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XX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XX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0页
XX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0页
XX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目录  1 前言  . 1-1 1.1 建设项目的特点 . 1-1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 1-2 1.3 主要环境问题 . 1-2 1.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2 2 总则  . 2-1 2.1 编制依据 . 2-1 2.2 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 2-3 2.3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 . 2-10 2.4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 2-11 3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 3-1 3.1 建设项目概况 . 3-1 3.2 工程方案 . 3-5 3.3 交通量预测 . 3-18 3.4 工程土石方平衡及“三场”设置 . 3-21 3.5 项目占地与拆迁情况 . 3-25 3.6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 3-26 3.7 施工方案 . 3-26 3.8 工程分析 . 3-28 3.9 工程占地合理性及与规划符合性分析 . 3-39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4-1 4.1 自然环境概况 . 4-1 4.2 社会环境概况 . 4-3 4.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4-5 4.4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4-9 4.5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4-10 4.6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4-14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1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5-1 5.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4 5.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55 5.4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66 5.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5-67 5.6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5-68 6 环境风险评价  . 6-1 6.1 环境风险识别 . 6-1  II6.2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概率计算 . 6-1 6.3 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 6-3 6.4 小结 . 6-8 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7-1 7.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 7-1 7.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 7-4 8 水土保持方案  . 8-1 8.1 水土流失现状 . 8-1 8.2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环节 . 8-1 8.3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 8-3 8.4 水土流失预测 . 8-4 8.5 水土流失措施方案 . 8-9 8.6 水保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 8-10 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9-1 9.1 环境经济效益损益分析 . 9-1 9.2 环境保护投资及其效益分析 . 9-2 9.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9-4 10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 10-1 10.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 10-1 10.2 环境监测计划 . 10-5 10.3 工程环境监理计划 . 10-6 10.4 人员培训计划 . 10-10 11 公众参与  . 11-1 11.1 公众参与的目的与形式  . 11-1 11.2 环评信息公示  . 11-1 11.3 公众参与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 11-3 11.4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与分析  . 11-8 11.5 公众意见分析及反馈  . 11-10 11.6 公众参与结论  . 11-11 12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 12-1 12.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12-1 12.2 合法性评估 . 12-1 12.3 可行性评估 . 12-1 12.4 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分析 . 12-2 12.5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12-2 12.6 小结 . 12-3 1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3-1  III13.1 项目概况 . 13-1 13.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3-1 13.3 水土保持方案 . 13-7 13.4 工程建设环境可行性 . 13-9 13.5 公众参与 . 13-9 13.6 主要环保措施和竣工验收 . 13-9 13.7 综合结论 . 13-15 附图:  附图 1  周边路网关系图  附图 2-1 规划一路平面线路图  附图 2-2 规划二路平面线路图  附图 2-3 高架桥平面线路图  附图 3-1 规划一路纵断面图  附图 3-2 规划二路纵断面图  附图 3-3 高架桥桥梁立面图  附图 4 快速通道平、纵断面图  附图 5 污水管道系统图  附件:  附件 1 委托书  附件 2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 3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  附件 4 福建省林业厅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附件 5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附件 6 标准确认函  附件 7 监测报告  附件 8 部分公众参与材料  附件 9 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 10 专家组长复审意见  附件 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IV 1-1第 1章 前言    1.1 建设项目的特点  武夷新区是继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后,福建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精神,着力先行先试的又一重大部署。 2009 年下半年以来,武夷新区建设列入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 和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明确提出要加快谋划建设武夷新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国际性旅游观光休闲基地、闽浙赣交界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拟建项目的建设不仅将加强武夷新区与建阳、建瓯、邵武、南平城区等周边区域的快速链接,进而拓展城市规模,而且将极大的辐射到新区的土地开发,促进新区的建设,从而完善城市布局,提高未建城区的土地价值。