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深度 报告 三点看透国内 BIM 行业,千亿蓝海待挖掘 报告摘要 : Table_Summary 看点一:技术渗透率低,仅 10.4%的企业大规模推广 BIM。 BIM 技术开启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 让建筑信息化从 CAD 时代迈入 BIM时代。 BIM 在发达国际已经 初步 得到普及 , 2012 年美国 BIM 渗透率高达 71%,其中 74%的承包商在实施 BIM,超过建筑师( 70%)、机电工程师( 67%) ;英国要求在 2016 年 实现 全面 协 同三维 BIM 应用;日本已经制定建筑信息化标准 CALS/EC。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 BIM技术普及仍处于较低水平。 BIM 技术推进情况, 25.5%的企业尚无推进 BIM 计划, 38%的企业仍处于 BIM 概念普及阶段 , 开始使用 BIM的企业仅为 36.5%,其中 26.10%的企业仅在试点项目上使用 BIM,10.4%企业开始大规模推广 BIM。 BIM 费用投入上, 78.3%的企业投入在 50 万元以下, 6.6%的企业投入在 50-100 万, 8.8%的企业费用投入在 100-500 万,仅有 6.6%的企业费用投入在 500 万元以上。 BIM产品在 新开工项目使用率方面, 64.7%企业 使用率 低于 10%,使用率在 10%-30%企业仅为 20.6%,而 9.10%企业使用率达到 30%-50%之间,仅有 5.6%企业使用率在 50%以上。 多项指标表明, 相比于发达国家市场, 我国 BIM 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看点二:行业成长性好,“ BIM+”形式多样化,加速行业发展。 GIS、物联网、 VR 等新技术兴起,并往建筑行业渗透 ,进一步丰富 BIM技术的内涵 。 “ BIM+PM”将 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 BIM+GIS” 让 施工 环境显示更加直观和真实 ;“ BIM+物联网 ”在物料管理 、人员管理以 及装配式项目 施工 中有效应用 ,提高管理和施工效率。“ BIM+三维激光测量 ”不仅可以提高项目检测效率而且能对现有建筑进行逆建模。“ BIM+VR” 增加设计效果的浸入感 。“ BIM+”形式不断丰富,将加速行业发展。 看点三:市场空间大,四大细分市场共筑千亿市场空间。 BIM 行业市场 可 分为 BIM 产品市场、 BIM 咨询市场、 BIM 培训市场和 BIM运维市场 四大领域 。 BIM 产品主要使用场景是建筑项目工地,目前全国建筑项目数约 50 万个,产品单价约 10 万元 /项目, BIM 产品市场空间约 500 亿元。 BIM 咨询市场通常以新房修建过程中 BIM 业务咨询为主,按建筑面积收费, 现阶段每年新开工面积约 50 亿平方米,单价约 10 元 /平方米, BIM 咨询市场空间约 500 亿元。 BIM 培训市场主要给建筑从业人员进行 BIM 培训为主,单价约 100-200 元 /人,现在建筑从业人数约 5000 万人 , BIM 培训市场空间约 50 亿元。 BIM运维市场主要是针对存量建筑,现阶段城市住宅建筑面积约 230 亿平方米,单价 5 元 /平方米, 粗略 估计市场空间超 1000 亿元。 风险提示: BIM 行业 发展 不及预期, 建筑行业经营风险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上次评级: 优于大势 Table_PicQuote 历史收益率曲线 -19%-12%-5%2%9%16%2016/92016/102016/112016/122017/12017/22017/32017/42017/52017/62017/72017/8计算机 沪深300Table_Trend 涨跌 幅( %) 1M 3M 12M 绝对 收益 11.65% 13.28% -8.48% 相对 收益 9.13% 5.84% -23.04% Table_Market 重点公司 投资评级 广联达 买入 超图软件 买入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计算机行业 2017 年中 报业绩综述:行业维持高成长,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2017-09-07 软件赛道之建筑行业信息化(一):风口已至,建筑信息化迎来行业黄金发展期 2017-08-28 信息安全行业深度报告:信息安全传统市场稳增长,新兴市场多点爆发 2017-07-30 坚守确定性龙头,寻找爆发性成长 2017-07-06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闻学臣 执业证书编号: S0550516020002 研究助理:何柄谕 执业证书编号: S0550116040012 010-63210812 hebynesc /计 算机 发布时间: 2017-09-25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2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目 录 1. BIM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性技术 . 5 1.1. BIM 技术开启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 .5 1.1.1. BIM 技术拉开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序幕 . 5 1.1.2. BIM 技术是建筑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方向 . 5 1.1.3. BIM 技术并非简单地从二维到三维转变,而是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 6 1.2. BIM 产品可分为 BIM 基础软件、工具软件和平台软件三类 .7 1.3. BIM 技术核心特征:可视化优、协调性强、模拟性高、连贯性好 .7 1.3.1. 特征一:可视化优,所见即所得 . 7 1.3.2. 特征二:协调性强,实现不同模块之间交互 . 8 1.3.3. 特征三:模拟性高,方案筛选、施工模拟等功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 8 1.3.4. 特征四:连贯性好,不同阶段信息数据可紧密联系 . 10 1.3.4.1. BIM 技术贯穿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和融合多岗位人员 . 10 1.3.4.2. 保持信息连贯性,提升 数据价值,提高工作效率 . 