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eaderTable_User 809578450 1726556524 1376039218 HeaderTable_Industry 13020400 看好 investRatingChange.same 173833568 深度报告 HeaderTable_StatementCompany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行业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依托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充电设备市场空间较大。 2018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 76%,客车及物流车受补贴退坡影响销量小幅下滑,预计中长期伴随新能源公交车渗透率提升及“路权”政策对物流车应用推动,整体销量将实现稳定增长。 我们认为充电设备规模的上限为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发展速度相匹配,充电设备规模的下限为充电设施与电动车充电量的发展速度相匹配。 预计 2020 年充电桩累计规模 在 140-177 亿元 , 2025 年累计规模 在 770-1290 亿元 , 2020-2025 年新增市场 CAGR 在 25%-50%之间。 设备制造环 节短期竞争格局严峻,中长期大功率趋势提升集中度。 充电桩设备 技术门槛及差异化程度不高,价格竞争成获取市场份额 关键。 中长期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大功率充电成趋势。 大功率充电 一方面满足用户快速充电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充电站投资回报率。 大功率充电模块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清晰。 单功率模块功率密度适度提升有助于降低单瓦成本,因此开发大功率模块,是设备制造商扩大盈利空间的必然选择。在同源技术领域有技术沉淀的企业能够 大幅减少研发投入及电路测试成本。 预计在此背景下,具备大功率模块及设备生产能力的企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下游对设备制造企业的价格压力将有所缓解,设备制造环节盈利能力将逐步趋稳。 运营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提高利用率成关键。 充电运营环节的市场空间由充电站总充电时长及服务费水平决定。预计到 2025 年运营环节市场规模将达 1620 亿元 。 2016-2018 年运营环节 CR5 及 CR10 均在 80%及 90%左右。高集中度的市场格局主要得益于充电设施运营环节较高的前期投入及极强的规模效应。未来几年运营环节百亿级的市场规模仍将主要被 10 名左右运营商瓜分。 盈利能力方面,根据典型充电站模型,进一步提高桩利用率并且 /或者提高 服务费是提升充 电站内部收益率的最有效途径。 充电服务费方面,我们判断 2019-2020 年放开服务费管制 地区将增多,服务费水平出现分化的可能性加大。中长期伴随 竞争程度加剧,充电服务费将 呈现下滑态势。 由于短期服务费仍要受政策限制,加速推动行业盈利拐点到来的最关键因素在于提升充电桩利用率。 运营商应加强运维管理及互联互通能力,在运营模式上也应进行创新性探索。目前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包括 ChargePoint 实行的“充电 App+增值服务 +大数据入口”模式及“运营商 +终端用户 +众筹建桩”模式。 投资 建议与投资标的 充电设备制造环节短期技 术门槛及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 价格压力 较大,有技术实力及成本优势布局大功率充电的制造企业将有效抵御降价趋势,建议关注 科士达 (002518,未评级 )、中恒电气 (002364,未评级 )、通合科技(300491,未评级 )。运营环节提高利用率是加快盈亏平衡点到来的最有效途径。创新运营模式、开展建设 专用充电站并提升运维能力是 有效方法。建议关注 运营商头部企业 特锐德 (300001,未评级 )。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推广速度远不及预期,影响充电桩整体市场规模; 伴随大功率充电设备占比提升,安全事故频发,对大功率设备及充电模块的推广进程将造成较大影响。 Table_Title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 Table_BaseInfo 行业评级 看好 中性 看淡 (维持 ) 国家 /地区 中国 /A 股 行业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报告发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7 日 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 WIND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 彭 翀 021-63325888-6103 pengchong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4050002 Table_Contacter 联系人 陈聪颖 021-63325888-7900 chencongyingorientsec 彭海涛 021-63325888-5098 penghaitaoorientsec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新能源专用车短期承压,中长期仍然乐观 2018-11-21 动力电池回收: 2020 年集中放量, 2025年规模超过 370 亿 2018-10-23 -42%-28%-14%0%14%18/0218/0318/0418/0518/0618/0718/0818/0918/1018/11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沪深300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深度报告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2 目 录 依托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充电设备市场空间大 . 5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行业高景气度,未来增长确定性强 . 5 国内充电桩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但市场缺口仍然较大 . 8 2020-2025年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速预计在 20-45%之间 . 