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中国医药产业趋势分析报告,2019年2月11日,本篇报告试图解决的问题:, 医药产业投资面临的窘境:在带量集采启动的背景下,医药产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震荡?仅仅是因为价格吗?价格作,为政府管控的一种方式,并不新鲜,哪怕这种降幅,也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为什么?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节奏到底如何?这些成为当下资本市场感到最困惑的。当下无论是对于政策影响的节奏,还是最终可能的产业格局,都存在众多疑惑。, 当下的现实是:世界是平的,国际化竞争从来没有这么真切。中国医药企业在过去20年享受政策红利、野蛮生长之后,,当下面临最大的现实是在老龄化加速、医保已经完成全民覆盖的情况下,控费主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顶层设计称:更多更好救命的药、市场化主导)已经是确定的趋势,国内的医药产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领域,我们试图躲避的国际化竞争(EGFR、PD1),但在2018年我们必须直面这种竞争。我们认为,在今天仿制药产品管线布局时,印度仿制药的竞争,也是必须考虑的事情了。, 过去的研究思路已经不再适用:我们认为,当下医药产业的研究,沿着之前的分析框架已经有很多不适用的地方,我,们没有必要去沿着之前的量价思路去讨论当下第一批带量采购的当期影响,以销售导向的仿制药研究思路即将成为历史。当下更应该考虑的,我们认为应该是:对中国医药产业现状的分析,去探讨药企应对挑战的策略以及可能受益于产业升级的细分领域;开放的市场化导向下竞争优势的分析,探讨中国可能实现产业升级、国际化竞争力积累的优秀公司,这些可能更加重要。, 本篇报告解决初步搭建新的研究框架,为投资筛选赛道。本篇作为我们系列研究的第一篇,旨在结合当下政策导向以,及中国医药产业现状,对未来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窥探,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选赛道”的指引,解决:1)此轮支付端发起的产业链价值重塑,其基于的最大现实是什么?2)中国医药产业过去20年积累到底是否足以应对这看似“突如其来”的改革?3)2019年,我们的医药产业是不是开始变得越来越好?如果是,哪些细分领域作为投资布局?,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2019年开始,我们面对的政策环境远比支付端改革复杂, 医药卫生行业价值链上的多方关系今天的改革已然是三医联动(医药、医疗、医保)医生vs患者、制药企业vs医生、政府和保险公司vs医院和制药企业政府:矛盾体(不能不管,不能管太多);药企:尴尬(面对政府和医院,议价弱势);医院:最强势(没人能管,带量采购造成局部和药企的对立,政府开始倾斜促其价值回归),制药企业,以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药品,医药批发企业药品,药品,医疗服务(1.7万亿)药品(1.25万亿),医生医院药房,谁来决定患者如何“消费”?药品(0.36万亿),政府社会企业,公共部分(69%),政府在进行公共卫生建设的同时,还和企业共同机子为居民和职工提供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居民部分支付了医药卫生费用。其中,医保基金支出1.44万亿,占卫生费用27%。,一般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商业都不会全额报销医药费用保险,患者本人也需要支付一私人部分 定的比例,我们称其为“个人先进支出”,这决定31%患者了患者在这整个医疗诊治个人过程中实际承担的经济负担个人现金支出(29%),零售药房(医药零售药店)产品和服务提供方,谁来为患者的“消费”埋单?支付方,5.16万亿的卫生总费用,腾笼换鸟,政府补助及其他(7%)器械耗材(0.42万亿),患者(消费者),01,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政府(不包括,37%20%,17% 71% 社会保障计划,67%,政府医保,38%,这种支付端的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医保体系息息相关:市场vs政府,19%,86%,41%,40%30%20%10%0%,50%,60%,100%90%80%70%,33%11%美国,0%8%日本,29%中国,其他私人基金,商业保险个人现金支付,私人部分,63%,8%,美国:以市场化为主,由商业保险覆盖大多数人的医药卫生开支,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低收入人群(Medicare、Medicaid);个人支付比例占63%(其中商业保险占33%)。