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区隆优1715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80-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豫南稻区隆优1715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80-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豫南稻区隆优1715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80-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豫南稻区隆优1715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80-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豫南稻区隆优1715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80-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豫南稻区隆优1715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480-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 20.0 1B0 5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 41/T 14802017豫南稻区隆优 1715 栽培技术规程2017-0 9-30 发 布 201 7-12-30 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 B 4 1/T 14 8020 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慧龙、彭波、段斌、宋晓华、刘秋员、童俊丽、李静。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李金涛、王强、王庆志、甄才红、魏巍、杨光、陈龙、李霞。D B 4 1/T 14 8020 171豫南稻区隆优 1715 栽培 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区隆优1715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大田环境、群体及产量结构、育秧、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适时收获。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区的隆优1715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DB41/T 1130 豫南粳稻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131 水稻机插秧泥质法育秧技术规程DB41/T 1157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隆优1715201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中晚熟三系杂交粳稻组合,在豫南稻区种植株高 1 1 9.8 c m 左右,全生育期155 d 左右,穗长26 c m左右,每穗160170粒,不易落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 g 左右。3.2豫南稻区信阳市、南阳市和驻马店市的水稻种植区域。3.3叶龄余数还未抽出的叶片数,即水稻主茎总叶片数减去主茎已长出叶片数之差。4 大田环境4.1 土地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DB 41/T 1 4 8 020 1724.2 土壤基础肥力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全氮 0.1%0.1 2%,速 效 氮 0.09 g/kg 0.11 g/k g,速效磷(P2O5)0.0 1 g/kg0.015 g/kg,速效钾(K2O)0.1 g/kg0.12 g/kg,有机质含量 1.8%2.5%。4.3 环境质量应符合 NY 5116 的规定。5 群体及产量结构每6 6 7 m2大田移栽密度1.31.4万穴,基本苗45万,最高分蘖不超过24万,成穗率65%75%,有效穗1 6 1 8 万,每穗总粒数1 6 0 170粒,结实率8 0%85%,千粒重2 5 g,每6 6 7 m2产量6 0 0 kg650 kg。6育 秧6.1 播种期机插秧5月10日20日;抛秧和人工手插秧 5月15日25日。6.2 用种量机插 秧每667 m2大田 用 1.5 kg 1.7 5 k g,抛 秧和人工 手插秧每 6 6 7 m2用1.0 kg1.25 k g。种子质量应符合G B 4 404.1的规定。6.3 浸种与催芽浸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4 h6 h,每2.5 k g 种子用1 6%的咪鲜胺杀螟丹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浸种48 h,期间不换水,人工翻动23次增氧,然后洗净再用清水浸泡2 4 h,将种子洗净后按每份不超过5 kg放置在阴凉处让其自然出芽,防止烧芽。浸种药剂应符合G B/T 8 321的规定。6.4 播种及秧床管理机插秧育秧按D B 4 1/T 1 131的规定;抛秧按D B 4 1/T 1 157的规定;手插秧采用旱育秧或传统育秧方法。7移 栽7.1 移栽前灌水整田,达到田平泥活,田面高差不超过 3 c m。结合整田每 6 6 7 m2施 4 5%复合肥(N:P:K=1 5%:15%:1 5%)30 k g,稻田肥力低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增加 10%15%的施肥量。