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做强做大武夷新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2012 年 12 月 18 日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取得南平市城乡规划局武夷新区分局颁布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选字第350700201200217 号) (附件 2) ; 2012 年 12 月 20 日建阳市国土资源局以“潭产业国土资 2012预 233 号”对项目的建设进行了审查(附件 3) ;福建省林业厅以“闽林地审 2012944 号”对项目用林进行审核(附件 4) , 2013 年 1 月 15 日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附件 5) 。  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由三条道路(快速通道、规划一路和规划二路)及站前高架桥工程组成。其中快速通道长 1034.264m(桩号:K28+611.348K29+645.612) ,红线宽 7695.5m,道路以主辅路形式,主路设计时速 60km/h,辅路设计时速 40km/h,一期仅实施辅道,主车道及跨线桥远期实施近期简易绿化。规划一路长 1114.458m(桩号: K0+494.636K1+609.094),红线宽 30m,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时速 30km/h。规划二路长 429.353m(桩号:K0+684.365K1+113.718) ,红线宽 30m,设计时速 30km/h。站前高架桥共由主桥 A 及 B、 C、 D 三个匝道组成:主桥 A 为南北走向,长 295m,宽 20m; B 匝道位于主桥 A 北侧,长 280.753m,宽 8m; C、 D 匝道位于主桥 A 南侧, C 匝道长 284.785m,宽 8m,其中 D 匝道规划远期建设,不在本次评价内容中。  本次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 程、桥梁工程、电力工程、管线综 1-2合、绿化工程等。建设期约 15 个月, 2013 年 4 月动工,至 2014 年 7 月完工,预计 2015 年通车营运,工程总投资 2.4 亿元,总用地面积 13.9377hm2,占用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及其他土地等。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 2013 年 11 月 18 日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附件 1) 。接受委托后,我司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查阅相关工程资料,踏勘现场,收集资料,于 2013年 11 月 20 日 2013 年 12 月 3 日对项目进行一次公示,在完成报告书简本后,于 2013 年 12 月 16 日 2013 年 12 月 27 日进行二次公示和 2013 年 12 月 28 日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于 2014 年 1 月完成了本报告书的编制,根据 2014 年 1月 18 日 -2014 年 1 月 19 日南平市环保局武夷新区分局组织召开的专家技术审查会的具体意见,我司组织技术人员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将编制完成的项目报批本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1.2-1。  1.3 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于生态型项目, 施工和营运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施工期:项目永久占地对沿线农业 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填、挖作业将对沿线自然植被及动物的生境形成破坏; 施工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和废气污染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产生影响等。  ( 2)营运期: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对沿 线声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可能引发水污染、环境空气、土壤污染等事件;项目交通量的增长对项目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符合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得到社会各阶层大多数公众的支持。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 1-3区域交通条件,满足新区建设的交通需要,同时又进一步的促进武夷新区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产业集聚。通过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营运阶段加强环境管理和施工期环境监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环境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缓解, 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在严格执行环保 “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图 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1-4 2-1第 2章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相关法律法规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 年 9 月;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6 月;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0 年 9 月;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7 年 3 月;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5 年 4 月;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2011 年 3 月;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004 年 8 月;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1998 年 4 月;  ( 10 )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国务院,国发 199836 号, 1998 年;  ( 11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1998 年 11 月;  ( 12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2008 年 10 月;  ( 13 )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2003 年 6 月;  ( 14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发 200628 号, 2006 年 2 月;  ( 15 )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 200394 号, 2003 年 5 月;  ( 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 2004 年 8 月;  ( 17 )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 20107 号, 2010 年 1 月;  ( 18 ) 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 , 环发 2010144 号, 2010 年 12 月;  ( 19 ) 关于印发 的通知 ,水保 200112号文,水利部、交通部, 2001 年 1 月;   2-2( 20 ) 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 ,交环发 2004314 号文,交通部, 2004 年 6 月;  ( 21 )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办200870 号,环境保护部, 2008 年 9 月;  ( 22 )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发 2007184 号,原国家环保总局, 2007 年 12 月。  