,日本:以政府监管为主,提供全民社会医疗保障,正如通过该体系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的92%左右;同时政府严格管制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29%,中国:以政府监管为主,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障水平,通过该制度不断降低个人支 付比 例( 2017年28.8%),同时新医保局成立,严格监管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美国高度市场化,促进制药业发展,推动行业整合,中日医疗机构的效率略低,行业整合较慢,特别是中国,100%,9%,30%,40%,公平性比较100%90%80%70%60%50%,日本,30,131,57.2,0,20,140120100806040,美国,日本,中国,90%,69%,20%,0%,10%,20%,100%90%80%70%60%50%40%30%,美国,日本,中国,中国医药分开的比例,医保人口覆盖比例美国9%人口没有任何医保私人医保 100%,20%10%0%美国医院效率比较每万人拥有床位数,78%,53%,美国,日本,中国,美国日本中国23%,84%,美国,日本,中国,95% 流通业TOP3占比,美国日本中国28%,6%,8%,4%2%0%1960 1970 1980 1990集中度比较制药业TOP10占比,1995,2000 2005 2010 2015 2017,美国,日本,中国,费用比较20%18%16%14%12%10%,中日均是全民医保,均较好的控制了费用的过快增长;美国的市场化机制导致了费用在GDP占比持续提高,压力增加性政府监管下的公平性和费用可控性5%公共30% 社会保障) 部分92%,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支付端是表面,实际上是撬动的三医联动,医药批发企业,零售药房,(医药零售药店),医药行业制药企业,医疗服务行业以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医院药房,药品,药品,药品患者(消费者),药品,药品,基本社会医疗保险(政府和社会企业),商业保险,支付支付,支付,医疗服务,影响因素,产业趋势,供给:加速审评、,优先审评、一致性评价、工艺飞检支付:创新鼓励、带量采购(试点),成本、质量、品牌驱动,,代表性公司,仿制药品种(企业)集中度提升;创新药开始逐步贡献利润弹性。有议价能力刚需的中药制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海药业、京新药业,、复星医药服务: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凯莱英、药石科技。九洲药业,2018年全面实行两票制,行业集中度进入整合升级阶段,产业自身及上游均面临集中度大幅提升的趋势,盈利能力有望处于动态平衡波动中,华东医药、上海医药、国控、华润医药,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有望在带量采购执行过程中逐步提价,引导医疗行为的价值回归。药店:自上而下的处方外流,自下而上的集中度提升,盈利能力调整空间有限。,带量采购(试点)、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药店分类管理、医保骗保严查,爱尔眼科、益丰药房、济川药业,医保费用的结构性调整仍将伴随药品、耗材的集采而持续,费用合理化:医疗服务占比提升。,支付端改革所带来的产业趋势演绎产业升级,还有没有可能?,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三医联动导向:医药行业真正意义的供给侧改革,这种供给侧改革,涉及医药、医疗、医保,-国家医疗保障局-改革方向:目录、购买、支付集权,发挥联盟采购优势,探索仿制药医保支付机制的形成,提高医保效率,推动支付方式改革。-具备条件:仿评推进、11城市试点带量采购启动-现状:从虚高药价、辅助用药中,挤水分,25品种11城市的试点带量采购、DRGs试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改革方向: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取消加成、薪酬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回归公益、分级诊疗-具备条件:药品加成已经取消,卫健委配套带量采购政策出台-现状:药品加成取消、带量采购逐步改善医院逐利趋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改革方向:药价虚高、两票制、带量采购、器械国产化(高值耗材管理科室建立)、药店分类管理-具备条件:存量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增量优先审评、基本药物目录、境外药品国内上市-现状:一致性评价快速推进、,新药注册ICH接轨、优先审评、148家试点医院建立单独的高值耗材管理科室,医药,医保,医疗,降低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的药价,扩大保障范围、DRGs对医疗的制约提高,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加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及时灵活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医用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人事薪酬等政策衔接,我们认为:2019年前,以药养医的背景下,药企承担了比较大的制度成本(改革成本),但同时也享受了制度的红利(医保扩容、医生大处方、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的滥用);但2019年后,三医联动或许开启了市场化机制影响下的行业发展路径,这个过程中产品、质量、成本、品牌等成为更重要的竞争变量,而之前,这些或许没那么重要。PS:我们理解的三医联动,其实更多是从支付端出发,对医药、医疗更多的制约(这两者都是提供方),实际上驱动了一场供给侧改革,而此次开始触及医疗,是最大的变化。