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检索号:5961-H/HK2014151K-A02 密 级: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项目名称: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编制日期:2014年3月 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址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和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 项目委托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编 制 单 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证 书 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号 审 核 人: 项 目 经 理: 报告表编制人员: 评价人员情况 姓 名 职 称 上岗证书号 职 责 签 名 濮文青 工程师 岗A19050013 A19050071200 报告表编写 杨凯 工程师 岗A19050027 报告表编写,现场调查 王元鹏 工程师 岗A19050033 报告表编写,现场调查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 025-58630875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法人代表 企业非法人 联系人 朱海涛 通讯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工西街3号金雨大厦9层 联系电话 0931-2958685 传真 0931-2958685 邮政编码 730000 建设地点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 立项审批部门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甘发改能源函【2014】8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4420 占地面积 塔基占地360m2 绿化面积 - 总投资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5年 1工程内容及规模 1.1 电网概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1甘肃电网现状 甘肃和新疆联网工程联网后,西北电网 750kV 主网网架基本形成,甘肃电网在西北电网的中部,是西北电网的中枢部分。 甘肃中部电网已经形成了白银 330kV 电网、兰州 330kV 电网构成坚强的750/330kV 电磁环网及 330kV 双环网主网架。750kV 电网向东通过兰州东平凉乾县双回线路与陕西电网相连,向北通过白银黄河双回线路与宁夏电网相连,向西通过武胜西宁双回、兰州东官亭双回与青海电网相连。 1.1.2甘肃电网规划 “十二五”期间,甘肃电网将进一步完善省内750kV网架,建设直流外送通道,进而强化网架间的联络,提高输电能力。 为了满足酒泉地区二期风电送出的需要,规划配套建设750kV桥湾变,规划“”入750kV敦煌酒泉双回线路,并配套建设酒泉湘潭的直流送电工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2 025-58630875 程;以新疆与西北主网第二通道为契机,通过750kV敦煌沙州哈密南双回线路与新疆电网联网,通过750kV沙州柴旦双回线路与青海电网加强联网,提高省际间电力交换能力;建设750kV天水变,并建设天水变至兰州东和天水变至宝鸡的双回750kV线路,以满足甘肃南部地区水电送出需求。 1.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白银热电2350MW热电联产项目由甘肃白银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与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本工程为新建工程,规划容量4350MW,本期建设2350MW超临界燃煤空冷热电联产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本工程计划2013年3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次接入系统设计计算及导线选择均按照2350MW考虑。 根据白银市2350MW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可满足白银区城区热负荷增长的需要,随着经济和城市的不断发展,白银市热力负荷将不断增长。以热电联产机组实现城市的集中供热,具有高效、节能减排、增加供电能力、提高供热质量等效益,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能源工业项目;本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现有小锅炉众多、布局分散、能源消耗大、效率低下的局面,减少供热锅炉、降低单位供热煤耗和提高供热能效,确保运行经济、安全。本工程的建设可以节约能源及水资源,提高供热质量,而且有可观的减少污染排放作用,可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大气环境,减少单位排放的烟尘、SO2等污染物,对于减轻地区空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集中供暖将起到重要作用。本工程的建设将为白银电网提供电源支撑,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地区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1.2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建设概况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1所示,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本期建设规模见表1.1。 表1.1 白银热电330kV送出工程建设规模特性一览表 变电部分 工程名称 项目 现有规模 本期规模 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间隔扩建工程 主变压器 2420MVA 厂用高压变压器 230MVA 启动/备用变压器 130MVA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3 025-58630875 330kV进线 2回 2回 无功补偿 建设及营运管理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建设期限 2014年 建设地点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崖渠水村 占地面积 19900m2 环保工程 生活污水依托热电联产项目的210m3/h生化处理设施,经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一期工程配套建设一座50m3的事故油池。 线路部分 工程名称 项目 本期规模 新建330kV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 建设及营运管理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建设地点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 建设期限 2014年 路径描述 本工程线路起自330kV银万一二回线路G26和G27塔附近,止于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 电压等级 330kV 路径长度 0.5km+0.5km+0.5km+0.5km 架设方式 单回路架设 导线、地线型号 导线:2JL/G1A-300/40-24/7型钢芯铝绞线 地线:24芯OPGW光缆 塔杆形式和数量 主要塔型:3A1-JC2、3A1-JC3、3D3-SDJ,其中单回路转角塔4基,双回路终端塔2基;共使用杆塔6基。 