10 政策逐步落地,多方面引导充电桩市场快速发展 . 12 产品侧新国标推出,互联互通趋势增强 . 13 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土建规划 . 13 补贴从前端购置逐步转向支持充电设施及运营 . 14 充电设施建设及后续运营环节补贴落地 . 14 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 . 15 设备端短期竞争激烈,中长期大功率趋势提升集中度 . 15 技术门槛及产品差异化程度决定竞争格局及盈利空间 . 16 大功率充电成趋势,产业协同发展成关键 . 18 运营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提高利用率成关键 . 22 运营环节市场空间较大,发展速度较快 . 22 竞争格局明晰,提升利用率是加速盈利拐点到来的根本因素 . 23 运营环节集中度较高,服务费及利用率对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23 短期服务费有望出现分化, 长期服务费下滑趋势凸显 27 提升充电桩利用率是加速行业盈利拐点到来的根本因素 28 投资建议 . 31 风险提示 . 35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深度报告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3 图表目录 图 1:新能源乘用车 2012-2018 年销量持续上升(万台) . 5 图 2: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 2012-2018 年销量(万台) . 5 图 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测数据 . 6 图 4:交流充电桩电气工作原理 . 6 图 5:直流充电桩功率模块结构组合 . 7 图 6:直交流充电桩比较 . 7 图 7:充电桩产业链汇总 . 7 图 8:我国充电桩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万个) . 8 图 9: 2018 年公共类快充站对于运营类电动车的发展缺口问题更为突出(万台) . 9 图 10:预计 2020 年充电桩需求规模达到 210 万个, 2025 年达到 2609 万个 . 10 图 11:预计 2020 年充电桩市场规模上限达到 177 亿元, 2025 年达到 1290 亿元 . 11 图 12:预计 2020 年充电桩市场规模下限达到 140 亿元, 2025 年达到 770 亿元 . 12 图 13:充电设备新国标修改内容 . 13 图 14: 2020 年我国充电设施建设目标(按应用场景划分) . 13 图 15: 2020 年我国充电设施建设目标(按地区划分) . 13 图 16: 2018 2020 年各省(区、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补标准(辆,万元) . 14 图 17:我国各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环节补贴 . 14 图 18:直流充电桩成本结构 . 16 图 19:国内主要充电设备制造企业情况 . 16 图 20:国网招标显示设备制造环节竞争压力较大 . 17 图 21:国网近几年招标平均价格呈下降态势(元 /W) . 18 图 22:主要设备供应商毛利率呈下降趋势 . 18 图 23:国外快速充电系统条件定义信息表 . 19 图 24:各品牌量产车型充电功率范围 . 19 图 25:随充电桩功率提升,单桩投资回报率不断上升,成本回收期不断缩短 . 19 图 26:大功率模块有效帮助模块制造商提升盈利空间 . 20 图 27:解决大功率模块成本提升的关键一是规模化采购,二是技术积累 . 20 图 28:大功率充电对电池充电倍率的要求日益提高 . 21 图 29:主要省市新能源乘用车及商用车充电服务费征收标准(元 /kWh) . 22 图 30:充电运营环节未来充电量预测(亿 kWh) . 22 图 31:充电运营环节充电服务费规模预测(亿元) . 22 图 32:截止 2018 年底前十名运营商充电桩数量(万台) . 23 图 33: 2016(内圈)及 2018 年充电设施运营环节市占率水平 . 23 图 34:特来电近三年充电量情况(亿度 /年) . 24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深度报告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4 图 35:伴随利用率提升,公司亏损逐步收窄(亿元) . 24 图 36:一个典型充电站的初始投资成本结构 . 24 图 37:典型充电站资本金 IRR 及全投资 IRR 计算模型结果 . 25 图 38:充电设施运营环节毛利率与设备制造环节比较相对较低 . 26 图 39:充电站影响全投资 IRR 各变量敏感性分析 . 26 图 40:充电站影响资本金 IRR 各变量敏感性分析 . 26 图 41:服务费提高对 IRR 的影响曲线 . 28 图 42:各地区关于充电站考核政策汇总 . 28 图 43: ChargePoint 基于充电 App 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 . 29 图 44: 特来电三种 “共建共享 ”合作模式 . 30 图 45:单桩每日累计充电小时数最低标准 . 31 图 46:科士达营收及净利润情况(百万元) . 32 图 47:科士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 32 图 48: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情况(百万元) . 33 图 49:中恒历年充电桩中标情况及占比(台) . 33 图 50:通合科技充电站解决方案示意图 . 33 图 51:通合科技营收及净利润情况(百万元) . 33 图 52:特锐德营收及净利润情况(百万元) . 35 图 53:公司股权激励解除限售条件 . 35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深度报告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5 依托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充电设备市场空间大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行业高景气度 ,未来增长确定性强 新能源汽车 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2018 年整体上扬趋势不变 。 过去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伴随国家接连出台的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飞跃式发展, 2012-2018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CAGR 达到 113%。