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隔膜行业2018总结及2019及未来展望分析报告,2018年12月2日,目录索引,一、隔膜的生产工艺和性质对比.4(一)锂电池隔膜:最核心的电池材料之一.4(二)隔膜的生产工艺介绍:干法和湿法.4(三)隔膜性质对比:从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的角度出发.6二、海外市场:巨头持续扩张,市场份额集中.9(一)发展历程:从日、美垄断,到日、韩、中竞争.9(二)日本旭化成:收购CELGARD成为隔膜市场的绝对龙头.11(三)日本东丽:湿法隔膜市场的传统领导者.12(四)韩国SKI:韩国领先的双面涂覆隔膜生产商.12三、国内市场:政策支持下迎来爆发,行业竞争激烈.13(一)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动隔膜市场爆发.13(二)市场现状:行业集中度较低,湿法产能扩产活跃.14四、未来趋势:湿法涂覆成主流,干法有竞争潜力.16(一)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推动锂电池需求不断上升.16(二)补贴、积分政策引导厂商使用高能量电池.17(三)高能量电池对安全性和倍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四)涂覆应用推广,湿法或成主流.19(五)性价比优势明显,干法具有增长潜力.19五、风险提示.20,图表索引,图1:锂离子电池隔膜功能示意图.4图2:晶片分离模型示意图.5图3:干法单向拉伸隔膜生产工艺流程图.5图4:湿法隔膜生产工艺流程图.6图5:不同隔膜的微观结构图.9图6:2008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份额.11图7: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份额.11图8:旭化成三大业务板块布局.11图9:东丽电池隔膜公司发展历程.12图10:SKI双层涂覆隔膜具有很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13图11: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结构变化.13图12: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13图13:我国锂离子电池消费结构.14图14:2017年我国隔膜市场各企业份额.15图15:2017年我国干法隔膜市场各企业份额.15图16:2017年我国湿法隔膜市场各企业份额.15图17: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16图18: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逐年提升.17图19:我国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产量保持高速增长.17图20: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主要应用磷酸铁锂材料.18图21:2017年我国三元电池的占比明显提升.18图22:涂覆隔膜在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大幅提升.19,表1:隔膜性能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关系.7表2:隔膜的厚度、拉伸强度等性质参数比较.7表3:关于安全性的隔膜性质对比总结.8表4:关于使用性能的隔膜性质对比总结.9表5:2009年起全球主要隔膜企业集中开始新扩建产能.10表6:主要车型的销量和电池容量.14表7:国内部分隔膜生产企业新增产能情况.16表8: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单位:万元/辆).17表9: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倍数.18,Table_Summary核心观点:,隔膜可通过干法和湿法生产,两种隔膜各有特点,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最核心的材料之一,具有分隔电极、允许锂离子通过的作用。目前的隔膜主要是聚烯烃材质的微孔膜,按照生产工艺划分可分为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从性质上对比,干法隔膜一般较厚、机械性能好、热稳定性好,但是在抗穿刺性能、孔隙分布均匀性等方面不及湿法隔膜。两种工艺生产出的隔膜各有特点,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海外市场:巨头持续扩产,市场份额集中,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了一项为期10年的锂电池研究计划,日本的锂电池产业迅速发展。到2000年,日本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随着锂电池市场不断增长,隔膜厂商相继提升产品性能、扩大产能,逐步形成了日本旭化成、美国Celgard、日本东燃化学三大公司主导市场的寡头格局。2010年后,韩国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带动了当地锂电池产业,隔膜企业逐渐提高市场份额。然而,传统隔膜龙头企业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市场份额多年维持稳定的水平,龙头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撼动。