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山东神驰化工有限公司关于委托编制 “120万吨 /年重油催化裂解( DCC)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函 ; 2、山东神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技术资料; 3、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编制原则 1、整体优化全厂总工艺流程、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降低能耗,提高主要产品质量。充分合理考虑企业原油品种的变化,规划方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清洁燃料生产。 2、采用国内先进、成熟、可靠的重油深度裂解制烯烃技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确保产品质 量,降低装置能耗,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3、尽量依托已有油品储运、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能力,最大限度压缩工程投资,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设备材料的选择,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国产化,以节省建设投资。 5、采用集散控制系统( DCS),实现集中监视和先进过程控制、协调操作参数,提高工艺装置和辅助设施的自动化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6、认真贯彻工厂设计模式改革,简化体制、减少定员;在平面布置上合理地集中布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省占地,以降低项目投资。 7、严 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消防和职业安全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 “三废 ”治理、安全卫生等保障措施与工程建设同时进行。 8、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实现投资和效益最佳化。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第二节 项目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山东神驰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12 月,是从事化工生产的民营企业,东营市东营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公司现拥有总资产 4.5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3.3 亿元;占地 650 亩,员工 256 人,其中硕士、大中专生占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 70%以上;较强的工作实力,广泛的专业知识,完善的创新机制和 诚信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公司今后发展的基石。 公司始终奉行 “以人为本,求实创新 ”的管理理念,强化诚信经营和服务意识,严格人事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和考核制度,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公正、诚信、平等和效率的发展平台;坚持 “追根究底,止于至善 ”的品质政策;本着 “质量第一,诚信第一,用户第一 ”的原则;以优质完善的服务、同行生产领域的竞争能力、品牌影响和创新能力成为东营市可以信赖的厂家之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五年来,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内部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新的经营 管理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加强了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建设,以技术为依托,大力加强了技术改造与创新,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加强了职工队伍建设,以管理求发展,初步实现了管理制度化和经营现代化。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 3.15 重点保护信誉企业、全国诚信经营企业、山东省 AAA 信用企业、山东省 “守合同、重信用 ”企业、山东省双爱双评先进单位和山东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企业 2005 年实现销售收入 8.6 亿元,利税 5600 万元。 二、投资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 大型化的需要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国家对炼油行业的规划发展是朝大型化发展,以降低 单位加工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公司目前深加工规模过小,从而导致原料油吨加工成本居 高不下,为了贯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彻底改变小型炼油企业难以维持生存的困难局面,必须采取措施扩大深加工能力。 