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卷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卷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卷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卷耳 先秦:佚名 原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寘 通:置 )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 采采:采了又采。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卷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怀:怀想。 寘( zh):同 “置 ”,放,搁置。周行( h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 w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隤( hu tu):疲极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金罍( li):金罍,青铜做的罍 。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 “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 ”,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 s g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 “觥 ”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 j):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 t):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 p):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吁( x):忧伤而叹。 赏析 卷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 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 “后妃怀文王 ”“文王怀贤 ”“妻子怀念征夫 ”“征夫怀念妻子 ”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 “女曰 ”“士 曰 ”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 “思怀 ”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 “不盈顷筐 ”的卷耳被弃在 “周行 ”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 “周行 ”,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 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 采蘩召南 行露周南 葛覃周南 汉广周南 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卷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 归妹三 上六: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女承筐,无实 ”正与卷耳首句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 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 “崔嵬 ”“高冈 ”“砠 ”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 “虺隤 ”“玄黄 ”“瘏矣 ”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 “我姑酌彼金罍 ”“我姑酌彼兕觥 ”,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 “云何?吁矣! ”它既是对前两章 “不永怀 ”“不永伤 ”的承接,也是以 “吁 ”一字对全 诗进行的总结,点名 “愁 ”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 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多卷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多少少体现了与卷耳一脉相承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