,国内市场:政策支持下迎来爆发,行业竞争激烈,2012年,国务院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动力电池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锂电池的需求提升带动了国内隔膜行业的发展,我国隔膜产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大规模产能扩张逐渐发展成隔膜供给过剩,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隔膜价格一路走低。目前,我国隔膜行业集中度较低,高工锂电统计的数据显示,前四大企业合计占有约45%的市场份额,与全球市场相比有明显差距。从细分市场来看,湿法隔膜市场相对集中,干法隔膜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未来趋势:湿法涂覆隔膜成主流,干法具有竞争潜力,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未来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在国家补贴政策和积分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将更多地应用高能量电池。高能量电池对安全性和倍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隔膜的性能必须得到保证。从安全性和高功率充放电角度来看,湿法隔膜更适合高能量电池,而涂覆工艺能很好地解决热稳定性问题。干法隔膜虽然有些性质不如湿法隔膜,但在某些电池中也可能满足使用要求。在后补贴时代,干法隔膜的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增长明显放缓,高能量电池推广不及预期,涂覆加工的渗透率提升缓慢,新型材料隔膜的商业化应用冲击传统隔膜。Table_Report,一、隔膜的生产工艺和性质对比,(一)锂电池隔膜:最核心的电池材料之一,锂电池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可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储能材料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逐渐发展。得益于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迅猛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迎来了明显的增长。,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最核心的材料之一。为了避免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电极之间必须存在有效的隔离,隔膜就具有分隔两个电极的功能。此外,隔膜能阻止电子在电池内部传输,其所具有的微孔通道可以保证锂离子的迁移,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图1:锂离子电池隔膜功能示意图,(二)隔膜的生产工艺介绍:干法和湿法,目前,锂电池用隔膜主要使用聚乙烯和聚丙烯生产。聚烯烃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适合加工成薄膜。同时,聚烯烃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电子传输能力极差,非常适合用于隔离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为了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隔膜需要存在微孔结构,使电解液充满通道,确保锂离子顺利地进行电迁移。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隔膜的生产方法可划分为干法和湿法,而干法又可细分为干法单向拉伸工艺和干法双向拉伸工艺。,干法单向拉伸工艺是利用聚烯烃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的模量差异,通过晶片分离实现拉伸致孔。聚烯烃熔融后,先经过挤出、骤冷形成低结晶度的铸片,随后退火处理形成高结晶度、具有垂直于挤出方向而又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的薄膜。随后,薄膜在辊轴上进行拉伸。薄膜先在低温下冷拉6%-30%,形成银纹等微缺陷,然后在高于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低于聚合物结晶温度的环境下,热拉伸80%-150%扩大,缺陷。此时,薄膜内的片晶结构发生分离,同时产生大量的微纤,从而形成孔结构。经过热处理、强化热收缩性能后,即可得到稳定性较高的干法单拉薄膜。,图2:晶片分离模型示意图,图3:干法单向拉伸隔膜生产工艺流程图,为了突破国外干法单拉工艺的专利壁垒,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法双向拉伸工艺。PP的晶型和晶型存在一定的密度差异,干法双拉工艺则利用了这种差异,促使发生晶型转化形成微孔。在PP中添加稀土类化合物等成核剂,再经过熔融挤出,可形成晶型含量高的铸片。铸片经过类似干法单拉工艺的纵向拉伸后,晶体结构松散的晶型在应力下转变为致密的晶型,同时在薄膜上形成微孔。随后,薄膜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横向拉伸,微孔尺寸扩大、尺寸分布均匀性提升。干法双拉的生产设备与单拉的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横向拉伸的加工环节。,湿法工艺中,成孔剂与聚烯烃会经过熔融混合、冷却分离的过程,因此湿法也被称作热致相分离法。将高沸点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成孔剂,与聚烯烃混合加热后,两者会熔融混合,形成均相液体。