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 前 言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 (北纬 2830 2822, 东经 11550 12040), 毗邻浙江 、江西、广东、与台湾隔海相望 ,是中国大陆距离东南亚和大洋洲海上距离 最近的省份之一 ,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全省陆域面积 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13.6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3627 万人。 福建对外通商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泉州曾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州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驻泊地和开洋地。在海外的闽籍华人华侨有 1200多万人,闽籍港澳同胞 120 多万人。福建是全 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经济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较高,民营经济比重达 66%,全省生产总值超过 1.4万亿元。 2010年以来,福建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十一五”规划胜利实现。 经 初步核算, 2010 年,全省地区生 产总值 14357.12亿元,增长 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9432元,增长 13.0%;财政总收入 2056.01 亿元,增长 2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 1151.49亿元,增长 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273.42亿元,增长 30.0%,其中,城镇投资 7460.07 亿元,增长 31.4%,农村投资 813.34亿元,增长 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310.01 亿元,增长 18.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4725.87亿元,增长 1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584.14亿元,增长 10.2%。“十一五”期 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翻番(现价),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8%,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 3.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均翻了一番多,年均分别增长 21.1%和 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 27373.96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 3.4倍,年均增长 28.7%,比“十五”时期提高 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 19587.64 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 2.1倍,年均增长 17.7%,比“十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2 五”时期提高 5.5个百分点。 随着 福建各地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在省内选择 一个合适的位置建设一座综合性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以福建省各门类的工业企业为依托,服务于全省大部分地区。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受 中节能环境工程 有限公司委托,在现场踏勘、选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 ”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此期间受到中节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人员 以及当地有关政府部门 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3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中节能 ( 福建 ) 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 2)可研文件编制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3)项目建设单位 : 中节能(福建)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从事废弃物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专业化平台,是国内最早投资、建设及运营工业废弃物集中处置项目的综合性平台,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及技术优势。 公司致力于全国危废处置领域行业资源整合,提供危险废物综合治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工业领域的清洁技术服务。公司在高难度废弃物处理和清洁循环利用方面获得 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并承接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 织的全球性示范项目。 目前,已控股运营了广西危废、四川攀枝花危废、孝感医废、荆州医废、荆门医废、信阳医废项目,参股投资了天津危废项目, PE投资了其他化工类项目。 通过多年的项目运营和建设,公司积累了各方面的专业人员,为对外项目扩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运营保障,目前正积极建设危废行业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危险废物职能监管数据中心,打造成为全国危废领域最大的集约化管理中心,目标成为全国废弃物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是中国节 能环保领域最大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目前,中国节能拥有各级子公司 260余家,上市公司 5 家,分布在国内近 30 个省市及境外近 40 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节能始终专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环保领域,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主业综合实力均居全国前列。