进入 2018 年以来,虽然受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波动, 尤其是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市场不及预期, 但 整体上扬趋势没有改变。 2018 年新能源 汽车 合计销量 达到 118.8 万台,同比增速达到 5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 实现销量 101.7 万台,同比增速达到 76%, 虽然在 6、 7 月份受补贴政策切换影响,销量出现短暂下滑,但伴随市场情绪逐渐稳定, 8 月份后景气度又得到较快回升。 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受补贴政策下滑影响较大,上半年均出现明显抢装趋势,下半年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实现销量 10.4、 6.7 万台,同比下滑 1%及 15%。 图 1: 新能源乘用车 2012-2018 年销量持续上升(万台) 图 2: 新能源 客车 及专用车 2012-2018 年销量(万台) 数据来源: 乘联会、 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乘联会、 东方证券研究所 虽然短期受补贴退坡政策影响,但长期 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确定性强。 我们持续看好新能源汽 车未来增长空间。对于新能源客车而言,预计 未来新能源客车主要增量空间来自于公交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及在经济性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公路客车销量的不断提升。 对于新能源专用车而言,虽然在补贴方面 退坡力度较大,但国家相应 出台“路权”等 政策促进 新能源物流车的销售。另外各地也推出物流车相关政策及规划, 预计其在未来几年仍将有较大 增长空间。 对于新能源乘用车而言, 伴随补贴政策的持续退坡,新能 源乘用车消费属性将持续增强,预计 整体销量增速将进入较为平稳状态。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20 年新能源汽车 要 实现 产销 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达 500 万辆。 另外根据 2017 年 5 月份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水平将达到 700 万辆。 据此我们估算 2018-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及专用车产销量 CAGR 将分别达到 31%、 7%及 18%。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深度报告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6 图 3: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测数据 万辆 2018 2019E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新能源乘用车 101.7 135.0 190.0 260.0 350.0 460.0 560.0 665.0 YOY% 76% 33% 41% 37% 35% 31% 22% 19% 新能源客车 10.4 12.4 13.2 13.8 14.4 15.1 15.7 16.3 YOY% -1% 19% 6% 5% 4% 4% 4% 4% 新能源专用车 6.7 8.6 10.4 12.2 14.1 16.2 18.6 21.1 YOY% -15% 28% 21% 17% 16% 15% 14% 14% 数据来源: 乘联会、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东方证券研究所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规模 持续扩大,对充电设备的需要也与日俱增。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能补给方式主要 分为充电和换电两种。我国当前 以 充电为主要发展方向,换电站数量较少。具体来看, 充电模式又 分为 常规充电及快速充电两种, 常规充电对应的充电设备为交流充电桩, 是指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 220V 或 380V 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交流充电桩无法为电池 直接充电,需连接车载充电机才能完成充电过程, 由于车载充电机功率相对较小, 因此 交流充电桩 充电时间较长,但对蓄电池的寿命影响较小,且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 图 4: 交流充电桩电气工作原理 数据来源: 电动汽车充电桩、 东方证券研究所 快速充电对应的充电设备为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是指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可为非车载电动汽车电池提供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内置大功率直流充电模块,可以输出高达 150-400A 的电流,从而实现快充的功能。充电过程中,三相交流电经配电变压器降压后,统一经 整流 装置变为直流电,再经滤波后通过 DC/DC 功率变换器,经高频功率变换器变换输出需要的直流,再次滤波后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 另外由于直流充电桩 功率通常为 50-100kW 的大功率, 需要配备专用的供电线路及变压器等设 备,因此安装成本高于交流充电桩 。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深度报告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7 图 5: 直流充电桩功率模块结构组合 数据来源: 电动汽车充电桩、 东方证券研究所 因此交流及直流充电桩在充电时长、投资成本、技术难度及应用场景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充电时长角度,交流充电桩一般在 5-8 小时左右,而直流充电桩仅需要 20-30 分钟,因此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仅在 1-3kW,而 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高达 50-100kW。另外 直流充电桩成本普遍在 3-5 万元左右,而交流充电桩由于没有 变压器、滤波装置等部件,成本较为低廉 。 