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各个国家医疗供给与财政支付的比较,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2%,10%8%6%4%2%0%,1981,1982,1984,1985,1986,1988,1989,1990,1992,1994,1996,1997,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诊疗报酬(本体,%),药价和材料(%),全体改定率(%),我们的医疗改革或许比日本速度更快一些 关于医疗医药的腾笼换鸟,我们从同样医保政府高度管控的日本(计件付费+总括化支付结合),也能找到同样的证明,1980-2002年的20多年,诊疗报酬均处于每年正增长,而药价及材料始终每年负增长的调整。 从我们国家医保和医疗的政府强监管、老龄化程度差异等角度看,我们认为或许我们的医疗改革比日本速度更快一些(日本面临民营的医疗法人医师会的比较强烈的反抗,而且改革期初老龄少子化比我们严重)。图:1981-2016年,日本诊疗报酬修改的变化,-4%-6%-8%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供给侧改革启动的背景下,我们当下医药产业发展,阶段和应对改革能力分析,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7,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医药产业现实窘境:逃不过的政策扰动, 老龄化、城镇化、居民健康意识提高(特别是农村人口)仍然是我国医药产业需求驱动的核心因素。长期存在,驱动行业增长。只不过,这种需求处在一种持续强化的监管、控制之下。,02,5.6%,11.4%,0%,10%,0,10,0005,000,15,000,20,000,0%,8%6% 40%4% 20%2%,60%,12% 80%,1979 1989 1999 2000 2005 2010 2015 2017,0%,8%6%4%2%,10%,12%,图:1990-2017年,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65岁及以上(万人,左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右轴),图:1979-2017年,中国城镇化人口占比提升,2015年开始占比持续超过50%城镇化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图:1995-2017年,医疗消费升级体现在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费支出占比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多年医改,需求释放*单价提高,带动费用增长(支付) 过去10年,医药卫生总费用复合增速15.1%(医院诊疗人次增速7.6%、人均次费用增速7.0%) 过去21年,医药卫生总费用复合增速14.9%(医院诊疗人次增速5.7%、人均次费用增速8.7%) 我们关注到2002年是一个关键年份,在医保体系建立完善的过程中,诊疗人次、费用、医疗供给均呈现明显向上拐点(注:医生人数增加落后于床位增速)。,-5%,0%,5%,15%,0,10,20,30,40,医院诊疗和入院总人次(亿人次,左轴)YOY(%,右轴),0%,15%,0,2000010000,30000,10% 5000040000,60000,卫生费用(亿元,左轴),YOY(%,右轴),0,10% 2005% 100,400300,25% 60050020%,30% 700,床位数:医院(万张)人员数:医生(万人),图:2002年开始,国内医院诊疗和住院人次开始快速增长,图:2002年起,随着医保体系搭建,卫生总费用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12年起回落,图:2002年开始,医疗供给大幅增加(床位数、医生人数),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我们处在:全民医保覆盖完成,个人支付比例降至30%以下 中国已经实现全民医保覆盖,个人支付比例逐年下降。,10.0%0.0%,20.0%,70.0%60.0%50.0%40.0%,100000,20000,3000030.0%,卫生费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亿元,左轴)卫生费用:个人卫生支出(亿元,左轴)社会卫生支出占比(%,右轴),卫生费用:社会卫生支出(亿元,左轴)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右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比(%,右轴),57.2%,城镇人口医保覆盖率(%)5.6%37.2%,6000050000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城镇职工基本医保 40000没有医保,农村人口医保覆盖率(%)0.6%,图:截止2017年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全民医保覆盖,图:政府支出占比逐年提升,而个人支付比例逐年下降,2017年降低到28.8%,新农合参保未参保政府卫生支出: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拨款。它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公费医疗经费;按功能分: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医疗保障支出、行政管理事务支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支出4项。