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业:百年激荡,谁主沉浮.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水泥工业:百年激荡,谁主沉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泥工业:百年激荡,谁主沉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泥工业:百年激荡,谁主沉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泥工业:百年激荡,谁主沉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泥工业:百年激荡,谁主沉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Table_FirstTable_First|Table_ReportType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 Tabl e_First|Tabl e_Summar y 水泥工业 : 百 年激荡,谁主沉浮 国联建材深度思考系列之二 投资要点: 水泥工艺 依赖 城镇化 ,长期需求有望走平 人类文明传承依赖于有组织 的 群落 ,材料是构建城镇的基石。水泥 作为人类消耗量最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住宅、道路桥梁和市政 基础设施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 基于城镇 化 后 期 的翻新和维修需求, 发达国家 人均 水泥 需求量整体维持在 200-400Kg;纵观美国城镇化的历程,城镇化过程中基于市民衣食住行的需求,住房和基建 的 投资推动水泥需求量的增长;长期来看,城镇化后的水泥需求量疲软不可避免;考虑到下游市场存在较大的改建、翻新需求,水泥需求量有望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 追溯百年发展史,竞合价稳是主旋律 回顾主要发达市场 , 产能 竞合和价格趋稳是 行业 共同点。从美国市场来看,人力成本的 攀升推动行业技术革新,最新型的干法分解炉的运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行业能耗 ;从行业景气周期来看,需求增长乏力情况下行业龙头依据效率优势、燃料成本优势开启并购之旅,行业 集中度 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水泥价格具有较高 的 韧性和弹性。从日本 和台湾地区 经验来看,需求下滑加速行业龙头间的并购重组,寡头垄断伴随着行业主动去产能,行业高度协同情况下 供需基本持稳利于 水泥价格 具备更 强 的韧性 。 水泥沉浮录:百年基业打造建材巨人 纵观海外成熟市场, 伴随着城镇化后周期 主流发达国家 人均 水泥消费量 的下降 , 龙头公司 下游一体化和不断的 并购 式 扩张 进程加快 。 一体化 的业务模式在持续增加成长 动能 的同时,抵御经济 周期 带来的 业绩大幅度波动 风险 ,毛利率和净利率保持平稳波动 。 从估值角度来看,海外龙头公司吨 EV和 PE明显高于国内龙头,股东投资回报率亦表现不俗。 我们认为,受到市场集中度高、水泥需求和价格稳定等综合因素,同时考虑到优异的现金分红和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海外水泥龙头享受更高的市场 溢价 。 核心推荐: 基于 发达市场的经验,我们认为国内水泥需求量存在大幅萎缩的可能性;但行业兼并重组进程有望加快,集中度提升过程中行业主动去产能 以及协同 生产 和 需求 有望成为趋势, 供需整体持稳、价格整体稳定或可预见, 龙头公司一体化 有望抬升 估值。考虑到长江下游 CR2集中度达到52.33%,寡头垄断情况 水泥价格具备更好的韧性和弹性。 我们持续 推荐 资产负债率低、具备扩张潜力的华东龙头海螺水泥 (600585.SH/0914.HK)、产业链完备的中南龙头华新水泥 (600801.SH)、两材合并受益标的中国建材(3323.HK) 以及大湾区受益标的华润水泥控股 (1313.HK)。 风险提示: 1.价格不及预期; 2.原材料上涨; 3.供给侧改革 、错峰生产和行业协同 不及预期; 4.水泥需求下滑; 5.国内市场整 合力度不及预期。 