以科技和人才为两大支撑,依托技术装备的研发集成,着力打造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形成了集规划、设计、咨询、施工、装备制造、投资、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公司业务范围: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4 图 1.1-1 项目单位经营业务内容 框图 4)项目建设地点 经过比选, 该工程拟选场址位于 福建省三明市的 尤溪县西滨镇 横坑 ,距场址 最近的村落演溪村约 1.4km,距西滨镇约 1.2km,距福州市约 131.5km。场址东侧约 1.6km便是304省道,场址交通极为便利。 1.1.2 项目内容概述、项目规模 1)项目内容概述 本项目主要是处理福建省 各企业产生的 危险废物, 项目的服务范围为: 以福州市为重点 ,辐射 厦门、莆田、三明(建设项目所在地)、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 9个地市的工业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项目内容包括处置场的原料收运系统、场内生产设施、公用设 施、辅助设施及生活管理设施等。 ( 1)原料收运系统包括对需处置的危险废物的分类、选择确定收集使用的专用容器和专用运输设备及收运路线等。 ( 2)生产设施包括接收、贮存、物化处理、焚烧、稳定 /固化、污水处理 及 安全填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危废处置中心 危废处置项目 医废处置项目 资源化综合利用危废处置项目 溶剂再生 游子再生 燃料利用 金属再生 合同环境服务 有机废气治理 汽车企业 漆渣处理 清洁技术服务 危险品物流 工业清洁服务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5 埋场等设施。 ( 3)辅助设施包括地磅房、洗车间、机修车间、锅炉房、浴室、 车库、分析实验室等。 ( 4)生活管理设施包括综合楼、食堂、浴室、门卫等设施。 2)项目规模 拟建的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主要处理处置服务地域内的工业危险废物,总处置源生危险废物规模约 4.16 104t/a。 其中: 焚 烧:实际处理量: 1.00 104t/a(其中,源生废物量为 0.98 104t/a),设计规模: 1.00 104t/a( 30.0t/d)。 物化处理:实际处理量: 3.03 104t/a(废酸碱、重金属、废乳化液、渗滤液及化验室废 水等),折合日处理量 91.9t/d(其中,源生废物量为 0.82 104t/a,场内的渗滤液、化验用水等为 2.21 104t/a);设计规模: 4.0 104t/a。 稳定化 /固化处理:实际处理量: 2.20 104t/a(其中,源生废物量为 1.50 104t/a),折合日处理量 67 t/d;设计规模: 2.5 104t/a。 填埋: 实 际处理量 3.93 104t/a( 118.96 t/d) 有效库容: 27.74 104 m,使用年限:11年。 污水处理:设计规模: 100t/d。 1.2 编制依据及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1.2.1 编制依据 1) 文件编制 委托书; 2) 拟选场址的地形图( 1:10000; 1:500)和地质勘察资料(初勘) ; 3)由 当地环保部门通过 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的危险废物源项调查统计资料。 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5) 中节能福建清洁技术生态岛项目建议书 6) 由建设方提供的可研文件编制基础资料。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6 1.2.2 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 第 22号( 1989年) 2)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2008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 第 32号( 2000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 第 31号( 2004年) 5)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令第 3号( 1996) 6)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决定国发 198497号 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 1999154号 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 GB5085.6-2007) 9)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4-2001 1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1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 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14)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 1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16)石油化工 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1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及其测量方法 ( GB12348 GB12349-90) 2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2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191-2012 2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4)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7 2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2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2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3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31)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2008 3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3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2013 3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3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3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3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3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2014 1.3 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1)遵循我国废物处理的技术政策,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工艺、逐步实现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 化的总目标。