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23456基本情况 表1项目名称 敖山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二期工程建设单位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法定代表人 刘玉明 联系人 周婷婷联系电话 63231041 邮政编码 400015通讯地址 渝中区人民路26号建设地点 重庆市大渡口区境内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电力总投资 15019万元 环保投资 30万元 投资比例 0.20%占地面积 m2 建筑面积 m2用水情况(万吨) 分类 年用水量 年新鲜用水量 年重复用水量生产用水 / / /生活用水 / / /合计 / / /目的和任务为了改善大渡口区的工商业及居民用电需求,改善区域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线路输送能力,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拟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境内新建敖山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二期工程。该工程内容为新建110kV电缆通道10回及220kV敖山站-110kV建胜站的双回电缆线路,全长约23.16km。7总论 表2一、项目由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拟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境内新建敖山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二期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新建110kV电缆通道10回及220kV敖山站-110kV建胜站双回电缆线路,其余8回110kV电缆通道预留(包括:两回220kV敖山站-110kV陈家坝站电缆线路,两回220kV敖山站-110kV白居寺站电缆线路,两回220kV敖山站-110kV国际复合材料电缆线路,两回110kV电缆通道备用)。220kV敖山站-110kV建胜站双回电缆线路(简称“110kV敖建I、II线”),线路长度约23.16km,其中电缆主隧道长度约22.685km,电缆桥架长度约20.425km,分支隧道长度约250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敖山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二期工程的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环境,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委托重庆宏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对本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单位在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的前提下,结合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针对该项目下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通知书(渝(辐)环评通2013132号)的要求,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本环评输电线路按终期规模进行评价。二、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2011年3月31日;(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第18号令,1997年3月25日;(6)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239号令,1999年3月18日;(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2008年10月1日;8续表2(8)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2010年7月修订;(9)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70号);(10)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版),2013年1月1日实施;(11)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1999年1月1日起实施;(12)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1999年1月1日起实施;(13)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渝府令2011259号。2、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及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HJ/T10.3-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与标准;(8)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9)SL20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10)GB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1)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测量方法;(12)HJ/T10.2-1996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1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1995年7月1日。3、环评相关文件(1)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通知书,渝(辐)环评通2013132号,见附件一;(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市政500104201300011号(线路),附件二;(3)敖山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2013年08月。9续表24、监测报告(1)重庆市辐射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渝辐(监)2013520号,2013年10月28日,附件三;三、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1、评价范围鉴于本工程的电压等级为110kV,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要求,考虑电场、磁场与电压等级的关系,确定评价范围如下:(1)噪声电缆通道两侧100m带状区域。(2)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电缆通道两侧30m带状区域。(3)无线电干扰电缆通道两侧2000m带状区域,重点关注两侧30m带状区域。(4)生态环境电缆隧道两侧100m内区域。以上评价范围均以有环境保护敏感点的区域为主。