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61/T 1073-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61/T 1073-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61/T 1073-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61/T 1073-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61/T 1073-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61/T 1073-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16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0732017 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ling techniques to Apolygus lucorum Meyer-Dr2017-07-06发布 2017-08-06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61/T 10732017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及定义.1 3 监测方法.1 4 综合防治技术.2 5 防效调查.3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防治前、后绿盲蝽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4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枣园叶片、花蕾及幼果受害率统计表.5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绿盲蝽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6 DB61/T 1073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佳县红枣工作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波、张锋、曹娜、刘晨、王晶玲、李英梅、冯雪平、张淑莲、陈志杰、石勇强。本标准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电话:029-83217249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兴庆路88号 邮编:710032 DB61/T 10732017 1 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枣园绿盲蝽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方法、综合防治技术和防效调查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陕北、关中枣区绿盲蝽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其它地区发生的绿盲蝽监测和综合防治参考本标准。2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并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受害率 injury rate 被绿盲蝽为害的叶片、花蕾、幼果数量分别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2.2 始发期 beginning period 虫口占当前世代虫口数量10%时的日期。2.3 高峰期 peak period 虫口占当前世代虫口数量50%时的日期。3 监测方法 3.1 发生期监测 3.1.1 第一代系统调查时间 3.1.1.1 始发期 关中:3月15日-3月25日;陕北:4月15日-4月25日。3.1.1.2 高峰期 关中:4月1日-4月10日;陕北:5月1日-5月10日。3.1.2 第二代系统调查时间 3.1.2.1 始发期 DB61/T 10732017 2 关中:4月25日-5月5日;陕北:5月25日-6月5日。3.1.2.2 高峰期 关中:5月11日-5月20日;陕北:6月11日-6月20日。3.2 发生量监测 选取3个代表性的枣园,每个枣园五点取样,每样点取3株样树,在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选取1个30cm长二次枝,调查枝条上绿盲蝽数量,结果记入防治前、后绿盲蝽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见表A.1)。3.3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监测绿盲蝽第一、二代高峰期平均每株标准树上的虫量(包括成虫和若虫)确定发生程度,分为5级,各级指标应符合绿盲蝽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见表1)。表1 绿盲蝽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别 一代虫口密度(头/株)二代虫口密度(头/株)1 1 30 50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间作 间作枣园应避免与绿豆、大豆、菜豆、棉花、白菜等绿盲蝽的寄主植物间作。4.2 剪除病虫枝 冬春季节,结合修剪,剪除树上带有虫卵的枝条,集中处理。4.3 诱杀 4.3.1 性诱剂 5月中下旬绿盲蝽成虫发生期,在枣园树行间距地面1.5m处悬挂桶型性诱捕捉器,悬挂密度为3个/亩。4.3.2 诱虫板 5月中下旬绿盲蝽成虫发生期,在枣园树行间距地面1.5m处悬挂诱虫板,悬挂密度为6张/亩。4.3.3 粘虫胶 5月上旬绿盲蝽若虫上树前和6月上旬下树前,距地面80cm的枣树树干中上部和主枝分叉基部,刮除老皮,并涂抹约5cm宽的闭合粘虫胶环。4.4 利用天敌 DB61/T 10732017 3 在枣园内充分保护利用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小花蝽、蜘蛛等自然天敌来控制害虫。4.5 药剂防治 4.5.1 在枣树发芽前,对树体喷洒 35Be 的石硫合剂,尽量喷施二次枝部位,消灭越冬卵。4.5.2 在若虫羽化前,选用 6吡虫啉 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 1500 倍混合液,或1%苦参碱1000倍液,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1500 倍液,或 95%噻嗪酮 500 倍液。早上 10 点以前或者下午 5 点以后药剂喷施,树上树下全喷。5 防效调查 5.1 调查方法 每小区按五点取10株样树,每样树东南西北4个方位取30cm枝条,统计每个枝条上绿盲蝽虫口数量及叶片、花蕾和幼果受害数,计算虫口密度及新芽受害率,分别记录到防治前、后绿盲蝽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见表A.1)和枣园叶片、花蕾及幼果受害率统计表(见表B.1)。5.2 防效计算 根据防治前后的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结果记录到绿盲蝽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见表C.1)。按公式(1)来计算虫口减退率J。%100=QH QJ.(1)式中:J 虫口减退率(%);Q 防治前虫口数(个);H 防治前虫口数(个)。按公式(2)计算防治效果P。%100100 1=JJ JP.(2)式中:P 防治效果(%);J1 防治区虫口减退率(%);J0 对照区虫口减退率(%)。5.3 二次防治 二次防治的指标如下:当每个枝条虫口密度超过5头或受害率超过10%需要二次药剂喷雾防治。DB61/T 10732017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防治前、后绿盲蝽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 A.1 防治前、后绿盲蝽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 防治前、后绿盲蝽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见表A.1。表A.1 防治前、后绿盲蝽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枣树品种:树龄:危害程度:调查人:样树不同方位被害数量及被害率 东 南 西 北 株号 被害 数量(个)被害 率(%)被害 数量(个)被害 率(%)被害 数量(个)被害 率(%)被害 数量(个)被害 率(%)被害 数量 合计(个)1 2 3 4 5 6 7 8 9 10 DB61/T 10732017 5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枣园叶片、花蕾及幼果受害率统计表 B.1 枣园叶片、花蕾及幼果受害率统计表 枣园叶片、花蕾及幼果受害率统计表见表B.1。表B.1 枣园叶片、花蕾及幼果受害率统计表 调查地点:枣树品种:树龄:危害程度:调查人:调查日期 月/日 样树 调查方位 调查数量(个)被害数量(个)受害率(%)备注 东 南 西 北 1 合计 2 DB61/T 10732017 6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绿盲蝽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C.1 绿盲蝽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绿盲蝽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见表C.1。表C.1 绿盲蝽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统计时间:调查人:调查 地点 面积(hm2)防治 时间 防治 措施 防治前虫口数(个)防治后虫口数(个)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1 2 3 4 5 6 7 8 9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