对无法利用的废物通过物化、稳定化 /固化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2)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充分考虑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处理规模和处理工艺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变化,在处理规模和处理危险废物种类上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工艺力求先进可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接收、检验、暂存及贮存、处理、处置全过程实行监控;对所接受的危险废物根据其来源、性质及污染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类贮存和处理。 4)设 计中充分考虑本项目的特殊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劳动保护,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环境优美。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8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目内容 单位 技术参数 备注 一 .总处置源生危废规模: 104 t/a 4.16 1. 焚烧处理:处置量(设计规模) 104 t/a 1.00( 1.00) 2. 稳定化 /固化:处置量(设计规模) 104 t/a 2.20( 2.50) 其中:源生废物: 104 t/a 1.50 3. 物化处理:处置量(设计规模) 104 t/a 3.03( 4.00) 4. 安全填埋场: 有效库容 使用年限 104m 年 27.74 11 二 .土建工程 总用地面积 m 239003.5 1.综合生产区: 1)总用地面积 m 139208.5 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m 139208.5 代征道路面积 m 2)建筑占地面积 m 33305 3)总建筑面 积 m 27990 其中:生产建筑面积 m 27990 生活办公建筑面积 m 4) 建筑系数 23.92 5) 容积率 0.29 6) 绿地率 19.20 2. 厂前区 1)总用地面积 m 21442.55 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m 21442.55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9 项目内容 单位 技术参数 备注 代征道路面积 m 2)建筑占地面积 m 3965 3)总建筑面积 m 12185 其中:生产建筑面积 m 生活办公建筑面积 m 12185 4) 建筑系数 18.49 5) 容积率 0.57 6) 绿地率 42.27 3. 安全填埋区 1)总用地面积 m 78352.50 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m 78352.50 代征道路面积 m 2)建 .构筑物用地面积 m 18800 3)总建筑面积 m 其中: 生产建筑面积 m 生活办公建筑面积 m 4) 建筑系数 23.99 5) 容积率 6) 绿地率 52.50 3.土方工程量: 全厂挖方量 m 252600 全厂填方量 m 235300 三 .场外工程 1.场外道路 Km 无 2.供水供电: 场外供电 由西滨供电站提供, 10kV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0 项目内容 单位 技术参数 备注 架空线路接入。 场外供水 生活 水源引自西滨镇市政给水管网 场外排水 排入 西滨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 四 .能源消耗 轻柴油(辅助燃料) t/a 808.0 电耗 kWh/a 8892225.8 水耗(自来水) t/a 81645.3 五 .主要原材料消耗 活性碳 t/a 39.6 焚烧烟气净化 石灰粉 t/a 261.4 焚烧烟气净化 烧碱 t/a 1176.8 焚烧、物化、污水 水泥 t/a 4329.0 固化 螯合剂 t/a 206.7 固化 粉煤灰 t/a 836.7 固化 硫酸亚铁 t/a 368.8 物化、污水 浓硫酸 t/a 303.2 物化 次氯酸钠 t/a 208.9 物化、污水 硫化钠 t/a 151.6 物化 盐酸 t/a 6.0 污水处理 柠檬酸 t/a 3.1 污水处理 PAM t/a 215.5 物化、污水 PAC t/a 0.3 污水 六 .劳动定员 人 135 七 .工程总投资 万元 39959.42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1 项目内容 单位 技术参数 备注 其中: 第一部分工程费 万元 27920.08 第二部分工程费 万元 7143.30 基本预备金 万元 3506.65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05.54 建设期贷款利息 万元 1283.85 注: 1.本项目厂前区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筑面积共 12185m2,其中专家楼及科研楼(建筑面积 5600m2)作为本期预留项目; 2.本项目综合生产区 DMF项目建筑面积共 4660 m2不在本项目内。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2 第二章 城市概 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建设项目地域 概况 2.1.1 福建省 概况 一 . 自然概况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简称闽,省会为福州市。