当液体迅速冷却时,成孔剂会与聚烯烃发生相分离,以液滴的形式均匀分散在聚烯烃中。将聚烯烃压制成片,加热后进行双向,拉伸,即可形成由成孔剂填充微孔结构的薄膜。将成孔剂进行萃取、回收后,薄膜进行烘干处理,即可得到具有三维纤维状结构的微孔膜。,图4:湿法隔膜生产工艺流程图,(三)隔膜性质对比:从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的角度出发,质量好的隔膜,首先必须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同时在异常情况下具备电池的保护机制。一方面,隔膜必须有效隔离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避免两电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现象;同时,隔膜还必须具备必要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在电池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保持性质和结构的稳定,经过多次的充放电循环后仍能维持一定的性能。另一方面,在电池出现异常情况如温度过高时,隔膜必须拥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当电池温度过高时,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同时释放热量,进而导致反应加速、不可控,这时电池就会进入热失控的状态,极可能发生燃烧、爆炸。因此,在达到热失控温度前,隔膜必须能关闭微孔、阻止电池反应的继续进行,并且维持原有的尺寸,保证电池的安全。隔膜的厚度、拉伸强度、抗穿刺强度、热自闭性、热收缩性、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等参数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在安全性的基础上,隔膜应尽量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倍率。电池中的锂离子需要以电解液作为传输介质,与电解液拥有高亲和性的隔膜,能在微孔结构中吸收、保有更多的电解液,更有利于锂离子的迁移传输,降低隔膜对锂离子的电阻。当锂离子通过隔膜的微孔通道迁移时,通道的形状、大小和分布也会影响锂离子的迁移效率,进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从电池性能的角度来看,隔膜的润湿性、孔隙率、孔径大小、微孔分布、微孔通道形状等性质,有很大的影响。,100kgcm,140kgcm,165kgcm,表1:隔膜性能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关系,隔膜性能厚度孔隙率透气阻力内阻热收缩率穿刺强度机械性能孔径均一性,安全性,容量-,倍率-,循环性能-,质量-,体积-,备注:“”表示两种性能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表示两种性能具有负相关的关系,“-”表示两种性能的相关性不明显隔膜的厚度对于电池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隔膜厚度越厚,隔膜的机械强度就越大,电池的安全性就越好。然而,厚度提升也意味着离子传输难度的加大,不利于降低电池内阻、促进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同时也会降低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因此,电池厂商会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薄的隔膜。目前,湿法工艺可以做出厚度在20m以内的隔膜,部分产品的厚度可低于10m。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干法隔膜的厚度主要在20m以上,厚度的均匀性也不及湿法隔膜。部分厂家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生产出厚度在10m水平的干法隔膜。组装电池时,为了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隔膜需要缠绕在电极材料表面,同时将各个电极压实,尽量降低电极之间的间距。为此,隔膜必须具备足够的拉伸强度,尤其是纵向拉伸强度。为了避免隔膜在横向上出现过度的热收缩、增大正负极接触的风险,隔膜的横向强度不宜过大。通过三种加工工艺生产的隔膜,在纵向上的拉伸强度水平相当,具体数值会随产品变化;而干法单拉隔膜在横向上没有经过拉伸处理,几乎不存在横向的热收缩现象,尺寸稳定性更好。表2:隔膜的厚度、拉伸强度等性质参数比较,性质参数厚度孔隙率平均孔径横向拉伸强度纵向拉伸强度,基本要求2040m30%1000kgcm-2,较高要求6m40%60%0.11m-,商品化PP隔膜Celgard240025m41%0.043m-21420kgcm-2,商品化PP/PE/PP隔膜Celgard234038m45%0.035m-21630kgcm-2,国内某公司PE隔膜12m38%0.038m878kgcm-21134kgcm-2,隔膜的抗穿刺性能是为了避免局部强度过大造成隔膜破损。电极表面往往不平整,可能存在一些大颗粒和毛刺;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也可能产生枝晶。在隔膜紧紧缠绕在电极表面并被电极压实的情况下,如果隔膜强度不够,可能会因穿刺破损,导致正负极材料直接接触,出现短路。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穿刺强度与隔膜的厚度、结构和加工方式有关。同等条件下,由于湿法隔膜具有三维纤维,状结构,其抗穿刺性能会更优。实际上,测定抗穿刺强度所使用的方法与电池中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别,电池使用什么隔膜,仍然需要根据电极的情况具体分析,实验测定的抗穿刺数据更多的是作为参考。