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2018 年 12 月 28 日 张继强 执业证书编号: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zhangjiqianghtsc 张亮 执业证书编号: S0570518110005 研究员 zhangliang014597htsc 1固定收益研究 : 美元:一致预期为何可能犯错? 2018.12 2固定收益研究 : 道阻且长 欧元区加息之路 2018.12 3固定收益研究 : 倒挂是警示,但不是危机发令枪 2018.12 货币 传导不畅 背后的存款 荒 因素 宽信用系列报告之二 存款监管的相关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次提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要求 “ 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其中,今年银行间资金面、同业存单利率与存贷款利率、理财利率出现分化,背后的一个症结在于银行存款荒,这既是总量问题,也源于监管指标给予一般存款过高权重。如果能够给存款荒降温,将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推动贷款利率的下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 我国的存款监管政策要比巴塞尔 III 更为严格,与当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也不完全相适应。我们认为 适当放宽流动性指标中对存款的要求 ,继续弱化 存贷比等监测指标 ,可能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一环 。 存款荒: 商业 银行 之痛 年初以来 存款 增速快速下降,存款 增长乏力 、总量稀缺。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加大存款争夺的力度,推高存款成本 ,国库现金定存 利率下行较为缓慢 。存款荒之所以出现,主要由于: 影子银行监管,存款派生收缩 ;货基 、理财、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导致存款留存率不佳 ; 存款监管强化商业银行存款争夺,微观成本抬升 。存款荒导致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复杂化,利润空间被压缩 , 资产扩张意愿下降,加剧实体融资难。如何缓解存款荒、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已经成为金融研究者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存款监管的角度探讨 如何缓解存款荒。 我国的存款监管体系 :银行是个“指标动物” 尽管存款没有被列为单独的监管大类,但有关存款的监管贯穿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方方面面 。 LCR、 NSFR、 LMR 等流动性 指标 都对一般存款、稳定存款赋予了较高的权重。 除了监管指标之外,存款在 存贷比、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率等 监测指标中也会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此外,存款偏离度也会强化商业银行的季末冲 存款行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会从资产扩张的角度影响存款。 我国存款监管体系 比 巴塞尔协议 要求更高 商业银行监管整体框架一致, 我国 资本要求更为严格 。 存款监管指标较巴塞尔协议 III 更多、更严 , 巴 III 提出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只有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而我国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流动性匹配率和流动性比例。同时在金融稳定的目标之下,我国的存款监管更加注重结构性的调控 ,如LMR、 HQLAAR 等“创新性指标”的设置其实都是为限制银行期限错配和压降同业杠杆 。 此外, 存款还面临诸多隐性的约束 ,如存贷比、 日均存款余额、存款集中度 、存款偏离度等指标。除此之外,存款的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 过度监管 、 与当前的市场环境不相适应 。 风险提示: 存款监管 对宽信用传导影响有限; 银行加杠杆行为引起政策纠偏风险 。 相关研究 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2 正文目录 存款荒:商业银行之痛 . 4 存款荒问题在今年尤为突出 . 4 存款荒为何出现? . 5 影子银行监管,存款派生减弱 . 5 货基、理财、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导致存款留存率不佳 . 6 监管强化商业 银行存款争夺,负债成本抬升 . 6 存款荒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 7 我国的存款监管体系:银行是个“指 标动物” . 8 流动性监管指标 . 8 流动覆盖率 . 8 净稳定资金比例 . 8 流动性匹配率 . 9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 10 流动性比例 . 10 流动 性监测指标 . 10 其他指标 . 11 我国存款监管体系与巴塞尔协议对比 . 12 巴塞尔协议概览 . 12 我国的存款监管与巴塞尔协议 III 对比 . 12 商业银行监管整体框架一致,资本要求更为严格 . 12 我国存款监管指标更多,监测指标隐性约束 . 13 我国存款监管的过度监管与历史遗留问题 . 13 存款监管的相关建议 . 15 风险提示 . 15 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3 图表目录 图表 1: 存款增速不断下行 . 4 图表 2: 存贷比持续上行 . 4 图表 3: 结构性存款占总存款比重上升 . 5 图表 4: 国库现金定 存、理财利率下行缓慢 . 5 图表 5: 存款稳定性下降 . 5 图表 6: 社融增速快速下行,存款 派生减少 . 6 图表 7: 货基利率高于存款基准利率 . 6 图表 8: 第三方支付规模迅速扩张 . 