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16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0722017 枣食芽象甲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ling techniques to Scythropus yasunatsui Koneet Merimoto 2017-07-06发布 2017-08-06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61/T 10722017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监测方法.1 4 防治适期确定.2 5 防治策略.2 6 防治技术.2 7 防效评估.3 附录A(规范性附录)防治前、后枣食芽象甲虫口密度抽样调查记录表.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枣园新芽受害率统计表.5 附录C(规范性附录)枣食芽象甲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6 DB61/T 1072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佳县红枣产业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锋、洪波、刘晨、李英梅、杜军峰、王晶玲、李慧杰、李艳、张淑莲、陈志杰。本标准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电话:029-83217249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兴庆路88号 邮编:710032 DB61/T 10722017 1 枣食芽象甲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枣食芽象甲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方法、防治适期确定、防治策略、防治技术、防效评估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陕北、关中枣区枣食芽象甲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其它地区发生的枣食芽象甲监测和综合防治可参考本标准执行。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羽化孔 emergence hole 当枣食芽象甲由蛹变为成虫,从地面下的蛹室爬出时在土壤表面留下的孔洞。2.2 成虫出土始期 beginning of unearthed period of adults 10%的枣食芽象甲成虫从地面下蛹室爬出土表最初的时期。2.3 成虫出土盛期 peak of unearthed period of adults 75%的枣食芽象甲成虫个体出土的时期。2.4 新芽受害率 injury rate of bud 被枣食芽象甲取食的新芽数占当年新发芽总数的百分率。3 监测方法 3.1 虫口基数 关中在3月下旬,陕北在4月上旬,选三个代表性的枣园,采用五点取样,在每棵样树树冠下距离主干0.5m1.0m处确定30cm30cm30cm一个样点,分层筛土取样,统计幼虫、蛹的数量,计算虫口数量。3.2 化蛹进度 关中3月中旬开始,陕北4月上旬开始,选有代表性的枣园一块,每5天调查一次化蛹率,至化蛹结束后7天停止,方法和虫口基数调查相同。DB61/T 10722017 2 3.3 羽化进度 关中从3月下旬开始,陕北从4月上旬开始,选择代表性枣园一块,确定10株代表性样树,在树冠投影下方确定1m2样方3个,每隔3天统计一次羽化孔数量。并在主干上均匀涂抹15cm宽闭合粘虫胶,于上午8时进行,每5天统计一次粘着在其上的成虫数量,每次统计完后将成虫剔除。3.4 萌芽进度 选择10株代表性样树,在树冠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选取30cm二次枝,统计萌芽个数和芽总数,计算萌芽率。4 防治适期确定 4.1 粘虫胶防治适期 当田间化蛹率达到10%以后11d17d为成虫出土始期;或者树冠下羽化孔达1个/m2;或者枣树萌芽率达50%时,为粘虫胶和毒土环防治最佳时间。4.2 药剂防治适期 关中4月5日前后,陕北4月20日前后,即成虫出土盛期(田间出现羽化孔5d7d后)为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5 防治策略 依据枣食芽象甲羽化时间集中、飞翔能力弱以及沿着主干向上爬行的特性,在准确监测的基础上,应用粘虫胶、毒土环等措施阻隔其上树是防治关键。6 防治技术 6.1 建园前预防 新建枣园时,避免与苹果、梨、核桃、杨树、泡桐、柏树等混栽或相邻栽植。6.2 越冬期防治 当虫口基数大于3头/m2,于枣树落叶后至土壤上冻前,对树冠下土壤进行30cm深耕,耕后耙磨;或于化蛹初期,对树冠下土壤进行5cm浅耕,耕后耙磨。6.3 羽化出土期防治 6.3.1 粘虫胶 关中地区在4月1日以前,陕北在4月10日以前,在距地面80cm的枣树主干平滑处,刮除老皮,用胶带粘一个宽度5cm左右的圆环,并在胶带上均匀涂抹粘虫胶。6.3.2 毒土环 成虫出土始期,用75%辛硫磷颗粒剂、或2.5%溴氰菊酯粉剂、或20%速灭杀丁粉剂和细干土按照1:2000比例制成毒土,撒施于树干基部1m2m范围内,或沿着基部形成4cm宽药环。DB61/T 10722017 3 6.4 防治 6.4.1 药剂防治 选用1.2%苦参碱水剂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5阿维毒死蜱乳油800倍液,早上10点以前或者下午5点以后喷施于枣头二次枝及枣股部位。6.4.2 人工捕杀 早上和傍晚有露水时,树冠下铺设塑料布,以木棍击打树枝2次3次,震落成虫,人工捕杀。7 防效评估 7.1 调查方法 每小区按五点取10株样树,每样树东南西北4个方位取30cm枝条,统计每个枝条上枣食芽象甲成虫的数量、总芽数及新芽受害数,计算虫口密度及新芽受害率,计算结果记录到防治前、后枣食芽象甲虫口密度抽样调查记录表(见表A.1)和枣园新芽受害率统计表(见表B.1)。7.2 防效计算 根据防治前后的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结果记录到枣食芽象甲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见表C.1)。按公式(1)来计算虫口减退率J。%100=QH QJ.(1)式中:J 虫口减退率(%);Q 防治前虫口数(个);H 防治前虫口数(个)。按公式(2)计算防治效果P。%100100 1=JJ JP.(2)式中:P 防治效果(%);J1 防治区虫口减退率(%);J0 对照区虫口减退率(%)。7.3 二次防治 二次防治的参考指标如下:当每个枝条虫口密度超过3头或新芽受害率超过5%需要二次药剂喷雾防治。DB61/T 10722017 4 A C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防治前、后枣食芽象甲虫口密度抽样调查记录表 A.1 防治前、后枣食芽象甲虫口密度抽样调查记录表 防治前、后枣食芽象甲虫口密度抽样调查记录表见表A.1。表 A.1 防治前、后枣食芽象甲虫口密度抽样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枣树品种:树龄:危害程度:调查人:样树不同方位被害数量及被害率 东 南 西 北 株号 被害 数量(个)被害 率(%)被害 数量(个)被害 率(%)被害 数量(个)被害 率(%)被害 数量(个)被害 率(%)被害 数量 合计(个)1 2 3 4 5 6 7 8 9 10 DB61/T 10722017 5 B D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枣园新芽受害率统计表 B.1 枣园新芽受害率统计表 枣园新芽受害率统计表见表B.1。表 B.1 枣园新芽受害率统计表 调查地点:枣树品种:树龄:危害程度:调查人:调查日期 月/日 样树 调查方位 调查数量(个)被害数量(个)受害率(%)备注 东 南 西 北 1 合计 2 DB61/T 10722017 6 C E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枣食芽象甲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C.1 枣食芽象甲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枣食芽象甲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见表C.1。表C.1 枣食芽象甲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统计时间:调查人:调查 地点 面积(hm2)防治 时间 防治 措施 防治前虫口数(个)防治后虫口数(个)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1 2 3 4 5 6 7 8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