2 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公司目前石化产品品种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主要以燃料油、重油、沥青、渣油为主,高附加值的轻质产品少,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山东神驰化工 150 万吨 /年污油处理装置、地方炼厂的常减压及部分进口燃料油为本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 ,拟建设的 30 万吨 /年气体分离装置为本项目的液化石油气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山东神驰化工有限公司 120 万吨 /年重油催化裂解 装 置( DCC)生产的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约 40%丙烯,可为山东神驰化工同步建设的 30 万吨 /年气体分离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转提供可靠的原料保证,彻底改变气体分离装置 “吃百家饭 ”的不利局面。 3. 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既是原材料工业、又是加工工业。它对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的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 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油供需缺口日益扩大。成品油的消费从 4896 万吨增加到 1.1 亿吨,年均增长 8.4%, 石脑油的消费增加到 2100 万吨,增长速度达 10.08%。今后十年我国 GDP 平均增长速度按 7%预测,同时考虑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在 4.2%左右,其中三大油品的增长速度在 4.5%左右。预计到 2007 年石油消费需求在 2.9 亿吨左右,汽煤柴三大油品的需求在 1.7 亿吨左右,到 2010年石油消费需求在 3.3 亿吨左右,汽煤柴三大油品的需求在 2.1 亿吨左右,届时原油加工能力需要 3.8 亿吨左右。华东地区是国内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油品及其它石化产品市场发展更加迅速。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因此,在靠近市场、建设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扩大重油深加工能力, 提高炼油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是必要的。 4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加入 WTO后,强制性停止进口和限制性配额进口汽柴油产品将逐步取消。中 国在加入 WTO后实行成品油进口解冻,随着零售和批发市场的逐步开放, 化工轻油、轻燃料油 进口量有可能在 5年后上升到国内消费量的将近 5。市场的全球化已成必然 之势,对市场的占有实际上将是国 内炼油企业和国外炼油业在技术水平、油品质量、油品价格、加工成本、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诸多领域的较量。而面对国外进口油品冲击的首先是我国的沿海和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油品需求量较大的地区。 建设项目的优势 : ( 1)交通运输方便 东营市有铁路与外部相连;有东青高速公路与山东省高速公路网相连,公路交通发达;东营港可停靠 3000 吨的货船;东营机场有直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航班; 山东神驰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郝纯路以西 ,北侧距离胜利油田石化总厂约 800 米,距离铁路货场 1公里,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交通十 分便利。厂区内设有油品汽车装车区,主要产品和原材料可通过公路、铁路运出和运入厂内。 ( 2)配套设施完善 项目厂址位置合理,厂外工程配套设施完善,供排水处理厂等设施全部分布在厂址四周,配套工程依托条件好,需要建设的工程量较少。 ( 3)市场前景广阔 华东地区是国内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油品及其它石化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的产品离终端市场近,可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从油品运输方面看,由于厂址据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铁路距离短,且公路四通八达,在原油和成品油运输成本上,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5. 先进的工艺技术保证 山 东神驰化工有限公司 120 万吨 /年重油催化裂解项目的主体工艺技术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石油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重油深度催化裂解技术( DCC工艺),并经过 6套工业生产装置多年的长期操作考验,产品方案不但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而且可适机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油品市场的变化。 本项目所选用的工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具有高度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能生产高质量、高规格的产品。由于总体方案优化,建厂条件好,配套系统工程设置合理,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和生产成本,因而经济效益好,内部收益率远高于 12%。