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S 6 5.02 0.01B0 5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 41/T 1481 2017豫南稻区信粳 6 4 栽培技术规程2017-0 9-30 发 布 201 7-12-30 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41/T 1 4 8 120 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伟林、余新春、童俊丽、霍二伟、严德远、申关望、徐士库。本标准主要参加人:扶定、申阳、吴成、冯栋材、朱树贵、陈建新、杨开术、汪世建、李霞。DB 41/T 1 4 8 120 171豫南稻区 信 粳 6 4 栽培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 豫南稻 区信粳 64 栽培的 术语和定 义、产地环 境、育秧、移栽、施肥、水分 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区信粳 6 4 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1.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信粳64中熟 常 规 粳稻 品 种,2 0 1 5 年通过河 南省审定。全生育期 14 5 d。株高 10 7.8 c m,茎秆粗 壮,分蘖力中等;主茎叶片数 1 7 片,叶色 浓绿;穗长 2 0.0 c m,每 6 6 7 m2有效穗 1 8.1 万穗,每 穗总粒数 180.1粒,结实率 8 6.7%,千粒重 26.6 g。3.2豫南稻区河南省信阳市、南阳市和驻马店市的水稻种植区域。4 稻田环境4.1 田块选择土地集中连片,耕层深厚,肥力中上等,沟渠配套,水分充足,排灌方便,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pH=5.56.0)。稻田生态环境应符合 NY 5 0 1 0 要求。4.2 产量结构每667 m2有效穗数2 0 万左右,每穗总粒数 1 8 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 6 g 左右,稻谷产量650 k g以上。DB 41/T 1 4 8 120 1725育 秧5.1 播期播量适宜播 期为 5 月 1 0 日至 5 月 25 日。每 667 m2用种量 2.0 k g3.0 k g。种子质 量应符合 GB 4404.1的规定。5.2 种子处理在浸种前晒种 1 d2 d,用 2 5%咪鲜胺 2 0 0 0 倍液浸种 2 4 h,或 1 8%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 1 0 0 0倍液浸种 48 h72 h。浸种后直接催芽。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 3 2 1 的规定。5.3 浸种催芽在35 38 高温下,经1 2 h 破胸露白。然后将温度降至 25 28 左右,适温催芽。12 h 1 5 h后,芽长可达0.2 c m 左右,把种芽薄薄摊开,置于自然温度下散热降温。或露白降温后及时播种。5.4 育秧方式把催好芽的谷种摊开,在常温下炼芽3 h6 h 后再进行播种。5.4.1 湿润育秧选择 排灌 方 便、土质较肥的 砂 质壤 土田做秧田。施 足底肥,每 66 7 m2施氮磷 钾复合 肥30 kg。施肥后耕翻耖平,做到泥烂田平。在播种前1 d做好畦,畦宽1.5 m,耥平畦面播种。秧田与本田面积比为1:1 0。肥料使用应符合N Y/T 4 96的规定。5.4.2 软盘育秧把秧盘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秧盘之间不留缝隙,盘底与床面紧密结合。在盘上覆盖营养土,厚度2 c m,刮平。喷水,使营养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种子催芽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按盘、按畦称种,一般每 1 0 盘播芽谷 0.8 k g 1.0 k g,细播、匀播、分次播,及时覆土 盖籽,厚度0.4 cm左右,覆土后不再喷水。6移 栽6.1 本田要求无明显大坷垃,田平泥活,高低差不超过3 c m,无杂草、枯草堆积。6.2 移栽时期秧龄3 0 d 4 5 d,或叶龄45片叶,或株高1 5 c m20 c m 时移栽。6.3 移栽要求采用人工栽插方式,行株距 以26.7 c m16.7 cm或23.3 c m16.7 cm为宜,每667 m2插1.51.7 万穴,每 穴 3 4苗;采 用抛秧栽插方式,每 66 7 m2抛40盘(56 1孔秧盘);采用 机插 栽插方 式,行 株 距以3 0.0 cm14.0 c m 为宜。