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2025手术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手术机器人应 用 场 景广 泛,医/患/院多方受益,国 产商业 化 开启。手术机器人通过各种算法和机械装置,将医生的手 部动作转换为手术器械在患者体内稳定、精准的微运动,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 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等。2021年后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22年至今有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 获批上市。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下游以大型三甲医院为主。他山之石:复盘直 觉外 科,卓越的技术和商业化能 力造就 行 业标杆。直觉外科核心技术最早来自于美国SRI为军方设 计的用于战地外科手术的机器人设备;后续公司又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收购的方式进行了大量技术积累。初期从头部 医院、复杂术式切入,打开接受度;2014年起开始以经营租赁方式销售产品,发布高性价比的达芬奇X,向基层医院 渗透。立足北美、走向全球,打开成长天花板。商业模式成熟,市场认可度高。渗透率提升及国 产 替代 确 定性强,看好平台型公司 和研发 能 力出色 的公 司。考虑到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叠加政策管控 放松、保险扩大报销范围,推动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本土设备集中上市并展开市场教育,国产替代可期。细 分领域看,腔镜机器人市场竞争程度适中,本土公司市场份额提升确定性较强;骨科机器人当前核心矛盾为市场竞争,短期竞争加剧。我们看好背靠大型医疗集团、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经验丰富、具备资金及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其各 产品管线有望陆续贡献收入,中长期成功出海销售,从而拔高市场规模天花板;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性能出色且 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公司,有望从单一产品做起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并逐步丰富产品布局。投资建议:手术机器人行业潜在空间大、渗透率低,增长动力充足;技术和资金壁垒较高,商业模式出色,保障营收 持续性和盈利能力。建议优先关注治疗而非检测、患者基数大、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的细分赛道,如腔镜机器人行业。建议关注微创机器人,公司综合能力出色,中标入院进展较为顺利,新增全科室适应症催化短期业绩,中长期产品管 线储备丰富;此外建议关注天智航、精锋医疗(拟上市)、思哲睿(拟上市)等。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配置证放开及纳入医保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或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等。投资 概要 目 录 应用 场景广泛,医/患/院多 方受益,国产 商业化 开启 复盘 直觉外 科,卓 越的技 术和商 业化 能 力造 就行业标 杆 护城 河高筑,看 好平台 型公司和 研发 能 力出 色 的初创 公司 投资 建议与 风险 提 示 1.1 突破人 手/人眼极 限,应 用 场景广 泛 定义:手术机器人,一种辅助医生开展各类外科手术的创新医疗器械,通过各种算法和机械装置,将医生的手部动作转 换为手术器械在患者体内稳定、精准的微运动。分类:已逐步应用于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 人、神经外科机器人等。构成:腔镜机器人(医生控制台+机械臂+影像系统)、骨科机器人(导航控制系统+光学定位系统+机械臂)。