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概念、架构及行业梳理,2,前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是新一代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据统计,2017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万亿,我国早已将物联网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也有人定义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以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出发,将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分为四层,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涉及芯片、模组以及传感器等感知设备;传输层分为短距离即局域网传输( WiFi、蓝牙和Zigbee等)和长距离即广域网传输( NB-IoT、LoRa等);平台层分为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应用层包括十大领域,分别为物流、交通、安防、能源、医疗、建筑、制造、家居、零售和农业。报告着重讲述了,当前情况下物联网如何应用于这十个领域;并结合实际情况,说明了物联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物联网是一个大的产业,涉及了方方面面。当前,物联网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总结,着重讲述了物联网如何应用于十大领域,希望能够为业内外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我国作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国家,有望在这新一轮的世界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弯道赶超。,目录CONTENTS,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1.1 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051.2 物联网相关概念解析及其架构.10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2.1 感知层.152.2 传输层.182.3 平台层.212.4 应用层.23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1 智慧物流3.4 智慧能源3.7 智能制造,3.2 智能交通3.5 智能医疗3.8 智能家居,3.3 智能安防3.6 智慧建筑3.9 智能零售,3.10 智慧农业Part4. 相关企业布局及产业发展4.1 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布局.704.2 物联网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75,4,Part1.物联网发展综述,5,1.1 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2003,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改变未来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物联网的起源从世界到中国(2009年及之前),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1.1 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冻情况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1,1995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那时还未引起广泛重视1990施乐公司将可乐贩卖机接上网络,随后监视可乐机内的可乐数量以及其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特指的是依托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联网络1999,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为了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2004,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目的是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让民众随时随地享受科技带来的智慧服务2006,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2009.06,2005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重新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且覆盖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不再专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9.01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08温家宝第一次提出了“感知中国”,并在无锡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及多所大学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蓝牙、5G等技术助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之后),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1.1 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重要的一年7,2010.01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签约了市民中心、机场安检等中国首批三个物联网示范项目。2010年被认为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工信部为我国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南岸区“国家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授牌2011.03,2012.03国际电信联盟(ITU-T)第13研究组审议通过了我国制定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这是由我国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重庆邮电大学发布了全球首款433/470M赫兹频段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CY45202015.09,NB-IoT作为5G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同时也是为了物联网专门设计的传输协议,在这一年,标准被冻结2016.06,2016.06蓝牙技术联盟(SIG)在华盛顿正式发布了第五代蓝牙技术,专为物联网的发展,其速度提升2倍且传输距离增强了4倍。