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 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唐代:李贺 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 ”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 “燕山 ”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 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小 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金络脑 ”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 “何当 ”领起做设问, 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 “踏清秋 ”三字,词语搭配新奇, “清秋 ”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 “快走 ”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李贺(约公元 791 年 -约 817 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 “诗鬼 ”之称,是与 “诗圣 ”杜甫、 “诗仙 ”李白、 “诗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 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佛 ”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 813 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 27 岁英年早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