2、评价因子(1)现状评价因子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水平。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2)预测评价因子营运期: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四、评价目的1、敖山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二期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国家及重庆市有关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要求。2、对工程所在地及周围地区的电磁环境、声环境等进行背景监测,对工程涉及区域有关环境现状资料进行收集、调查,掌握拟建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了解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环境状况。10续表23、根据输变电工程特性和当地环境状况,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周围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当地社会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4、根据环境影响分析,对不利影响提出防护措施,把不利影响减小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程度,使工程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更好地统一。5、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五、项目概况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拟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境内新建敖山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二期工程。本工程全部为电缆线路:电缆通道22.685km,电缆桥架长度约20.425km,分支隧道长度约250m。工程基本组成见表2-1,拟建线路具体电缆型式及利用电缆通道情况见表2-2。表2-1 工程基本组成项目名称 敖山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二期工程工程性质及功能 新建110kV敖建I、II线建设地点 大渡口区境内建设单位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设计单位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工程内容 新建110kV敖建I、II线,电缆线路长约23.16km,其中电缆主隧道长度约22.685km,电缆桥架长度约20.425km,分支隧道长度约250m线路总长 折单总长6320m电缆通道 总长度2735m,全部为新建电缆型号 截面积800mm2,型号为YJLW03-Z-64/110kV-800工程投资 15019万元1、线路路径方案线路自敖山站电缆出线后右转至新郭伏路东侧人行横道,线路左转沿道路中央分隔带至文家湾立交中坝路,之后线路右转沿中坝路中央分隔带自西向东走线,电缆桥跨越长征重工厂用铁路及伏牛溪,经长生岩线路继续前进,跨越大沟水库,绕过陈家阁水库进入建胜变电站。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一,线路路径示意图见附图三,路径图见附图二。2、利用电缆通道及相关线路、变电站简介(1)220kV敖山变电站11续表2220kV敖山站位于大渡口区鳌山村附近,110kV进出线共18回,其中8回架空,10回电缆,本期出线2回,110kV构架正南布置,本期2回出线分别占用从西起第13、15两个出线间隔,见表2-2。表2-2 220kV敖山站110kV出线间隔布置情况西侧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东侧出线类型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架空出线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架空出线出线名称 小南海 跳蹬 跳蹬 柏树堡 预留 刘家坝 预留 预留 国际复合材料 国际复合材料 白居寺 白居寺 建胜 长征重工 建胜 陈家坝 陈家坝 长征重工110KV线路出线方向(2)110kV建胜变电站110kV建胜站位于大渡口区新建村陈家阁水库附近,现110kV出线间隔2回,本期扩2回出线,采用电缆向东北方向出线,见表2-3。表2-3 110kV建胜站110kV出线间隔布置情况南侧 编号 1 2 3 4 北侧出线名称 柏树堡 敖山 敖山 刘家坝110KV线路出线方向3、电缆技术方案(1)电缆构筑物型式和规模本工程新建电缆隧道内空尺寸为2.4m2.9m(底高)。(2)电缆型号本工程采用截面积为800mm2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电力电缆,型号为YJLW03-64/110kV-800mm2。(3)电缆排列方式本线路电缆排列方式采用水平排列。隧道内双侧支架布置。12续表21)电缆通道按各段电缆回路配置情况安装电缆支架,支架安装距离:在转弯或出入口段水平间距按1m安装,直道段按1.5m间距安装。2)电缆支架采用长度为700mm、1050mm镀锌角钢电缆支架。3)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为300mm。4)每隔6.0m处或电缆敷设拐点处采用定型铝合金电缆抱箍将电缆与支架钢性固定,该处支架立柱与水平接地扁铁连接,其他各支架与电缆采用尼龙扎带固定。(4)电缆敷设方式本工程线路电缆采用蛇行敷设方式。具体采用水平蛇行敷设,竖井处电缆在垂直敷设的同时,也要进行蛇行敷设。(5)隧道内附属设施照明及检修隧道电源采用电压等级380V。由于电缆隧道较长,电源分别分段接于敖山站、建胜变电站及中间配电箱。为保证电缆线路的运行安全以及在发生火灾时能保证其他防火区间的正常照明,全线按照防火要求设置16个照明单元,隧道照明系统设置三级开关进行控制,以实现照明系统的异地控制及分段控制。排水线区隧道内的积水,主要来自安全孔的渗漏水或隧道、隧洞渗水。电缆隧道内设计自然排水,在自然排水的条件下辅以机械排水措施。本工程自然排水所用排水管采用100的PVC管,除自然坡度高差较大处,沟底纵向排水坡度不小于5,横向排水坡度不小于2%,将全线隧道内的积水汇集于集水井,用潜水泵排至隧道外就近接入地下管网。排水管端头应设置滤水网,以防止堵塞。桥架两端满足自然排水条件,采用自然排水。通信为方便电缆隧道内的运行、检修,在隧道内设置电话。通信主机置于敖山站内。每个防火区间内设2部电话,每100m安装一部,每个防火区间的2部电话采用串接方式。防火分区之间电话采用并接方式。通信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并穿镀锌钢管,变形缝转角处用包塑金属波纹管敷设。通风本工程隧道通风采用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系统。每100m设置一个通风竖13续表2井,平时采用自然通风,由通风竖井进风,回风。当有工作人员进入隧道时,开启进、排风机,为工作人员提供新鲜空气,确保隧道内空气的含氧量。(6)电缆接地方式及分段长度本工程采用分段交叉互联的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根据计算,本工程110kV电力电缆分为两个交叉互联接地单元,每段长度不超过572m,满足设计要求。4、挖填方量本工程土方开挖量为193992m3,回填量为154658m3,外运量为39334m3。剩余土石方运至弃渣场。5、沿线主要交叉跨越线路以电缆桥架的方式分别跨越伏牛溪、大沟水库、长征重工厂专用铁路一次。