11 1.4. 运用 BIM 技术主要效果:提效降费 . 11 2. 看点一 国内渗透率低:国内外 BIM 发展差异较大,国内提升空间广阔 . 12 2.1. 国外 BIM 技术已经发展多年, BIM 普及率高,技术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12 2.1.1. 美国 BIM 渗透率已经超 70% . 12 2.1.2. 英国要求 2016 年实现全面协同三维 BIM 应用,并强制政府项目达到 BIM 成熟度 2 级水平 12 2.1.3. 日本已经制定建筑信息化标准 CALS/EC . 13 2.2. 国内 BIM 渗透率低,蓄势待发,可提升空间巨大 .13 2.2.1. 经过十余年发展,国内 BIM 进入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 . 13 2.2.2. 国内 BIM 整体使用水平较低,可提升空间大 . 13 2.2.2.1. 国内 BIM 渗透率仍然较低,仅 10.4%企业大规模推广 BIM . 13 2.2.2.2. 企业 BIM 费用投入较少, 78.3%的企业投入在 50 万元以下 . 14 2.2.2.3. BIM 技术在新开工项目中使用率大多数低于 10% . 14 3. 看点二 行业高速成长:新兴技术往建筑领域渗透, “BIM+”形式多样化,推动行业高速成长 . 15 3.1. 新兴技术兴起,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 .15 3.2. “BIM+”形式多元化, BIM 深度应用兴起,推动技术高速发展 .15 3.2.1. BIM+PM,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 15 3.2.2. BIM+GIS,让环境显示更加直观和真实 . 16 3.2.3. BIM+物联网,在物质、 人员管理以及装配式项目中有效应用 . 16 3.2.4. BIM+三维激光测量,让检测和逆建模更加高效 . 17 3.2.5. BIM+VR,增加设计效果的浸入感 . 18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3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4. 看点三 市场空间广阔:四大细分市场,千亿市场空间待挖掘 . 18 5. 推荐标的 . 19 5.1. 广联达 (002410):建筑行业信息化龙头,业绩迎来确定性成长 .19 5.2. 超图软件 (300036): GIS 软件优质企业,享受行业爆发性机会 .20 6. 风险提示 . 20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4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图目录 图 1: BIM 技术 推动建筑信息化领域第二次革命 . 5 图 2: BIM 时代协同性强,效率提升 . 6 图 3: BIM和 CAD 差异对比情况 . 6 图 4: BIM 技术可实现“所见即所得” . 7 图 5:碰撞测试是 BIM 协同性强的良好体现 . 8 图 6: BIM 模型在设计环节各类模拟功能 . 9 图 7: BIM 模型用于施工方案优化示意图 . 9 图 8: BIM 技术横贯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 . 10 图 9: BIM 技术可实现不同角色人员协同工作 . 10 图 10: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可运用不同 BIM 软件 . 10 图 11: BIM 技术可将各阶段信息贯通 .11 图 12: 2015 年 -2022 年全球 BIM 软件市场规模 . 12 图 13: BIM 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 . 13 图 14:我国企业 BIM 使用情况 . 14 图 15:国内企业 BIM 费用投入情况 . 14 图 16:新开工项目 BIM 技术使用率在 10%以内 . 14 图 17: BIM+BP 系统结构示意图 . 15 图 18:传统项目进度管理软件界面 . 16 图 19: BIM+项目管理软件界面 . 16 图 20: BIM+GIS 设计效果图之一 . 16 图 21: BIM+GIS 设计效果图之二 . 16 图 22: BIM+物联网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 17 图 23: BIM+三维激光测量进行逆建模的示意图 . 17 图 24: BIM+VR 应用示意图 . 18 图 25: 2012 年 -2016 年建筑行业新开工面积情况 . 19 图 26: 2012 年 -2016 年建筑行从业人数规模 . 19 表目录 表 1: BIM 产品分类 . 7 表 2:美国某设计公司使用 BIM 前后设计用时对比 .11 表 3: BIM 四大细分市场空间预测 . 18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5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1. BIM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性 技术 1.1. BIM 技术开启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 BIM 技术属建筑信息化领域革命性技术 , 拉开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 , 从 CAD 时代迈入 BIM 时代 。 BIM 技术强调三维、整体性、协同性,是 CAD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其以更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推动建筑信息化领域变革。 1.1.1. BIM 技术拉开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序幕 建筑信息化第一次革 命是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出现,结束了 “手绘图纸 ”时代,设计师开始甩掉图板,通过绘图软件进行作图设计。目前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出现,拉开建筑信息化第二次革命的序幕,建筑信息化从 CAD 时代 进入 BIM 时代。并且 BIM 技术不仅运用在设计环节,而且可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提高建筑领域不同环节的信息化程度。 