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饭覆釜山僧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饭覆釜山僧 唐代:王维 原文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译文 晚上知道了清净的佛理,白天便远离人群。 等着远方覆釜山的僧人,预先打扫自己的房子。 僧人们从云峰中降临,来到我的杂乱的居所。 我们坐在铺草上吃松果,点燃香炉观看佛经。 燃着灯白天将要结束,敲起磬夜晚刚刚开始。 一旦悟到了寂灭的快乐,这一生都觉闲余安宁。 也不必再想归隐了,人生和世间都是空虚的。 注释 饭覆釜山僧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饭:施饭食给人。覆釜山:山的名字,有此名的山不止一处,一说是荆山,在今河南灵宝,一说在长安。 清净:佛家用语,指远离恶性和烦恼。 弊庐:谦称自己的居室。 蓬蒿居:长满了蓬蒿的居所,或言居所在蓬蒿中,自谦。 藉草:以草为铺垫物。这里指坐在铺草上进食。松屑:松子,松树的果实。一说为松花。此句意谓:高僧们不需要什么美食招待。 磬( qng):僧人所用的一种法器,做法事或诵经时,击而鸣之。 寂:寂灭,佛教用语,意为度脱生死,入寂静无为、涅檠再生之境地。此句意谓一旦觉 悟了 “寂灭 ”之佛理,此生就闲余安宁了。 归:指弃官归田。 身世:指人生和世间。 赏析 全诗共十四句。开头的四句,是自写,写自己饭僧前的忙碌。饭僧成为王维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日,他所迎的是远道而来的高僧,故而特别地殷勤而隆重。 “先期扫弊庐 ”,诗人提前打扫房屋,就为了等候这些远行而来的僧人。 中间六句,写 “云峰里 ”来的高僧。覆釜山的高僧们终于被盼来了。这些僧人们果然不同凡俗,他们的物质需求极低,却异常地虔诚,也饭覆釜山僧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异常地专注,除了看道书、诵佛经外,连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 最后四句是写 禅悟。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二句,写其彻悟。诗人在与高僧们的交流中,享受空门、山林的幽寂之乐。参证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空 ”(金刚般若经)的禅宗要义,彻悟到真正的乐事乃寂灭与涅檗,明心见性,即事而真,达到了一种超现实的 “湛然常寂 ”的境界禅宗圆通静达的启悟。这也使其除去了一切世俗妄念的执,因此,现实中的生命与物质便空幻虚无而显得不重要了,生成了 “思归何必深 ”的处世遇物的生存智慧。这样的收束,类似谢灵运诗的玄言尾巴。其实,王维诗中也有些这样的 “尾巴 ”,因为他也太想将自己的禅悟禅悦直白地表达出来,并传达给世 人。 王维( 701 年 761 年,一说 699 年 761 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 “诗佛 ”之称。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 721 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 400 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