图1 腔镜手术机 器 人示 意 图 显 示屏 图 像处理器 主 控 制 器 踏板 观 察器 主刀医生 床旁助手 机 械臂 图2 骨科手术机器 人示 意 图 1.1 优化手术效 果,医、患、院 多方 受 益 手术机器 人 的价 值 与发 展 阻力 4 医生 患者 操作更精准,降 低意外事故概率,减少医疗纠纷 减少术后康复时 间,提升病床周 转率 医院 缩短学习曲线 缩小资深医师与 年轻医师间的差 距,减少手术效 果对医生从业经 验和技术的依赖 手术费用高昂 远程手术成为可 能,缓解医疗资 源分布不均的问 题 政府 医保支付压力增加 采购成本高 需重新培训、练习 开放式手术微创化,创伤小、出血少、感染风险低 能够进入狭小部位,在还未 引起明显症状时检测出癌变,及早进行治疗 图3 开放性手术与 手术 机 器人 辅助手 术 的切 口 对比 开放性 前列腺癌根治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术中出血量(ml)4001200 100200 输血(%)210 01 并发症(%)1020 510 住院时间(周)24 12 恢复工作时间(周)46 24 表1 开放性手术 与 手术 机 器人 辅助手 术 情况 对 比(以 前列 腺 癌根 治 术为 例)1.2 发展历程:中 国起步 较晚,加快 产业化 进 程 图4 手术机器人行 业发 展 历程 产品陆续获批,加快商业化 1985 海 外 中 国 次应 用 于临 床手 术,辅 助神经外科 活检 美国IBM和加 人ROBODOC,换手术 1992 1994 美国公司 工业机器人 Computer PUMA560 首 州大学研发出 Motion设计 首 个 手 术 机 器 的AESOP成 为首个 获FDA 用于髋关节置 认证的手术机 器人 1997 中国海军总医 院与北航机器 人研究所联合 研制出 中 国第 一台 医用 机 器 人CRAS 1999 1998 Computer Mo tion研制 出首个 真正 实现 主 从遥 操作的腔镜 手术机器人 ZEUS 第二台CRAS研 发成功,实现 了无框架立体 定向手术 2000 达芬奇手术 机器人获 FDA 批准,用于治疗前 列腺癌 2008 MAKO研制 出用于膝关 节置换的 RIO手术机 器人 2011 Mazor Robotics的 Renaissance 机器人获FDA 批准,用于脊 柱手术 2016 首个泛血管介 入手术机器人 Corpath GRX 获FDA批准 2010 天智航骨科 机器人通过 CFDA批准 2021 威高的妙 类证 2022年至今 多款国产机器 人获批 科研院所牵头研发 产品陆续获批,加快商业化应用 多家公司开始布局 科研院所牵头研发 多家公司开始布局 2018 柏惠维康的 睿米神经外 手S获 科手术机器 NMPA三 人获批 1.3 商业模式:收 入来源 多样,售后 收 费模 式 优质 达芬奇模式:设 备+耗材+服 务,营 收持 续 性出 色。直觉外科2022年耗材及服务营收占比已高达73%,已经证明了这种 商业模式的优越性,前期设备销售贡献主要收入,当装机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耗材及服务保障持续发展。虽然手术机器 人公司均可采取“设备+耗材+服务”的商业模式,但各公司通过耗材和服务创收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1)耗材口径:达芬奇的机械臂是高值耗材,使用10次后就会强制锁定,更换一次就要数万元;而国产公司的耗材多数 为价值量相对低的保护罩、镊子等;2)耗材来 源:Mazor、MAKO自产高值医用耗材,而天智航是外采骨科类耗材,盈利性存在差异。新业务模式:天智航正在探索与医疗机构联合建设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的业务模式,降低医院资金压力,增加 营收来源。图5 直觉外科营收 结构 图6 天智 航2022 年 营收 结 构 设备,68%耗材,12%服务,15%其他,6%设备 耗材 服务 其他 78%43%27%14%41%57%8%16%16%100%90%80%70%60%50%40%30%20%10%0%2002 2012 2022 服务 耗材 设备 目 录 应用 场景广泛,医/患/院多 方受益,国产 商业化 开启 复盘 直觉外 科,卓 越的技 术和商 业化 能 力造 就行业标 杆 护城 河高筑,看 好平台 型公司和 研发 能 力出 色 的初创 公司 投资 建议与 风险 提 示 2.1 直觉外 科:先 进技术、商业 化能力 造就行 业标杆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发展历程:1995年公司成立,开启商业化进程后约每4-5年进行一次换代。2012-2016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2017-2019年先后发布 性价比版本达芬奇X、单孔版本达芬奇SP、Ion活检机器人。市场地位:目前达芬奇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占率高,已在多个国家获批销售。财务表现:公司2005-2022年营收CAGR约21.5%。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腔镜领域竞争优势显著,公司在产业链上享有较强的议价能 力。上市20余年股价上涨160+倍,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图 7 直 觉外科历年市值、营收及重大事件(单位:亿美元)1,4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市值 2 4 6 9 11 14 18 22 23 21 24 27 31 37 45 44 57 62 营业收入 第2代达芬奇S 第3代 达芬奇Si 第4代 达芬奇Xi 第5代 达芬奇X 单孔机器人 达芬奇SP Ion腔内系统 1995-2011:初步完成技术积累,开启商业化探索 2012-2016:政策影响需求,遭遇瓶颈期 2017 至今:挖掘市场需求,外延并购完善技术储备 2.1 直觉外科:先 进技术、商 业 化能力 造就 行 业标杆 9 1-3 代 产品:确定 机器人 结构,精进 技 术细 节。