占地面积 总占地面积约0.276hm2,其中塔基永久占地0.036hm2,临时占地约0.24hm2。 1.3 项目总投资 白银热电330kV送出工程总投资为1596万元,其中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间隔扩建工程部分投资为200万元,330kV线路工程投资约129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20.2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约为1.27%。 1.4 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内容及重点 1.4.1 评价指导思想 330kV 高压输变电项目运行期无环境空气污染物、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产生。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1)330kV 送电线路及升压站运行时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强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4 025-58630875 (2)330kV 升压站及送电线路运行时连续可听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3)330kV送电线路及升压站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的影响。 1.4.2 评价内容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按本期扩建2个330kV出线间隔进行评价;330kV 输电线路按新建 330kV 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进行评价。 1.4.3 评价重点 对于本工程,上述环境影响中最主要的是330kV送电线路及升压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 (1)施工期的施工噪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问题。 (2)运行期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声环境、无线电干扰的环境影响。 (3)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拟选方案进行分析,提出最佳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减缓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编制依据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5 025-58630875 2.1评价依据 2.1.1采用的国家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施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年1月1日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年3月1日施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年3月1日施行)。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施行)。 ( 6 )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18日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年10月1日施行)。 (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99年2月1日施行)。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 10)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第 8 号令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3月18日施行)。 ( 11)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1.2采用的地方法规、规定 (12)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1999年9月26日)。 ( 13)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1990年10月31日)。 ( 14)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7年修正)。 2.1.3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及编号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 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7 )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6 025-58630875 (8)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9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 10)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 1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13)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 ( 14)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 ( 15)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 DL/T691-1999)。 2.1.4工程设计资料 白银白银热电 2350MW 热电联产项目 330kV 送出工程可研总报告甘肃省电力设计院(2013.12)。 2.1.5项目的有关批复、环评委托书 (1)委托书(附件一); (2) 关 于 同意酒泉金塔等6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函( 甘发改能源函【2014】8号)(附件二); ( 3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关于印发甘肃白银白银热电 2X350 兆瓦热电联产项目 330 千伏送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经研设咨【 2014】124号)(附件三); (4)本工程线路路径协议(附件四); (5)现状检测报告(附件五)。 2.2 拟建项目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白银热电 330kV 送出工程不经过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等敏感区域。 