2.1.2 技术规范  ( 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J/T2.1-2011;  ( 2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  ( 3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J/T2.3-93;  ( 4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2.4-2009;  ( 5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HJ19-2011;  ( 6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610-2011;  ( 7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 HJ/T169-2004;  ( 8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 GB50433-2008;  ( 9 )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 JTGB04-2010;  ( 10 )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试行 ) , JTJ005-96;  ( 11 )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 HJ/T393-2007) ;  ( 12 )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 GB50118-2010。  2.1.3 地方法规、政府规章等文件  ( 1 ) 福建省森林条例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2002 年 1 月;  ( 2 )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2002 年 10 月;  ( 3 ) 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 1995 年 10 月)及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 , 2002 年 8 月;  ( 4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1996 年 9 月;  ( 5 ) 福建省交通厅关于加强交通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闽交运安2003173 号, 2003 年 5 月;  ( 6 ) 关于加强公路两侧建筑管理的规定 , 福建省人民政府, 1996 年 3 月;   2-3( 7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征地拆迁补偿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4 年 1 月。  2.1.4 项目相关文件、资料  ( 1 )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 20102030)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2 年;  ( 2 ) 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 2013 年 11 月 18 日;  ( 3 ) 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代工可)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2 年 02 月;  ( 4 ) 关于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闽北经开管发展回 20131 号) , 2013 年 1 月 15 日;  ( 5 ) 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潭产业国土资 2012预 233 号) , 2012 年 12 月 20 日;  ( 6 ) 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 (选字第 350700201200217 号) , 2012 年 7 月 20 日;  ( 7 ) 福建省林业厅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闽林地审 2012944 号) , 2012年;  ( 8 ) 建设单位提供与本项目相关的其它资料。  2.2 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2.2.1 环境影响因素筛选  在对本项目沿线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沿线的环境状况和工程规模,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各阶段环境影响因素筛选见表 2.2-1。   2-4表 2.2-1  环境影响因素的矩阵识别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前期  施工期  营运期  占地  排水及护坡  路基 路面材料运输机械作业  运输行驶  绿化  环境质量  声环境       环境空气       地表水质      生态  陆生植被         陆栖动物         农业生态         水土保持       社会发展  就业、劳务         经济          旅游         土地开发利用          居民出行、 交往        城镇规划          生活质量  居住          美学     景观       注: /:长期 /短期影响;  涂黑 /白:不利 /有利影响;  空白:无相互作用。  由表 2.2-1 可见, 道路占地对土地利用将产生不利影响 (改变了土地的用途) 。施工期的影响大都为短期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工程开挖、弃土石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干扰等。营运期的长期不利影响主要为汽车噪声、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及路面雨水径流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交通也会带来许多长期有利影响, 营运期的长期有利影响主要为运输行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沿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  2.2.2 评价因子  本项目评价因子如表 2.2-2 所示。  表 2.2-2   评价因子一览表  项目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  地表水  pH、 CODMn、 BOD5、 NH3-N、 SS   大气  pM10、 CO、 NO2、 SO2NO2、 CO 声  连续等效 A 声级  生态  土地利用现状、动植物、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水土流失 2-52.2.3 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声环境、环境空气及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见表 2.2-3。  表 2.2-3  工程线路走向涉及的环境功能区类别一览表  环境要素  涉及区域  区域现状  功能类别  声环境  沿线评价区域  以居民居住为主要功能  2类  环境空气  沿线评价区域  农村地区  二类  水环境  崇阳溪 (项目区域上游 1km 至下游 5.5km 将口镇铁路大桥)渔业用水、游泳用水  类  根据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 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见表 2.3-2 及图2.2-4。  表 2.2-4  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  生态功能分区单元  生态环境敏感性  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  生态区  生态亚区  生态功能区  闽东闽中和闽北闽西生态区   1 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亚区  1106 建溪流域河谷盆地复合农林业与生态城镇生态功能区  土壤侵蚀敏感、酸雨轻度敏感与敏感相间分布、地质灾害敏感与高度敏感相间分布、部分地区生态敏感和高度敏感  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复合农林业生态环境  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管护好区内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发展可持续林产业;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保护好区内水库及饮用水源水体的水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工业区,保护和修缮好文化遗产地,加强沿205 国道的绿色通道建设及南浦溪两岸的景观建设,发展生态旅游。 2-6图 2.2-1 本项目位置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图  项目位置   2-72.2.4 评价标准  根据南平市环保局武夷新区分局关于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工程执行环境保护标准的函(附件 6) ,本评价执行如下标准:  2.2.4.1 水土流失评价指标  不同侵蚀类型区宜采用不同的容许土壤流失量,见表 2.2-5。水土流失评价指标采用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