全省陆域面积 12.14 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 540公里,南北长约 550 公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 -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 市境内,海拔 2158 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在沿海地区,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侵、海退,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 1865 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海域面积 13.63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 3324 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 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 29 个水系 , 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 13569公里,流域面积 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 水流湍急。 二 . 行政区划及人口 2007年,福建全省设有 9个 地 区市,下设 14个县级市, 45个县和 26个市辖区。 9个 地 区市 分别为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三明市(建设项目所在地)、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 2009年 2月 27日,全省人口为 3607万人。根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省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城镇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规模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3 继续缩小。福建是我国 著 名的侨乡和 台胞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达 1088万人,港澳同胞 123万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 80%以上。 福建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 54 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 58.3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7%。其中:畲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 64.3%,占全国畲族人口的 52.9%,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高山族人口约为大陆高山族人口的 10%,是祖国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 19 个,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 150个,有 18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 17个,回族乡 1个) 和一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 555 个少数民族村。 三 . 气候特点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年平均气温 15 22 ,从西北向东南递升。一月 5 13 ,七月 25 30 。极端最低气温 -9.5 ( 1961年 1月 18日,泰宁; 1967 年 1月 16日,屏南);极端最高气温为 43.2 ( 1967 年 7 月 17 日,福安)。无霜期 240 330 天,木兰溪以南几乎全年无霜。年平均降水量 800 1900 毫米,沿海和岛屿偏少,西北山地较多 1963 年 9 月 13 日马祖降水 380 毫米,为本省日降水量最高记录。每年 5 6 月降水最多夏秋之交多台风,常有暴雨。 四 . 自然资源 ( 1) 矿产资源: 截至 2007 年底,福建省已发现各类矿产种数 133 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总数的77.8%。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 112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 1种(煤),金属矿产 28种,非金属矿产 83种。 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 5位的矿产有铸型用砂、华安玉、水泥标准砂、叶蜡石、粉石英、蓝宝石、明矾石、压电水晶、高岭土、岩棉用玄武岩、玻璃用砂、熔炼水晶、水泥用安山玢岩等 14种 ,前 10位的矿产有 37 种,其中金属矿产 11种,非金属矿产 26种。 福建省矿产资源种类相对齐全,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非金属等矿种,在省域范围内均有分布。矿产资源特点可归纳为 “ 三多 ” 、 “ 三少 ”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4 “ 一集中 ” ,即: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伴(共)生组分多,贫矿多;大型、特大型的金属矿床少,富矿少,能源矿产种类少。 福建省地质构造差异较大,各种矿产的形成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明显受不同级次构造单元与地质构造的控制,矿产分布在空间上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铁矿主要集中分布在闽西南的龙岩、漳平、安 溪、德化、大田一带,马坑铁矿探明储量占福建省总量的 71.6%;钨矿主要集中在闽中的清流、宁化一带,清流行洛坑钨矿的探明储量占福建省总量的 97.1%;上杭紫金山、武平悦洋为金、银、铜矿密集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闽中、闽北的尤溪、大田、建阳一带;铌钽矿仅产于闽北南平市;煤主要集中分布在闽西、闽中龙岩、永定、大田、永安、永春 5 大煤炭基地;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在闽西、闽中龙岩、永安、漳平、将乐 顺昌一带;叶蜡石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尤其是福州市;萤石主要分布在闽中、闽北的邵武、建阳、光泽、顺昌、清流一带;饰面花 岗岩石材、天然石英砂则以闽江口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带最为丰富;地下热水主要分布于闽江以南。 ( 2) 水力资源: 福建河流属山区性河流,主要特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大、源短流急、多峡谷险滩、独流入海。境内内河水系 29 个, 663 条河(其中流域面积 50km以上 597 条),河流总长 13569km。主要水系有闽江(流域面积 60992km)、九龙江(流域面积 14741km)、晋江(流域面积 5629km)、汀江(流域面积 8990km)、赛江(原称交溪,流域面积 5635km)、霍童溪(流域面积 2244km)、鳌江( 流域面积 2655km)、木兰溪(流域面积 1732km)等 8 大流域。