此外还留有较大石油化工发展潜力。 上述情况表明, 山东神驰化工 基础设施完善,现有公用系统依托条件较好,加以适当扩改即可满足扩建项目的需要,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加快了建设进程。 因此 山东神驰化工进行 120 万吨 /年重油催化裂解项目,实施石油化工改 扩建工程,即可节省建设投资,同时也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山东神驰化工进一步发展石油化工打下了坚实基础,必将带动东营区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东营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东营区的经济腾飞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节 研究范围 本规划项目系在山东神驰化工现有设施基础上 进行规划,规划方案按化工型考虑,尽量多产烯烃,发展石油化工。 本研究项目范围为界区内的工艺生产装置。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项目概况 充分利用 山东神驰化工 现有的优势条件,增加加工重质原料油、燃料油和重油,对全厂总加工流程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增加投资回报率高的 重油深度催化裂解 ,全部轻油均经过产品精制,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清洁燃料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山东神驰化工有限公司 建厂于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化工区 内 ,产品出厂以汽车槽车外运或铁路外运为主。 原料来源于山东神驰化工污油处理装置、周边 地方炼厂和部分进口重燃料油,混合部分其它重质油,原料来源稳定;产品主要以液化石油气、低硫化工轻油、轻燃料油等为主。 根据油品市场的容量和发展趋势,本方案选择了 重油深度催化裂解 ,全部轻油均经过产品精制的工艺加工方案,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清洁燃料。 新建工程主要包括 120 万吨 /年重油催化裂解装置和成品油罐区、液化气罐区、循环水场等扩建,配套储运及公用工程(主要包括原油罐区、汽车装车设施、火炬设施、变配电所及空压站等)均经过适当改造后能满足新建 120 万吨 /年重油催化裂解装置的需求。 二 、 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完成后 ,年增加重油深加工能力 120 万吨,轻油均经精制生产低硫油,环保设施配套齐全。本项目建设投资 40394 万元。 本项目投产后年均所得税后利润 26805 万元,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9.18 %,投资回收期为 3.23 年(含建设期),高于 12的行业基准收益率,各项财务指标较好,详见表 1-4-1、表 1-4-2。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表 1-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量 备 注 1 主要原材料消耗 1.1 原料重油 万吨 /年 120 2 主要辅 助材料消耗 2.1 催化剂 吨 /年 2880 2.2 化学药剂 吨 /年 605 2.3 其他 吨 /年 3 主要公用工程介质消耗 3.1 新鲜水 万吨 /年 10.8 3.2 燃料 万吨 /年 750 3.3 电 万千瓦时 /年 2440 4 主要产品 4.1 化工轻油 万吨 /年 42.6 4.2 轻燃料油 万吨 /年 19.2 4.3 液化石油气 万吨 /年 40.8 5 占地 5.1 征地面积 平方米 5.2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6324 本项目占地 6 总定员 人 75 7 基建投资 万元 40394 其中 外汇 万美元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表 1-4-2 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单位 指标值 备 注 一 基本数据 1 建设投资 万元 40394 2 建设期借款利息 万元 1378 3 流动资金 万元 10413 二 主要经济数据 1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436015 2 年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376370 3 年均加工成本 万元 20542 4 年均原料成本 万元 355827 5 年均流转税金及附加 万元 19638 6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40007 7 年均所得税 万元 13202 8 年均所得税后利润 万元 26805 三 经济评价指标 1 税后财务指标 其中:财务内部收益率 % 59.18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46048 投资回收期 年 3.23 2 税前财务指标 其中:财务内部收益率 % 83.15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30955 投资回收期 年 2.75 3 自有资金 其中:财务内部收益率 % 97.54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33868.0 4 投资利润率 % 51.36 5 投资利 税率 % 114.30 6 借款偿还期 年 2.76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三、研究结论 1、工艺技术成熟可靠 本工程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方案,并充分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可确保装置安 、 稳、长、满、优运转。 