图 1: BIM 技术推动建筑信息化领域第二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甩图板第二次革命二维到 三维部分到整体手绘 B IMC A D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1.1.2. BIM 技术是建筑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 方向 CAD 时代中众多专业软件 出现,帮助人们在不同细分领域提升工作效率,比如Autodesk CAD 软件进行图纸设 计、 MagiCAD 软件进行机电设计、 Tekla 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等 。 但不同软件 各自工作, 随着专业软件种类越来越多,工作流线交错越复杂 ,重复工作量 也越 大, 不同模型之间经常出现 错漏碰缺,设计变更 也 难以避免。此时需要统一的协同平台将各工作流线归一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效率。 BIM 技术则能够提供 协同工作平台, 构建唯一的 BIM 模型,不同软件可通过 BIM 实现协同工作,让 工作流线有序 简洁 ,综合信息共享, 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 可以说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方向。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6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图 2: BIM 时代协同性 强,效率提升 CAD 时代 BIM 时代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互联网公开信息 1.1.3. BIM 技术 并非简单地从二维到三维转变,而是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CAD 时代的软件通常可以单独运作,而 BIM 需要一组软件才能整体解决问题,比如机电与建筑结构的碰撞测试除需要广联达 BIM 审图软件外,至少还需要MagiCAD、 Tekla 的模型数据。 CAD 仅仅是改变的生产工具,让人们在图板上作图改为在计算机中作图,仅仅将图纸数字化,而 BIM 则是将设计三维化、系统化,得到的不仅是图纸,而是整个建筑信息模型(如果有需要,可通过具体工 具生成局部区域 的二维图纸)。 BIM 由于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往往需要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协同配合,比如一个标准的 BIM 模型至少需要建筑设计师、结构设计师、机电设计等多人协作,而 CAD 则仅一个岗位人员就能完成对应图纸设计。另外 CAD 得到的结果通常是静态的、平面的,而 BIM 得到的结果通常是动态的,立体的。通过种种对比可知, CAD 时代往 BIM 时代转变并非是简单的二维往三维转变,而且在理念和模式上得到明显的改变。 图 3: BIM和 CAD 差异对比情况 C AD BI M基本上一个软件就可以解决问题只改变了生产的工具,没有改变生产的内容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运动,一个人使用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者就是利益的获得者成果是静态的、平面的,纸张可以作为承载和传递的媒介需要一组软件才可以解决问题既改变了生产的工具,又改变了生产的内容更多地表现为团体运动,越多的项目成员使用价值越高,使用者和利益获得者不一定一致成果是动态的、多维的,必须借助电脑和软件来承载和传输不是一个软件的事不是换一个工具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换一张图纸的事办事理念和运营模式的改变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张 桦等编著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7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1.2. BIM 产品可分为 BIM 基础软件 、 工具软件和平台软件 三类 BIM 产品按照功能可分为基础软件、工具软件、平台软件三大类。 BIM 基础软件是指可用于建立能为多个 BIM 应用软件所用的 BIM 数据的软件,其包括建筑设计软件、结构设计软件、设备设计( MEP)软件等,常见产品为 Revit、 ArchiCAD; BIM工具软件是指利用 BIM 基础软件提供的 BIM 数据,开展各种工作的应用软件,主要包括能耗分析软件、日照分析软件、生成二维图纸的软件等,常见产品为 Ecotect、广联达 BIM 算量 ; BIM 平台软件是指能对各类 BIM 基础软件及 BIM 工具软件产生的 BIM 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以便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 数据的共享应用的软件,其主要包括 BIM 共享平台等,常见产品为 BIM 360、 Delta Server。 表 1: BIM 产品分类 软件定义 基本功能 常见产品 BIM基础软件 可用于建立能为多个 BIM 应用软件所用的 BIM 数据的软件 建筑设计软件、结构设计软件、设备设计( MEP)软件 等 Revit、 ArchiCAD BIM工具软件 利用 BIM 基础软件提 供的 BIM 数据,开展各种工作的应用软件 能耗分析软件、日照 分析软件等 Ecotect、广联达 BIM 算量 、 广联达 模板脚手架 、广联达 工地场布 BIM平台软件 能对各类 BIM 基础软件及工具软件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以便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 数据的共享应用的软件 BIM 共享平台 BIM 360、 Delta Server、广联达 BIM 5D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1.3. BIM 技术核心特征 : 可视化优 、 协调性强 、 模拟性高 、 连贯性好 1.3.1. 特征一:可视化优,所见即所得 CAD 设计图通常是二维形式,在设计以及施工环节往往需要 通过想象的方式将二维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虽然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可以达到较好的转换效果,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人员也容易犯错误。