机插秧在移栽前2 d 3 d 整田,并施 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每 667 m2使用 60 g70 g 封闭除草。肥料使用应符合 N Y/T 4 96 的规定。7.2 机插秧 4.24.5 叶盘根后移栽,移栽时排出明水,移栽株行距 16 cm30 c m。7.3 抛秧采用人工或机械抛栽,秧龄 34.5 叶,每 667 m2抛栽 40 盘(561 孔秧盘)或 50 盘(4 3 4 孔秧盘),每平方米抛栽 2530 穴,抛栽时田面水层 2 c m3 c m。7.4 手插秧秧龄 5.56.0 叶,田面水层 3 c m 4 c m,移栽株行距 17 c m 2 6 c m 或 16 cm30 c m,秧苗随拔随栽。8 大田管理8.1 查苗补苗机插秧和抛秧栽抛后2 d3 d 查苗补苗。抛秧田每3 m间出25 c m 作业道。D B 4 1/T 14 8020 1738.2 化学除草移抛栽后3 d 4 d 进行化学除草。机插 秧和抛秧每667 m2用2 5%苄丁粉剂1 6 0 g240 g 拌细土撒施。人工手插秧每667 m2用1 4%苄乙可湿性粉剂40 g 5 6 g 拌细土撒施。本田分 蘖中后期如发生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 每 66 7 m2可选用 40%氰氟二氯 可 湿性粉剂 60 g 12 0 g,如发生莎草、鸭舌 草等 阔叶杂草可用20%二甲四氯水剂2 0 0 mL250 mL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如同时发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采用 上述药剂按推荐剂量混用防治。除草剂使用应符合GB/T 8 321的规定。8.3 施 肥本田不施分蘖肥,分蘖期如遇 连续低温阴雨,造成分蘖迟缓,每667 m2追施尿素2 kg。在一、二节间伸 长 后的拔 节初 期 或叶龄余数 3.8 叶期,每 66 7 m2施尿 素6.5 kg 9 kg,钾肥3 kg4 k g。灌浆初期如果叶色偏淡,每667 m2追施尿素2.5 kg3 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 9 6 的规定。8.4 水层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原则。机插秧移栽后24 h 灌浅水护苗,水层不超过 3 c m4 c m。秧苗分蘖期间保持浅水层,分蘖苗每667 m2达到17万时排水晒田,直至拔节初期灌水。晒田以不影响秧苗正常 发育为宜。孕穗和扬花期间保持水层4 cm6 cm,扬花结束后排除明水,干湿交替,保持稻田湿润,切忌过早断水。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 084的要求。8.5 叶面喷肥和生长调控抽穗 前 和扬花 结束 后 2 d5 d结合穗期病虫害防治 每 6 6 7 m2用有 机水 溶肥 料或磷酸二氢钾 10 0 g 150 g 配成0.25%溶液各喷施一次。见穗期每667 m2用赤霉素有效成分1.5 g2 g 兑水20 k g 喷雾一次。9 病虫害综合防治9.1 防治方法通过减施氮素,增施磷钾肥料,适时控水等科学水肥管理措施减轻病虫的发生危害;在病虫害混合发生期,按照防治指标,实行病虫兼治,一喷多防。所用农药应符合GB/T8321的要求。穗期病虫害按DB41/T1130规定执行;9.1.1生态防治方法;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和香根草诱二化螟产卵。9.9.2物理防治方法:频振灯诱杀、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9.1.3生物防治方法: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二化螟等。9.2 稻蓟马防治9.2.1 苗床预防:在秧苗 2 叶期结合施断乳肥,按苗床面积每 667 m2用有效成分 6 g 8 g 的吡虫啉分散粒或 2 5%噻虫嗪 4 g 8 g 拌肥撒施或每 667 m2用量分别减少到有效成分 2 g 4 g 和 1 g 2 g 药液喷雾。9.2.2 大田预防:秧苗栽抛后 3 d 4 d 结合化学除草每 6 6 7 m2用有效成分 6 g 8 g 的吡虫啉分散粒剂或 2 5%噻虫嗪 4 g 8 g 拌土撒施也可按每 667 m2用有效成分 2 g 4 g 的吡虫啉或 25%噻虫嗪 1 g 2 g 分散粒剂药液喷雾,10 d 12 d 后再按上述用量防治一次。9.3 潜叶蝇防治DB 41/T 1 4 8 020 174水稻栽 抛后如出现 潜叶蝇、稻象甲危害,分别用 1 5%阿维 毒乳油 15002000倍液、20%氯虫苯 甲酰胺悬浮剂1 0 m L/667 m2药液常量喷雾防治。9.4 稻纵卷叶螟防治在卵孵盛期每6 6 7 m2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 mL或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 分散粒剂1 6 g2 0 g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 mL药液喷雾防治,或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600 g7 0 0 g 在卵孵盛期前3 d5 d 撒施预防。9.5 稻飞虱防治抽穗灌浆后对稻飞虱的发生进行监测,一旦发生按D B 4 1/T 1 130的规定防治。9.6 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如出现点片叶瘟,每6 6 7 m2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 g 26 g+40%稻瘟灵乳油95 m L1 2 0 m L 喷雾防治;穗颈瘟按D B 4 1/T 1 130的规定防治。9.7 纹枯病防治水稻 晒田 后,可结合稻纵 卷叶 螟 防治 每 66 7 m2加入10%井冈霉素水 剂 10 0 mL 或 3 0%苯醚 丙环 唑 乳油2 5 mL、48%戊唑醇悬浮剂4 0 m L兼治纹枯病。9.8 稻曲病防治按D B 4 1/T 1 130的规定防治。1 0 适时收获黄熟末期收获,及时单独晾晒或烘干,稻谷储藏水分不高于1 4%。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