,中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启动NB-IoT(窄带物联网)网络建设,将逐步完善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覆盖,2017年全网基站规模已超过40万站2017.10,2017.11海尔发布了全球第一个专为智能家居定制的生态操作系统UHomeOS,这是世界上首个智慧家庭操作系统,5G标准分为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2017年12月,非独立组网已冻结2017.12,2018.065GNR独立组网标准完成,NR独立组网能够比较完善地定义eMBB场景,NB-IoT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5G实现商用2020e,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逐渐增加,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四分之一,8,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1.1 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1700.0,1933.0,2581.0,3650.0,4896.0,6000.0,7500.0,9300.0,11500.0,14.0%,34.0%,41.0%,34.0%,23.0%,25.0%,24.0%,24.0%,0,3000,12000900060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亿元),同比增长(%),随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大力发展,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同时,各相关企业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和应用的基础。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物联网年度报告以及公开资料查询的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 2017年的11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9%。:2009-2017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亿元)及同比增长百分比15000,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不断发布相关产业政策,9,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1.1 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2009.11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智慧地球”简单说来就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面取得显著成效,2010.10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的重要一项,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05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对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澄清和界定,系统梳理了物联网架构、关键要素、技术体系、产业体系、资源体系等内容,2012.12“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2013.02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2017.01,2015.03,2012.08关于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加大对示范区内物联网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税收政策扶持;推进物联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014.04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及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研究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传输体系架构,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2013.09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应用,2017.06,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全面推进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到2017年末,基站达到40万个,2017.11,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以 规 划 3300-3600MHz 和4800MHz-5000MHz 频 段 作 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10,1.2 物联网相关概念解析及其架构,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11,Part1. 物联网发展综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主要是通过传感器、通信模块以及芯片等感知设备将物体进行联网。国内外普遍认为,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第一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又重新定义了物联网的意义和范畴。物联网与传感网、泛在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感网指的是利用传感器加上中低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构成的一个独立的网络,小范围内的实现物物之间的信息交换。物联网指的是在物理世界中安装具有感知、计算以及执行能力的传感设备,以实现较大范围内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络终端所采用的技术之一。泛在网指的是在现有的网络技术下,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获取、传递与存储等功能。泛在网、物联网、传感网各有定位,传感网是物联网、泛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泛在网发展的物联阶段,三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泛在网(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传感网(感知、自组织网络),物联网(物与物、物与人),:传感网、物联网与泛在网的区别与联系,他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ITU)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全新的巨大网络,实现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提出转变,: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转变1999年 麻省理工学院(MIU),物联网产业发展所涉及的几项技术,12,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1.2 物联网相关概念解析及其架构,物联网产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所涉及的技术也多种多样,从感知技术到传输技术,最终到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等多种技术,精确地实现每一项技术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且每一项技术的实现,都需要各种其余技术配合完成,以下列举了物联网产业发展中涉及的几项技术。,传感技术获取各类信息,将物理量、化学量以及生物量的物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同时,能有效地对信号进行处理,在物联网创业中广泛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的物体,无需接触,较适用于短距离通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包括广域网络通信和近距离通信等两种方式,将传感网络获取到的信息经过网络传输技术传输到云平台,可安全且可靠的传送信息,数据分析与挖掘将获取的数据运用多种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最终挖掘出隐藏在数据内的信息,同时可反作用于物体,物联网产业的四层架构,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将应用层分为了十大领域,13,Part1. 