6、林木保护本项目不砍伐树木。7、拆迁安置情况拟建的110kV敖建I、II线主要沿规划的中坝路4m宽中央分隔带走线,施工建设与中坝路同步实施。中坝路的征地工作和拆迁安置由大渡口区城建办负责,因此,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路径位于大渡口区地属范围内,沿线无军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贵野生动物分布,无重大环境污染源。14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表3一、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大渡口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西南部,濒临长江,东临巴南,南接江津,西北面与九龙坡接壤。大渡口区处于主城区西南,与九龙坡区接壤,与巴南区隔江相望。2、地形地貌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间沟谷地貌,微地貌主要为剥蚀浅丘间沟谷地貌,其中丘陵约占100%,海拔高程介于240285m之间。3、地质条件本工程拟建线路走廊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我国扬子准地台重庆台坳重庆陷褶束华蓥山穹褶束区域,主要受金鳌寺向斜控制,无断层发育,但局部裂隙较发育,在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地块。沿线地层主要为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层、耕植层、坡、残积层,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岩性主要体现为素填土、杂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砂岩、泥岩。本工程土砂石开挖比预估为:2:2:6。4、气候大渡口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具有冬暖夏热、春早秋短、降水充沛而分布不均、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3年均气温:17.6年均降雨量:1180mm年日照时数:1206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9%年均风速:1.06m/s常年主导风:NNE,频率12%年静风频率:13%5、水文大渡口区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为跳磴河、桃花河和伏牛溪。15续表3二、社会环境(行政区域、人口、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1、行政区划本工程所在的大渡口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位于重庆市区西南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大渡口区辖新山村、跃进村、九宫庙、茄子溪、春晖路5个街道办事处,八桥、建胜、跳蹬3个镇,有3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2个农村村委会,总人口2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7.7,非农业人口15.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2.3。2、经济概况大渡口区经济基础雄厚,有市级工业园区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区,以及重钢集团、长征重工、国际复合、中石化、中船重工、中交集团等大中型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工业十强区县”;有全市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仓储设施,是以冶金建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为主的现代工业城区和现代物流基地。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5.5亿元,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增长2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2亿元,增长25.5%;实现区级一般预算收入11.1亿元,增长34.9%;外贸进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增长5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146元和10473元,分别增长14.7%和20.4%;万元GDP能耗下降4.3%。3、交通辖区交通网络密集,成渝、渝黔、襄渝3条铁路干线交汇,有6个火车站,7条铁路专用线;区域内规划有5纵5横城市主干道,3条轻轨线,4座长江大桥,1座铁路大桥,有34公里长江水岸线和6个水运码头,交通十分便捷。16环境质量状况 表4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背景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为掌握本项目拟建址周围电磁环境现状和声环境现状情况,重庆市辐射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29日对本项目及其周围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质量背景状况进行了监测。监测点布设情况见附图九。监测点位描述见表4-1。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法见表4-2。监测报告:渝辐(监)2013325号,见附件四。表4-1 背景监测布点一览表编号 监测点位描述 监测项目1 大渡口建胜镇四民村9社赵世芬家旁 RI、E、B、N注: E工频电场强度:B工频磁感应强度:RI无线电干扰;N噪声。表4-2 监测仪器及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测试仪器 监测项目 仪器名称及型号 仪器编号 计量检定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工频电场强度 电磁场分析仪PMM8053BEHP50C 352WN91032 XDdj2010-0821 20120428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 电磁干扰接收机PMM9010 1130X90905 XDdj2010-0819 20120428噪声统计分析仪 AWA6218B 21539 RV04字第2010032104号 20110315监测依据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10.2-1996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7续表4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根据渝辐(监)2013325号实测结果统计,详见表4-3。表4-3环境噪声背景值测量结果 单位:dB点位 昼间测量值(Leq) 夜间测量值(Leq) 所在区域1 67.9 53.4 2类(2)声环境现状评价拟建项目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由表4-3可见,1#监测点的昼间噪声测量值为67.9dB,夜间噪声测量值为53.4dB之间,声环境质量背景状况不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值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由于项目监测点位位于油府路旁,油府路宽8.0m,双向两车道,由于油府路行驶车辆较多,且大多数为大型载重车,对噪声影响较大。