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479-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479-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479-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479-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479-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479-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 20.0 1B0 5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 41/T 14792017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2 0 1 7-0 9-3 0发 布 2 0 1 7-1 2-3 0实 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 B 4 1/T 14 7920 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兆成、李金涛、何世界、刘秋员、宋晓华、甄才红、王庆志。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李慧龙、王强、马世民、童俊丽、魏巍、邹俊、陈龙、彭波、李静。D B 4 1/T 14 7920 171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对象、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区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豫南粳稻河南省南部稻区栽培的粳稻。3.2苗期粳稻从播种到分蘖末期生长发育阶段。3.3送嫁药水稻移栽前一两天施药,带药移栽,防治移栽后苗期病虫害的施药方法。4 防治对象4.1 病 害粳稻苗期主要病害为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条纹叶枯病和叶稻瘟病。4.2 虫 害粳稻苗期主要虫害为稻蓟马、灰飞虱、稻茎毛眼水蝇、稻水象甲。5 防治原则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以加强监测预警为前提,合理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在农药减量增效前提下实现稻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 321的规定。DB 41/T 1 4 7 920 1726 防治方法6.1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防治采用药 剂浸种。每 5 k g用16%咪鲜杀螟乳 油 3 m L 对清水 6 k g配成药 液浸种4 8 h,期间不 换水,人工翻动23次增氧,然后洗净再用清水浸泡2 4 h 后在阴凉处催芽。6.2 稻蓟马和灰飞虱防治6.2.1 秧田期防治播种前每6 6 7 m2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 0 g 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 g 对水3 0 k g喷洒秧田畦面。粳稻播种后覆盖无纺布或防虫网,四周用泥土压实无缝隙。6.2.2 施送嫁药粳稻人工移栽前,每6 6 7 m2用7 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按10 g 加 2 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 g 拌适量毒土撒施。或者每6 6 7 m2用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 g 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 g 对水50 k g手动喷雾。6.2.3 大田期防治机插秧或抛秧前,将7 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每667 m2按10 g 加 2 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 g 拌适量毒土撒入育秧厢,使秧苗 带药下田;或秧苗栽抛后3 d 4 d 结合化学除草每 667 m2用有效成分6 g8 g 的吡虫啉分散粒剂或2 5%噻虫嗪4 g8 g 拌土撒施也可按每6 6 7 m2用有效成分 2 g 4 g的吡虫啉或2 5%噻虫嗪1 g2 g 分散粒剂药液喷雾,1 0 d 1 2 d 后再按上述方法及用量防治一次。6.3 稻瘟病防治在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每6 6 7 m2用40%可湿性粉剂60 g 75 g,对水30 k g喷雾。6.4 大田稻水象甲和稻茎毛眼蝇防治每6 6 7 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 g 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 g 对水50 k g喷雾。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