6 图表 9: 逆回购、同业存单、理财、贷款利率分化 . 7 图表 10: 预期未来 30 天现金流出 零售存款项目 . 8 图表 11: 预期未来 30 天现金流出 无抵(质)押批发融资项目 . 8 图表 12: 可用稳定资金 存款相关的稳定资金 . 9 图表 13: 可用稳定资金 其他稳定资金 . 9 图表 14: LMR 项目分类及折算率 . 9 图表 15: 优质流动资产 充足率折算率 . 10 图表 16: 中美准备金率对比 . 11 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4 存款荒:商业银行之痛 存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甚至被视为立行之本。自 2017 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就开始略显疲态,存款增速下滑、成本高企,无法与银行资产配置目标匹配,进而导致银行的经营水平下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有所减弱。而存款争夺导致的负债成本压力居高不小,也构成了“融资贵”问题的关键梗阻。因此如何缓解商业银行的“存款荒”问题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存款荒问题在今年尤为突出 存款增长乏力,存贷比持续攀升,对资金运用的支持减弱。 年初以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下行较快,截止 2018 年 11 月,存款余额增速下行至 7.6%,相比年初大幅下行了 2.9个百分点。以 M2 表征的存款增速也持续下行,反映出宏观上存款总量稀缺,商业银行面临着“存款荒”。与此同时,贷款的增速却没有同步下降,贷款与存款的增速之差近几年不断上升,截至 2018 年 11 月,二者同比之差已经达到 5.5%,接近历史最高值,存贷比也达到最高水平 73.55%,这意味着贷款资金运用对存款资金来源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存款荒”问题愈演愈烈。 图表 1: 存款 增速不断下行 图表 2: 存贷比持续上行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存款争夺加剧,存款成本和银行负债端成本居高不下。 在全行业存款增长乏力、总量稀缺的同时,商业银行加大存款争夺的力度,推高存款成本。今年 4 月央行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按银行的规模分批进行,各家银行发售大额存单的积极性增加,均不同程度上调了大额存单利率,最高较基准上浮了 52%。同时,资管新规要求下保本理财逐步退出市场,结构性存款被作为保本理财产品的替代工具,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存款的首选,截至 2018 年 11 月末,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占各项存款余额 的比例已分别达到 4%和 8.5%,比 2017 年末分别提高了 1 个百分点和 2.2 个百分点,直接推高了商业银行存款成本。此外,国库现金定存的招标利率也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这都反映出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着“存款荒”的困境。而存款利率居高难下,也导致理财利率的下行较为缓慢,银行表内外的负债端成本均较高,存在较强的转嫁成本的压力。 -10-8-6-4-2024681005101520253035400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 %) 贷款增速 -存款增速 (右 )金融机构 :各项存款余额 :同比金融机构 :各项贷款余额 :同比5860626466687072747610-12 12-01 13-02 14-03 15-04 16-05 17-06 18-07( %)存贷比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5 图表 3: 结构性 存款占总存款比重上升 图表 4: 国库 现金定存、理财利率下行缓慢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定期存款余额占比下降较快,存款稳定性下降。 从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占比来看,从2016 年开始,活期存款占比不断上升,定期存款的占比不断下降,由 2016 年的 19.4%下降到 16.7%,反映存款的稳定性也在不断弱化。 图表 5: 存款稳定性下降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存款荒为何出现? 影子银行监管,存款派生减弱 社融增速快速下降,存款派生减少。 年初以来,去杠杆政策开始延伸到实体经济,对融资渠道、融资主体带来较大的影响,信用急剧收缩,社融增速快速下行。我们在债券策略周报:本轮信用收缩的来龙去脉及启示(我们将其作为宽信用专题系列报告的第一篇)中将本轮信用收缩归结为三个路径:第一、不规范的融资渠道受到严控,资管新规、委托贷款、银信合作监管使得通道和非标融资显著收缩;第二、部分融资主体融资需求被压抑,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这两个最重要的融资主体融资政策收紧;第三、金融机构顺周期行为强化了信用收缩。信用的急剧收缩直接导致存款派生大幅减少。 同业业务监管,非 标受控,同业业务派生存款减少。 2017 年各类金融监管政策频繁出台,推动金融和同业去杠杆是监管的重心,代表性的文件是“三三四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办法等。同业存单纳入 MPA 考核,流动性新规的指标调整等都是针对同业杠杆,而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银行的同业资产和负债双双收缩,同业业务派生存款减少。 