本项目线路主要沿规划的中坝路4m宽中央分隔带走线,中坝路属于城市主干道,因此,线路参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且本项目电缆隧道建成之后,电缆线路敷设在电缆隧道内,电缆隧道内产生的噪声来源主要来源于风机,电缆隧道顶部有2m-3m的覆土层,能够很好的隔绝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期噪声管理,杜绝噪声扰民。2、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1)电磁环境监测结果重庆市辐射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29日对拟建项目及其周围环境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背景状况值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4-5。表4-5 工频电磁场强度背景水平测量结果点位 E(V/m) B(nT)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1 4.05 0.004 18.33 0.10(2)电磁环境现状评价从背景状况监测结果来看,拟建项目周围工频电场强度背景值在4.0454.055V/m之间,最大值为4.055V/m,小于HJ/T24-1998推荐执行的工频电场标准值4kV/m;磁感应强度背景值在18.2218.43nT之间,最大值为18.43nT,远小于HJ/T24-1998推荐执18续表4行的磁感应强度标准值0.1mT。拟建站址区域及周围的工频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无线电干扰(1)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重庆市辐射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29日对拟建项目及其周围环境的无线电干扰水平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4-6。表4-6 无线电干扰背景水平测量结果点位 RI dB(V/m)1# 38.63(2)无线电干扰评价由表4-6可见,本项目周围各关心点位无线电干扰水平较低,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水平在37.3538.73dB(V/m),最大无线电干扰值小于46dB(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根据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渝府发2008135号),项目所在地属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应执行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评价引用大渡口区新山村点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的数据,对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监测结果见表4-7。表4-7 环境空气质量结果统计表 单位:mg/m3监测因子 单位 监测结果 标准值 占标率 超标率 是否达标SO2 mg/m3 0.0090.039 0.15 6%26% 0 达标PM10 mg/m3 0.0170.122 0.15 11.3%81.3% 0 达标NO2 mg/m3 0.0350.061 0.08 43.75%76.25% 0 达标由表4-7可知,SO2、NO2、PM10 的Pi值均小于1,环境空气质量能满足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功能区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5、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本评价引用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监测站2012年5月长江丰收坝断面例行监测数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见表4-8。表4-8 长江丰收坝断面监测水质现状监测统计表监测断面 指标 pH COD NH3-N 石油类19续表4(无量纲) (mg/L) (mg/L) (mg/L)长江丰收坝断面 监测值 7.56 12.7 0.165 0.02评价指数 0.28 0.645 0.17 0.40超标率 0 0 0 0GB3838-2002类 标准值 69 20 1.0 0.2根据表4-8可知,长江丰收坝断面的pH、COD、氨氮、石油类指标的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较好。总之,该工程所在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质量均较好,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均满足相应标准规范要求,处于较好的水平。主要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1. 环境敏感点根据大渡口区总体规划(见附图五),线路沿线民房为政府拆迁范围,在本项目建设前将搬离此处。因此,电缆隧道建成之后将不再下穿民房。拟建的110kV敖建I、II线主要沿规划的中坝路4m宽中央分隔带走线,施工建设与中坝路同步实施。线路沿线跨越长征重工厂用铁路、伏牛溪和大溪沟水库,避让了陈家阁水库。所经之地尚未发现矿藏资源,且附近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电缆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项目主要规划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4-7 拟建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 保护目标 环境特征 与项目位置关系#1 规划的居住用地 住宅楼,约500人 新建电缆隧道东面约30m#2 规划的居住用地 住宅楼,约650人 新建电缆隧道南面约45m#3 规划的居住用地 住宅楼,约120人 新建电缆隧道南面约45m#4 竹园小区 住宅楼,约300人 新建电缆隧道南面约50m#5 伏牛溪 地表水 电缆桥架#6 大沟水库 地表水 电缆桥架线路跨越伏牛溪和大沟水库,根据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关于地表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的批复(大渡口府函200674号):20续表4(1)伏牛溪河,为我区的主要溪河,其流域面积在15.8平方公里左右,受沿河养殖场及肥水养鱼、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影响,水质已恶化为劣类。虽然其流域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但因准备开展伏牛溪流域污染治理工作,本次将其适用功能类别划分为类加以保护。因此,伏牛溪河无饮用水功能。