物联网发展综述1.2 物联网相关概念解析及其架构,本报告将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分为四层,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是物联网应用和发展的基础。利用RFID技术、传感等技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及控制等。物联网的传输层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无线传输可按距离分为短距离传输和长距离传输,本报告主要讲述无线传输。物联网的平台层分为四大平台,分别为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平台层用于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后应用于各个行业。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将物联网应用层分为十大领域,分别为物流、交通、安防、能源、医疗、建筑、制造、家居、零售以及农业,本报告旨在将各领域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阐述清楚,故排名没有先后。,感知层,物流,应用层,交通,安防,医疗,建筑,制造,家居,零售,农业,能源,基础芯片,传感器,执行器,RFID,二维码,短距离传输(WiFi、蓝牙、Zigbee等)长距离传输( NB-IoT 、 LoRa 等),传输层,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物联网产业的四层架构,平台层,连接管理平台,业务分析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14,Part2.物联网的四层架构,15,2.1 感知层,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MCU和MEME是感知层发展最重要的两项技术,16,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2.1 感知层,物联网的感知层包括基础芯片、传感器以及RFID、二维码等感知装置,而传统的感知装置如温湿度传感器、RFID等早已发展较成熟,本报告将不再描述。伴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型传感器、芯片的需求逐渐增大,因此对其尺寸和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MCU( Micro Control Unit ,微控制单元)和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微机电系统)由于其高性能、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优势,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感知层发展最重要的两项技术。,感知层,MEMS(微机电系统)MEMS是一个独立的智能系统,其内部结构一般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该类型传感器具备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精度高、能够批量生产等优势,由此MEMS传感器已成为物联网时代驱动变革最重要的力量之一,MCU(微控制单元)由于物联网时代需要大范围的物体联网,对终端感知芯片的计算、处理和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MCU从原来的8位/16位向32位迈进,且32位MCU能兼顾物联网产业所需要的低功耗与高性能的要求。但由于成本以及性能需要等问题,8位MCU在物联网众多领域仍应用广泛,物联网感知层现阶段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17,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2.1 感知层,世界各国在研究物联网感知层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努力,各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都分别成立了研究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工作组,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尽管成果显著,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标准体系难制定各种技术都有协议和标准,由于物联网感知层涉及的设备数量大、种类多,这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来规范物联网感知层设备。亟须建立物联网感知层的标准,安全性能难保证对RFID技术来说,任何一个标签的标识都可被远程扫描,通过适应读写器的制定来传输指令。而任何传感节点都可加入到无线传感网络中,传输任何信息。两者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规模应用未达到在目前的应用中,受环境及设备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也只是小规模或者部分领域有一些应用,还未大范围应用,应用规模还没有到达爆发期,18,2.2 传输层,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成本高、协议复杂,电池耗电大,无线传输是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技术,应具有广连接、低功耗、低成本以及低延迟等特点,19,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2.2 传输层,物联网的传输层主要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大类,其中无线传输是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无线传输技术按传输距离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Zigbee、WiFi、蓝牙等为代表的短距离传输技术,即局域网通信技术;另一类则是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即广域网通信技术。LPWAN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3GPP支持的2/3/4/5G蜂窝通信技术,比如eMTC(enhanced machinetype of communication ,增强机器类通信)、NB-IoT(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窄带物联网)。:物联网传输层主要通信技术对比,通信技术WiFi蓝牙,传输速度11-54Mbps1Mbps,通信距离20-200米20-200米,成本25美元2-5美元,是否授权否否,优点应用广泛、传输速度快、距离远组网简单、低功耗、低延迟、安全,缺点设置麻烦、功耗高、成本高距离较低、传输数据量小,Zigbee,20-250bps,2-20米,20美元,否,低功耗、自组网、低复杂度、可靠 传输范围小、速率低、时延不确定,LoRa,小于10kbps,城内:1-2km;城外:15km以上,大约5美元,否,低成本、电池寿命长、广连接,通信不频繁,非授权频段,SigfoxNB-loT,小于100bps小于200kbps,3-10km15km以上,低于1美元大约5美元,否是,传输速率低,成本低,范围广,技 数据传输量小,非授权频段,相对术简单 封闭高可靠、高安全、传输数据量大、低时延、广覆盖,eMTC,小于1Mbps,大约10美元,是,低功耗、海量连接、高速率、可移动、支持VoLTE,模块成本更高,广域网,名称局域网,按照传输速率进行划分,物联网领域中有大约60%属于低速率业务,主要应用于低频次使用场景,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2.2 传输层,ZigBee、LoRa、NB-IoT、Sigfox20,低速率(小于100kbps),高速率(大于1Mkbps)WiFi、3G、4G中速率(小于1Mbps)蓝牙、eMTC,低速率,60%,高速率10%中速率30%,万物互联的基础在于数据传输,而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物联网业务可分为高速率、中速率及低速率业务。