01234567891015-01 15-08 16-03 16-10 17-05 17-12 18-07( %) 大型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占比中小型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占比23456713-01 13-11 14-09 15-07 16-05 17-03 18-01 18-11( %) 国库现金定存利率 :3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 :3个月1517192123252729313310-03 11-03 12-03 13-03 14-03 15-03 16-03 17-03 18-03( %)活期存款占比 定期存款占比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6 图表 6: 社融增速快速下行,存款派生减少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货基、理财、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导致存款留存率不佳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扩张也加速了银行的存款流失。货基、互联网理财等规模在近几年快速扩张,由于其便捷性和收益性高于活期存款,居民投资的热情比较高,造成银行的存款分流,第三方支付继续膨胀导致了存款“搬家”、稳定性变差现象。这些产品并没有显著地减少银行的存款总量,但使得一般存款向同业存款转化,留存率不佳,进而加剧了长期稳定负债比如一般存款的争夺。 图表 7: 货基 利率高于存款基准利率 图表 8: 第三方支付规模迅速扩张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监管强化商业银行存款争夺,负债成本抬升 如前所述,在全行业存款收缩、总量稀缺的同时,商业银行微观上加大存款争夺力度,导致存款成本居高不下,这背后重要原因是存款监管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尽管我国银行业没有单独针对存款的法规,但是对存款的监管却贯穿始终。首先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存款业务的基本原则,流动性管理办法针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对存款的来源和期限等提出若干规定,此外还有许多监测指标对存款业务进行了限制。此外,同业存单被纳入同业资金融入比例的计算范围,这对商业银行开展同业融资业务构成了制约。为了持续满足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商业银行将会投入 更多的资源去争夺存款份额,进而会加剧存款市场的竞争。 但是 商业银行的揽储行为只能改变存款在各家银行之间的分配,无法解决存款总量稀缺的问题。 相反的是,微观的存款争夺行为将使得存款成本抬升,存款荒衍生出存款贵,存款荒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痛点,甚至成为实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9.88 9.14 8.36 8910111213141516171816-05 16-10 17-03 17-08 18-01 18-06 18-11( %) 新口径存量增速旧口径 (不含专项债 )增速旧口径 (不含专项债、存款类机构 abs、贷款核销 )增速01234567813-01 13-11 14-09 15-07 16-05 17-03 18-01 18-11( %) 7日年化收益率 :余额宝 (天弘 )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万亿) 市场规模 :第三方支付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7 存款荒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 存款短期化、欠稳定化的趋势将会增加商业银行进行期限错配的难度,进而使得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更加复杂。一方面为了落实既定的资产增长计划,商业银行会加强主动负债,以补充资金, 但在监管规则的约束下,主动负债的规模又会受到监管限制,成本也会趋于上升,从而给资负管理带来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存款整体减少的情况下,抢夺的方式就是抬高存款的利率,这样负债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从上市银行的年报统计来看,我国上市银行净息差的平均值已从 2014 年的 2.72%下降至2017 年的 2.08%,存款成本上升已经对银行的经营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负债压力下,银行有动力转嫁成本压力,从而导致贷款等利率居高难下。 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难度加大,加剧实体融资难问题。 虽然逻辑上是资产派生存款,但在实践当中,商业银 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需要负债资金提供支持,尤其是一般存款,从银行自身经营的角度来看,缺少存款,自然难以扩大贷款规模,不利于商业银行发挥资金规模效应。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信用派生减少,社会整体的融资规模就会下行,资金无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年初以来央行多次进行降准、再贷款、纾困民企融资,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使宽信用落到实处。但从实际来看,虽然银行间的资金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但实体融资利率的下降却并不明显。商业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行业限制、风险偏好下降等诸多 限制,而存款荒也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缺少存款制约了商业银行放贷能力,这就使得实体经济融资依旧困难。实体融资减少,银行的存款更难以增加,金融到实体的传导似乎陷入了一个不利循环。 存款利率、理财利率与同业存单、银行间市场利率出现传导不畅。 今年货币政策已经转为中性偏松,银行间市场利率,包括同业存单利率都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存款利率、理财利率甚至贷款利率下行仍较为缓慢。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一般存款争夺仍激烈,导致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利率居高难下,相应的理财利率下行也较为缓慢。