白银热电 330kV 送出工程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2.1 所示。本工程330kV升压站站址四周环境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见图2.1。 表2.1 110kV安宁变电源改接线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工程名称 地理位置 环境保护目标 方位 距厂界/边导线最近距离 基本情况 (评价范围内) 环境 要素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7 025-58630875 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 白银市白银区崖渠水村 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 RI、E、B、N 新建330kV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 白银市白银区 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 RI、E、B、N 注:RI无线电干扰;EW工频电场;B工频磁场;N噪声 2.3 评价方法 本次环评330kV升压站本期工程仅扩建2个330kV出线间隔,因此对升压站的电磁环境影响仅做简要分析;白银热电 330kV 升压站本期仅扩建 2 个出线间隔,不新增声源设备,本次环评对间隔扩建的 330kV 升压站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要分析。 对 330kV 送电线路运行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进行预测评价,类比的项目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对线路运行产生的声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本工程线路采用单回路架设,因此本次环评单回路选取已投入使用的330kV西园线001#002#塔(单回路架设)作为类比监测对象。 2.4评价因子 (1)施工期的评价因子 升压站及输电线路施工期征用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升压站及输电线路施工对地表植被、野生动物、水土保持的影响; 升压站及输电线路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运行期的评价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 生态环境: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其它:本工程其它环境影响还有农田耕作等。 2.5评价范围 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8 025-58630875 (HJ19-2011)确定本工程的评价范围。 2.5.1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 330kV升压站以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0m范围内区域。 330kV送电线路为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2.5.2 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 330kV升压站以变电站围墙外100m以内区域。 330kV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100m区域。 2.5.3 噪声评价范围 330kV升压站为变电站围墙外100m区域。 330kV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2.5.4生态 330kV升压站为变电站周围300m范围内。 330kV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3项目概况 3.1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间隔扩建工程 3.1.1 变电站地理位置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9 025-58630875 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位于白银市东南约6km处,地处白银热电厂区内,升压站在热电联产厂区的东北侧,冷却塔区北侧。升压站东侧为330kV出线侧,升压站所处位置目前为丘陵和荒地,种植少量槐树;升压站东侧围墙外为荒滩和丘陵,升压站周围500米范围内无居民居住。 3.1.2 现有工程规模 (1)主变压器 主变采用普通三相双卷变压器,参数如下: 容量:420MVA;抽头电压:36322.5/发电机出口电压;阻抗电压:1618%;接线方式:YN,d11。 (2)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本工程330kV母线、配电装置、架空出线、主变高压侧均装有氧化锌避雷器以保护330kV设备;此外,在发电机出口处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以防止雷电侵入波对发电机的损坏。 330kV系统选用额定电压为300kV的氧化锌避雷器。 绝缘配合以避雷器10kA残压为基础,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系数不小于1.4。操作过电压绝缘配合系数不小于1.15。 3.1.2 本期工程规模 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本期扩建2个330kV出线间隔。 3.1.4升压站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拟建升压站位于热电联产项目厂区的东北侧,冷却塔区北侧。升压站内330kV配电装置位于站区北侧,向北出线,主变位于330kV配电站装置南侧。本升压站在白银热电联产项目征用地范围内,升压站占地面积为1.99公顷,约合29.9亩,占地类型为荒地和丘陵。 3.1.5升压站前期环保概况 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于2013年8月14日取得关于甘肃白银 2350MW 热电联产升压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环核表【 2013】45号),升压站目前尚在建设中。 3.2新建330kV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0 025-58630875 3.2.1线路路径及规模 本工程线路将银城变万红变 330kV 一、二回线路在 G26、G27 铁塔附近开断接入靖远煤电330kV升压站,形成靖远煤电330kV升压站-银城330kV变、万红330kV变送电线路本体设计(以下简称银煤一、二回线、万煤一、二回线),330kV银煤一、二回线、万煤一、二回线路分别通过单回路转角塔接入同塔双回终端塔后进入靖远煤电 330kV 升压站。线路路径长度约0.5km+0.5km+0.5km+0.5km,新建330kV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路径示意图详见图3.1。 3.3.2导、地线选择 本工程330kV线路导线选用2JL/G1A-300/40-24/7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选用24芯OPGW光缆线路。本工程线路导线主要机械特性见表3.1。 