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8 18 25研究与版权声明 2018 年一 季度人才吸引力报 告 由BO S S 直 聘研究院出品 。除 特别标注之外 ,本 报告中使用的数据 来自于BO S S 直 聘人力资源大 数据平台 ,数据抽取时间段为2018 年1 月1 日至3 月31 日,部分观点涉及其他年份的数据 。 本报告中的定性观点来自对平台数据和公开资料的分析 ,结合了BO S S 直聘研究院相关模型 。 针对报告中的细分研究主题 ,研究团队采取了相应的抽样方法 ,并对样本进行清洗 ,剔除了不合格和不完整数据,并分别进行了置 信度检验 。在部分涉及到跨领域、 跨年度对比的主题下,均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 作为第三方机构 ,我们引用的数据非来自官方普查数据库 ,或有更权威更完善的数据库 ,我们未获得使用权。我们的抽样方法也可 能存在不完善之处 ,因此数据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不能作为商业、投资或政策决策的确定性依据 ,仅展现行业人才趋势,作为参考。 希望读者们认真辨别 ,多多批评。 本报告中所有的文字、数据均受到中国法律和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没有经过BO S S 直聘研究院的书面许可,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1 人才需求剧增 PART - 1 3 2018 年一季度,国内招聘需求同比增长40% 三月份招聘需求占到一季度整体人才需求的56. 9% BO S S 直聘研究院观察到 ,2018 年一季度 ,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快速扩张,劳动力需求不断膨胀。 BO S S 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一季度,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人才 吸引力依然处于高位。新能源行业人才吸引力指数进入前五,成为本季度的重要亮点。 2 月26 日,国家能源局印发 2018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要求落实到能源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壮大清洁能源产业。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所作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三次提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优惠政策。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政策红利和行业发展共同促进了人才吸 引力指数的提升。 人才吸引力指数: 根据人才供需情况,求职者对企业的查看、收藏、申请等行为数据建模得出,指数越高,表明该行业对人才吸引力越大,数据来自BOS S 直聘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 2018 年一季度 ,1000 - 9999 人规 模的企业人才吸引力 指数最高 。百人以 下规模企业 的招聘 需求占比最高 ,但因 公司实力有限且招 聘薪酬相对较低 , 对求职者吸引力 仅为整体均值的 6 成。我们注意到,95 后职场新人对百人以下规模公司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四分之一的95 后在求职时会主动投递小型企业。 2018 年一季度 ,有融资行为企业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是没有融资行为企业的1 . 5 倍。D 轮及以上企业对求职者吸引力最强,超过了上市公司。 2018 年一季度 , 占据人才吸引力指数前十的以互联网技术 类 岗位为绝对主体,C+成为最热门岗位。Ha d o o p 、Go l a n g 受大数据、区块链等行业热度飙升影响,人 才吸引力指数大幅 上升,进入三 甲 。 而前台、客服、仓储物料专员等基础岗 位 ,由于薪资持续低迷 ,且日益受到自动化和 人工智能渗透的影响 ,人 才需求严重缩水 , 人才吸引力指数垫底 。 BO S S 直聘 研究院数据 显示,2018 年一季度 ,一线城市依然面临人才净流 出 ,人才净流出率为 0 . 28 % ,但较2017 年同期下 降 0 . 1 个百分点。其中,深圳由人 才净流 出转为人才净流入 。 我们发现,2018 年一季度,来自北京的求职者,下一份工作所选城市更为分散。上海、深圳、广州因周边城市发展加快,人才吸引政策频出,人才流出后城市选 择的集中度有所提升, 以一线城市为中心进行流动的人才区域集群现象正在初步形成。 2017 年下半年开始,以成都、武汉、南京、西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集中推出人才吸引政策,多项政策形成全民热议。