而银行负债端成本不能很快降低,银行存在很 强的转嫁成本压力,即便是降息等措施,对降低实体融资贵的效果也未必太好。这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一个重要症结。 图表 9: 逆回购 、同业存单、理财、贷款利率分化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因此,如何缓解存款荒、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已经成为市场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 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看似是最直接的办法,央行今年也进行了四次定向降准,释放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在金融去杠杆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重走货币政策全面放松、为影子银行松绑、刺激房地产的老路似乎已经不现实,政策的制定不仅仅要疗效还要看副作用。那么能否从微观层面寻找答案,通过化解存款荒问题,助推货币向信用的传导?本文是我们宽信用系列报告的第二篇,将从存款监管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01234567891013-12 14-09 15-06 16-03 16-12 17-09 18-06( %) 贷款利率 R007 理财利率 同业存单收益率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8 我国的存款监管体系:银行是个“指标动物” 商业银行作为高杠杆的特殊行业,受到诸多监管指标的限制,俨然是“指标动物”。存款作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 的主要部分,一直受到监管的高度关注。尽管存款没有被列为单独的监管大类,但有关存款的监管贯穿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方方面面。我们从现有的商业银行监管规则出发对我国的存款监管进行了梳理。 流动性 监管 指标 流动覆盖率 流动覆盖率( LCR) =优质合格流动性资产 /预期未来 30 天现金净流出,作为重要的监管指标之一,体现了商业银行对流动性压力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国对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是资产规模 2000 亿的银行要在 2018 年底达到 100%,小于 2000 亿的银行不做要求。 该指标设立的目的是对商业负债的长短期错配进行限制 ,约束对同业资金和短期批发融资的过度依赖。 LCR 之所以一定程度上作为存款监管的一部分,是因为在“现金流出”项目中对存款有着相应的分类和规定。 其中零售存款指自然人存放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分为稳定存款和欠稳定存款。而无抵(质)押批发融资项目中的“小企业客户的活期存款和剩余期限在 30 天内的定期存款”同样也包含稳定和欠稳定存款,二者的折算率不同。 由于现金流出是在分母端,因此折算率越高对银行越不利。 图表 10: 预期未来 30 天现金流出 零售存款项目 零售存款项目 折算率 活期存款和 30 天内到期的定期存款 ( 1)稳定存款 5% ( 2)满足有效存款保险计划的附加标准 3% ( 3)欠稳定存款 10% 剩余期限或提款通知期超过 30 天,且存款人无权在 30 天内提款或者提前提款导致的罚金显著超过利息损失的定期存款 0%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11: 预期未来 30 天现金流出 无抵(质)押批发融资项目 无抵(质)押批发融资项目 折算率 小企业客户的活期存款和剩余期限在 30 天内的定期存款 ( 1)稳定存款 满足有效存款保险计划的附加标准 5% 3% ( 2)欠稳定存款 10% 业务关系存款(不包括代理行业务) 由存款保险计划或提供同等保护的公开保证所覆盖的部分 满足有效存款保险计划的附加标准 25% 5% 3% 由非金融机构、主权实体、中央银行、多边开发银行和公共部门实体提供的非业务关系存款 该存款全额被有效存款保险计划或提供同等保护的公开保证覆盖 40% 20% 其他法人客户提供的融资 100%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泰证券研究所 净稳定资金比例 净稳定资金比例( NSFR) =可用的稳定资金 /所需的稳定资金,同样是仅适用于资产规模 2000 亿的银行,达标要求为 100%。作为流动覆盖率的补充,该指标是为了防止在市场繁荣、流动性充裕的时候过度依赖批发性融资,以确保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达到鼓励银行调整期限错配的目的。该指标越高,相当于银行稳定资金来源越充足,应对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能力越强。银行的可用稳定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资本、期限超过一年的优先股、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9 有效期在一年及以上的债务,还有 稳定的无确定到期日存款和期限小于一年但在银行出现极端压力事件时仍不会被取走的定期存款 。 由于存款相关的可用稳定资金是在分子端,因此折算率越低对银行越不利。 图表 12: 可用稳定资金 存 款相关的稳定资金 资本与负债项目(存款相关的稳定资金) 折算率 来自零售和小企业客户的稳定存款,包括无确定到期日(活期)存款和剩余期限小于 1 年的定期存款 95% 来自零售和小企业客户的欠稳定存款,包括无确定到期日(活期)存款和剩余期限小于 1 年的定期存款 90% 业务关系存款 50%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银保监会 图表 13: 可用稳定资金 其他稳定资金 资本与负债项目(其他稳定资金) 折算率 ( 1)监管资本(含监管资本扣除项,但不包括剩余期限小于 1 年的二级资本工具) 100% ( 2)有效剩余期限在 1 年及以上的其他资本工具,但不包括若行权将会使预期剩余期限降到 1 年以下的带有明确或嵌入期权的资本工具 ( 3)有效剩余期限在 1 年及以上的所有有担保和无担保借款和负债,包括定期存款,但不包括最终剩余期限 1 年以上的负债产生的 1 年以内的现金。 ( 1)非金融企业客户提供的剩余期限小于 1 年的(有担保和无担保)融资 50% ( 2)主权、公共部门实体以及多边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剩余期限小于 1 年的融资 ( 3)以上所列之外的剩余期限在 6 个月到 1 年的其他有担保和无担保融资(包括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剩余期限在 6 个月到 1 年的融资)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泰证券研究所 流动性匹配率 流动性匹配率 =加权资金来源 /加权资金运用,适用范围为所有商业银行。考虑到实际操作困难,要求在 2020 年末达到 100%,此前仅作为监测指标。流动性匹配率主要用以衡量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配置结构:指标更高说明存在“借短贷长”的问题。加权资金来源中,对各项存款和同业存款规定了不同的折算率,其中各项存款是除了中央银行资金外唯一一个可以在剩余期限小于三个月的资金中占有权重的项目。 由于存款相关项目在分子端,因此折算率越低对银行越不利。 图表 14: LMR 项目分类及折算率 项目 折算率(按剩余期限) 3 个月 3-12 个月 1 年 加权资金来源 (1)来自中央银行的资金 70% 80% 100% (2)各项存款 50% 70% 100% (3)同业存款 0% 30% 100% (4)同业拆入及卖出回购 0% 40% 100% (5)发行债券及发行同业存单 0% 50% 100% 加权资金运用 (1)各项贷款 30% 50% 80% (2)存放同业及投资同业存单 40% 60% 100% (3)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 50% 70% 100% (4)其他投资 100% (5)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视情形确定的项目 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视情形确定 注: 1 卖出回购、买入返售均不含与中央银行的交易。 2 7 天以内的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的折算率为 0%。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泰证券研究所 固定收益 研究 /专题研究 | 2018 年 12 月 28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0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优质流动性资产 /短期现金净流出。从计算方法上来讲,可以将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看做是简易版的流动性覆盖率。该指标适用范围是资产规模 2000亿的银行,要求在 2018 年末达到 100%。旨在确保商业银行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确保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保障自己未来 30 天的流动性。 存款相关项目主要在分母端,因此折算率越低对银行越有利,零售和小企业存款折算率最低。 图表 15: 优质流动资产充足率折算率 分子 (1)一级资产(现金、超额准备金、国债等) 100% (2)二级资产( AA-以上信用债、铁道债、地方政府债等) 85% 分母 可能现金流出 确定现金流入 (1)一般性存款 ( 1)贷款 50% 零售存款与小企业存款 8% 大中型企业存款和机构存款 35% (2)同业业务 ( 2)同业业务 结算目的同业存款 25% 结算目的存放同业 0% 质押式和买断式卖出回购 5% 买断式买入返售 0% 其他同业业务 100% 其他同业业务 100% (3)发行债券 100% ( 3)投资债券 (4)来自中央银行的资金 0% ( 4)投资金融工具 视情形确定 (5)其他项目 ( 5)其他项目 视情形确定 衍生产品净负债 100% 不可无条件撤销的承诺和银行承兑汇票 10% 保函和信用证 2.5% 表外理财产品 5%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泰证券研究所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资产 /流动性负债,监管范围为全部商业银行,最低标准为 25%,由于该指标提出的时间较早,经过多年的调整和适应,银行的达标压力已经不大。 流动性 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不设定具体的监管指标达标值,而是根据不同时期,异动情况和同业对比而提出相应的监管意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提到商业银行应将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全部纳入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及时监测指标变化并定期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当能够及时计算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并在必要时加大监测频率。 出现监测指标波动较大、快速或持续单向变化的,应当分析原因及其反映出的风险变化情况,并及时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因此,存款在监测指标中也会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 1)最大十户存款比例 =最大十家存款客户存款合计 /各项存款 100%,该检测指标衡量了银行存款的集中度。 ( 2)存贷比 =调整后贷款余额 /调整后存款余额 100%。虽然存贷比指标已经在 2015 年由监管指标变为监测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存贷比依旧是银行经营的重要约束,存贷比往往不能超过 75%。 ( 3)流动性缺口 =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 -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负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