为了尽量降低电池在高温下的危险性,隔膜必须具有热自闭性和低的热收缩性。热自闭性是指隔膜微孔在高温下失去离子迁移功能的性质。当电池温度过高时,隔膜内的高分子链运动引起孔径减小,最终使微孔发生不可逆闭合,阻碍离子的电迁移,从而限制电池的充放电和放热,实现了“保险丝”的功能。在高温下,隔膜还可能发生收缩、熔融,这会造成电极间的大面积短路。好的隔膜应该具有较低的热自闭温度和理想的热收缩性。湿法隔膜以聚乙烯为原料,热自闭温度会比聚丙烯隔膜低一些,在130度左右,不过热收缩性和熔融温度不够理想。聚丙烯隔膜的热收缩表现会更加出色,而热自闭温度在160度左右。因此,单层隔膜往往无法很好地兼顾两个性质,双层隔膜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表3:关于安全性的隔膜性质对比总结,性质厚度拉伸强度抗穿刺性能热收缩性,说明厚度越厚,电池的安全性更好,但是会降低电池内阻和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同时不利于电池的充放电纵向拉伸强度越高,电池组装时越不容易撕裂抗穿刺能力越强,隔膜被颗粒、毛刺穿破的几率越小,电池安全性越高热收缩性越低,隔膜在高温下的形变越小,电池安全性越高,干法隔膜一般较厚较高的纵向拉伸强度较强低,湿法隔膜较薄各方向拉伸强度都较强强(同等厚度下)较低,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隔膜的电阻、是否适合大功率充放电等性能则是考量隔膜质量的重要因素。隔膜微孔中需要充满电解液才能允许锂离子迁移,电解液是否能有效润湿隔膜,极大影响着隔膜的电阻。电解液主要包含碳酸酯类化合物和锂离子等电解质,具有很高的极性。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的极性很弱,一般情况下隔膜与电解液的润湿性并不理想。目前,隔膜的这一不足主要通过表面处理或涂覆等加工方式改善。孔隙率是隔膜微孔的体积与隔膜表观体积的比值,反映了隔膜中各类微孔通道的空间大小。高的孔隙率有利于隔膜吸收电解液,从而促进锂离子迁移、降低电池内阻。然而,过高的孔隙率往往也会造成较低的拉伸强度,带来安全隐患。目前聚烯烃隔膜的孔隙率主要在40%左右,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没有明显的差异。使用其他材料制作的微孔膜可以在更高的孔隙率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强度。另一个影响隔膜电阻的因素是隔膜的微孔结构,包括孔径的大小、微孔通道的弯曲度等。锂离子体积很小,但在电解液中会强烈地溶剂化。在迁移过程中,锂离子会以溶剂化离子的形式迁移,有效体积大大增加,因此过小的孔径将明显阻碍锂离子的迁移。微孔通道的形状也会影响锂离子的迁移。若通道曲折较多,锂离子穿过隔膜时,实际经过的距离就会明显增加,隔膜表现出的电阻也会随之上升。干法单拉隔膜的孔径较大、微孔通道比较直,更有利于离子的迁移。干法双拉隔膜与湿法隔膜的结构相似,都具有比较弯曲的微孔通道,相比之下,前者的孔径会更大一,些。由于隔膜的孔径大小和微孔通道弯曲度难以直接测定,目前常用隔膜的透气度,即一定量气体通过隔膜的时间,来衡量隔膜的通过阻力。图5:不同隔膜的微观结构图微孔分布的均匀性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功率。若隔膜的微孔分布非常集中,在锂离子迁移的过程中,微孔的利用率可能降低,同时隔膜内局部电流会增大,这都会限制电池的快速充放电性能。湿法隔膜采用相分离法生产,成孔剂和聚烯烃在液态下充分混合,因此形成的微孔分布更加均匀,在高功率电池的应用中比干法隔膜更具优势。表4:关于使用性能的隔膜性质对比总结,性质润湿性孔隙率微孔结构微孔分布,说明润湿性越好,电解液越容易充满隔膜微孔,电池内阻越小孔隙率越高,电池内阻越小微孔通道越弯曲,电池内阻越高微孔分布越均匀,越有利于电池大功率充放电,干法隔膜较差高通道较直较均匀,湿法隔膜较差高通道曲折复杂均匀,二、海外市场:巨头持续扩张,市场份额集中(一)发展历程:从日、美垄断,到日、韩、中竞争隔膜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1970年已经出现了微孔隔膜生产工艺的专利登记信息。1991年,索尼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块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与其他锂电池相关产业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项为期10年的锂电池研究计划,集中12家公司的力量联合进行攻关。在政府的总体规划下,日本电动车的科研经费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访日代表团于2000年的考察情况来看,日本的锂电池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当时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锂电池产业,实现了从隔膜、电极、电解液等电池原材料的生产,到电池的组装、测试的良好衔接。不仅如此,隔膜生产企业所需的辊压机、卷绕机、涂布机、剪切机等,均可在本土采购。,2000年以后,日本的锂电池汽车市场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汽车放弃笨重的镍氢电池,开始使用轻量、高能的锂离子电池。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锂电池市场,隔膜企业先后升级产品。2007年5月,东燃化学推出了可以耐受190度高温的动力锂电池隔膜。2007年底,埃克森美孚化工在美国推出了25m的隔膜产品,半年后又把厚度降到了20m。2008年5月,旭化成推出了IBS动力锂电池隔膜,通过在隔膜中混合无机物,隔膜的孔隙率能提高到50%70%,同时产品的电阻能降低一半以上。