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DB22/T 735-2016.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DB22/T 735-20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DB22/T 735-20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DB22/T 735-201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DB22/T 735-201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DB22/T 735-201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7.060 B 22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7352016 代替 DB 22/T 735-2006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 Rules for high producti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maize 2016-12-09发布 2017-03-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735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22/T 735-2006玉米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22/T 735-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引用;增加了对种子质量标准GB 4404.1-2008的引用;增加了对机械作业标准NY/T 1628的引用;增加了对施肥使用标准NY/T 496的引用;增加了结合中耕进行追肥的追肥方式规定;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部分,增加了对DB22/T 1777的引用;病、虫、草害防治部分,增加了大斑病防治技术内容;机械收获质量部分,增加了对NY/T 1355的引用;删除了品种选择部分按积温、降水量确定品种内容;删除了玉米螟防治部分高压汞灯防治内容;删除了去雄部分内容;删除了打底叶部分内容;删除了站秆扒皮晾晒;删除了掰除小穗。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卫平、丁建、艾东、胡博、汪力群、卢红、车丽梅、张琳、马富东、战传彪。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22/T 735-2006。DB22/T 7352016 1 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的选地与整地、选用品种及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土壤肥力较为肥沃、玉米栽培技术水平较高的松辽平原及东、西部生态条件相似的区域的玉米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355 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 NY/T 1628 玉米免耕播种机 作业质量 DB22/T 1777 半干旱地区玉米降解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3 选地与整地 3.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2.0%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GB 15618-1995中二级标准或以上。3.2 整地 3.2.1 秋翻秋整地 3.2.1.1 2-3 年轮翻一次,或隔年深松一次的田块,在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施底肥、秋翻,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为 20 cm 以上。3.2.1.2 秸秆翻埋还田的田块,采取机械收获,秸秆粉碎,长度小于 10 cm,深翻 30 cm 以上。耕翻后及时用中耙耙地。3.2.1.3 含水量较高的低洼地块,实行秋打垄,晒垡散水。3.2.2 春季顶浆打垄 春季土壤化冻 15 cm深时,没有进行深翻秋整地的地块,春天播种前实行三犁成垄,灭茬、起垄、深施底肥、随打垄、随镇压。DB22/T 7352016 2 4 选用品种及种子处理 4.1 种子质量 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适宜、高产、多抗、优质玉米品种,质量应符合GB 4404.1-2008要求的二级以上种子。4.2 种子处理 4.2.1 试芽 播种前15 天进行一次发芽试验,采用精量播种方式的,要求种子发芽率95%。4.2.2 晒种 播种前5 天选无风晴天把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2-3天。4.2.3 种子包衣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播种前选用符合GB/T 8321.6 规定的相应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及丝黑穗病。5 播种 5.1 播种期 当5 cm10 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 8,土壤绝对含水量为16%20%时可进行播种。如墒情不足,应提前造墒或播后补墒。5.2 播种及镇压 5.2.1 播种 播深3 cm4 cm,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重播率2.0%,漏播率2.0%。机械播种作业质量符合NY/T 1628的规定。5.2.2 镇压 播种后及时进行镇压作业。土壤含水量低于18%时,苗带镇压强度控制在650 g/cm2750 g/cm2;土壤含水量在18%22%时,镇压强度为550 g/cm2650 g/cm2;土壤含水量高于22%时,镇压强度为400 g/cm2550 g/cm2。5.3 种植密度 5.3.1 高肥地块 植株收敛、耐密型品种,公顷保苗为67万株;植株较繁茂、半耐密型品种,公顷保苗56万株。5.3.2 中肥地块 植株收敛、耐密型品种,公顷保苗为5.56.5万株;植株较繁茂、半耐密型品种,公顷保苗55.5万株。DB22/T 7352016 3 6 施肥 6.1 原则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要求。6.2 底肥 每公顷施用有机肥25 m330 m3,化肥公顷施用纯N:50 kg60 kg,P2O5:50 kg75 kg,K2O:75 kg100 kg,ZnSO47H20:15 kg。6.3 口肥 公顷用纯N:10 kg,P2O5:25 kg,混合施入种床,做到种肥隔开,防止烧种烧苗。6.4 追肥 公顷追纯N 120 kg160 kg。追肥在拔节期结合中耕进行,化肥施在距苗带 20 cm左右,深度 10 cm15 cm处。有条件的在拔节期、穗期分两次追肥。6.5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有滴灌条件的田块,施肥应按DB22/T 1777的要求执行。7 田间管理 7.1 查田补种 播种后10 天进行一次查种、查芽,对坏种、坏芽的及时催芽坐水补种。7.2 间、定苗 幼苗3 叶期间苗,4 叶5 叶时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要求等距,按计划保苗密度留足苗。7.3 深松追肥 深松在玉米封垄前进行,以打破犁底层不伤苗为标准。追肥结合深松进行,追施部位距苗带 20 cm左右、深度 10 cm15 cm。8 病、虫、草害防治 8.1 化学除草 8.1.1 封闭处理 于玉米播后苗前,每公顷用40%乙莠悬乳剂4.5 L6 L,兑水进行土壤喷雾。如准备玉米与豆科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可每公顷用40%扑乙乳油3.75 kg4.5 kg,兑水进行土壤喷雾。8.1.2 茎叶处理 在玉米25叶期间,杂草24叶期进行防除,每公顷用 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 L1.5 L,或30%苯唑草酮悬浮剂75 ml105 ml,茎叶喷雾。DB22/T 7352016 4 8.2 大斑病防治 于病害初发期每公顷用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750 ml1000 ml喷雾1 次2 次,间隔7 天10天;或每公顷用250 g/L吡唑醚菌酯450 ml750 ml喷雾。8.3 防治粘虫 防治适期应在3 龄前,每公顷可选用 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225 ml、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40 ml300 ml、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2.7 L3.6 L喷雾处理。8.4 玉米螟 在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洒白僵菌粉封垛。卵孵化高峰期每公顷用8000 IU/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25 kg3 kg,加细沙灌心。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当玉米螟化蛹率达20%后推10 天第一次放蜂,间隔5 天7 天第二次放蜂,每公顷放蜂量22.5万头。化学防治每公顷可选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 ml75 ml或每公顷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 g180 g喷雾。9 收获 9.1 收获时期 玉米生理成熟后适时晚收,一般在10月5日以后。9.2 机械收获质量 应符合NY/T 1355的规定,收获后玉米要及时降水收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