表3.1 本工程线路导线主要机械特性 导线型号 JL/G1A-300/40-24/7 根/直径(mm)(铝 / 铝合金) 243.99 根/直径(mm)钢 7/2.66 总截面(mm2) 338.99 直径(mm) 23.94 计算重量(kg/km) 1133 3.3.3 杆塔与基础 3.3.3.1杆塔 新建330kV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共需要使用铁塔 6 基。新建 330kV 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杆塔参数见表3.2所示,本工程杆塔一览图见图3.2。 表3.2 新建330kV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杆塔使用情况一览表 杆塔名称 呼高 水平档距 垂直档距 基数 3A1-JC2 27 600 900 2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1 025-58630875 3A1-JC3 36 600 900 1 39 600 900 1 3D3-SDJ 21 350 500 1 24 350 500 1 总 计 6 3.3.3.2基础 根据本工程沿线的地质及地貌特点,结合杆塔所选型式,本工程的基础型式采用人工掏挖桩基础。 3.3.4 线路路径交叉跨越情况 本期工程线路交叉跨越情况见表3.3。 表3.3 本期工程线路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 序号 交叉跨越名称 跨越次数 备注 1 35kV电力线 4次 跨越 2 10kV电力线(地埋) 2次 跨越 3 通信线 2次 跨越 4 高速公路 1次 跨越 5 公路 2次 跨越 3.4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平衡一览表 白银热电 330kV 升压站一期工程时已一次性征地完成,本期在原有空间内调整间隔,不再新征土地;新建 330kV 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 330kV 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总占地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一览表见表3.4。 表3.4 本期工程占地类型一览表 项目名称 类别 占地类别(m2) 未利用地 新建330kV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 永久占地 360 临时占地 2400 本期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在前期预留空间内扩建2个330kV出线间隔,因此无土方开挖;由于本工程线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小,塔基挖方量较小,挖方用于塔基回填后,少量弃方堆置于塔基底部,做到挖填平衡。平衡情况一览表见表3.5。 表3.5 土石方平衡一览表 项目名称 土方量(m3)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2 025-58630875 挖方 填方 防沉基 新建330kV银万一、二回线“”接进入白银白银热电330kV升压站架空送电线路工程 300 210 90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白银热电 330kV 升压站目前尚在建设中未投运,330kV 线路为新建线路,工程四周电磁环境现状及声环境现状均为本底值,无相关污染源。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3580-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3 025-5863087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4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4.1 地理位置 白银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腹地,是白银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素以“铜城”闻名遐迩。区域总面积1372km2。 本工程位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崖水渠村境内。 4.2 地形地质 白银区西与兰州市皋兰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榆中县青城乡及靖远县平堡乡隔河相望;东与靖远县刘川乡毗邻;北与景泰县中泉乡为界。辖区东西长约47km,南北宽约60km,总面积1372km2。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形总趁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946.5米。 本工程所在区域属于剥蚀丘陵地貌,地势总体上东北高西南低,地形起伏较大,高程 16491663m。由于长期受风蚀、冲刷等作用影响,原始地貌中的丘顶浑圆、坡度较缓,多处可见基岩出露。厂址距活动断裂的最近距离大于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厂址区内无大型活动性断裂通过,厂址及其周围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厂址占地均为建设用地。厂址附近无泥石流、滑坡、大面积塌陷等危及场地安全的潜在地质灾害。厂址未见地表文物,矿产资源,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厂址区域内无军事、通讯设施。 4.3 气候气象 白银市地处中纬度地带,自然区划上属中国北方干旱生态脆弱带,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降水少而不均、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和冬春季干冷、风沙严重等特点。 白银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雨稀少,干旱多风。据白银市气象站 19562006 年资料统计,项目区年平均气温为8.3,极端最高温度39.1,极端最低温度-26.0,无霜期184d;年降水量200.1mm,其中60%的降水量集中于7、8、9三个月;年蒸发量1974.2mm;全年平均风速 1.8m/s,春季风沙较大,主要风向为北风和东南风;主要灾害性气候是干旱、冰雹、霜冻、大风和暴雨。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4 025-58630875 根据白银市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其累年基本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4.1。 表4.1 白银市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统计表 名 称 单 位 数 据 备 注 多年平均气压 hPa 828.2 多年平均气温 8.3 最热月平均气温 21.5 最冷月平均气温 -6.7 极端最高气温 39.1 极端最低气温 -26.0 平均相对湿度 % 51 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200.1 一日最大降水量 mm 82.2 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1974.2 最大积雪深度 cm 11 最大风速 m/s 25.0 多年平均风速 m/s 1.8 平均大风日数 d 47.8 平均雷暴日数 d 22.1 平均沙尘暴日数 d 2.4 平均积雪日数 d 9.8 最多冻融循环次数 times 85 4.4 水文条件 白银2350MW热电联产项目所在地区分属黄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内陆河流域所占面积很小,包括景泰县北部红水乡的14个行政村,面积837.52 km2。