社会卫生支出:指政府支出外的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人。包括社会医疗保障支出、商业健康保险费、社会办医支出、社会捐赠援助、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个人卫生支出:城乡居民在接受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时的直接现金支付99.4%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我们处在:向高福利国家逐步接近,公共支付成为主导 WHO成员国比较,中国医药卫生费用支出个人支付比例不断降低,已经逐步接近高福利国家,公共支付占据相对主导地位。我们认为,这也提示了,话语权和控费主动性的提升。,0%,20%10%,60%50%40%30%,80%70%,100%90%,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日本,英国,政府和社会企,个人现金支出比例(%),36%,0%,10%,商业保险支付 40%比例(%)30%20%,业公共支付比 60%例(%)50%,70% 65%,宾,斯 哥 西,亚,坡,牙,利,亚,大,印 菲 越 巴 俄 墨 马 印 伊 中 希 韩 新 瑞 西 波 芬 澳 英 加 日 德 美 法度 律 南 西 罗 西 来 尼 朗 国 腊 国 加 士 班 兰 兰 大 国 拿 本 国 国 国,2016年个人out-of-pocket占医药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图 各个国家卫生费用构成比较,图 各个国家个人现金支出在卫生费用中的占比比较,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42183.3%,150100500604020010%5%0%,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墨西哥,巴西,泰国,伊朗,叙利亚,菲律宾,中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各国每万人的病床数(张,2014年)各国每万人的医生数(人,2014)政府卫生费用占GDP比例(%,2015),北美,欧洲,亚洲,发展中国家,我们处在:医疗资源并不缺乏,政府投入和可及性存在问题 医疗卫生资源并不缺乏,但是政府投入略低,公平性、可及性一直是困扰医改最重要的议题。图 各个国家医疗资源及政府投入情况比较,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我们处在:医疗资源并不缺乏,政府投入和可及性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卫生资源总量在城镇和农村之间分布趋于合理,但是在各级医院之间的分布严重失衡,分级诊疗拭待推进。占综合性医院数量5.7%的中央和省属医院承担我国30.1%的医疗服务工作。,59%,75%,63%,59%,53%,41%,25%,37%,41%,47%,0%,10%,20%,30%,70%60%50%40%,80%,90%,100%,人口,医药费用,医生,病床,医院,农村,城镇,图 我国医疗资源在城镇和农村间的分配趋于合理,图 我国医疗体系的分级诊疗拭待推进,0.6%,6.8%,5.1%,23.3%,21.5%,33.1%,18.6%35.1%,39.8%,16.2%,0.0%,10.0%,20.0%,30.0%,70.0%60.0%50.0%40.0%,90.0%80.0%,100.0%,综合医院数量占比,(共4510家),医院收入,(共15788亿元),县属县级市属地级市属省属,中央属,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我们处在:告别以药养医,迎来医院分配机制调整关键期 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占医院利润83%,已经告别所谓“以药养医”时代,我们认为这也是当下带量采购大概率会持续推进的最主要原因,医改已经进入公立医院改革的深水区,支付体系的改革成为重点。-药品销售利润贡献占综合医院利润的比例为7.9%,药品成为医院利润构成中最小的一部分。-以2007年CPI为100,居民医疗服务和西药的价格指数均弱于CPI,中药因涨价原因高于CPI。,100806040200,140120,20018016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CPI:医疗保健服务CPI:西药,CPICPI:中药材、中成药,图 我国综合性医院收入和利润结构拆分,图 2007年以来,化药和医疗服务CPI涨幅均弱于平均CPI,3000020000100000,40000,6000050000,收入构成,其他,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财政补助药品销售利润率3.4%医疗服务利润率6.9%利润构成,2017年卫生部门综合性医院平均收入,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手术收入,告别了以药养医,当下重点是医院收入端“腾笼换鸟”, 从各级医院的医疗收入的拆分看,,均保留30-35%的门诊收入,而门诊,转住院比例仅5%左右,我们认为,这说明没有体现出各级医院的职能特点; 门诊和住院收入结构看(不考虑财政补贴及科教项目收入),药品及,卫生材料都是其中最大的组成部分(50-60%),从这个角度看,医改的“腾笼换鸟”才刚开始; 我们预计随着药品、高值耗材等的,集采推进,挤掉环节水分,将有更大的费用空间调整各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使公立医院改革逐步体现医生医疗技术的价值。