除汀江自北向南流入广东(汇入韩江)外,其它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在福建省境内入海 。 1978年全省水力资源普查时,理论蕴藏量为 10459.1MW,可开发装机容量 7053.6MW(装机容量 0.5MW 以上),年电能 319.9 亿 kW h。此后的 1989 年福建省水电厅曾组织开展中小型水电开发规划,提出全省可开发装机容量为 10752.9MW,年发电量 392.53亿 kW h。 2003 年水力资源复查时,全省河流理论蕴藏量为 11810.3MW(含其他未 计支流,约 1068.3MW),理论蕴藏量 10MW以上的河流约 136条 。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5 2.1.2 历史沿革 福建古为闽越地,称七闽。秦代设置闽中郡治东冶(即今福州),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 85年)立为冶县,东汉改为东侯官。三国时( 260年)设置建安郡。晋代( 282年)设置晋安郡。南朝增设南安郡,治南安,后设置闽州和丰州。隋代开皇元年( 581年)废郡,改丰州为泉州,大业初年更名为闽州,大业三年( 607 年)又废州改设为建安郡。唐代武德元年( 618 年)建安郡改为建州,治闽县(今福州)。武德五年设置丰州,治志安,武德六年分设泉 州,治闽县;贞观初年丰州并入泉州;垂拱二年( 686 年)析出泉州南部设置漳州,治漳浦(今云霄);圣历二年( 699年)泉州析地设置武荣州,治南安;景云二年( 711 年)武荣州更名为泉州,治晋江,改泉州为闽州,治闽县(今福州);开元十三年( 725 年)闽州更名为福州;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设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称由此始;天宝元年( 724年)改属江南东道,改福建经略使为长乐经略使;乾元元年( 758年)以长乐郡为福州都督府。 五代时长兴四年( 933年)福州升为长乐府;开运二年( 945年)改长乐府为东都。宋代雍熙二年 ( 985年)设立福建路。元代至元十四年( 1277年)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第二年改为行中书省,后行省迁回福州。明代改设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清代继承明制,省辖府、县两极,省府之间设道; 康熙二十三年( 1685 年)福建省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 1887年)台湾从福建析出设立台湾省;清末,全省行政区划为 4道、 9府、2州、 58县、 6厅。 民国元年( 1912 年)全省划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 4 道。民国三年( 1915年)以原辖区改为闽海道(闽东)、厦门道(闽南)、汀漳道(闽西)建安道(闽北)。民国十四年( 1925年) ,废除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民国 22年( 1933 年),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福州为首都,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平、兴泉、龙汀 4个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辖 64个县。民国 23年( 1934年)人民革命政府解散,又成立福建省政府。民国 27 年( 1938 年)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全省行政区划为 7 个行政督察区、 1 个市、 62 个县、 7 个特区。民国 30 年( 1941年)福州沦陷,第一区专署迁往福安。民国 32 年( 1943 年)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 8 个行政督察区、 2 个市、 64 县、 2 个特区。民国 34 年( 1945 年)省政府迁回福州。民国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6 35 年( 1946 年)福州市正式成立,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 9 个行政督察区、 2 个市、 66个县。民国 36年( 1947 年)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为 7个行政督察区、 67 个县、 2个市。 2.1.3 自然灾害特征 一 . 洪涝灾害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是一个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河流众多的省份。境内山峦重叠 ,丘陵起伏 ,断裂带发育 ;位置紧靠北回归线 ,濒临大陆东岸 ,具有多样性的天气暴统。河流多属山区性河流 ,具有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大、水流湍急、独流入海的特点。因此 ,福建是自然灾害易发区、多发区、重灾区 。 自然灾害的特点 : 梅雨型、台风型洪灾危害性大、季节性强 历史上福建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以洪灾为最大。据 1950 1979年不完全统计 ,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约十万公顷 ,损失粮食数百万公斤 ,伤亡人数逾千人。 1820 1920年的一百年间 ,有 70年发生过较大洪灾 ,平均三年就有两年发生洪灾。洪灾不仅危害性大、频率高 ,而且季节性强 ,主要集中在每年 5 6月和 7 9月两个时期。 5 6月称为梅雨型洪水期 ,由于它是由冷暖气团形成的极锋带来降雨 ,所以具有雨量集中 ,持续时间长、范围大的特点。 二 . 地质灾害 福建省是我国东南 部多山地区,境内峰峦叠嶂,丘陵起伏,河谷与盆地错落相间,中山和低山约占全省面积的 75,丘陵占 15,平原仅占 10,自然斜坡十分发育,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构造条件复杂,岩石风化强烈,具备发育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是 福建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表现形式如下: 滑坡。滑坡是福建省地质灾害最主要的灾种,截止 2010年,全省已调查的滑坡 2615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总数的 66.7,广泛分布于福建省的中低山丘陵地区,灾害类型以土质为主,岩土混合质次之。 在强降雨的触发下,常出现群发性的地质灾害。