首代产品基本确定了达芬奇机器人“医生操作台+患者手术平台+影像系统”的主要结构,从最初的三臂变为四臂配置;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升级了影像系统,增加了双控制台配置、单孔配置,改进 人体工学设计。第4 代产 品:活度、精准 度、成 像清晰 度 等方 面 有了 质的提高。第5 代产 品:优化使用体 验,提 升准确 度 和精 确 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提升,下一代 3D 显示和图像处理技术,外科医生舒适 度更佳。从手术环节 延伸 至 诊断 环 节,新产 品Ion 系 列接棒。Ion手术机器人使用外径为3.5mm的超薄导管,可以180度旋转,通过 狭窄的肺部气道到达结节,以辅助肺部活检。图9 达芬奇SP 示 意图 图10 Ion 示意图 图8 达芬 奇Xi 示意图 2.2 商业模 式:耗 材 及服 务 占比 超 过70%,持续 经营能 力 强 营收占比(2022)营收CAGR(2015-2022)16.5%22.0%56.5%26.1%27.0%16.5%0 10 20 30 40 50 60 2022年公司设备/耗材/服务分别为公司贡献27.0%/56.5%/16.5%营收。随着公司发展逐步成熟,耗材及服务占比持续提 升,对新设备出货量的依赖减弱,有助于持续、稳定经营。设备:早期的主要收入来源,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波动性相对大。耗材:受设备保有量和设备利用率双因素影响,现已成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服务:随设备保有量上升,占比持续提升。图11 直 觉 外 科 营 收 结 构(单 位:亿 美 元)7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服务 耗材 设备 目 录 应用 场景广泛,医/患/院多 方受益,国产 商业化 开启 复盘 直觉外 科,卓 越的技 术和商 业化 能 力造 就行业标 杆 护城 河高筑,看 好平台 型公司和 研发 能 力出 色 的初创 公司 投资 建议与 风险 提 示 3.1 多 科 室、多 术 式,大 量临 床 需求 尚 待 释 放 功能特征 多节机器人仪器 精准定位,协助医生进行假 体植入、修复手术或关节及 内部解剖具备3D深度感知髋关节置换介入 精准稳定的进行导管回归和 括送丝器和远程操作站 旋转手术工作,系统包 医生通过空内脏进入腹腔进 行诊断和治疗程序 各种仪器的导航 接入仪器会在电脑显示器上 显示 经皮程序,包括插入及操控 例如神经血管机器人可协助 进行颅内手术,此外也包 括全数码机器观测镜等。代表厂家和 产品 达芬奇(直觉外科)Hugo(美敦力)MAKO(史赛克)Skywalker(微创)天玑(天智航)Corindus(西门子)R-One(Rob o cath)支气管窥镜机器人(直觉外 IQQA-Guide(EDDA)科)Ig4-Imaged Guided 支气管窥镜机器人(强生)System(Veran)Robotic Scope(BHS)等 腔镜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 骨科机器人 泛血管介入机器人 无创手术机器人 经皮手术机器人 其他机器人 3.2 国产设 备 集中 上 市,价 格下 沉 提升 可 及性 国产设备集中上 市,叠 加医保、商保 扩 大报销 范围,助推手 术机器 人向下 渗透。1)医院 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平均售价接近3000万元/台。一方面,医院采购此类医疗器械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对于预算有限的二级或非三甲的三级医院而言,手术机器人或许并不是改善医疗条件的最优选择。未来随着 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设备陆续通过注册审批,多家公司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有望提升产品可及性和市场接受度。2)患者 端: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费用高昂,除了常规手术费用以外,额外加收开机费,阻碍手术机器人向下渗透。2021年,上海、北京先后将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未来如其他省市亦扩大医保报销范围,降 低患者经济负担,将有助于提升手术机器人使用率,将使用需求转化为采购需求,促使医院更多采购此类器械。