,护理收入,2.9%7.4%治疗收入13.7%检查收入,手术收入 21.9%,39.7%,各级综合医院住院收入结构,挂号费,检查收入26.2%,药品收入54.5%,10.3% 床位收入4.1%各级综合医院门诊收入结构卫生材料收入4.4%2.5%治疗收入11.6%,100%90%80%70%60%50%40%30%20%10%0%,65%35%中央属,70%30%省属,69%31%地级市属,64%36%县级市属,69%31%县属,住院,门诊,60%50%40%30%20%10%0%,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图 各级医院住院和门诊收入结构变化,图 2005-2017年省属医院住院和门诊收入结构变化住院 门诊100%90%80%70%,0.8%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医疗卫生机构效率提升,但价值回归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1998年医改以来,资源分配失衡造成的床位闲置问题基本解决,1998-2017年的20年间,在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指标中:“平均住院日”下降、“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基本稳定在比较高的位置、“病床使用率”也维持在高位。显示,医疗服务系统在医改20年间服务效率得到的比较大提升,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资源配置角度,乡镇卫生院的床位闲置率还在40%左右,显示资源分配不合理仍旧存在,床位闲置率的解决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医保体系覆盖完善过程中带来的红利。,1086420,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卫生机构),20151050,平均住院日(天),图 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图 各级医院病床使用率情况,图 医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00%80%60%40%20%0%,医院病床使用率(%)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小结:公立医院改革搅动了旧游戏规则,过去20年,是中国医药卫生需求得以极大释放的20年。而且这种释放带来了医药行业粗放式的发展,医药卫生总费用可以说是量价齐升,20年增长了14倍,复合增速接近15%。居民就医需求的释放,核心驱动来自过去20年医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数据比较,我们发现多个拐点重叠在2002年(医院诊疗住院人次、医院床位数的增加、病床使用率、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而这一年是政府开始推广新农合、完善城镇职工医保的一年,之后又经过了2008-2011年医保的大幅扩容,而个人支付比例的持续降低,也极大的释放了就医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从一定角度看,关于我国“就医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解决。我们已经告别以药养医,这是我们认清当下政策思路的最大现实。历史上,医院作为医疗提供方,持续亏损,不得不以药养医。而2017年,卫生部门综合性医院数据显示,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占医院利润83%,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利润率和利润贡献也远远高于药品,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告别所谓“以药养医”时代,我们认为这也是当下带量采购大概率会持续推进的最主要原因,医改已经进入公立医院改革的深水区,支付体系的改革成为重点,而当下多部门不断的政策勾勒,无疑就是不断清晰化下一步的改革意图: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改革,如何影响医药产业?前面我们提到,医院处于产业链最强势的地位,药企处在最弱势的位置,最强势方改革的同时,势必导致药企、医生、医院原有的平衡关系松动甚至颠覆,我们认为,带量采购政策就造成了医院(或医生)和药企局部形成对立的局面,这势必影响药企业已形成的生存法则。,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E,2019E,中国药企生存现状与发展:快速增长,但低端产能重复 受益于需求释放,野蛮生长:基于过去20年就医需求的极大释放,过去20年我国药品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2011年控费以来,复合增速在12%左右,仍然是下游消费行业中增加较快、持续性较强的细分行业,药品销售在我国医药卫生费用中的占比多年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15%10%5%0%,25%2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14000,200001800016000,药品终端市场规模(亿元,左轴),yoy(%,右轴),20%10%0%,30%,30,00020,00010,0000,40,000,60,00050,000,医药卫生总费用(亿元,左轴)药品市场终端销售(亿元,左轴)药品消费占医药卫生费用支出的比例(%,右轴),图 过去20年药品市场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5%,图 药品市场占医药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中国药企生存现状与发展:快速增长,但低端产能重复 我们认为:从产业低端产能出清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过去20年,政府主导的药价管理基本是失效的。