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自由港应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建设自由港应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建设自由港应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建设自由港应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建设自由港应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建设自由港应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智库言论 第 11 期 (总 535期) 中国国际经济 交流中心 2018年 4月 10日 中国建设自由港应 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2017年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下简称自由港)后,全国多地,尤其是已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地区积极响应,筹划建设自由港,多地已编制规划方案,并报送国家相关部门。当前自由港规划建设仍存在概念和内涵模糊分歧,地方性较强、全局性较弱,受行政区划制约,政策创新不够,功能和产业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自由港 建设,应坚持“服务一个目标、破除四个禁锢、处理好五项关系、加强六大建设”。 一、中国建设自由港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总目标 十九大确定了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总目标,自由港是服务于这个总目标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基于这个根本出发点,我国自由港建设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2 应聚焦于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大规模引进资本、技术、高端设备,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借鉴国外优良的制度经验,促进我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使之成为比较优势和自由开放度更高的特殊自由经济功能区。构建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新高地 和新平台、全球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与资源配置新中心、链接内外开放合作的新通道、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支点。通过自由港建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变,促进国家战略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中国建设自由港应破除思想、功能、政策及区划四个方面的禁锢 (一)破除概念的思想禁锢。 抓住自由港是为国家战略总目标服务的特殊自由经济功 能区这个本质,破除国内外现有理论思想禁锢,从国家战略总目标和国情出发,规划设计为我所用的自由港。 (二)破除功能产业的禁锢。 复杂型、多功能、多产业综合型自由港(区)已成为全球发展主流,中国可以分阶段、按照功能优先次序建设综合型自由港,破除只发展贸易的局限性,拓展制造业、科技和服务业。 (三)破除政策限制禁锢。 相对自由政策是自由港的核心,只有突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禁锢,形成比较优势,才能使资本、人才、技术、信息、货物等要素更加自由地进出流动,实现要素集 3 聚,产生规模收益。 (四)破除行政区划禁锢。 自由港是我 国重大战略举措,必须根据国家战略总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可突破省市区行政区划、东中西部、沿海与内陆区域界限建设自由港。 三、中国建设自由港应处理好五方面关系 (一)处理好自由港目标与国家战略总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是建设自由港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必须放在国家战略高度,由中央统筹规划建设。二是自由港建设应与金融、汇率、贸易、投资、关税、出入境等各项改革协调推进。三是坚持功能服务于目标原则,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设计自由港的定位、目标、功能、产业、政策、实施举措等。四是自由港要与“一带一 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相结合,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二)处理好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关系。 从国际著名自由港(区)发展历程看,自由港建设不可能短期内一蹴而就。因此,我国自由港建设应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制定实施与国家战略总目标相适应的阶段性目标、重点任务、时间 表、 路线图和具体举措等。 (三)处理好实物与非实物要素流通之间的关系。 国际著名自由港由最初货物实物形态流通逐步发展到目前货物、资本、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实物和非实物要素流通为一体的自由港。 我国自由港建设应重点提升实物和非实物资源聚集配置功能和能力,进一步发挥这些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四)处理好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国可选择建设 4 自由港的地区的区位交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硬件设施已比较完备,但与国际著名自由港相比,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软件建设尚有较大差距,受软件因素限制,硬件优势无法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因此,自由港建设应加快强化政策、法律、制度、管理、服务等软件建设,实现软硬匹配。 (五)处理好内与外、进与出之间的关系。 自由港应采取有限自由进出政策, 处理好内外发展、对外自由与对内保护、要素内外进出等关键关系,以有利于货物、资本、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高端要素从外部流入到国内,有利于扩大我国对外出口规模,有利于实现从投资主导增长向技术和服务主导增长方式转型,有利于促进我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国内消费拉动型经济平稳转变。 四、中国建设自由港的六点建议 (一)加强服务于国家战略总目标的自由港核心功能建设。 一是加强吸引外部资本、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要素聚集功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创新和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调整供给和消费结构,逐步实现我国出口导向型 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二是提升原油、天然气、矿石等战略资源配置功能,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为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三是积极参与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参与制定全球经济治理的国际贸易新规则,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率先在东部沿海建设自由港,逐步向中西部推进。 一是坚持贯彻 “ 十三五 ” 时期“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 5 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在东部沿海选择区位交通、基础设施、开放程度、服务管理等具有优势的区域率先加快建设自由港,强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 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避免贻误战机。二是逐步在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基础条件较好的中西部地区,如河南、重庆、陕西等地建立内陆型自由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根据战略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设跨区域自由港。 (三)逐步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为自由港。 加快和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逐步形成自由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层次、协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国家战略总目标指引下,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思路,逐步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为自由港。 (四)加快封闭型、多功能、多产业的综合型自由港建设。 结合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客观情况和未来战略总目标要求,应建立融合贸易、工业、科技、服务等多产业的综合型自由港,但不排除在一定阶段建设专业型自由港。 (五)加快以制度设计为核心的自由港建设。 以有限自由为出发点,对标国际标准,设计能形成更大比较优势、风险可控的政策体系,重点建立以优化货物通关自由为重点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以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化政策,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为重点的金融自由化政策,以船舶、货物、人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以零基税收为方向的境内关外税收制度,构建安全高效的风险监管政策制 度和举措。 (六)加快自由港信息技术建设。 信息技术将是未来自由港运 6 营的基础,应加快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球贸易网络、航运网络、生产网络、资源要素交易网络,增强信息资源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打造高度信息化的新一代自由港。 (经济研究部 元利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