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度宏观经济展望分析报告,2018 年 12 月 10 日,目,录,1.2.3.,经济承压下行,稳增长力保转型再推进. 51.1 外部不确定性增强,贸易拖累恐延续. 61.2 拖累与支撑并存,消费总体平稳. 71.3 投资动能待切换,基建托底抢时间. 9通胀总体温和,工业品价格同比回落将加快. 13“稳中求进”平衡长短 因势利导调节松紧. 143.1 美日欧扩张动力趋缓 外部压力有望弱化. 14,3.2 货币搭台还需财政唱戏,进退有度方能“稳中求进”. 17,图 目 录,图 1:GDP 增速回落,下行压力仍存. 5图 2:2019 年 GDP 增速或将呈前低后稳的态势. 5图 3:净出口拖累经济 . 6图 4:经济增长动能结构持续转化 . 6图 5:生产、新订单扩张放缓,下行压力仍存 . 6图 6:制造业生产回落,经济依然承压 . 6图 7:进出口增速均提升,贸易差额略有回升 . 7图 8:对发达国家出口回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提升 . 7图 9:IMF 下调全球贸易增速预期. 7图 10:净出口对 GDP 拉动率或延续低位 . 7图 11:名义增速略有回升 实际增速有所下滑 . 8图 12:可选消费分化 汽车仍是拖累 . 8图 1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对平稳 . 8图 14:网上消费和餐饮消费增速均承压 . 8图 15: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延续回落 . 9图 16:基建、制造业增速回升,房地产延续回落 . 9图 17:地产销售面积延续回落 . 10图 18:施工延续回升,但新开工增速下行 . 10图 19:土地购置费支撑作用逐步消退 . 10图 20:建筑安装工程增速延续下行 . 10图 21:产能利用率延续高位,设备更新支撑投资 . 11图 22:利润率增速持续回落或对制造业投资构成拖累 . 11图 23:财政收入增速回落,支出增速有所提升 . 11图 24:财政累计支出进度并未加码 . 11图 25:CPI 翘尾因素略有提升. 13图 26:PPI 翘尾因素回落较为明显,且有所错位. 13图 27:美国失业率再创新低 . 14图 28: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明显提升 . 14图 29:美国制造业 PMI 指数仍保持强势 . 15图 30: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维持高位 . 15图 31:美国核心通胀有所回落 . 15图 32:美联储 12 月加息几成必然 . 15图 33:欧元区制造业 PMI 指数颓势未改 . 16图 34:欧元区核心通胀水平低位徘徊 . 16图 35:日本制造业 PMI 指数缓慢回落 . 16图 36:日本核心通胀依旧保持低位 . 16图 37:美元指数维持强势 . 16图 38:美元兑欧元和日元保持强势 . 16图 39:人民币对美元仍维持弱势 . 17图 40: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低位徘徊. 17,图 41:9 月份外汇储备继续小幅回落. 17图 42:10 月热钱外流规模依旧明显. 17图 43:中长期信贷扩张依旧乏力 . 18图 44:11 月份以来信用利差维持震荡. 18图 45:7 日 Shibor 利率维持平稳. 18图 46: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进一步缩窄 . 18,“,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较强韧性,三季度以来,贸易摩擦叠加国内主动化解金融风险的影响显现,经济增速下行有所加快。随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和加杠杆空间愈发受限,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更大挑战,未来增长将更多诉诸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建托举稳增长和深化改革促投资将是明年调控的核心所在。展望明年,从三驾马车来看,贸易端,全球经济放缓叠加中美贸易摩擦阴云未解,净出口对经济的拖累作用或进一步显现;消费端,汽车、地产依旧承压,个税改革推进对冲居民杠杆压力,消费有望逐步企稳;投资端,政策依旧压制,地产投资下行压力恐进一步显现,制造业投资受经济总体承压和基数抬升影响,稳中有降,基建投资补短板、稳经济的补位作用将再度归位,为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和创新力赢取必要的转圜时间。总体来看,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但 2019 全年 GDP 增速仍能保持在 6.2%以上,且随制度红利预期落地,我国经济活力和新动能将再度释放。物价方面,CPI 翘尾因素年内均值仅略有提升,极寒天气冲击概率偏低,饮食习惯的逐步转换和规模化养殖使猪瘟冲击影响可控,以目前经济形势加以中性推测,预计 2019 全年 CPI 同比增速将维持在 2.3%附近,全年通胀依旧温和。