Tabl e_First|Tabl e_R eportD ate 2018 年 08 月 08 日 Tabl e_First|Tabl e_Rati ng 投资建议: 中性 上次建议: 中性 Tabl e_First|Tabl e_C hart 一年内行业相对大盘走势 Tabl e_First|Tabl e_Author 孙会东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 S0590517080002 电话: 0510-82832186 邮箱: sunhdglsc Tabl e_First|Tabl e_Contacter Tabl e_First|Tabl e_Rel ateRepor t 相关报告 1、水泥三问三答:从价差探寻行业发展轨迹 建筑材料 2018.07.03 请务必阅读 报告 末页的 重要 声明 - 3 0 %- 1 7 %- 4 %9%2 0 1 7 - 0 7 2 0 1 7 - 1 1 2 0 1 8 - 0 3 2 0 1 8 - 0 7建筑材料 沪深 3002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正文目录 1. 水泥工业依赖城镇化,长期需求有望走平 . 5 1.1. 纵观全球:水泥需求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 . 5 1.2. 聚焦美国:城镇化后期水泥需求整体平抑 . 6 2. 追溯百年发展史,竞合价稳是主旋律 . 9 2.1. 美国市场:百年工业史记录产业变迁 . 9 2.2. 日本市场:本土企业寡头垄断的典范 . 14 2.3. 台湾市场:寡头垄断稳定岛内供需结构 . 17 3. 水泥沉浮录:百年基业打造建材巨人 . 19 3.1. 产业结构:龙头一体化表现较强的抗周期特性 . 19 3.2. 行业估值:海外龙头估值高回报率丰厚 . 21 3.3. 对标国内: 华东寡头垄断下供需参考海外龙头 . 23 4. 风险提示 . 24 3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目录 图表 1:水泥主要应用领域及占比 . 5 图表 2: CRH 下游维修和翻新领域提升至 50% . 5 图表 3: CRH 下游应用领域基本持平 . 5 图表 4: 2012 年全球样本经济体人均 GDP 和人均水泥消耗量 . 6 图表 5:美国人口城镇化率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 7 图表 6: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时间段划分 . 7 图表 7:美国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增速 . 7 图表 8:美国政府建设投资规模:公 路和街道 . 8 图表 9:美国政府建设投资规模:医院 . 8 图表 10:美国政府建设投资规模:自来水供应设施 . 8 图表 11:美国政府建 设投资规模:下水道系统设施 . 8 图表 12:美国建设投资额与水泥消费量高度相关 . 8 图表 13:美国水泥和钢材年度表观消费量 . 8 图表 14:美国人均水泥消费量 自 1960 年代后长期维持中值 330Kg 附近 . 9 图表 15:美国非农企业单位劳工成本( 2009 年 =100) . 9 图表 16:美国水泥产能中回转窑逐步替代静态窑炉(百万吨) . 10 图表 17:美国干法分解炉自 1960 年代开始崛起(百万吨) . 10 图表 18:美国水泥行业人均生产率持续走高(吨 /小时, 1968=1) . 11 图表 19:美国各类型水泥厂能耗对比 . 12 图表 20:美国水泥行业单吨能耗 . 12 图表 21:美国水泥市场集中度 . 12 图表 22:美国水泥和熟料产能利用率 . 12 图表 23:美国水泥市场被全球 水泥龙头垄断 . 12 图表 24:全球水泥龙头营收额(亿美元) . 12 图表 25: 2018 年全球水泥龙头产能占比 . 13 图表 26: 2017 年北美 地区 TOP5 水泥公司 . 13 图表 27:美国水泥和钢铁价格走势 . 14 图表 28:美国原油和 PPI 走势 . 14 图表 29:日本城镇化率 . 14 图表 30:日本 GDP 增速 . 14 图表 31:日本水泥产量和消费量 . 15 图表 32:日本私人住宅和公共投资 :十亿日元 . 15 图表 33:日本水泥企业工艺路线占比 . 15 图表 34:日本水泥吨煤耗( kg/t) . 15 图表 35:日本 PPI 和能源价 格指数( 2015=100) . 