2、产品适销对路 本工程生产的系列产品包括液化石油气、汽油、轻柴油都是华东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紧缺产品,产品市场广阔。 3、本项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工业区,交通方便,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储运设施较完善,外部基础条件好等有利条件,原料及产品的进出厂极为方便。 4、本项目的建成投 产即解决了生产的渣油、重油低附加值问题,又为同步建设的 30 万吨 /年气体分离装置提供可靠的原料来源,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彻底改变了气体分离装置“吃百家饭 ” 的不利局面;也为山东神驰化工进一步发展石油化工打下了坚实基础。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带动东营区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东营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东营区的经济腾飞创造有利条件。 5、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与项目建设同期进行,“三废”排放满足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 6、项目建设投资 40394 万元。 30%为企业自有资产, 70%为银行贷款。 本项目投产后年均所得税后利润 26805 万元,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9.18%,投资回收期为 3.23 年(含建设期),高于 12%的行业基准收益率,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均好于行业基准值,表明该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综上所述,本项目原料来源稳定、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先进可行、各项建设条件具备、运输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第二章 市场供求预测 第一节 燃料油 燃料油是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它是由原油经常减压蒸馏后得到的渣油,再经减粘或适当调入其他分馏油 或二次加工渣油而制成。从加工流程看,燃料油可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裂化重油和混合重油;从使用用途看,燃料油又分为炉用燃料油、陶瓷用燃料油、船用燃料油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燃料油的生产和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产量相对稳定,需求量增长很快,特别是 2003年以来 ,国内市场缺口一半的燃料油全部用进口来补充。预计国内燃料油的供需矛盾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消除。 一、 我国燃料油市场消费现状分析 1、国内燃料油消费变化 1991-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 GDP年均增长超 过 7%,有力地带动了国内能源市场。国内原油加工量从 1.1亿吨增加到 2.8亿吨,均增长率为 6.4%。 2000年至2005年,燃料油的总消费量,围绕 4500万吨上下波动。 2005年,全国的经济增长加快,燃料油的市场消费量大幅增长, 2005年比 2004年增长近 1200万吨以上。 2、国内分区域燃料油消费分析 国内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燃料油的区域性差距。据统计,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分别各占国内总消费量的 37%、 33%,而西北区域仅占国内消费量的 5%。分省市看,广东占到全国消费量的 30.43%,山东为 14.68%,其次为北京、辽宁、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见表 2-1-1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表 2-1-1 我国燃料油销售分部变化( %) 省份 2001年 2005年 华东地区 山东 9.21 16.68 江苏 8.19 9.05 上海 10.21 7.92 浙江 4.73 7.57 福建 4.67 4.75 江西 3.88 3.49 华南地区 广东 28.56 35.43 广西及海南 东北地区 黑龙江 5.04 3.61 吉林 2.15 3.23 华北地区 北京 9.77 13.19 天津 3.76 4.42 河北 2.88 4.23 华 中地区 河南 2.26 2.88 湖北 4.61 2.94 湖南 2.38 2.72 西北地区 陕西 1.03 4.4 甘肃 1.03 3.65 新疆 1.02 2.93 3、国内行业燃料油消费 按燃料油的用途划分、用量最大的是火力发电,约占全国总用量的 40%,建材、化工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轻工分别占 19%、 18%、 8%,见表 2-1-2 表 2-1-2 我国燃料油消费构成变化( %) 用途 2001年 2005 年 发电 27 40 建材 4 19 化工 25 18 轻工 13 8 交通 5 6 冶金 16 5 民用燃气 2 1 铁路 1 2 其他 7 1 合计 100 100 对比 2005年和 2001年的行业消费比例,可看出燃料油消费量增加较大的是发电和建材行业(包括建筑陶瓷、平板玻璃),其所占比例分别由 2001年的 27%、 4%增加到目前的40%、 19%。化工行业由于采用油改煤、油改气及 CFB炉石油焦发电,使燃料油量有所下降。 发电用燃料油的消费增长将持续保持强势。目前,国内用电量需求 迅猛增长,19982004年,国内用电量年均增长 8.1%。 