PPI 方面,翘尾因素年内均值将回落近 2 个百分点,随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渐进尾声,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提升日显乏力,加之原油价格冲击可控,新涨因素将显著走低,预计 2019 年 PPI 累计同比增速由今年的 3.7%回落至 1.3%左右,这一变化将重构产业链上中下游盈利分配的格局,利好下游行业盈利水平的修复。流动性方面,美联储主席偏鸽表态或预示加息步伐将有所放缓,欧日经济体因需求前景不佳对货币收缩仍偏谨慎,总体上 2019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正常化对全球流动性的抽离有望弱化。国内方面,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货币环境将根据长短期目标的调和有所波动,尽管目前在“稳增长”的诉求下货币环境略显宽松,但是随着宽信用环境的实现, 调结构”的诉求将重新提升,此时货币的宽松程度也将有所下降。展望 2019 年,流动性环境或将维持现状,无风险利率将难以下行。风险提示:全球贸易争端再度升级和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1.,经济承压下行,稳增长力保转型再推进,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较强韧性,三季度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叠加国内主动化解金融风险影响逐步显现,经济增速下行有所加快。从结构来看,工业生产延续缓慢回落,增速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制造业总体偏弱但结构优化持续推进,在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后,近期部分老动能生产略有回升;第三产业内,新动能增速依旧强于老动能,但受需求总体走弱拖累,除信息软件服务行业大幅提升外,其他行业增速均不同程度弱于去年同期水平。总体来看,经济结构转型优化趋势仍在延续,但受内外需求偏弱拖累,经济增速仍面临一定的回落压力。从更长期的视角考察,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和加杠杆空间的愈发受限,对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经济增长将更多诉诸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宏观调控的重心或将由需求管理更多转向引导实体经济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上来,托举经济稳增长和深化改革促投资将是未来经济调控的要旨所在。展望明年,上半年经济总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而下半年随基数走低或将逐步企稳。从三驾马车来看,贸易端,全球经济放缓叠加中美贸易摩擦阴云未解,净出口对经济的拖累作用或进一步显现。消费端,汽车、地产依旧承压,个税改革推进对冲居民杠杆压力,消费有望逐步企稳。投资端,政策依旧压制,地产投资下行压力恐进一步显现;制造业投资受经济总体承压和基数抬升影响,稳中有降;基建投资补短板、稳经济的补位作用将再度归位,为提升实体经济活力、韧性和创新力赢取必要的转圜时间。总体来看,我国经济总体处于动能转换期,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但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推进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顺利迈进才是未来经济走向的决定力量所在。预计 2019 全年 GDP 增速将能保持在 6.2%以上,且随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和减税降费等制度红利的渐次落地,我国经济活力和经济动能必将再度释放。,图 1:GDP 增速回落,下行压力仍存,图 2:2019 年 GDP 增速或将呈前低后稳的态势,图 3:净出口拖累经济图 5:生产、新订单扩张放缓,下行压力仍存,图 4:经济增长动能结构持续转化图 6:制造业生产回落,经济依然承压,1.1,外部不确定性增强,贸易拖累恐延续,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数据来看, 2018 年我国出口增速略强于上年同期水平,中美第一轮贸易摩擦落地后,三季度出口增速不降反增,应与国内出口退税政策对冲、贸易出口抢跑、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等多重因素有关,这些短期支撑因素消退后出口将逐步转弱。展望 2019,出口增速或将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随 IMF 下调全球经济增速,外需总体将有所放缓,尽管 G20 峰会使中美贸易摩擦迎来 90 天的缓和期,但前期三批相关商品关税落地的负面影响或逐步显现。进一步考虑到美中两方在高端制造业竞争与产权保护方面的矛盾难以化解,中美贸易摩擦在很大程度上将维持阶段性反复的总体格局,从全年看,中美经贸摩擦仍存再度升级风险,还需持续跟踪,预计 2019 年出口增速将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进口方面,2018 年增速总体保持震荡抬升的走势,从国别看,对欧盟、日本、巴西等国进口同比增速有所提高,对美进口增速降幅有所扩大,或表明中美贸易摩擦负面影响在进口端已有所体现,贸易替代有逐步显现的迹象。