾 1 5 0 g 200 g,加水 30 kg 进行叶面喷洒,防止植株早衰和预防干热风。5.3.3 浇灌浆水抽穗至灌浆期,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6 5%时,应及时灌水,浇水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小水慢浇。成熟前 1 5 d 之内禁止浇水。DB 41/T 1 4 0 120 1746收 获应在蜡熟末期及时收获,单收、单储。DB 41/T 1 4 0 120 175A A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方法A.1 小麦种衣剂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表A.1。表 A.1 小麦种衣剂及防治对象防治对象 药剂种类 用量 备注全蚀病 12.5%硅噻菌胺 FS 20 mL/10 kg 种子 按照说明书使用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 2.5%咯菌腈 FS 20 mL/10 kg 种子 按照说明书使用白粉病、锈病、纹枯病 3%苯醚甲环唑 FS 4 g/10 kg 种子 按照说明书使用地下害虫、蚜虫 60%吡虫啉 FS 20 mL/10 kg 种子 按照说明书使用地下害虫 50%辛硫磷 EC 20 mL/10 kg 种子 按照说明书使用A.2 小麦化学除草剂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表A.2。表 A.2 小麦化学除草剂种类及防治对象防治对象 药剂种类 防治时期 防治指标 喷施部位 备注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野油菜和繁缕唑草酮、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苄嘧磺隆、噻吩磺隆秋苗期、返青期 每平方米 30 株 叶面喷施 按药剂说明书使用野燕麦、硬草、看麦娘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酸(炔草酸脂、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秋苗期、返青期 每平方米 30 株 叶面喷施 按药剂说明书使用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氟唑磺隆、甲氧磺草胺、阔世玛,或者精恶唑禾草灵与苯磺隆混用、炔草酸与苯磺隆混用秋苗期、返青期 每平方米 30 株 叶面喷施 按药剂说明书使用A.3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表A.3。表 A.3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防治对象 药剂种类 防治时期 防治指标 使用方法纹枯病三唑酮乳油、井岗霉素、烯唑醇、丙环唑返青拔节期 病茎率 15%按药剂说明书使用叶锈病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戊唑醇悬浮剂抽穗至灌浆期病叶率 5%10%或病情指数15 以上按药剂说明书使用DB 41/T 1 4 0 120 176表A.3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续)防治对象 药剂种类 防治时期 防治指标 使用方法赤霉病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胶悬剂、戊唑醇悬浮剂、氰烯菌酯悬乳剂齐穗至扬花初期遇多雨、连阴雨天气,喷药预防按药剂说明书使用蚜虫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苗期、灌浆初期苗蚜百株 100 头、穗蚜百茎 500头按药剂说明书使用麦蜘蛛虫螨克乳油、甲氰菊酯乳油、马拉硫磷乳油、阿维菌素乳油返青拔节期 市尺单行 200 头 按药剂说明书使用吸浆虫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蛹盛期、抽穗 70%80%每方(10 cm10 cm20 cm)5头,10 网复次 10 头以上成虫按药剂说明书使用A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