2018 年3 月下旬,北京 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发布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 ,加上此前已经出台政策的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 城市正式加入人才争夺战。这也是2018 年一季度人才领域的重磅事件。 北京和上海的人才吸引政策具有鲜明主线,准入门槛高,聚焦以下三类重点人才的招揽: 行业顶级精英 创新及高新科技 人才 外籍人才 / 海外人才回流 具体而言,北京基于首都四大核心功能建设需要,提出十类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体 育人才、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人才、金融人才、高技能人才、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医疗卫生健康人才。 上海则明确列出13 个重点发展领域,即: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 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 对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放开落户,是在人口控制任务重压下,本轮京沪人才政策最大的亮点。 对比新一线城市与京沪的人才政策,核心焦点是: 人才和人口的关系。 京沪人才政策围绕 “精准行业、高端人群、城市定位”入手,核心是争夺高级人才。 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政策的基本面是:超低甚至零门槛吸引本科以上毕业生落户,提供住房和创业补贴。其目标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 升平均教育水平。以西安为例,2020 年西安市域人口规模要达到1070. 78 万人,而目前差距还有近200 万人。 相比之下,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人口概念更为突出。在中国年轻人口面临断崖式萎缩的大背景下,提前争夺年轻劳动人口,对于城市 发展十分重要 。人力要素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留不住年轻人”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噩梦。 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目的明确,行业分明,人群 清晰。但是,城市发展不能只依赖高级人才,合理的人口结构至关重要,各行各业都存在 “高级人才” ,对行业、岗位和学历限定过窄,长远看可能带来反向效应。 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门槛更低,更注重规模效应 。这些政策对于城市 定位、行业侧重和重点人群的定义普遍不够清晰,在接下来的几 年中,还可能面临新增年轻人口对婚育、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爆发式需求。然而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能,应该把这些问题视作城市管 理的机会与挑战,而非障碍。 本轮人才大战 其实刚刚开始,是否能够促进户籍改革和人口自由迁徙,能否进一步扩大范围,将长期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服务业纳入人才引进范 围,城市除了抢人能否育人留人,都是重要的课题。我们将持续观察 。 2017 年下半年以来,以杭州、西安、武汉、成都、南京为代表的15 个“新一线”城市竞相出台人才吸引政策,通过各种筹码加快抢人步伐。政策已初显成效。BO S S 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一季度,新一线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数 / 流出人数)为1.07 ,较2016 年增长3.2% 。 2018 年一季度,从新一线城市高校毕业,之 后留在当地工作的职场新人 比例达73.8% (包括应届生和工作经验一年以下的求职者),较2016 年增加近20 个百分点。杭州:聚焦国际人才引育 向 一线城市看齐 PART - 2 13 全日制大学 本科学历或 具有中级专 业技术职称 ( 45周岁以下 ) 以及 普通高校紧 缺专业大专 ( 35周岁以下 ) 人员 可申请落户 杭州 ,同时 需 要 符 合 在 杭 州居 住 1 年 及 以 上 并 连 续缴 纳 1 年以上的社 会保险 (不 含补缴)的条件 。 户籍 住房 / 生活 毕业后一年内在杭州用 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 的人才,可享受一次性 补贴:硕士2 万元 / 人, 博士3 万元/ 人 ;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 照不同层次, 分别给予 60 -10 0万元购房补贴 。 