展望 2019,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及进口关税总水平的进一步下调,中国扩大进口、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的意图得到体现,预计经济韧性较强和进口,需求释放下,进口增速能维持在较高增速水平。总体判断,预计 2019 我国净出口对 GDP 的带动作用相较 2018 年或将进一步趋弱,2019 年净出口对 GDP 的拉动率或将回落至-0.8 个百分点左右。,图 7:进出口增速均提升,贸易差额略有回升图 9:IMF 下调全球贸易增速预期,图 8:对发达国家出口回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提升图 10:净出口对 GDP 拉动率或延续低位,1.2,拖累与支撑并存,消费总体平稳,2018 年 1-11 月消费总体延续下行走势,社零实际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 7.1%,较2017 年 9%的增速回落偏快,名义累计同比增速 9.2%,也较 2017 年回落 1 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叠加居民杠杆抑制使消费总体承压下行。从最新的消费数据来看,必选消费产品增速稳中有降,可选消费涨少跌多。其中,汽车消费降幅有所收窄仍是重要拖累,地产链也是涨少跌多,装潢微幅回升,家具、家电有所回落,网上商品销售增速也再度下滑。尽管 11 月电商促销可能引致消费后移,但餐饮收入增速回落明显依旧反映了消费总体走弱的态势。总体来看,2016 年以来居民加杠杆后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持续显现。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尽管必须消费增速有所回落,但其支撑作用仍可倚重,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保持平稳,考虑到必选消费的韧性较强,预计必选消费还,将维持在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可选方面,通讯器材等消费产品随 5G 时代临近或将延续较高增速,汽车产业链在前期政策补贴刺激消退后的负面冲击逐步缓解,2019 年增速或稳中略有回升,而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具建材消费或将随地产销售回落存进一步下行可能。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必将诉诸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将成为消费提升的新动力,考虑到未来个税起征点调增以及多项抵扣政策的改革红利释放的影响,叠加基数走低效应,我们预计 2019 全年社零增速或将维持在 9%左右。,图 11:名义增速略有回升 实际增速有所下滑图 1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对平稳,图 12:可选消费分化 汽车仍是拖累图 14:网上消费和餐饮消费增速均承压,1.3,投资动能待切换,基建托底抢时间,从总量上看,今年 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5.7%,较去年同期回落 1.6个百分点,主要受基建投资持续回落拖累,10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主要受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回升影响。从结构看,地产投资延续小幅下行趋势,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有所提升,总体仍有下行压力。展望未来,受销售下行压制,地产投资增速还将延续下行;制造业投资仍有提升空间,但随基数走高,投资增速或略有回落;在经济总体走弱的背景下,随积极财政逐步发力,基建投资补短板力度或逐步走强,对经济维稳作用逐步显现,但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基建投资的发力是为了弥补经济平稳过渡赢取时间,而非长久之计,总体而言,预计 2019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将稳中有降,全年投资增速或回落至 5%左右。,图 15: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延续回落,图 16:基建、制造业增速回升,房地产延续回落,具体来说,地产投资方面,随三四线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力度减弱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限制,全年地产销售总体低迷,且下半年以来销售增速持续回落,需求长期承压态势难以改变。从地产投资构成来看,土地购置费是本年度地产投资维持高增速的主要支撑力量,近几个月土地拍卖成交热度明显走低,土地购置金的滞后效应消退也有所加快,对明年地产投资构成较大的拖累。在销售预期偏低和资金来源受限下,本年度房地产开发企业被迫采用加快周转的经营策略,二季度以来,新开工、施工面积持续提升,但建安工程为标志的实际施工增速同比持续走低。