6.4 移栽质量插直、插匀、插满,无漂秧;不插过夜秧、病秧、弱秧。DB 41/T 1 4 8 120 1737施 肥7.1 施肥原则遵循“重视化肥,配合有机肥;氮、磷肥或氮、磷、钾配合使用;适量施肥与配方施肥”的原则。7.2 肥料运筹每667 m2总施氮 量 1 7 kg20 k g,N:P2O5:K2O1:0.5:0.5,基蘖 肥氮:穗 肥氮 6:4。磷肥 一次性作 基肥施用。钾肥分基肥和 拔节肥(倒 4叶)两 次施用,各 占50%。在耙 田时施基肥,移栽后 7 d 施分蘖肥,倒3.5叶期施用促花肥。8 水分管理插秧后,深水护秧,水层3 c m 5 cm,减少叶面蒸腾,促使早返青。秧苗返青活棵后,保持2 cm3 c m浅水层,促低位分蘖早生快发;每 667 m2群体达 22万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拔节 孕穗至乳熟期,灌深水,保持3 cm5 cm水层,增湿降温,避免高温危害。蜡熟期干干湿湿,以干为主,养根护叶,收割前7 d排水。9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9.1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21的规定。9.2 农业防治秋后、早春翻耕浸沤,铲除田边、沟旁杂草和枯叶,杀灭越冬虫源;移栽前深水灭蛹;实施健身栽培,提高耐病虫能力;种子药剂浸种处理。9.3 物理防治育秧期间覆盖无纺布或防虫网;本田期间利用杀虫灯诱杀、性诱剂诱杀等。9.4 生物防治实施稻鸭共育技术;保护稻田天敌如蜘蛛、青蛙、寄生蜂等;释放赤眼蜂控制害虫;使用生物药剂如真菌杀虫(菌)剂、病毒杀虫剂等防治。9.5 化学防治9.5.1 稻瘟病防治以叶瘟、穗颈瘟 作为防治 重点。每 6 6 7 m2用40%稻瘟灵 乳油1 0 0 m L,或发 病初期每 667 m2用2 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三环唑25 g 45 g 对水喷雾,保证每667 m2药液量4 0 L。9.5.2 纹枯病防治DB 41/T 1 4 8 120 174在分蘖后期,病株率达1 5%时立即施药防治。每667 m2用2 5%井冈霉素可湿性 粉剂 50 g,或30%苯甲 丙环唑乳油2 0 m L对水30 k g 4 5 kg,均匀喷雾。间隔7 d1 0 d施一次药,连续23次。9.5.3 稻曲病防治水稻始穗 前 5 d 10 d,每667 m2用5%井岗霉素 水剂 150 m L,或20%三唑酮乳 油75 m L对水40 k g 喷 洒12 次。9.5.4 稻飞虱防治在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喷雾防治,每667 m2用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30 g5 0 g,或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g4 g,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9.5.5 三化螟或二化螟防治每6 6 7 m2用16%阿维菌素乳油60 m L,或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9.5.6 稻纵卷叶螟防治在孵化盛期,每6 6 7 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75 m L,或15%茚虫威悬浮剂18 m L,对水50 k g喷雾。9.5.7 稻蓟马防治每66 7 m2用 25%杀虫 双水剂 20 0 mL,或10%吡虫啉 15 g 20 g,对水喷 雾防 治,或用 10%吡虫 啉可湿性粉剂1 0 g 2 0 g 拌土4 k g 进行防治。9.5.8 秧田草害防治播种后2 d内,每 667 m2用40%苄嘧丙草胺30 g 40 g,对水5 0 k g喷雾,并保 持秧板湿润,3 d 后可正常 管 理。如 前期 贻误 防治,稗 草过多,应在水稻 3 叶期 每 66 7 m2用50%二氯喹 啉酸 30 g,对水 50 kg喷雾,喷雾前需排干田水,药后2 4 h 复水。农药使用应符合G B/T 8 321的规定。9.5.9 移栽田草害防治水稻 移栽 后 5 d7 d,结合追肥,每 66 7 m2用20%乙苄可 湿性粉剂 30 g拌尿 素7.5 kg或细土 30 kg均匀撒施。9.5.1 0 抛秧田和机插田草害防治抛秧或机插后5 d7 d,每667 m2用40%苄嘧丙草胺可湿粉剂45 g 60 g,或3 5%丁草胺苄磺隆可湿性粉剂1 0 0 g120 g 拌土(沙、肥)撒施,药后保水 4 d 7 d。禁止使用含有乙草胺和甲磺隆、绿磺隆除草剂。1 0 收获与贮存在水稻黄熟后期收获。及时晾晒。水分下降到1 3%14%左右,单独贮存。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