2009年起,国外隔膜行业龙头迎来了一次产能扩张。旭化成率先将日本滋贺县宇山市基地的年设计产能从1.2亿平米提高到1.5亿平米,同时在宫崎县日向市建设新厂。东燃化学在韩国龟尾建设了公司第二个隔膜厂,以满足韩国市场需求的提升。2010年初,美国Celgard先后宣布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Charlotte、Concord以及韩国梧仓的新扩建项目。Celgard的发展也得到了美国能源部4920万美元的资金援助,用于支持研发动力锂电池隔膜并实现产业化及扩大产能。表5:2009年起全球主要隔膜企业集中开始新扩建产能,企业日本旭化成日本东燃化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住友化学美国Celgard美国Entek韩国SKI,2009年产能(万平方米)15000680024001600700011001500,扩产计划到2010年扩产到17000万平方米产能拟进一步扩产-计划扩产到2500万平方米产能拟进一步扩产拟扩产到1800万平方米产能-,与此同时,在韩国和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两国的隔膜产业开始崛起。以韩国SKI为代表的韩国隔膜企业和以中科科技、星源材质、金辉高科为代表的中国隔膜企业,逐步抢占市场,传统隔膜巨头的市场份额被一步步压缩。2008年,日本旭化成、美国Celgard、日本东燃化学三大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5%,到了2016年,三者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了42%。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韩国SKI的市场份额从5%提升到了12%,中科科技、星源材质、金辉高科三家厂商的份额则从8%上升到了16%。然而,传统隔膜巨头的技术积累优势明显,至今仍保持着相对稳固的地位。其中,旭化成收购Celgard后,全球市场份额接近30%,远高于市场份额第二的东丽东燃,牢牢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图6:2008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份额,图7: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份额,(二)日本旭化成:收购Celgard成为隔膜市场的绝对龙头日本旭化成(AsahiKasei)是涵盖纺织、化学品、生活制品、住宅、建筑、电子和医疗等业务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公司是全球最早的湿法隔膜生产商,在湿法隔膜领域形成了明显的领先优势,全球隔膜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2015年,旭化成成功收购了美国Celgard的母公司。Celgard是全球领先的干法隔膜龙头,拥有干法单拉工艺的专利。通过收购Celgard,旭化成拥有了3.5亿平米湿法、2.5亿平米干法隔膜产能。旭化成的湿法产能主要分布在日本的滋贺县守山市和宫崎县日向市,干法产能来自Celgard,分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Charlotte、Concord以及韩国梧仓等地。2016年,合并Celgard后的旭化成在全球隔膜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到了30%左右。同时,旭化成也在中国、印度、欧洲等电动车新兴市场建立生产和研发体系,进一步强化自身在高端隔膜市场的地位。按照公司的规划,2019年公司的湿法产能将达到6.1亿平米,到2020年公司将拥有约11亿平米的隔膜产能。图8:旭化成三大业务板块布局,(三)日本东丽:湿法隔膜市场的传统领导者日本东丽电池隔膜公司的前身是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和日本东燃化学于2010年合资组建的日本东丽东燃(TorayTonen)专业隔膜公司。2012年,日本东丽将东丽东燃吸收为全资子公司。东燃化学是埃克森美孚旗下东燃通用石油的子公司,采用湿法工艺生产电池隔膜。依托埃克森美孚全球领先的聚烯烃技术,产品原材料质量有可靠的保证。2010年,东丽向东燃化学注资组建东丽东燃,将东燃化学的隔膜业务经验技术与东丽的树脂薄膜精密加工技术相融合,强化电池隔膜业务。图9:东丽电池隔膜公司发展历程,2010年,东燃化学是东燃通用石油的子公司,采用湿法工艺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2010年初,之前东燃通用石油与东丽株式会社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由东燃化学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业务和东丽的塑料膜加工业务组成东丽东燃,双方各占50%股份,东丽株式会社将东丽东燃吸收为全资子公司,成立东丽电池隔膜公司2012年2017年,东丽拥有湿法隔膜产能2.5亿平米,是全球第二大隔膜厂商。东丽拥有自己的隔膜专用料,同时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设有独立高分子实验室的隔膜公司。2016年,东丽向韩国工厂投资约100亿日元,将龟尾市的生产线从4条增加到了6条,产能提升50%。此外,东丽还计划投资200亿日元扩大产能,扩产完成后,东丽的隔膜产能将超过5亿平米。(四)韩国SKI:韩国领先的双面涂覆隔膜生产商韩国SKI(SKInnovation)成立于1962年,前身是韩国石油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炼化企业。公司于1998年获得了第一个微孔隔膜专利,于2005年开始运行商业化产线,用于公司生产锂离子电池。