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B4114/T 1212019 DB4114 商 丘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4/T 1212019 夏大豆麦茬免耕栽培技术规程 2019-07-26发布 2019-10-25实施 商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14/T 1212019 DB4114/T 12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商丘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民权县农业局、商丘市种子管理站、商丘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向前、马文娅、何鑫、付汝洪、梁亚超、赵慧琪、王永军。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韩同进、闫延梅、田警文、侯珺、张琪、陈敬文、张枫叶、岳岩磊、王辉、赵志宏、杨密、寇传喜、司兵、杨永红、张宁、王爱梅、刘俊华。DB4114/T 1212019 1 DB4114/T 1212019 夏大豆麦茬免耕栽培技术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商丘市麦茬夏大豆免耕栽培大田生产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商丘地区麦茬夏大豆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52 大豆国家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 2部分)豆类 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第 2 部分:油料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出苗期 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3.2 结荚期 初荚期:主茎最上部 4 个具有完全展开叶的节中,任意一节出现 0.5 cm长的幼荚。盛荚期:主茎最上部 4 个具有完全展开叶的节中,任意一节出现 2 cm长的荚果。3.3 鼓粒期 初粒期:主茎最上部 4 个具有完全展开叶的节中,任意一节上荚果内种子长度达 0.3 cm。满粒期:主茎最上部 4 个具有完全展开叶的节中,任意一节上的豆荚内青绿种子充满荚皮的种穴。3.4 免耕覆秸精量播种 2 DB4114/T 1212019 利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在作物原茬地上一次性完成“侧向抛秸、侧深施肥、精量播种、镇压覆土、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 6项作业环节的一项农业技术播种模式。3.5 种肥异位同播 在大豆播种时,设置好大豆与肥料之间的有效距离,将肥料深施到与种子异位的土壤中。4 产量结构 单株荚数 50 个以上,单株粒数 100 粒以上,百粒重 18 g20 g。5 播前准备 5.1 土壤条件 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不易受环境影响和损害的地块。5.2 灌底墒水 铁茬足墒(指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70%以上)播种。灌溉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 5084。5.3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区生态条件、适应性好、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5.5 种子处理 5.5.1 种子精选 采用机选、筛选和人工粒选等方法,种子质量应符合 GB4404.2 的规定。5.5.2拌种 病虫轻发田块,采用根瘤菌拌种,按照每 667 m2用 1.5 ml根瘤菌加水或掺土的方式稀释菌剂,或利用专用附着剂,使根瘤菌剂粘在所有种子表面,拌种后 12 h 内尽早播种。病虫重发田块,采用药剂拌种。用咯菌腈、噻虫嗪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大豆炭疽病、大豆地下害虫等。两种技术不可同时使用,具体用法参见附录 A.1。6 播种 6.1 播期播量 6 月中上旬为适播期,播量每 667 m2播种 3 kg4 kg,保苗 1.2 万1.5万株。6.2 播种方式 采用传统播种或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行距 40 cm,播种深度 3 cm5 cm。3 DB4114/T 1212019 6.3 种肥异位同播 种肥采用种子和肥料异位同播方式,每 667 m2施复合肥(15:15:15)10 kg。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出苗后早查苗,对缺苗断垄 30 cm以上的地段及时补种;补苗在子叶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时进行移栽,移栽时浇水,覆土 2 cm3 cm,于阴天或下午四时以后进行。缺苗 30 cm以下者,在缺苗断垄两端留双株。