16 图表 36:日本水泥均价(日元 /吨) . 16 图表 37:日本水泥行业主要并购事件汇总 . 16 图表 38:日本水泥产能和 产能利用率 . 17 图表 39:日本龙头公司毛利率 . 17 图表 40:台湾地区水泥产业历史沿革 . 17 图表 41:台湾地区 GDP 增速 . 17 图表 42:台湾地区水泥产量及同比 . 17 图表 43:台湾地区水泥市场集中度 . 18 图表 44:台湾水泥生产单位能耗变动趋势( loe/t) . 18 图表 45:台湾水泥外销占比 . 18 4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46:台湾地区水泥均价(新台币 /吨) . 18 图表 47:主流发达国家人 均水泥消费量( kg) . 19 图表 48:主要龙头公司水泥业务营收(百万美元) . 19 图表 49:全球建材龙头 CRH 主要并购事件汇总 . 20 图表 50:主要水泥龙 头公司毛利率对比 . 20 图表 51:主要水泥龙头公司净利率对比 . 20 图表 52: 2017 年美国各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对比 . 21 图表 53: 2017 年美国建材行业毛利率与净利率 . 21 图表 54:主要水泥龙头公司吨 EV(美元) . 21 图表 55:主要水泥龙头公司 PE . 21 图表 56:西麦斯股东回报率 . 22 图表 57:拉法基豪瑞股东回报率 . 22 图表 58:太平洋水泥股东回报率 . 22 图表 59:海德堡股东回报率 . 22 图表 60: CRH 股东回报率 . 22 图表 61:台泥股东回报率 . 22 图表 62:长江下游水泥市场集中度 . 24 图表 63:国内主要区域水泥价格走势 . 24 5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1. 水泥 工业 依赖 城镇化 , 长期需求 有望 走平 1.1. 纵观全球:水泥 需求与 经济发展程度相关 人类文明 的发展始于 智慧 的传承,而智慧的传承依赖于有组织的群居部落 。当今社会 , 材料、 信息 、能源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 而 材料 是 构建 人类 群居 地 城市的基石。其中 ,水泥 既是人类建筑使用最大量的材料,也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材料。根据 美国 波特兰水泥协会 ( PCA),水泥 广泛应用于 房屋建筑 、道路桥梁 和 市政设施等 我们城镇 生活 和 交通 运输 的方方面 面 ,水泥需求 规模 与城镇化 建设 密切相关。 图表 1: 水泥主要 应用 领域及 占比 来源: PCA, 国联证券研究所 根据 全球最大的建材公司 CRH 的 统计, 公司水泥 、 骨料 、混凝土、沥青及其他建筑装饰材料在新建建筑物和翻新维修 建筑 领域的占比 近些年出现小幅 变动 (不考虑07-10 年次贷危机 的影响 ) ,维修领域的市场占比 缓慢 提升至 50%。考虑到公司 销售额中欧美 均 占比 49%, 区域 城镇化 完成 后 (欧美 城镇化率 均 超过 70%,其中 法国 、美国 城镇化率超过 75%), 住宅 、基建等市场 维修、翻新 领域需求提升 或是 主要原因。 图表 2: CRH 下游 维修 和翻新领域提升至 50% 图表 3: CRH 下游应用领域基本持平 来源: 公司年报 , 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 公司年报 , 国联证券研究所 6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参照 GlobalCement 针对 全球 所有国家(人均 GDP6 万 美元 ) 人均 消费水泥 量的统计来看, 新兴国家相对较为 直观,其次 为较不 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地区 , 最直观的特点即 是国家相对比较集中。 东亚 、非洲、南美洲等较不发达地区,由于 GDP 较低且基础设施投资很少 , 水泥需求量较少; 北美洲 、西欧等 较 发达地区,由于 城镇化 发展过程中 已经历 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方面 较大规模 的 投资 , 新增 基建 需求较低 削弱 水泥消费量。 