-药品控费、招标降价,没有达到供给侧的产能调整,也没有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占比96%的中小企业(其中亏损企业1200家左右,占比16%,即便全部假设这些都是创新研发型企业,仍然有80%的中小企业,“痛并活着”),贡献59%的收入和利润占比,单体平均利润不足2000万元。-此轮带量采购是否是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10000,5000400030002000,70006000,8000,医药制造业企业家数(家),13735,1362,6824 7108,2322,50000,1500010000,20000,25000,企业家数(家),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全部医药制造业23326,图 1998-2017年医药制造业家数持续增加,图 医药制造业产业低端重复,产业集中度非常低,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1999-02,1999-12,2000-10,2001-08,2002-06,2003-04,2004-02,2004-12,2005-10,2006-08,2007-06,2008-04,2009-02,2009-12,2010-10,2011-08,2012-06,2013-04,2014-02,2014-12,2015-10,2016-08,2017-06,2018-04,非规范市场化的环境下,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失利 缺乏替代能力又享受一定的定价自由度,是供给侧改革失利的重要原因。2006年触底以来,医药行业在市场竞争和行业政策(医保扩容、招标降价、药审收紧)影响下,行业的盈利能力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并没有呈现明显的下降,同时用药结构看,原研药和辅助用药占比超过70%,国产仿制药替代程度仍然不高(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行业没有实现供给侧低端产能出清的原因?结果?),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为什么占据这么高的市场份额?为什么中国仿制药市场没有出现所谓“专利悬崖”,我们认为核心的原因在国内同类产品缺乏替代能力,同时又享受比较好的定价自由度。,原研药44.0%,国产仿制药(过专利)11.0%,其他仿制药,2017年医院(含基层)用药结构360种辅助用药27.0%,15%10%5%0%,45%40%35%30%25%20%,毛利率:医药制造业(%),利润率:医药制造业(%),图 2017年医院用药结构拆分,图 1999-2018年间的20年,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保持稳定,18.0%19383224/36139/20190211 16:00,2002/1,2002/10,2003/7,2004/4,2005/1,2005/10,2006/7,2007/4,2008/1,2008/10,2009/7,2010/4,2011/1,2011/10,2012/7,2013/4,2014/1,2014/10,2015/7,2016/4,2017/1,2017/10,2018/7,非规范市场化的环境下,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失利,2007年5月,发改委表示“大规模的药品下调基本结束,未来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将以微调为主,一刀切的做法将逐,步向更科学更细致的监管手段过渡”之后,药品零售价格指数和RPI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体现了药品价格零售指数的变化受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小,市场竞争取而代之成为更加重要的影响变量,2015年6月取消药品的政府定价,启动最新一轮的集采的背景下,我们发现药价零售指数甚至超越RPI,这也体现了集采中呈现的价格调整更加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产品、质量、成本是最主要的考核变量。我们相信,在一致性评价推进、医保机制、集采完善的背景下,这种市场化的程度会逐步加强,药价的波动和政策的联动会进一步减弱(除非是市场化的政策,比如此次的带量采购),市场化因素会更加强化,到时拼的更加是产品、质量、成本等市场化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此次的带量采购是医改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的尝试。,11511010510095908580,RPI:医疗器具及用品,1000%500%0%-500%-1000%,全国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RPI,%),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