2010年,SKI的电池应用到了韩国第一款量产纯电动车现代BlueOn中。目前,SKI拥有9条湿法隔膜生产线,合计约2亿平米产能。SKI采用双面陶瓷涂覆加工方式,厚涂覆、薄基膜,实现高强度、高稳定性、耐热等优良性能,公司的双面涂覆湿法PE隔膜在160度下仍具有出色的尺寸稳定性。,图10:SKI双层涂覆隔膜具有很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三、国内市场:政策支持下迎来爆发,行业竞争激烈(一)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动隔膜市场爆发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起步较晚。2010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由于试点范围有限,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动力电池市场发展有限。2012年,国务院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我国的动力电池市场正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图11: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结构变化,图12: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放电功率等优势,动力电池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锂电池相比,电动汽车的电池拥有更高的电压和容量,对电池的需求也更大。常见手机的电池电量往往在4000mAh的水平,对应的电池容量只有15Wh左右。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往往在20kWh以上,远高于手机的容量。高的容量也意味着高的电池需求数量,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动力用锂电池在国内锂电池市场的占比逐步提升,成为国内锂电池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图13:我国锂离子电池消费结构表6:主要车型的销量和电池容量,车企北汽新能源知豆江淮比亚迪吉利,车型EC180D2IEV5E5帝豪,2017年销量(万辆)7.764.232.422.362.33,电池容量(kWh)20.318234345.3,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最关键的材料之一,由于技术含量极高,国内能生产隔膜的企业很少,产能也十分有限,早期电池生产中使用的隔膜主要从日韩等国进口。当时,隔膜不仅价格极高,即使预付全款也不能保证按时拿货。伴随着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迅速发展,隔膜使用量持续增长,进口替代需求明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企业纷纷投入到隔膜的研发和生产中,我国的隔膜产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我国成为了全球隔膜产量增长的核心力量。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隔膜产业从供给不足逐渐变为供给过剩。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稳定可期。隔膜作为其中的关键产品,利润水平较高,因此厂家纷纷扩产。然而,不少厂商的产品竞争力不足,难以对国际巨头形成挑战,于是形成了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行业格局。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隔膜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一路走低。高工锂电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国内锂电池隔膜价格普遍下降了一半,隔膜企业的利润水平受到严重压缩。(二)市场现状:行业集中度较低,湿法产能扩产活跃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隔膜市场规模巨大,但产能较为分散,龙头企业的领先地位并不突出。2017年,国内市场份额前四的企业,合计占有约45%的市场份额,而全球市场的前四家企业合计拥有将近57%的市场份额,集中度明显高于国内市场。,图14:2017年我国隔膜市场各企业份额从细分市场来看,星源材质在干法隔膜市场优势明显,上海恩捷、苏州捷力在湿法隔膜市场合占近一半的份额。2017年,星源材质拥有21%的干法隔膜市场份额,其次是沧州明珠拥有12%的份额。份额最高的前四家公司合计占有51%的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在湿法隔膜市场,上海恩捷拥有26%的市场份额,苏州捷力拥有20%的市场份额,远远领先其他湿法隔膜厂商。,图15:2017年我国干法隔膜市场各企业份额,图16:2017年我国湿法隔膜市场各企业份额,随着三元电池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逐步推广,市场对于湿法隔膜的需求也在提升。为此,业内多家厂商布局湿法产能,积极新扩建湿法产线,紧跟市场发展方向。据高工锂电统计,2017年全国拥有干法隔膜产能18.5亿平米,较2016年增加了8.5亿平米;湿法隔膜产能27.1亿平米,比2016年大幅提升了18.5亿平米。2017年到2020年,国内湿法隔膜产能快速扩张,行业过剩局面将逐渐凸显。,表7:国内部分隔膜生产企业新增产能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