考虑到目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累积以及地产库存持续去化后的低库存水平,我们预计管理层在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的同时,可能适时推出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建设。综合考虑施工增速提振的延续和土地购置费的回落作用,我们预计 2019 年地产投资增速将回落至 4%左右。总体来看,地产投资延续下行走势已然确立,而回落幅度还需视管理层的调控基调而定。考虑到土地购置并不纳入 GDP 资本形成总额核算,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对 GDP 的拖累将小于房地产投资回落的幅度。,图 17:地产销售面积延续回落图 19:土地购置费支撑作用逐步消退,图 18:施工延续回升,但新开工增速下行图 20:建筑安装工程增速延续下行,制造业投资方面,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延续回升态势,是维稳投资的主要力量。从结构来看,新老动能转化仍在推进,医药、计算机等新动能增速维持高位,设备制造、电气机械、计算机等行业的新动能投资有所加码。但从最近几个月数据来看,有色、石油、化工、食品、纺织等老动能持续改善是支撑近期制造业投资延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可能与 2019 年启动的产能更替周期来临有关,这也与产能利用率水平持续位于相对较高区间相一致。进一步考察投资增速回升较快的有色、钢铁行业,我们发现,涉及生产相对高端产品的相应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据此判断,老动能产业内部的结构升级可能是主要投资方向,而这一方面的持续性在近期企业利润数据持续回落后,或将对明年下半年制造业投资的持续性构成一定下行压力。在新动能方面,10 月以来,中央高层多次表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金融和经济方面,着力推进降低税费负担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预计企业预期和现金流融资压力可能会得到缓解。综合而言,投资再度全面改善的动能稍显不足,2019 年制造业投资再度大幅提升可能性较低,按照本年度制造业投资的平均环比增量测算,预计 2019 年制造业投资将回落至 8%左右,较本年度投资略有回落。,图 21:产能利用率延续高位,设备更新支撑投资,图 22:利润率增速持续回落或对制造业投资构成拖累,基建投资方面,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持续走低,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拖累因素,一方面与上半年经济总体韧性较强有关,更主要与 2017 年财政部出台多项规范地方举债机制和政府对 PPP 融资的规范性文件落实有关(50 号、87 号和 92 号文)。1-10 月新口径基建增速回落至 3.7%,远低于去年全年 19%的增速水平,老口径基建增速则大幅回落负增长区间。三季度以来,受内外部经济条件变化影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10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要加快基建补短板项目的建设进度,要求金融机构并鼓励多渠道资金参与补短板重大项目。9-10 月财政支出增速总体有所提升,但总体发力仍不明显,总体依然较为有限,考虑到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地叠加本年财政赤字率的约束,年内财政发力或有赖于已审批项目的加快推进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目前来看,为应对 2019 年可能的经济再度下行压力,积极财政托底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图 23:财政收入增速回落,支出增速有所提升,图 24:财政累计支出进度并未加码,面对维稳经济和推进减税降费激发企业活力的双重要求,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或将面临较大的考验。我们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明年维稳经济的基建支出增速进行匡算。我们假定明年 GDP 增速维持在 6.2%以上,GDP 平减指数维持在 2%,社零增速维持在 9%左右,制造业投资增速维持在 8%左右,对净出口贡献率和房,地产投资的回落进行情景分析。通过测算,为保持经济稳定在 6.2%以上,在乐观情景下,基建投资增速需要维持在 10%左右,而在最为悲观情景下,基建投资增速要维持在 20.9%的增速水平,对应的基建投资增量约 4 万亿元,按照历史上财政支出与基建投资的比例关系,大体需要 1 万亿以上的财政支出增量。按照财政收支历年平均增速推测,这一增量大约对应 4.2%的实际财政赤字率,进一步考虑到狭义财政赤字率 3%的约束条件,约需要在广义财政存量中补充 1.16 万亿的缺口,由于目前中央预算稳定资金及地方结转结余的资金余额存量约 1.5 万亿元,且中央仍有进一步增加政府专项债的余地,我们认为 2019 年财政托举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均可以得到满足。