其中,高速率业务主要使用3G、4G 及WiFi技术,可应用于视频监控、车载导航等场景;中速率业务主要使用蓝牙、eMTC等技术,可应用于智能家居、储物柜等高频使用场景;低速率业务,即LPWAN(低功耗广域网),主要使用NB-IoT、LoRa、Sigfox及ZigBee等技术,可能应用于智慧停车、远程抄表等使用频次低的应用场景。根据麦肯锡咨询所调研的数据来看,全球物联网市场有大约60%以上都属于低速率业务,这类应用需要具有支持海量连接数、低终端成本、低终端功耗和超强覆盖等能力。由于自身的发展以及成本等问题,各个企业都在向低成本、低功耗等方向发展。而在低速率领域,中国主要以发展NB-IoT(窄带物联网)为主。:全球物联网连接分布,21,2.3 平台层,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物联网应用平台主要分为四大部分,22,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2.3 应用层,从平台的功能框架来看,将物联网的平台层分为四个部分,从底层到上层分别是连接管理平台CMP(Connectivity ManagementPlatform)、设备管理平台DMP(Device Management Platform)、应用使能平台AEP(Application Enablement Platform)和业务分析平台BAP(Business Analytics Platform)等四部分。,CMP应用于运营商网络上,通过连接物联网卡,该平台可以实现,账单管理以及服务托管等,DMP对物联网终端进行远程监控、配置调整、软件升级、故障排,对物联网连接管理、故障管理、 查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网络资源用量管理、资费管理、 并通过提供开放的API调用接,口帮助客户实现系统集成和增值开发等,所有设备的数据存储在云端,AEP该层是能够快速开发部署物联网应用的云平台,同时能够为,按需服务以及高可用性的物联,网应用,是一个结合应用场景的系统开发平台,BAP该层包括基础大数据服务和机器学习等两大功能。大数据服,客户提供完整、具有动态扩展、 务是指将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并实现可视化的过程。,而机器学习是将数据进行训练,形成具有预测性功能的业务分析逻辑,23,2.4 应用层,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物联网产业的十大应用领域,24,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2.4 应用层,智慧物流:通过信息技术对货物以及运输车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智慧物流物联网智慧建筑智慧建筑:利用传感器将建筑内的设备数字化、智能化,以节约能源。,智能制造:对厂房的机械设备及室内环境等情况进行联网监控。智慧农业: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及畜牧产品的生长情况。智能零售:将便利店、售货机等进行联网,分析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推送。智能安防:通过摄像头等装置实时采集数据、实时监控外界环境等。,智能交通:以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监控车、道路及信号灯等情况。智慧能源:包括能源和环保两个方面,通过实时监测,以达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智能医疗:通过传感器或移动设备对人的生理情况进行捕捉,发展数字化医院。智能家居:将家庭内单品进行联网,通过语音实时控制,打造智能家居平台。,物联网产业相关部分企业图谱,25,Part2.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2.4 应用层,应用层,感知层,传输层,智慧零售,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安防,智慧家居,平台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物流智慧能源,26,Part3.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27,3.1 智慧物流,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物联网应用于物流行业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仓储管理、运输监测和智能快递柜,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1 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是新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的统称,指的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处理等功能。智慧物流的实现能大大地降低各行业运输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总结了应用于物联网技术的三个方面,即仓储管理、运输监测以及智能快递柜。,仓储管理通常采用基于LoRa、NB-IoT等传输网络的物联网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收货入库、盘点调拨、拣货出库以及整个系统的数据查询、备份、统计、报表生产及报表管理,等任务28,运输监测实时监测货物运输中的车辆行驶情况以及货物运输情况,包括货物位置、状态环境以及车辆的油耗、油量、车速及刹车次数等驾驶行为,智能快递柜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实现快件存取和后台中心数据处理,通过RFID或摄像头实时采集、监测货物收发等数据,物联网应用于仓储管理的六大功能,29,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1 智慧物流,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需要人工进行货物扫描及数据录取,工作效率较低;同时货位划分不清晰,堆放混乱,缺乏货物流程跟踪,成本高且差错率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仓储中,形成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能提高货物进出效率、扩大存储的容量、减少人工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强度,且能实时显示、监控货物进出情况,提高交货准确率等。,出库管理实现大批量货物入库、出库时信息的自动采集与校验,与后台数据同步更新移库管理将货位标签与货物信息绑定,进行精准的货物移库,将错误降到最低盘点管理通过手持货物采集机,将货物进行快速的盘点,提高工作效率,无线监测通过无线温湿度传感设备,实时监测货舱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24小时不间断电子标签显示在货架上使用ESL(电子货架标签),动态显示货物信息智能化调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设备、人以及货物的智能化调度,在运输监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实时监测货物位置、状态以及车辆行驶行为和司机驾驶行为等,30,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1 智慧物流,通过物流车辆管理系统对运输的货车以及货物进行实时监控,可完成车辆及货物的实时、定位跟踪,监测货物的状态及温湿度情况,同时监测运输车辆的速度、胎温胎压、油量油耗、车速等车辆行驶行为以及刹车次数等驾驶行为,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将货物、人以及车辆驾驶情况等信息高效的结合起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货物损耗,能清楚地了解运输过程中的一切情况。,位置,温度,湿度,胎压胎温,箱体,车速,油耗,发动机,货物运输监测,智能快递柜通过物联网技术方便用户使用,31,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1 智慧物流,智能快递柜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存储、监控和管理等,与PC服务器一起构成了智能快递投递系统。PC服务端能够将智能快递终端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并实时在数据后台去更新,方便使用人员进行快递查询,调配快递以及快递终端维护等操作。快递员将快件送达到指定的地点后,将其存入到快递终端后,智能系统就可以自动为用户发送一条短信,包括取件地址以及验证码,用户能在24小时内随时去智能终端取货物,简单快捷的完成取件业务。