我们 认为 , 针对 人均 GPD 和 人均水泥消费量的曲线显示了 经济体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水泥消费量, 城镇化 提升过程 带动 水泥消费量 持续 走高,但 随着 城镇化的逐步完成, 新增 基建、房屋 需求下降 也 必然 会削弱水泥 整体 雪球规模。 考虑到 改建 、翻新等 下游 需求 长期 存在 , 对照 发达国家 (人均 GDP 在 4 万美元以上) 人均需求 普遍 维持在 200-400kg 的情况 , 我们 认为 随着全球 经济的发展, 水泥 消费 量 经过 终将长期 维持在 一个 相对 稳定 的水平。 图表 4: 2012 年 全球 样本 经济体人均 GDP 和 人均水泥消耗量 来源: GlobalCement, 国联证券研究所 1.2. 聚焦美国: 城镇化 后期 水泥 需求 整体 平抑 自 南北战争以来, 美国经济几乎 未受到战争 创伤 影响 。作为 全球最 发达 的经济体,美国城镇化完整的 发展 历程需要我们 深入的研究。 我们 以美国的城镇化 率 提升速度 的快慢为划分依据 , 并基于此对 基建 投资和上游 水泥 行业 的发展 进行 深入的 探讨 。 1900年 至今,美国城镇化进程大致分为 2 个 阶段 快速 增长阶段和 2 个 缓慢增长阶段 : ( 1) 受到 工业革命 的 带动 和 一战 的 影响, 1900 -1930 年间 美国 经济腾飞 加速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率从 39.6%提高到 56.1%; ( 2) 经过 30 年代 经济大萧条后, 受到 二战工业品需求 骤增影响 , 1940-1960年间 美国 城镇化率 从 56.5%飞速提升到 70%; ( 3) 1960 年代,美国 城镇化 经过 快速发展后 增速 开始 放缓; ( 4) 1990 年代 ,经过长期的 稳定后 美国城镇化率再次提速 。 截止到 2000 年,美国城镇化率 已经 提高到 79.1%。 7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5: 美国人口城镇化率 大致 分为四个阶段 来源: U.S. Census Bureau, World Bank, 国联证券研究所 城镇化进程 伴随着 固定资产领域 和 房地产投资 的 快速 发展 。 考虑 到 1930 年 经济大萧条和 1950 年代 的经济通胀 因素 , 本文 以 剔除 价格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 物量指数作为分析基准。 由于经济大萧条 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发展 基建投资 ,我们将 美国 固定资产 投资 划分为三个 阶段, 1960 年 之前,美国固定 资产 投资增速均值达到 5.75%高点,一方面政府 带动 基建大规模投资、另一方面城镇化 的 快速提升加大基建、住宅等需求。1960 年以来 , 城镇化 增速 下降情况 下基建投资 和 地产投资增速 变动 幅度收窄 , 增速较快的时间段 主要 集中在 1965-1985 和 1993-2000 两个 区间 ,基本与城镇化 后两个阶段相符合。 从 市民 衣食住行 角度来看, 城镇 人口 的 增长和 城镇 规模 的 扩张增加了 生活 所需的 公路 、 医院、 供水 和 排水 等 市政 领域 的 设施规模。 以 美国 政府 公路和街道建设投资规模 为例 , 公路 和 街道 领域 大规模投资分别发生在 1900-1930、 1946-1967 和1985-2000 年之间 , 这与美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的阶段相吻合 ; 其他 领域如医院、供水、排水等领域投资 过程 也大致类似。 城镇化 过程中 新增 市民 对住房、公共设施的需求增加推动 水泥、 钢铁等建材 用量 的 增 长 。 图表 6: 美国 固定资产投资 增速按时间段 划分 图表 7: 美国基建 投资和 地产投资 增速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采取 物量指数 )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采取 物量指数 ) 8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与下游 需求 相匹配的是, 上游 水泥和钢铁 的 消费 趋势高度雷同 。 