3.3 中国仍处于 市 场教 育阶段,预计 逐 级 下沉 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Frost&Sullivan,光大证券研究所 美国已初步完成普及,医患接受度高;而中国仍处于市场教育阶段,手术机器人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医院口径:预计手术机器人将按三甲、三乙/三丙、二级医院的顺序逐步渗透,后续关注非头部公立医院及 民营医院拓展进度。使用手术机器人对医院的基础设施、医生能力、患者数量等有一定要求,基层医疗机 构可能不具备实施机器人辅助手术的能力和资源。图13 2022 年中 国各级医院数量 当前腔镜手术机器人渗透率低 三甲医院(1716个)三乙/三 丙医院(1807个)二级医院(11145)一级医院(12815个)基层医院不具备手术机器人应用配套条件 3.4 政策层面:管 控政策 放松,提升 配 置意 愿 2018 版 2023 版 兜底标准 甲类3000万元及以上,乙类1000-3000万元 甲类4个,乙类6个 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承担相 关专业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任务 甲类5000万元及以上,乙类3000-5000万元 甲类2个,乙类4个 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 整体 管理品目 医院实力 腔镜 用途 用于泌尿系统、胸腔、心脏、腹部或盆腔等部位精细外科手术 开展腔镜手术时间 5 年以上,腔镜手术量占 1/3 以上 泌尿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普通外科或妇科等专科综合实 力较强,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开展腔镜手术时间不少于 3 年,腔镜手术量占 1/3 以上 外科综合实力强 手术 机器人 时间/手 术量 科室要求 腔镜手术机器人:配置规 划与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 场容量紧密相 关。根据现行配置规划,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乙类大型 医用设备。根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规划通知,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规划总数819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559台。其他手术机器 人:政策放 松趋势利 好新进入 者。2023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2023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目录,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价格限制从1000-3000万元调整至3000-5000万元;对于价格介于1000-3000万元的设备,采购流 程缩短,医院配置意愿有望提升。表2 配置证政策解 读 3.5 护城河高筑:自 主 研 发能 力 决定企 业核 心 竞争力 技术来源和核心技术人员背景对初创公司的技术路线选择及产品开发速度具有决定性影响。高端人才是企业核心资产,关注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人才储备丰富的公司。从研发人员数量和专利数量可以侧面判断公 司的技术储备和发力节奏;研发本质在人,看好具有领军人物和完善团队的公司逐步建立自身技术壁垒,从市场竞争中 脱颖而出。表3 部 分 手术机 器 人公 司 技术 背景 早 期 技 术 来 源 核 心 技 术 人 员 研 发 人 员 数 量 微 创机器人 自主研发 朱祥 何超(曾就职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与制定 国际、中国手术机器人技术标准),李叔祥(曾 就职于南京模拟技术研究所、GE医疗)238人,其中硕博占53.8%(截至 2023/12/31)思 哲睿 哈工大研究成果 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哈工大博士,创始人曾任哈工 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 240人(截至2022/12/31)天 智航 2005年委托北航研发;与国内骨科最强分别曾就职于中科院电子研究所、新博医疗、摩 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紧密合作 托罗拉、GE等公司 128人,其中硕博67人(截至2022年底)威高 购买天津大学专利 键 嘉医疗 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 毕业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76人(截至2022/9/30)精 锋医疗 自主研发 创始人均为天大-哈佛联合机械工程博士 331人(截至2023/1/3)3.5 商业化开启,加快 入 院 进展,实现销 售转化 销售策略:竞争策略、市场选择等因素均会影响市场导入速度。