但是,还需注意到要满足财政长期可持续性和 2019 年再度扩大减税规模至 1 万亿元以上的约束, 2019 年中央财政发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将较为谨慎。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财政托底仍是为经济动能顺利平稳切换创造条件和赢取时间,对于经济的平稳转型升级而言,还需更多诉诸实体经济自身活力的释放,而这将更有赖于改革和制度红利的进一步落地。表 1:2019 年基建增速需求测算,全年基建投资增速(%),6.0%,房地产投资增速4.0%,2.0%,净出口拉动率,-0.6%-0.8%-1.2%,10.5%12.3%16.1%,13%14.8%18.5%,15.5%17.3%20.9%,2.,通胀总体温和,工业品价格同比回落将加快,以目前经济形势加以中性推测, 2019 年国内的通胀水平总体依旧温和, CPI 同比增速的中枢水平仅略有抬升,而 PPI 同比增速将较 2018 年明显回落。这一变化将重构产业链上中下游盈利分配的格局,利好下游行业盈利水平的修复。我们首先对 2017 年 CPI 和 PPI 的翘尾因素进行预测。数据显示,2019 年 CPI翘尾因素年内平均值大约为 1.05%,较 2018 年提升 0.17 个百分点,整体有所抬升,变动趋势与 2017 年相似;与 CPI 翘尾略有抬升相反,PPI 的翘尾回落较为明显,2019 年 PPI 翘尾因素的年内平均值大约为 1.0%,较 2018 年 2.82%的年内均值回落 1.82 个百分点,其变动趋势则与 2018 年略有错位。,图 25:CPI 翘尾因素略有提升,图 26:PPI 翘尾因素回落较为明显,且有所错位新涨价因素方面,随落后产能淘汰渐入尾声和企业对环保要求的主动调整,预计2019 年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对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升日显乏力,加之全球经济增速总体趋缓,供需两端综合影响下,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国际原油价格方面,考虑 OPEC 生产成本、限产协议力度有限、美国输油管道对供给提升的影响,预计 2019 年布伦特原油价格维持在 60-70 美金区间。综合测算, PPI 新涨价因素将显著弱于本年水平, 2019 年 PPI 累计同比增速由今年的 3.7%回落至 1.3%左右。CPI 方面,2018 年冬季极寒天气对蔬菜价格的扰动应难以再现,尽管非洲猪瘟或将抬升猪肉价格,但饮食习惯的逐步转换和规模化养殖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压制猪价抬升的空间,叠加全球经济走势趋缓下国际原油价格恐难以再度攀升至 80 美元,预计 2019 全年 CPI 同比增速将维持在 2.3%附近,年中高点将出现在二季度,全年总体呈现前期走高后期回落的态势,即使猪肉价格和气象灾害再度冲击,全年通胀水平依然总体可控。,Jun-14,Jul-11,Nov-,Jan-08,Jan-15,Apr-13,Jul-18,Aug-,May-,Aug-,May-,Dec-,Dec-,Oct-,Sep-,Mar-,Feb-,Mar-,Oct-,2016-12-03,2017-01-14,2017-02-25,2017-04-08,2017-05-20,2017-07-01,2017-08-12,2017-09-23,2017-11-04,2017-12-16,2018-01-27,2018-03-10,2018-04-21,2018-06-02,2018-07-14,2018-08-25,2018-10-06,2018-11-17,3. “稳中求进”平衡长短,因势利导调节松紧,尽管美联储仍将于 12 月再度加息,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美联储基准利率仍略低于(just below)中性利率,相较于此前的表态明显偏鸽,这或将预示着美联储加息步伐的放缓,与此同时,欧日经济体同样因需求增长前景不佳而对货币收缩心有余悸,于是 2019 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正常化对全球流动性的抽离有望弱化。国内方面,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货币环境必然根据长短期目标的调和有所波动,尽管目前“稳增长”诉求较高令货币环境略显宽松,但是随着宽信用环境的实现,“调结构”的诉求将重新提升,此时货币的宽松程度也必将有所下降。,3.1,美日欧扩张动力趋缓 外部压力有望弱化,如前文所提,2018 年 10 月份 IMF 发布的全球经济概览显示,2019 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水平均较 2018 年有所回落,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 GDP 增速分别为 2.5%、1.9%和 0.9%,较 2018 年预测值分别下降 0.4、0.1 和 0.2 个百分点,这将令其货币紧缩的程度有所弱化。就美国而言,在共和党失去对众议院的掌控后,特朗普不得不在国内政策的执行上遇到更多来自于民主党的掣肘,无论是减税还是基建投资都将因此而步履维艰,这无疑将弱化美国经济的扩张前景。