2005年前 4个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 15.8%,火电同时增长 16.8%,因电量不足有 24个省市发生过拉闸限电,其中江苏省、浙江省缺电十分严重,大都会的上海也不能幸免。电力供需缺口大,导致今后 35年将成为电力投资高峰期。专家预测 2010年前发电量年均增长约 10%, 2010年的后十年增长约 7.5%。用电量的增长将直接拉动发电用燃料油消费的增长。 建材业也是燃料油消费的主要行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实施房改政策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业快 速发展,带动地砖、瓷砖的需求不断上升。广东佛山、南海两地的陶瓷厂由 1998年的 3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百余家,每月燃料油耗量达 50多万吨。长三角地区的建材业发展也很迅猛,燃料油增长很快。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二、 我国燃料油市场供给现状 1、 生产情况 国内燃料油主要来源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及其他地方炼油厂。 19982005年国内 燃料油产量变化不大, 1998年至今两大集团燃料油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同期两大集团原油再一次加工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 6%,而深加工能力年均增长能力达到 12%,大大超出同期原有加工能力的增长幅度。为了满 足成品油市场的需要,特别是对柴油市场的需求,两大集团采取加大重油深加工的能力,这样既增加了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燃料油产量减少,质量下降。从 19912005年,两大集团公司燃料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由 98%降至 80%,燃料油收率则由 28%,一下子降到 8%。 2、 进口情况 1998年至 2004年,全国进口燃料油由 1530万吨增加到 1950万吨。 2004年以来,随着国民 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燃料油供需失衡使进口大增。消费量比 2003年增长 25.65%,其中燃料油产量 增加约 9%,而进口增长约 45%2004年全国进口燃料油达 3182万吨。见表 2-1-3 表 2-1-3 19982004年 14月我国进口燃料油数量(万吨) 项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14月 进口量 1626 1757 1480 1824 1661 2396 3182 2005年前 4个月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燃料油进口量增速不减。据国家海关统计, 2005年14月,我国共进燃料油 1351吨,比上一年同期增长 65%。特别是 2005年 4月,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 400万吨。进口燃料油增幅大的原因,一是广东、浙江等省市电力负荷连连突破历史高位,燃料油缺口加大,拉动了进口燃料油需求增长。二是地方小炼油厂利用直馏燃料油分割轻质油和渣油,对直馏燃料油的强劲需求。进口量较大的地区是华东和华南,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 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广东 2004年占全部进口量的 45%,远远高于其他省市。 我国部分省市燃料油产量和进出口量的状况,见表 2-1-4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表 2-1-4 我国部分省市燃料油产量和进口量(万吨) 项目 产量 进口量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增减 %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增减 % 华南地区 257.71 345.22 33.9 866.00 1110.21 28.2 广东 174.58 746.04 40.9 833.40 1072.42 28.7 华南其他 83.16 99.18 19.8 32.60 37.78 15.9 华东地区 663.00 821.23 23.9 461.88 860.7 86.3 山东 319.49 421.08 31.8 41.78 216.17 417.5 上海 111.10 94.75 -14.7 146.27 183.42 25.4 浙江 57.62 75.41 30.9 106.41 179.72 68.9 江苏 113.54 156.43 37.8 68.03 155.72 128.9 福建 11.56 19.27 66.7 73.39 100.25 36.6 华东其他 49.70 54.29 9.2 26.00 25.4 2.3 华北地区 186.72 177.15 -5.2 288.43 359.77 24.7 东北地区 539.01 449.67 -16.6 32.34 44.22 34.7 西南和西北 208.25 211.55 1.6 1.16 4.04 249.6 合计 1854.73 2004.81 8.1 1650.31 2378.94 44.2 三、 我国燃料油供需预测 随着国内炼厂,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提高汽煤柴成品油的产出率,继续发展重油深加工和渣油加工处理技术,不断新增二次加工装置。预计今后几年国内燃料油产量将保持在 22002700万吨左右,趋于稳定。 今后几年国内燃料油需求量,将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进口燃料油数量仍将继续增长。 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燃料油进口配额管理,今后国内燃料油的需求会进一步加深,今后几年燃料油年进口量预计在 30003500万吨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继续拉动燃料油的消费。