销售渠道:中国手术机器人厂商多数采用直销及经销结合的销售方式,初创公司在市场推广初期多数需要依靠经 销商打通入院渠道。销售团队:人员规模与客户覆盖范围密切相关。表4 各公司销售 团 队及 市 场推 广措施 销售渠道 市场推 广 措 施 核心销 售 人 员 销售人 员 数 量 微创机器人/设立图迈临床应用及培训中心 刘雨(29年从业经验,曾就职于美敦力、来、复星医药、睿刀医疗,曾负责达芬奇 手术机器人销售推广工作)美中互利医疗、德国手术机器人公司博医/思哲睿/59人(截至2022/12/31)天智航 经销为主,直销为辅 临床交流、学术推广等;/键嘉医疗/36人(截至2022/9/30)精锋医疗 期望建立分销商网络 已经建立10个培训中心,未来2-3 年计划与顶尖医院合作新建20-30 陈宗希(20余年从业经验)个培训中心 商业化团队52人(截至2023/1/3,含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培训人员)3.6 关注腔 镜机 器 人:市 场格 局 重塑,国产 化 率 提升 当前市 场 拥 挤 程 度 适 中,关 注海外 产品获批 节 奏 2021年及之前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基 本由达芬奇垄断;2022年多款手术机器人 先后获得NMPA批准上市;后续关注美敦 力Hugo等海外产品进入中国进度。关注需求增量拓 展(配置 证政策变化)、产品获批节 奏、渗 透率 提 升节奏(装机 量、手 术量 等)、各公司 的 竞争 策 略 及阶段性成果。由于采购需求受到配置证数量限制,短期存在一定竞争;但多家公司同时开启市场推广,叠加国产设备将价格带下 移,有助于提升市场接受度。供给 端 需求端 关注政策 放 松节 奏 和民 营 医院 拓展进度 2023年6月,卫健委腹腔镜手术系统规划总 数为819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559 台。民营 医院 不 受配 置政策 限 制,决策周期短,效益出色的区域内标杆项目能够带动其他医 院自发配置手术机器人。产业格局重 塑,本 土公 司 市场 份额提升确定 性 较强 18 微 创 机器人:国 内最具 潜力的 手术机 器 人 公司 鸿鹄髋膝关节置 换机器人获批 公司成立 图迈腔镜机 器人获批 第二代蜻蜓眼 内窥镜获批 鸿鹄骨科机 器人获批 港交所上市 蜻蜓眼内窥镜获批 2015 2021 2022 2022 2022 2023 2023 公司成立于2015年,2021年从微创医疗集团分拆上市;背靠头部医疗器械平台,渠道、研发、资金高度协同,8年时 间实现2款机器人从研发到商业化销售。产品开发阶段(2014-2021):公司分别于2014、2015年启动图迈、鸿鹄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工作;2021年于港交所上 市。商业化阶段(2022 年至 今):2022年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鸿鹄手术机器人陆续获得NMPA批准,开始展开商业化探 索,并于年底实现首次商业化装机入院。图14 微创机器人 发展历 程 图迈首次商 业化装机 覆盖腔镜、骨科、泛血 管、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 五大领域,8 年 时间实现2 款自 研 手术 机 器人 上 市销售。1)图迈腔 镜机器 人:2022年1月获NMPA批准用于泌尿外科手术,2023年10月获得妇科、胸外科、普外科适用症批 准;单臂机器人已完成妇科注册临床试验。性能在国产设备中位居前列,性价比高于进口设备,产品竞争力较强。2)鸿鹄骨 科 机器 人:2022年陆续通过NMPA、FDA、CE批准;可与集团骨科耗材销售实现协同。微 创 机器人:自 研/合作 并 举,唯 一全品 类布局 标 的 腔镜 多臂腹腔镜机器人(“图迈”单臂腹腔镜机器人*内窥镜(“蜻蜓眼”)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手术 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手术 腔镜手术 骨科 经自然腔道 关节置换(“鸿鹄”)脊柱 经支气管 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单髁置换*脊柱手术 经支气管诊断、治疗 泛血管 TAVR 心脏瓣膜置换 血管介入(“R-ONE”)胸腹部穿刺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 经皮穿刺肺活检,肝穿刺活检 经皮穿刺 前列腺活检(“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活检 类型 产品 适用范围 设计开发 设计验证 临床试验 注册申请 上市 表6 微创机器人 研 发进 展 微 创 机器人:扩 大适应 症范围,稳步推 进商 业 化 商业 化 经 验丰富,具备渠道优势。