11 月 30 日发布的议息会议纪要虽然依旧坚定了市场对 12 月的加息预期,但是纪要中对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有所提升,而且强调货币政策将更加依赖于数据,即通胀和就业的情况。结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关“美联储基准利率仍略低于(just below)中性利率”的表述,我们认为美联储的加息步伐有望放缓。芝商所数据显示,目前市场预计 2019 年美联储的加息次数将仅为 2 次,且第二次的加息概率普遍低于此前预期。,图 27:美国失业率再创新低,图 28: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明显提升,-800-1000,-600,4002000-200-400,600,20,10864,12,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左轴),失业率,%,千人,300280260240220200180,320,210200190180170160150,220,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左轴),持续领取失业金人数,万人,千人,Nov-15,Jan-16,Mar-16,May-16,Jul-16,Sep-16,Nov-16,Jan-17,Mar-17,May-17,Jul-17,Sep-17,Nov-17,Jan-18,Mar-18,May-18,Jul-18,Sep-18,Jan-00,Jul-00,Jan-01,Jul-01,Jan-02,Jul-02,Jan-03,Jul-03,Jan-04,Jul-04,Jan-05,Jul-05,Jan-06,Jul-06,Jan-07,Jul-07,Jan-08,Jul-08,Jan-09,Jul-09,Jan-10,Jul-10,Jan-11,Jul-11,Jan-12,Jul-12,Jan-13,Jul-13,Jan-14,Jul-14,Jan-15,Jul-15,Jan-16,Jul-16,Jan-17,Jul-17,Jan-18,Jul-18,Jan-00,Jul-00,Jan-01,Jul-01,Jan-02,Jul-02,Jan-03,Jul-03,Jan-04,Jul-04,Jan-05,Jul-05,Jan-06,Jul-06,Jan-07,Jul-07,Jan-08,Jul-08,Jan-09,Jul-09,Jan-10,Jul-10,Jan-11,Jul-11,Jan-12,Jul-12,Jan-13,Jul-13,Jan-14,Jul-14,Jan-15,Jul-15,Jan-16,Jul-16,Jan-17,Jul-17,Jan-18,Jul-18,图 29:美国制造业 PMI 指数仍保持强势,图 30: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维持高位,制造业PMI,新订单,产出,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现状指数,80.070.060.050.040.030.020.0图 31:美国核心通胀有所回落,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图 32:美联储 12 月加息几成必然,3.5,CPI当月同比,核心CPI当月同比,核心PCE当月同比,%,3.02.52.01.51.00.50.0欧元区方面,区内经济的扩张动能仍在衰减,制造业 PMI 指数继续回落的同时,三季度区内 GDP 同环比增速继续回落且低于预期,面对低位运行的核心通胀,欧央行在宽松退出上的步伐必然依旧审慎,其在 10 月份议息会议上指出“将至少在 2019 年夏季结束前维持利率不变”。日本方面,制造业 PMI 指数仍在缓慢回落,尽管其核心 CPI 同比持续走高,但是绝对值仍位于较低水平,而且考虑到明年即将再度上调的消费税,日本经济所将面临需求收紧的潜在冲击,于是日本在宽松退出上的步伐同样难以加快。于是,一方面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即便美国的加息步伐有所放缓,其相对于继续维持低利率的欧元区来说也依旧拥有优势,受此影响强势美元将得以延续。,Jun-17,Aug-17,Jun-18,Aug-18,Oct-17,Dec-16,Dec-17,Feb-17,Jun-17,Aug-17,Jun-18,Dec-16,Dec-17,Aug-18,Apr-17,Feb-17,Feb-18,Oct-17,Apr-18,Oct-18,Jun-17,Jun-18,Jun-17,Feb-18,Aug-17,Aug-18,Aug-17,Jun-18,Dec-16,Dec-17,Aug-18,Dec-16,Dec-17,Feb-17,Feb-18,Oct-17,Oct-18,Apr-17,Apr-18,Feb-17,Feb-18,Oct-17,Oct-18,Apr-17,Apr-18,01-Aug-18,01-Sep-18,01-Nov-18,01-Jun-18,01-Jan-18,01-Jul-18,01-May-18,01-Dec-18,01-Feb-18,01-Mar-18,01-Oct-18,01-Apr-18,2-Jan-17,10-Feb-17,23-Mar-17,3-May-17,13-Jun-17,24-Jul-17,1-Sep-17,12-Oct-17,22-Nov-17,2-Jan-18,12-Feb-18,23-Mar-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