虽然国家将逐步开展合理配置能源、 推广能源替代技术,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煤代油工程”“澳里乳化油项目”、“广东液化气项目”等,长期看将对燃料油的消费产生影响。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燃料油市场消费将稳中有涨,保持在 40004500万吨之间。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第二节 丙 烯 一、 丙烯的生产和消费现状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快速发展,我国丙烯的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 2000年我国的丙烯产量只有 331万吨 /年, 2005年增长到 593万吨 /年,该期间年均增长率高达12.4%; 2005年表观消费量达到 615.8万吨,年均增长率为 12.8%,略高于产量增速。 2005年丙烯总当量消费约为 1115万吨,较 2004年增加 106万吨,增幅达 10%。 表 2-2-1 2003年我国主要丙烯生产企业及产量 单位:万吨 能力 产量 燕山石化 53.2 54.7 上海石化 49.6 53.3 扬子石化 35.6 40.3 大庆石化 31.7 32.1 兰州石化 29.9 16.9 茂名石化 29 30.2 吉林石化 26.8 33.8 齐鲁石化 26.7 33.1 大连石化 20 16.8 全 国 612.2 593.2 目前我国丙烯生产企业有 60多家,其中大部分为炼厂丙烯生产企业,乙烯蒸汽裂解生产丙烯的厂家相对较少,但产量较大,占 63%。 2005年,我国丙烯产量在 10万吨以上的有 23家,以乙烯及炼厂型企业为主。我国丙烯生产企业基本建有下游配套装置,商品量很少。 我国丙烯的消费大部分用于生产聚丙烯,从 2005年丙烯的当量消费结构来看,用于生产聚丙烯的丙烯约为 727万吨,占 65.2%,较 2004年有所下降;其次是用于生产丙烯腈, 2005年消耗丙烯 196万吨,占 17.6%;用于其它化工 产品(苯酚、丁辛醇、 EPDM等)的占 17.2%。 二、 供需预测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表 2-2-2 20052015年我国丙烯供需预测 单位:万吨 2003 2005 2010 2015 能力 682 869 1151 当量需求 1114 1323 1905 2476 能力 -当量需求 -432 -454 -754 2005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 923万吨 /年,联产丙烯能力约 480万吨 /年;到 2010联产丙烯能力 776万吨 /年。加上炼厂丙烯产量的提高,估计 2007年,我国丙烯能力达到 969万吨, 2010年将达到 1151万吨。 丙烯消费也将因为下游消费领域的迅速发展而大幅增加,在今后几年,聚丙烯和丙烯腈能力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石化、中海油已有几家企业正在进行有关下游装置的扩建或新建。丙烯下游衍生物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根据丙烯下游衍生物需求折合, 2005年我国丙烯当量需求将达到 1323万吨, 20032005年间平均增长率为 8.9%; 2010年丙烯当量需求约 1905万吨, 20052010年间预计增长率 7.6%;2015年预测丙烯当量需求将达到 2476万吨, 20102015年间预计增长率为 5.4%。 第三节 液化石油气 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主要来源于天然气、油气伴生气的气体分离过程和炼厂的石油加工过程。液化石油气是生产其他烃类燃料和副产品,其产量完全取决于天然气和油品的需求。民用 /商用燃料和石化原料是主要的 LPG消费用户。 LPG比大多数重质石油燃料更清洁,更利于环境保护而愈来愈受市场欢迎。 一、液化石油气供需现状 国内液化气消费在经历了 90年代前期的高速增长以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增长速度趋缓。 91年至 95年液化石油气国内消费量年均增长 23.7%,而 96年以来的液 化石油气国内消费量年均增长降为 11%。 2000年的价格上涨更是严重抑制阻碍了消费上升的势头。 2000年国内表观消费增长率下降为 9%, 2001年继续下滑 4%,但 2002年 2004年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强劲复苏,国内表观消费量增幅达 13%, 2005年中国经济快速起飞, LPG消费延续了 2004年的增长势头,达到 1354万吨,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 11%。 2004年我国炼厂开工率迅速恢复, LPG产量迅速上升到 1320万吨,比上年增长 10.9。由于本地炼厂生产的 LPG在价格上有明显竞争优势,在消费量增长的一定前提下 ,进口 LPG的市场份额扩大受到国内炼厂 LPG 的产量迅速上升的制约。另外 2004 年国际液化石油气价 山东神驰化工 120 万吨 /年 DCC 可行性研究 2006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格一直在高位震荡,对进口采购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004年我国进口 LPG 637万吨,比上年增长 1.7。 表 2-3-1 国内液化石油气供需情况 万吨 产量 出口 进口 表观消费量 增长率 2000 817 8 554 1363 16% 2001 1009 2 482 1489 9% 2002 1065 2 489 1552 4% 2003 1190 56 626 1760 13% 2004 1320 2 637 1954 11% 2004年国内主要消费和进口量最大的地区仍然为华南和华东地区。从进口地区来看,广东、浙江、江苏分别处于 LPG进口量的前三名,其中广东的进口量大约占全国进口量的 60。国内液化石油气 6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