7.2 间定苗 大豆出苗后早间、定苗,留苗株距 10 cm15 cm,达到苗匀、苗壮。7.3 化学除草 出苗前,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除草剂喷雾土壤表面;出苗后,用高效氟吡甲禾灵或精喹禾灵和氟磺胺草醚于出苗后 3d5 d 喷雾。具体用法用量参见附录 A.2。227.4 控制旺长 对密度较大、肥力较高地块,于初花期用缩节胺 20 ml/667 m2兑水 20 kg 或多效唑 50 ml/667 m2兑水 40 kg田间喷施。7.5 科学追肥 在苗期至开花初期用单腿耧追施尿素;花荚期喷施硼肥和钼肥;鼓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具体用法参见附录 A.3。7.6 病虫害防治 病害重点防治叶斑病、霜霉病、茎腐病、根腐病,虫害重点防治刺吸性害虫(点蜂缘蝽)、蚜虫、豆秆黑潜蝇、食叶害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具体用法用量参见附录 A.4。7.7 及时排灌 苗期控水蹲苗;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遇旱浇水;遇田间积水及时排水。8 适时收获 8.1 收获 当植株、荚果变褐、叶片脱落、籽粒变硬有光泽、摇动时有响声时实施人工收获。机械收获在大 4 DB4114/T 1212019 豆叶片完全脱落、植株呈现原有品种色泽、籽粒含水量降为 18%以下、植株上露水干后进行。8.2 晾晒 收获脱粒后晾晒,待籽粒含水量降到 13%以下时入库贮藏。5 DB4114/T 121201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大豆拌种剂、施肥及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A.1 大豆种子拌种剂种类及用法用量表 种类 用量g/667 m2 用法 噻虫嗪 70%1224 用用水稀释 倍,均匀拌种 150 50%咯菌腈可可性可剂 5 7 用用水稀释 倍,均匀拌种 150 A.2 大豆除草剂种类及用法用量表 种类 适用时期 用量ml/667 m2 用法 乙草胺乙油 50%苗前苗草 45 80 兑水40 kg,播后苗前表土喷雾 65 kg 异丙甲草胺 72%苗前苗草 45 80 兑水40 kg,播后苗前表土喷雾 65 kg 高效氟吡甲禾灵 苗后苗草 20 30 兑水40 kg,苗后喷雾 65 kg 精喹禾灵 10%氟磺+18%胺草醚 苗后苗草 20 30 兑水40 kg,苗后喷雾 65 kg A.3 大豆追肥肥料种类及用法用量表 种类 适用时期 用量kg/667 m2 用法 尿素 苗期至初花期 3 5 小耧或小天小施 硼肥 0.2%花荚期 0.04 0.05 兑水25 kg 喷施 35 kg 钼肥 0.03%0.05%花荚期 0.04 0.05 兑水25 kg 喷施 35 kg 磷酸二氢钾 鼓粒期 0.2 0.3 兑水25 kg 喷施 35 kg 6 DB4114/T 1212019 A.4 大豆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防治对防 使用药剂 使用剂量或稀释倍数 使用方法 时间与要时 叶斑病 多菌灵可可性可剂 50%倍倍 1000 1500 喷雾 当田间大豆病叶出现时,开开防治;7 d15 喷施一次,连喷 d 2 次 3 托托托可可性可剂 75%倍倍 1500 2000 代代代代可可性可剂 80%倍倍 400 霜霉病 百菌用百百剂 甲 40%+25%霜灵可可性可剂 倍倍 倍倍 600+800 喷雾 当田间大豆病叶出现时,开开防治;10 d15 喷施一次,连喷 d 2 次 3 50%硫菌灵可可性可剂 倍倍 1500 2000 喷雾 当田间大豆病叶出现时,开开防治;7 d15 喷施一次,连喷 d 2 次 3 茎腐病 多菌灵可可性可剂 50%倍倍 1000 茎叶喷雾 大豆大苗后、开花前开喷 次 1 甲甲托托托可可性可 70%剂 倍倍 800 1000 根腐病 多菌灵可可性可剂 25%倍倍 1000 喷雾 发病初期用药,重点喷淋茎甲部 甲甲托托托可可性可 70%剂 倍倍 800 1000 百菌用可可性可剂 75%倍倍 1000 刺吸性害虫(点蜂缘蝽)辛硫磷乙油 50%倍倍 1000 1500 喷雾 大豆初花期喷药防治,间间5d 再防治两再 7d 高效高高高高乙油 5%+10吡虫吡可可性可剂%2 倍倍 000+4 倍倍 000 噻虫嗪 25%2 000 500 倍倍 0 速速速乙油 40%倍倍 1500 蚜虫 吡虫吡可可性可剂 10%倍倍 1000 喷雾 一一发现蚜虫一害,立即防治 啶虫啶乙油 3%倍倍 2000 3000 灭蚜灭可可性可剂 20%倍倍 2000 豆豆黑潜蝇 4 高效高高高高.5%15 倍倍 00 喷雾 苗期用药防治,花期和鼓粒期根鼓虫害鼓鼓可有选择的喷药1 次 2 灭蝇胺可可性可剂 75%5 倍倍 000 辛硫磷 5%乙油 1 倍倍 000 食叶害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高效高高高高 2.5%6 0 ml 100 ml/666.7 m2 喷雾 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防治 氟铃氟乙油 5%倍倍 1000 啶虫啶乙油 5%倍倍 1000 2000 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毒毒毒毒粒剂 10%每667 m2使用1.5 kg2 kg 土壤施用 整地施用 辛硫磷毒粒剂 5%每667 m2使用1.5 kg2 kg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