图 6: 直交流充电桩比较 充电桩类别 输入 输出 应用场景 充换电时间 充电功率 (kW) 对蓄电池寿命影响 基础设施投入 建站特征 设备平均价格 (万元 /台 ) 交流充电桩 交流电网220V 电压 220V,电流16-32A 停车场、家庭的充电接口 5-8 小时 1-3 有利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对电网的冲击及配电扩容要求低,占地面积小,布点灵活 0.3 直流充电桩 三相四线AC380V 持续可调直流电,最大电压 750V,最大电流 250A 快速充电站 0.3-0.5小时 50-100 有损害 变压器、谐波装置费用较高 快充电站的建设占地面积较大,对配电要求较高 3-5 数据来源: 电动汽车充电桩 、中国产业信息网、 东方证券研究所 根据目前国内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充电桩产业链可以大致分为设备生产商、充电运营商及整体解决方案商。 设备生产环节还可以具体分为上游的充电模块、充电枪、滤波装置、断路器、交流 /直流接触器、直流熔断器 等 ,中游的交直流充电设备及车载充电机,同时还包括配电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生产商。下游充电设备运营商可以大致分为电网、国资背景及民营资本三种类型,同时部分整车厂也参与到充电站运营之中。另外,部分设备运营企业具备垂直一体化能力,即集充电模块生产、充电设备制造及充电站运营能力于一身,如特锐德、易事特及奥特迅等。 图 7: 充电桩产业链汇总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深度报告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8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整理 国内充电桩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但市场缺口仍然较大 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 两个阶段,一是 2013 年 及 以前的 初步试水阶段,二是 2014年及以后的较快成长阶段。 2013 年及以前由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量尚没有呈现较强的规模优势,因此 充电桩行业 的 发展 主导力量来自 于政府推动,参与者均为 国电 、南电等国有企业 ,且 应用对象均为公共汽车或 政府 内部用车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 2012 年开始对充电桩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到 2015 年建成 2000 个充换电站、 40 万个充电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提出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且充电设施数量应适度超前于新能源汽车推广 。 但 这一阶段由于国家政策扶植的重点仍在新能源汽车购置环节,且行业标准及运营模式尚在摸索,因此除比亚迪等少数车企外,基本没有民营资本进入充电桩领域。 但在政府力量的参与下,该阶段我国充电桩行业仍实现较快增长, 2010-2013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从 0.11 万个提升至 2.25 万个, CAGR 达到 173%。 2014 年及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销售趋势的逐渐形成 , 在国家 扶植 政策的引导下,民营资本开始进入该领域。 2014 年 5 月,国家电网宣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设施建设,随后 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从用电价格、充电服 务费、运营补贴等多维度促进充电桩扶植政策落地,并于 2014 年 11 月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到一定数量的地区安排相应充电设施奖励,首次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环节与 充电设施补贴相挂钩。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特来电、万帮新能源、普天新能源等民营企业开始涌现。我国 充电桩行业 开始呈现出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存的局面。 由此充电桩行业进入较快增长阶段, 2014 年至2017 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从 3.1 万个增长至 21.4 万个, CAGR 达到 91%,同时 2017 年已经建成私人充电设施达 23.2 万个。 图 8: 我国充电桩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万个)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深度报告 充电桩景气度持续向上,产业链提质增效正当时 9 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东方证券研究所 当前我国新能源充电桩保有量 位居全球第一,但整体建设速度仍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相关数据统计, 2018 年 我国充电桩保有量合计达到 80.8 万个, 其中 公共类充电设施 32.8 万个, 相比 2017 年增加 11.4 万个, 私人充电设施 48 万个 ,相比 2017 年增加 24.8 万个 。预计到 2018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保有量将达到 270 万辆,我们预计到 2018 年底需要直流快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79.7万辆,慢充的非运营类车辆规模在 191.6万辆左右。根据 2018年充电桩保有量情况,可以计算出整体车桩比为 3.4:1,新能源运营车与公共快充桩的车桩比为5.76:1,新能源非运营车与慢充桩的车桩比为 2.86:1。 相较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规划的到 2020 年车桩比近 1:1 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可以看出在 充电桩整体发展速度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匹配的 大背景下,公共类快充电站即直流充电桩相对于运营类电动车的发展缺口问题更加突出。 图 9: 2018 年公共类快充站对于运营类电动车的发展缺口问题更为突出(万台) 数据来源: 中国充电联盟、 东方证券研究所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