市内主要河流是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祖厉河、渭河、清水河三大水系。 黄河干流流经全市两县两区 258 km,流域面积 14710km2。过境流量为1048.25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8.8亿m3/s,最大瞬时流量为6100 m3/s,最小流量为300 m3/s。黄河是白银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主要来源。 厂址东北部有一较宽沟谷从厂区穿过,源头在高速公路北侧,高速公路上留有一个宽约4m,高约2m的过水涵洞,另正对厂址北侧还留一个直径约0.5m的排水涵管及一个小排水沟排泄高速路北侧及路面雨洪,厂址西北部还受山包、高地及高速涵洞洪水的影响,经计算厂址北侧百年一遇洪峰流量11m3/s。 厂址东侧有一较宽沟谷大致自北向南再转向东南从厂址东边界旁通过,厂址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5 025-58630875 南侧山坡上的洪水也流入该沟谷,厂址占据了该沟谷部分行洪通道,该沟谷在厂址东南侧下游被两条新修的高于地面约5m左右的道路阻断,其中白桦公路上留有一个宽约3m、高约2.95m的方形涵洞,道路还未施工完毕,现状涵洞出口处堆土后高程比进口高;另一条到刘化工业园区的施工道路在通过沟谷时只是在路基半腰中留了一个直径约0.8m的涵管,行洪极不畅通,经计算厂址东侧沟道百年一遇洪峰流量4.5m3/s,厂址须采取相应防排洪措施。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6 025-58630875 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白银区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97862户,总人口 287641人。其中,城镇人口221239人,农村人口66402人。 靖远县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8.1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4905万人。年末总户数为172298户。常住人口为45.78万人。 5.1 社会经济 白银区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80.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4.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1.6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926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3663.4734.17,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5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0.2、1.35个百分点。 靖远县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342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31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007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03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35.4:28.2:36.4调整为33.9:29.6:36.5。 5.2 教育 白银区2011年全区拥有学校93所,在校学生53084人,教职工人数3602人,校舍建筑面积376305平方米。其中:中专及职业中专6所,在校学生3274人,招生人数1043人,教职工人数 327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26100人,招生数8454人,教职工人数2022人;小学39所,在校学生21767人,招生人数3399人,教职工人数1464人;幼儿园28所,在校学生5217人,招生人数3465人,教职工人数305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106人,招生人数27人,教职工人数34人。 靖远县2011年全县各类学校291所。其中:普通小学214所(包括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独立初中33所,高级中学5所,职业中学2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4所。在校学生人数82947人,其中小学生33535人,初中生29862人,高中生16955人,职业中学生2595人。全县教师总数6376人。 5.3 文化 白银区2011年全区管专业技术人员3687人,其中高级344人,中级1481人。2011年立项实施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到位项目(课题)资金385万元;省列科技项目(课题)9项,安排资金79万元;市列科技项目19项,到位资金36万元;区列科技项目15项,共投入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309万元。2011年,水川镇曲子戏正式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7 025-58630875 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五穷鼓正式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子戏、 黄河战鼓和五穷鼓已成为我区特色文化品牌。年末县级文物保护点2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其中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靖远县2011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转播台2座,档案馆1个,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00%和96.00%,有线电视用户达21万户。 白银热电33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961-HK2014151-A0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8 025-58630875 环境质量状况 6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 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6.1工程周围电磁、噪声、无线电干扰环境质量现状 6.1.1监测条件 为了解工程区域的电磁环境质量,本次委托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对升压站及线路沿线地区的电磁环境现状、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检测报告见附件七。监测条件见表6.1。 表6.1 监测条件一览表 监测时间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