而 BIM 技术在可视化 方面可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可以将整个设计环境良好呈现,即便是隐蔽部分和重叠部分也能很好的展示出来,在施工环节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和返工。 图 4: BIM 技术可实现“所见即所得” BIM 中的管线设计图CAD 中的管线设计图 施工现场管线图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8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1.3.2. 特征二:协调性强,实现不同模块之间交互 BIM 技术的协同性强,可以实现不同 BIM 数据之间的强交互。 BIM 碰撞测试功能是 BIM 技术协调性强的良好体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建筑的机电设计和结构设计分别是由机电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来完成,各自庞大工作量下难免导致相互矛盾的结果出现,但如果是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不仅存在修改图纸和工程返工等拖延工期的行为出现,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增加工程成本。 BIM 技术碰撞测试可以在施工前进行各类碰撞测试,比如机电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的碰撞测试,机电设计不同模块之间的碰撞测试等,从而将设计环节的错误提前暴露,起到优化设计,提高施 工施工效率的效果。 图 5: 碰撞测试是 BIM 协同性强的良好体现 风管与消防水管碰撞排水管与梁碰撞机电设计与结构设计碰撞测试 机电设计间的碰撞测试发现问题解决方案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1.3.3. 特征三:模拟性高,方案筛选、施工模拟等功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BIM 模式掌握建筑物所有的信息数据,可从不同方面进行模拟,从而找到最佳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等。最常见设计环节的模拟功能包括太阳辐射分析、风环境分析、日照分析、能耗分析、人员疏散模拟、可视度分析等。通过各类模拟可以得到建筑最佳朝向、门窗位臵及规模设计、楼梯及应急通道 最佳架构设计等数据,从而优化设计环节。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9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图 6: BIM 模型在设计环节各类模拟功能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施工环节通过 BIM 技术关于场地布臵模拟、施工方案模拟等能避免问题的产生。比如在设计环节场地布臵模拟可提前识别机械装臵在后期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图 7: BIM 模型 用于施工方案优化示意图 施工方案模拟机械布置与钢结构碰撞提前发现问题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10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1.3.4. 特征四:连贯性好,不同阶段信息数据可紧密联系 1.3.4.1. BIM 技术贯穿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 和融合多岗位人员 BIM 可贯穿建筑全生命 周期,实现贯穿规划、概念设计、细节设计、分析、出图、预制、施工、运营维护、拆除或翻新等所有环节;实现不同角色人员工作协同,比如绘图员、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供应商、总承包商、施工出图、分包商、物业管理、业主 /开发商等。让建筑生命周期内实现数据信息积累、共享,充分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图 8: BIM 技术横贯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 图 9: BIM 技术可实现不同角色人员协同工作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 :东北证券 图 10: 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可运用 不同 BIM 软件 设计 招投标 施工 运维建筑分析类软件建筑设计软件结构设计软件钢结构设计软件M E P 设计构建库管理系统一致性检验软件算量软件(土建、钢筋、安装、精装钢结构算量非建筑算量计价系列软件钢筋翻样 二次深化设计三维现场布置设施管理4D 进度管理过程算量变更管理5 D B I M 施工管理项目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B I M 模型服务器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11 / 21 Table_PageTop 行业深度报告 1.3.4.2. 保持信息连贯性,提升数据价值,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企业在设计、招投标、施工和运维环节往往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这就导致不同系统中的信息处于割裂状态,全生命周期内各环节的数据无法连贯使用,往往在单环节结束时信息量最大,但一旦进入下一环节则信息量极具减小,然后再一点点积累。这种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效率低下。 BIM 技术可实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信息完美衔接,不再处于割裂 状态,大大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效率。 图 11: BI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