就业/ 创业 大学生创业企业可申请 不超过30 万元的小额 担保贷款和50 - 200 万 元的“风险池”项目融 资支持; 在校大学生或毕业未满 5 年 的高 校 毕业 生在 杭 州创办企业,经评审可 给予2 - 20 万元资助。 作为新经济表现最为亮眼的城市之一,杭州近几年的人才吸引力一直处于第一梯队。2015 年,杭州市出台“人才新政27 条”,提升人才吸引力度。2018 年2 月,杭 州再次出台 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 ,提出“全球聚才十条”和“开放育才六条”,用一线城市的标准,聚焦国际人才的引育和本土人才的国 际化培养。BO S S 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一季度,杭州应届生留存率逼近90% ,接近北上深。高学历人才(硕士及以上)流入率达到1. 32 ,大幅领先其他新一 线城市。 来源:地方政府网站 财新数字说成都:激活创新氛围 人才质量升级 PART - 2 14 成都的人才新政偏向于激活城市创业创新氛围,对高端人才和大学生创业补贴力度相对较高。BO S S 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成都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正快速增强。 2018 年一季度,高学历人才流入率达到1. 19 ,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从2017 年开始,成都高学历人才流入率开始超过全国均值,在政策调控下,成都人才 质 量进入升级模式。 全日制大学 本科及以上 人才、成都 同一用人单 位工作 2 年 及 以上 的 技 能人才可以落户 。 户籍 住房/ 生活 租住人才公寓满五年按 其贡,献以不高于入住 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 产业高技能人才可以按 市场租金一定比例租住 配套租赁房。 就业/ 创业 国际顶尖人才(团队) 来成都创新创业,给予 最高 1亿元 的 综合 资助; 对专家或作出重大贡献 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 科技人才 ,给予最高 30 0 万元的 资金资助 ; 毕业 5 年 内 在成 都创 业 的大学生 ,给予最高 50万元 、 最长三年 贷 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 地方特色 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 向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 民提供免费培训; 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生 来成都应聘,可免费住 青年人才驿站7 天。 来源:地方政府 网站 财新数字说武汉: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留存 吸引“新武汉人” PART - 2 15 尽管拥有84 所高校,武汉的应届生留存率在新一线城市中处于偏低水平,2016 年为62% ,不及新一线城市均值。2017 年2 月,武汉率先发布人才新政,通过引入最 低年薪标准和住房优惠措施,对推动应届生留存率增长起到了一定帮助 。武汉高学历人才流入率为1. 04 ,高级人才吸引力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大学毕 业生 不满40 周 岁,可申请 登记为武汉 市常住户口 , 硕士研究 生、博士研 究生不受年 龄限制 。 户籍 住房/ 生活 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 价格20 %买到安居房 , 以低于市场价20 % 租到 租赁房(如属于合租的 可低于市场价的 30 % )。 工作收入 最低年薪标准:大学专 科生 4万元 ,大 学本 科 生 5 万元 , 硕士 研究 生 6 万元 , 博士研究生 8 万元。 地方特色 增加实习(训)见习机 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 就业,开展创业教育培 训、提供免费创业工位、 加大创业融资支持、优 化创业环境。 来源:地方政府 网站 财新数字说南京:鼓励青 年学生创业 高 学历 人才实行极 简落户 PART - 2 16 南京推出的“ 宁聚计划”,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其中“40 周岁以下本科毕业生可落户”等细则成为网络热点。目前来看,南京在新一线人才争 夺战中不占明显优势 ,人才政策推出时间不长,影响尚未凸显。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上海和杭州而造成人才分流,2018 年人才流入率还有小幅下降。 研究生以上学历 /40 周 岁 以下的本科毕业生 (含留学归 国人员 )既 符合条件的 技术人员可 申请落户南京 ; 夫妻双方均 以此申请迁 入的, 可同 时申请随迁 未成年 子女。 户籍 住房/ 生活 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贷 120 万元 公积金 ,购买 首套南京住房不受户籍 限制; 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可申领 5 年 每月600 至 1000 元租赁补贴。 