,快递员登录,快递员录入信息,系统发送验证码,用户输入验证码,用户开箱取件,快递员存件,用户取件,:智能快递柜的外观,:智能快递柜的使用流程,32,3.2 智能交通,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物联网应用于交通领域的八大场景,33,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2 智能交通,交通被认为是物联网所有应用场景中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而智能交通是物联网的体现形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通过集成到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使人、车和路能够紧密的配合,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保障交通安全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分为以下八大应用场景。以下将着重讲述行业内应用较多的前五大场景,包括智能公交车、共,汽车联网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及控制技术等,实现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充电桩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充电桩定位、充放电控制、状态监测及统一管理等功能,享单车、汽车联网、智慧停车以及智能红绿灯等。智能公交车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点,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对线路、车辆进行规划调度,实现智能排班智能红绿灯依据车流量,行人及天气等情况,动态调控灯信号,来控制车流,提高道路承载力,共享单车运用带有GPS或NB-IoT模块的智能锁,通过APP相连,实现精准定位、实时掌控车辆状态等汽车电子标识采用RFID技术,实现对车辆身份的精准识别、车辆信息的动态采集等功能,智慧停车通过安装地磁感应,连接进入停车场的智能手机,实现停车自动导航、在线查询车位等功能高速无感收费通过摄像头识别车牌信息,根据路径信息进行收费,提高通行效率、缩短车辆等候时间等,智能公交车分为五大系统,能实时反映车辆的位置、乘车人数及到达时间等信息,34,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2 智能交通,数据中心系统将车载终端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后进行数据处理,提供实时信息,车载终端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辆行驶状态,收集车辆的地理位置、车速等数据,公交调度系统通过调度系统能够控制公交车发车数量,掌上公交系统通过手机APP可查询公交行驶路线、公交车位置等,公交站场系统结合能够根据公交车的实时状态,在电子站牌显示车辆达到时间,车内人员信息等,智能公交车能够通过安装GPS,来实时显示公交的位置,并不断更新获取的数据,使用户能够精准的把握自己的时间。同时,通过传感器,测量公交车的车速。而且,可以在每个座位上安装重力传感器,统计乘车人数以及公交剩余能载的人数。当公交车超载时,能够进行自动报警,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公交车上是否有空位。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公交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包括公交调度系统,数据中心系统、车载终端系统、掌上公交系统、公交站场系统。:智能公交车的五大系统,共享单车将智能锁作为联网装置,实现车辆的定位、远程解锁及计时计费等功能,35,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2 智能交通,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也为减少尾气的排放做出了贡献。共享单车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用户通过手机APP扫描安装在单车上的智能锁,通过传输网络,将共享单车的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平台,云平台通过数据处理,实现远程解锁以及计时、计费等功能。:共享单车的物联网应用架构,智能锁,单车数据,云平台,用户数据,数据存储与服务,单车管理,应用,耗电管理,单车定位,计时计费,用户管理,远程解锁,无线传输网络,控制芯片智能锁的控制中枢,GPS模块实现车辆物理定位,蓝牙模块连接用户,实现解锁,移动通信芯片负责与云端应用通信,车锁传感器感知车锁开关状态,车锁执行器对车锁执行开关操作,蜂鸣器车锁状态异常报警,电源模块用于车锁供电,汽车联网技术需要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道路等互联互通,36,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2 智能交通,V2X(Vehicles to everything)包括:, V2V(to Vehicles):车车互联; V2I(to Infrastructure):车与道路设施互联; V2P(to Pedestrian):车与行人互联; V2C(to Cloud):车与云端互联;, V2H(to Home):车与家互联; ,车联网,通俗而言指车与一切互联(V2X),包括车车互联、车与道路互联以及车和人等互联,使汽车拥有更大范围的感知能力,发现潜在风险,优化路径规划。车与云平台互联还能及时更新车内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娱乐服务。车联网的成熟发展能便于生活服务供应商进入汽车领域,以此来丰富商业场景。将车联网的系统架构分为四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车联网架构的实现需要5G网络,来满足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同时需要提高传感器的精度,重点应用于设备监控、车载信息服务、车辆远程诊断以及紧急救援等场景。:车联网系统架构,应用层,设备监控 车载信息服务 车辆远程诊断 紧急救援,感知层,智能终端,车辆传感器,道路传感网,监控设备,平台层传输层,数据存储LTE-V-Cell(广域蜂窝式通信),云计算中心LTE-V-Direct(短程直通式通信),智慧停车以停车位为基础,实现车位的查找、预订以及自动支付等功能,37,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2 智能交通,客户端,管理端,静态交通云平台,停车场智能收费、调控前端,停车用户APP端,停车场智能管理后端,车位诱导,长租临停自动支付车辆相关信息服务,岗亭财务系统物业方运营系统,电子支付采集端车位查找、预订,其它商家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出行领域,由于停车资源有限,停车效率低下等问题,智慧停车应运而生。智慧停车是以停车位资源为基础,综合运用物联网、无线通信以及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控制与指引等能力,实现城市的停车资源联网化、信息化以及系统化,最终达到停车资源标准化管理以及高效利用等。:智慧停车业务架构图车牌识别,智能红绿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车辆、行人等的监测,提高道路承载力和运行效率,38,Part3. 物联网的十大行业应用3.2 智能交通,智能红绿灯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应动态的设置控制信号灯红或者绿,以此来提高路口承载力和运作效率。利用无线通信、红外感应和射频识别等物联网相关技术,实时进行车辆监测、行人检测以及道路环境监测等,将人、车、道路与交通控制网络连接,实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红、绿灯的变换。智能红绿灯的实现主要在于其交通信号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监测,即车辆检测和行人检测。其中,车辆检测又包括车流量检测和车辆识别;而行人检测包括对人流量的检测以及对特殊行人的检测,将检测后的信号发送回控制系统,根据相应的算法,对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反映。信号灯控制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