(2)我区无库容量大于50万立方米水库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库,共有库容小于50万立方米水库5座,主要用作农业用水,也从事渔业养殖,分别为:何家湾水库,总库容量为13.1万立方米;郭家沟水库,总库容量为12.2万立方米;红领巾水库,总库容量为14.7万立方米;口袋沟水库,总库容量为25.5万立方米;陈家阁水库,总库容量为13.6万立方米。库容小于30万立方米的水库有5座,本次未列入划分范围。因此,大沟水库不在大渡口府函200674号划分范围制造类,根据现场调查,大沟水库无无饮用水功能。2.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4.0kV/m;工频磁场强度0.1mT;无线电干扰:无线电干扰场强46dB(V/m)。废渣:施工弃土送指定弃土场,不产生二次污染;空气:环境空气质量不因项目的实施而恶化;噪声:施工噪声不引起公众投拆;水环境: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及时清运至渣场,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严禁倾倒至伏牛溪和大沟水库生态环境:施工迹地生态恢复率100。土壤侵蚀模数小于现有目前土壤侵蚀模数。21续表422评价标准 表5分类 大气 水 噪声 电磁环境环境质量现状 SO2、NO2、PM10的Pi值均小于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 在监测的项目中,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 监测统计结果表明,本项目区域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要求 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均满足相应标准规范要求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和4a类标准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期: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对线路所经相应区域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和4a类标准执行 各标准限值如下:1、电磁环境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限值:推荐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频率为0.5MHz,110kV输电线路距边导线投影20m处无线电干扰限值46dB(V/m)。2、声环境(1)本项目线路主要沿规划的中坝路4m宽中央分隔带走线,施工建设与中坝路同步实施,中坝路属于城市主干道,线路位于中坝路两侧30m范围内的部分参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其余参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23续表5表5-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 单位:dB(A)执行类别 标准值昼间 夜间4a类 70 552类 60 50(2)拟建线路全部为电缆敷设,施工期场界噪声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排放限值见表5-3。表5-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昼间 夜间70 55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渝府发2008135号),项目所在地属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应执行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详见表5-4 表5-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项目 浓度限值(g/m3) 标准名称及级别1小时平均 24小时平均 年平均SO2 500 150 60 GB3095-2012二级标准NO2 200 80 40PM10 / 150 70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5-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指 标 水温 PH COD BOD5 NH3-N 总磷 石油类标准值 / 69 20 4 1.0 0.2 0.0524工程分析 表6施工期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 垫层施工 墙体施工底板及墙座施工沟槽开挖 盖板安装 沟槽回填土石方、弃渣、噪声、扬尘、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水土流失、施工废水营运期工艺流程简述送电线路是从发电厂或供电中心向消费电能地区输送大量电能的主要渠道或不同电力网之间互送大量电力的联网渠道,是电力系统组成网络的必要部分。三相交流电是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具有一定相位差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本工程采用频率为50Hz,相电压为110kV,相位差为120的三相交流电缆隧道输电方式。主要污染工序及环节1. 施工期主要的污染工序及环节本工程电缆路径较长,沿途主要经过市政道路保护隔离带以及市政道路人行道。线路跨越伏牛溪、大沟水库及长征重工厂专用铁路段采用桥架敷设电缆;其余段采用明开挖隧道的方式进行施工,埋深2-3m。因此,施工期主要为电缆隧道建设,主要有开挖、回填、物料运输和隧道混凝土的浇筑等施工活动。这些活动对环境和生态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施工场地呈线状,施工人员不多,每天最多时约30人,这些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图6-1 明挖电缆隧道施工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25续表6(1)大气环境扬尘施工期间,电缆隧道开挖、出渣装卸、钻孔、搅拌以及砂石装卸等施工活动将产生二次扬尘。由于扬尘源多且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属无组织排放。受施工方式、设备、气候等因素制约,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废气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进行场地挖填、清理平整、运输等施工活动时排放的CO和NOX废气。由于施工的燃油机械为间断作业,且使用数量不多,因此所排的燃油废气污染物仅对施工点的空气质量产生间断的较小的不利影响。(2)声环境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挖土填方、地基夯实、土建等,主要噪声源有挖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及汽车等。这些设备工作时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噪声值一般在69-96dB之间,本工程施工场地主要是道路两侧,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鉴于施工场地是开放性的,施工机械的移动性,不易采取噪声防治措施,主要靠自然衰减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3)水环境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临时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期间,施工现场不设施工营地,施工营地主要租赁附近民房,临时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居民厕所处理。