就业/ 创业 大学生在南京首次创业, 领取营业执照后,给予 一次性2000 元 的开业 补贴。 地方特色 外地高校应届毕业生来 南京面试,南京市将给 予人均1000 元 的 “ 面 试补贴”。 来源:地方政府 网站 财新数字说西安:人口规模为先 户籍政策大幅放开 PART - 2 17 与一线城市不同,西安的人才争夺战以扩大人口规模为核心目标,预计到2020 年底,主城人口突破1000 万。西安人才吸引政策中要求的学历起点不高,附加条件少, 落户速度快,显示出西安对扩大人口规模,加快城市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极大决心。BO S S 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西安人才整体流入率较高,2018 年一季度达 到1. 11 ,排在新一线城市第二名(仅次于杭州)。然而,西安高学历人才流入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全力扩大人口规模的同时,人才质量是提升城市竞争力更为重 要的指标。 在校大学生 仅凭学生证 和身份证即 可完成在线 落户西安, 大专毕业生 35 周岁 及以下 , 本科 毕业生45周岁 及以下 , 硕士学历以 上不限 ,没 有房子可落集 体户。 户籍 住房/ 生活 共分为五类人才: A 类人才 可免租入 住18 0 平方 米的住房 , 在西安工 作居 住满5 年且取得户籍有可能获得房子产权; B 类人才可领取 70 万 元的购房 补贴 , 5 年内 按年度核 发; C 类人才可领取最高 5 年3500 / 月的租房补贴; D 类人才可领取最高 3 年1000 / 月的租房补贴; E 类人才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并优先给予保障。 来源:地方政府网站 财新数字说 2018 年一季度 ,全国人才需求最大的50 个城市,白领平均月薪为8533 元。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平均招聘薪酬均突破万元,并较2017 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上扬。传统 行业薪酬涨幅甚微,过半行业平均招聘薪酬同比增幅在1% 以内。 与2017 年同期相比,2018 年一季度,传统行业薪资分化程度有所缓解,同行业不同岗位间的薪酬差异出现收窄,其中,服务业内部薪资差异下降最为明显。金融、 互联网、电子通信行业由于高端岗位比例增加,部分初级岗位 薪酬下调,薪资分化程度进一步加剧,部分高薪岗位薪酬是基础岗位的7 倍以上。 2018 年一季度,互联网技术岗位继续对高薪岗位排名实现集团式垄断。其中,Go l a n g 工程师在区块链热点的光环加持下,平均招聘薪酬增长达到31% ,增幅居 2018 一季度所有岗位之首。 新兴技术类职位的大量涌现和各地高端人才政策的持续性出台,带动一线城市高薪岗位比例大幅增加。2018 年一季度,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平均薪酬过万的 岗位比例超过36% ,同比增加近3 个百分点。 高薪岗位的薪酬上涨及数量增多,也造成一线城市各行业和岗位间的薪酬差异进一步拉大。北京成为2018 年一季度“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平均薪酬最高和最低 的10% 岗位,薪酬差异达到8. 05 倍。杭州在2018 年一季度的薪酬差距达到7. 51 倍,超过上海,排在第二位。 BO S S 直聘研究院发现 ,2014 年以来,人才跳槽频率逐年加快。2018 年一季度,求职者前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长为18. 9 个月,较2014 年缩短4 个月。 过去五年的双创大潮创造了大量增量就业机会,出现诸多新兴商业模式和细分领域,高新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猛烈增长,开始打破行业和岗位间的 界限,进一步加剧人才流动。2017 年以来,各城市争相出台人才吸引政策,促进了人才在城市间的流动。 2018 年一季度,传统行业人才转出比例逐渐升高,普遍较2017 年同期增长10 个百分点左右。公关会展和房产中介成为人才转出比例最高的行业。 工作内容重复性 强和所在行业发展前景有限的求职者群体出现转岗大潮。2018 年一季度,翻译岗位的人才转出比例较2017 年同期上升15% ,居所有岗位之首。而新 兴技术岗位及热门行业由于薪资高涨,行业发展空间大,人才转出比例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 尽管新兴技术类岗位人才的转岗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风口领域中,新兴技术类岗位人才缺口巨大,人才争夺日益白热化,相关人才跳 槽频率明显加快,数据架构师、Go l a n g 等技术人才在过去一年中跳槽频率上升20% 。 在选择转行的岗位时,半数以上的求职者依然会选择与前一份工作有共性技能的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