商业化负责人刘雨有近30年医疗器械从业经验,曾就职于美敦力中国、美中互利、博 医来、复星医药,曾负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销售推广工作。微创医疗集团已经与多家医院、经销商建立起良好合作关 系;公司积极拜访专家、参加学术会议,举办医生培训等活动,截至2022年底已经设立30个图迈培训中心,完成超过 1000例培训手术。图迈 全 科 室获批 加快放量 速度。图迈此前仅被获准用于泌尿外科手术,2023年10月通过妇科、胸科、普外科手术注册审 批。新增适用症的应用空间大,获批后将明显加快中标进度。图15 图迈机器人 示 意图 微 创 机器人:目 标全球 市 场,出 海协 同 初见 成 效 鸿鹄 骨 科 机器人 顺利通过 全球 主 要市 场 审批,发挥 业 务协同效应。鸿鹄手术机器人是首个获得NMPA、FDA、CE、TGA 等多项认证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公司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和业务协同作用,以骨科机器人的装机入院拉动相关耗材销 售,打开成长空间。图16:微创机 器人 海外 拓展情况 微 创 机器人:营 收持续 增 长,现 金流 充 沛 图17:23 年 收入 大 幅增长 图18:降本 增效,控费 效果 显 现 1.2 7.3 11.6 4.7 497%58%13%0 2020 1H23 2021 自由现金流 2022 yoy 1(4 亿元)12 10 8 6 4 2 图19:在手资 金 充足 图20:2021-2022 年研发 开支达3.9/7.6 亿元 3.9 1.1 0.6 7.6 1.2 1.5 0 2 4 6 微创机器人 思哲睿 天智航 2021 2022 8(亿元)0.02 0.23 1.05-0.7-2.1-5.8-11.4-10.1 2 0-2-4-6-8-10-12-14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亿元)0.7 0.0 1.6 0.5 0.8 5.0 1.8 9.3 2.4 1.3 0.0 0.1 0.1 0.2 8 7 6 5 4 3 2 1 0 销售费用 管理及研发费用 财务费用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10(亿 9 元)渗透率提 升 及国 产 替 代 确 定性 强,看好平台型公司和研发能力出色的公司。考虑到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叠加政策管控放松、保险扩大报销范围,推动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本土设备集中上市并展开市 场教育,国产替代可期。细分领域看,腔镜机器人市场竞争程度适中,本土公司市场份额提升确定性较 强;骨科机器人当前核心矛盾为市场竞争,短期竞争加剧。我们看好背靠大型医疗集团、产品研发及商 业化经验丰富、具备资金及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其各产品管线有望陆续贡献收入,中长期成功出海 销售,从而拔高市场规模天花板;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性能出色且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公司,有 望从单一产品做起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并逐步丰富产品布局。投资建议:手术机器人行业潜在空间大、渗透率低,增长动力充足;技术和资金壁垒较高,商业模式出 色,保障营收持续性和盈利能力。建议优先关注治疗而非检测、患者基数大、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的细 分赛道,如腔镜机器人行业。建议关注微创机器人,公司综合能力出色,中标入院进展较为顺利,新增 全科室适应症催化短期业绩,中长期产品管线储备丰富;此外建议关注天智航、精锋医疗(拟上市)、思哲睿(拟上市)等。投资 建议 风险 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外多家公司布局手术机器人领域,仅2022年中国10余款产品获NMPA批准,其中 骨科手术机器人较多。产品批量上市将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若出现价格竞争,将对各公司盈利能力 不利。配置证 放开及 纳入医 保进度 不及预 期:若手术机器人配置数量增加较慢,将会直接限制腔镜手术机器 人市场容量扩大。当前多数患者需要自行承担额外的手术机器人使用费,若后续未能纳入医保,将会 抑制患者使用手术机器人的意愿,导致使用率下降,进而影响医院采购手术机器人的意愿。新产品开 发 或商 业 化 进 度 不及 预 期:手术机器人是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集医学、机械、软件、影 像等学科知识于一体,可能会面临产品研发失败或短时间内不能通过监管机构审批的风险。此外,即 使新产品成功获批,也可能面临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