山区居民点、学校、厂矿等房前屋后,存在大量的因削坡建房而诱发的小型滑坡,由于致灾体距离建筑物近,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危害性极大,造成的人员伤亡约占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的 80,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 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7 崩塌:崩塌也是福建省主要的灾种之一,截止 2010年,全省已调查的崩塌 1232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总数的 31.4,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山区的房前屋后,公路、铁路沿线,矿山边坡等坡度的较大地段,主要以小型土质崩塌为主。由于崩塌突发性强,防范难度较大。 泥石流:福建 省 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部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一线两侧地形切割强烈、坡降较大、雨量相对集中的中低山区以及一些大中型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堆场及其下游地区,主要为中、小型的山坡型泥石流。截止 2010 年,全省已调查的泥石流43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 1.1。强降雨或暴雨时期是泥石流的高发时段,其危害面积较广,伤亡人数较多、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矿山采空区和闽西南覆盖型岩溶区。主要是由于矿山硐采或开采(疏干)岩溶水引起,一般规模不大。截止 2010 年,全省已调查的地面塌陷 30处,其中岩溶区 塌陷 13处,矿山采空区塌陷 16 处,其他类型地面塌陷 1处。 地面沉降 :福建 省较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分布在福州市区,主要因地下热水的过量开采而引起的,沉降面积约 9.0平方公里,地面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 678.9 毫米。由于地面沉降发生于市中心繁华商住区,对地面建筑物危害较大,同时对城市地下管网亦有一定的影响。 三 . 强台风灾害 福建省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处于台湾海峡西岸,是受台风登陆影响较严重的省份,在国内仅次于广东、海南、台湾省,位居全国第四。登陆影响福建省的台风,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海 域,登陆影响路径主要有三种方式:( 1)穿越台湾海峡正面袭击福建省,此种方式对全省沿海地区均有影响,威胁最大。( 2)台风登陆广东汕头一带后转而进入福建省南部,此种方式对福建省闽南地区和龙岩地区影响较大。( 3)台风登陆浙江一带后转而进入福建省东北部,此种方式对福建省闽东地区影响较大。台风登陆一般均会伴随出现暴雨,其暴雨强度主要与台风强度、路径、移动速度与地形有关。与地形地貌条件有关,台风接近大陆或登陆后,受到沿海丘陵岛屿与闽西大山带、闽中大山带等大陆山脉的阻滞和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常造成局部地区的特大暴雨。据台风 暴雨过程降雨量资料统计,福建省台风暴雨过程降雨量高值区主要有三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8 个区域:一处在闽东蕉城、福安、寿宁、周宁、柘荣一带;一处在泉州市的永春、安溪、南安、晋江、惠安一带;另一处在龙岩市的永定及漳州、漳浦一带。 2.1.4 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福建经济呈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不断探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鼓励国有、集体、私营、外资一齐上,并从重点战略上调整了国有经济的布局,使福建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近年来,利用外资已成为福建经济增长和结 构调整的重要牵动力量。每年实际利用外资相当于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40%左右,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当年全省工业产值 60%左右,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在 2010年达 59%,涉外税收占全省税收的25%。外商投资促进了福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电子行业 2/3 就是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发展起来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密集型产品也是通过利用外资逐步成长起来的。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36.1%下降到 2010 年的12.3%;第二产业比重由 42.5%上升到 52.6%;第三产业比重由 21.4%上升到 35.1%。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化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 2310 亿元。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新格局已逐步形成,非政府投入资金比重超过 3/4。 福建省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共有 65 个,其从地域分布看,开发区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及莆田。 (1) 经济技术开发 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福建省最早出现的一类开发区。目前全省已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们可以比照经济特区享受某些优惠政策。其中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福建省以台商投资密集型为特色的,成立最早、取得成效最大的一个开发区。 (2) 保税区。在全国现有的 15 个保税区中,福建省有福州保税区和厦门象屿保税区,二者均于 1992 年成立。自保税区开关运作以来,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仓储展示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19 等保税区的三大功能得到了一定拓展。区内生产资料交易活跃,已成为福建省及 东南沿海 “ 三资企业 ” 免税物资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同时,各类外商投资企业,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及兄弟省市的独资合资企业也纷纷到保税区落户。 (3) 台商投资区。福建省目前共有马尾台商投资区、海沧台商投资区、集美台商投资区、杏林台商投资区等 4个经国家批准的台商投资区。投资区发展势头良好,到 2009年上半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