电缆隧道开挖、电缆隧道建设和混凝土养护等,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混浊的施工废水。燃油动力机械是施工作业的主要工具,在维护和冲洗时,将产生少量含SS和石油类的废水。运输车辆车身清洗时,产生少量清洗废水。(4)固废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期间由于地基开挖、夯实,回填等产生废弃土石方、多余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等,挖方产生量为193992m3,回填154658m3,弃土39334m3。弃土必须及时运至附近合法渣场,不得随意堆放、抛弃,如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人均垃圾产生量0.5kg/d计算,最大量为15kg/d,统一收集,及时清运。26(5)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造成植被破坏、地面裸露,管沟等开挖土因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因此,施工期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施工期间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问题,其生态破坏影响分析,以及生态防治与恢复措施,详见“表7”中“生态影响”内容。2. 运行期的主要污染工序及环节(1)噪声本工程建成后110kV电缆深埋于地下电缆隧道之中,基本无噪声产生,不会对环境产生噪声影响。(2)废水本工程建成后没有废水产生,不会对环境产生废水影响。(3)固废本工程建成后没有固废产生,不会对环境产生固废影响。(4)电磁环境在电能输送过程中,高压输电线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形成工频(50Hz)电场;输变电设备还有很强的电流通过,在其附近形成工频磁场。两者均可能会影响周围环境。本工程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为绝缘介质,采用波纹铝护套作为电缆内护层,采用性能优越的聚氯乙烯(PVC)护套作为电缆外护层,外护层的作用是保护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同时应具有绝缘性能良好、耐磨、耐腐蚀等性能。电缆通过交流电产生交变磁场,在电缆金属屏蔽层上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与线芯电流及电缆长度成正比。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要求,电缆在满负荷运行状态时,金属护套上任何一点的感应电压都必须限制在50V以下,在工作人员不可能触及的地方才允许提高到100V。由于绝缘介质、护套与高压线接触良好,几乎没有空间间隙,铝护套中气隙的放电甚微,而且,高压送电线经绝缘、屏蔽、接地后,电缆外最大电压不超过100V,高压击穿空气产生电磁搔扰场强甚微。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运行期的污染源及其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27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表7内容类型 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 称 处理前 处理后浓度 产生量 浓度 排放量大气污染物 / / / / / /水污染物 / / / / / /固体废物 / / / / / /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送电线路可听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和2类标准;2类:昼间60dB,夜间50dB;4a类:昼间70dB,夜间55dB。电磁环境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工频电场强度4.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无线电干扰:46dB(V/m)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主要生态影响本工程位于敖山变电站至建胜变电站沿线,生态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珍稀植物及珍稀动物,电缆隧道建设不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期间电缆隧道建设土石方开挖、回填、物料运输等施工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这些影响是可以恢复的。本项目线路途经地区主要为城区交通道路两侧。电缆全部走地下,不占用周围土地及房屋等,施工期不砍伐林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本工程建设结束后运行期对区域生态环境不产生影响。2、对水生生物影响分析线路跨越伏牛溪和大沟水库采用桥架敷设,桥架两端采用竖井与明挖隧道连接。桥架桥墩以及桥架两侧竖井开挖产生的弃渣及时清运至渣场,严禁倾倒至伏牛溪和大沟水库,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施工期间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不会对伏牛溪和大沟水库中水生植物带来不利影响。3、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分析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土地裸露,土地表层松散,下雨时,雨水夹带泥土等进入排水沟,形成水土流失,施工中产生的弃方、弃渣若处置不当易发生严重的28续表7水土流失。这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和台风雨频发的强降水季节会变得更为突出。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渝府发19998号),大渡口区为平行岭谷丘陵低山中度侵蚀区,本工程电缆隧道施工扰动地表面积约为4560m2。施工期场地开挖后将产生松散的表土层,在降雨、地表径流等的冲刷作用下易于发生水土流失,施工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采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1)预测方法1)原生水土流失量预测项目在施工前,当地原生地貌侵蚀量计算可以采用如下公式:W0=FiMoiTi式中:W0为现状水土流失量,t;Fi为项目各施工单元面积,km2;Moi为各单元侵蚀模数本底值,t/km2a ;Ti为施工期水土流失时间,a。2)施工期扰动地表区水土流失量预测当工程扰动到原地表、地貌时,其侵蚀量计算可以采用如下公式:W1=FiMsiTi式中:W1为扰动地表、地貌后水土流失量,t;Fi为项目各施工单元面积,km2;Msi为地表扰动后不同施工单元侵蚀模数值,t/km2a;Ti为不同施工单元水土流失预测时间,a。 将上面得到的两个土壤侵蚀量相减,得到项目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值:Wx=W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