与 城镇化进程相似, 水泥 需求在 1900-1930、 1940-1960、 1960-1970 和 1990-2000 等 四个时间段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24.37%、 9.8%、 1.97%、 3.16%,这与 美国 年度 建设投资 额高度 相关 。 同样的, 这与钢铁 消费量的走势也高度雷同。 通过 回归发现, 1900 年之后 的 115 年 里 ,水泥和钢铁表观消费量相关性高达 0.942。 图表 8: 美国政府 建设投资规模: 公路和 街道 图表 9: 美国政府 建设投资规模:医院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 10: 美国政府 建设投资规模: 自来水供应设施 图表 11: 美国政府 建设投资规模: 下水道 系统设施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 12: 美国建设 投资 额 与水泥 消费量 高度相关 图表 13: 美国水泥 和 钢材 年度表观消费量 来源: USGS,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 USGS, 国联证券研究所 9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水泥 需求量与基建和地产投资高度相关, 后 城镇化 阶段 需求 疲软 不可避免 , 但长期来看 将 持稳 。 伴随着 城镇化的 推进 , 美国 水泥需求 水平跟随 上涨 ;随着 城镇化的逐步 完成, 人均水泥 需求 规模 开始窄幅波动 , 大致可以判断 维持在 330kg 的 中枢 附近 波动;即便 在 2008 年 次贷危机后, 经济 的复苏也使得水泥需求量恢复至此中枢附近 。 我们 认为 , 美国 城镇化率在 90 年代 已经接近 80%,城镇化后的水泥需求量 疲软不可避免 ; 考虑到基建 、地产、 市政 等下游市场存在较大的改建 、 翻新 需求,水泥需求量 有望 长期 维持在 一个 相对 均衡 的水平 , 这与国际上主流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较 吻合 。 图表 14: 美国人均 水泥消费量自 1960 年代后 长期维持中值 330Kg 附近 来源: USGS,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2. 追溯百年发展 史 , 竞合 价稳是 主旋律 2.1. 美国市场: 百年工业史记录产业 变迁 美国水泥工业 最早起源于 十九世纪 , 二十世纪 初期回转窑的引入才真正 加速 美国水泥工业的腾飞 , 美国水泥工业协会 也在这一时期 产生 。 1916 年 ,美国 波特兰水泥制造商协会 更名为 波特兰水泥协会 , 行业 规范发展 加速 了市场的 竞合 。 相对于 英国,较高 的人工成本是 美国水泥 工业持续技术革新的动力 , 包括回转窑 的 改进和燃料成本。 图表 15: 美国非农企业 单位 劳工 成本 ( 2009 年 =100) 10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来源: Wind, 国联证券研究所 美国 水泥工业技术革新 主要 来自于 生产 效率的提升和 能源 消耗的下滑 自二十世纪 初回转窑引入美国 以来 , 回转窑 的 产能 快速扩张,并在 1912 年 超过静态 窑炉; 即使 最早的回转窑产能也超过静态要的 5 倍 ,回转窑 的数量直到 1930 年左右才 超过 静态 窑 ,此时 静态窑 的产能 占比已 微乎其微。 图表 16: 美国水泥 产能 中 回转窑逐步替代静态 窑炉(百万吨) 来源: Cementkilns, 国联证券研究所 回转窑 技术路线又分为湿法、半湿法、半干法、干法 分解 炉 等。 自 1930 年代 回转炉逐渐替代 静态 窑炉以来, 这些回转窑 工艺路线长期存在。 但 直到 1960 年代 , 干法分解炉才逐渐 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并在 1985 年左右 取代湿法成为主要的工艺路线 ;随着 干法 分解炉的逐步推广, 直到 2000 年 美国干法 分解炉 产线 数量 才真正超越 湿法和半湿法。当今 , 包括中国在内的 全球 水泥产线 主要是 这种 最先进 的干法分解炉,生产效率 更高、 单位劳动力成本 更低、 单位 能耗更优是其 能够大面积 推广的主要原因。 图表 17: 美国 干法 分解炉 自 1960 年代 开始崛起 (百万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