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 本报告 由 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 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华创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 请仔细阅读 PPT后部分的分析师声明及免责声明。 hczq 联系人:谢 晨 /石伟 晶 邮箱: shiweijinghcyjs 【 华创传媒团队 】 谢 晨: 首席分析 师 李 妍 : 联席首席分析 师 王 傲野: 分析师 ,覆盖 游戏、 VR、体育 肖丽荣: 分析师 ,覆盖 影视、泛娱乐、中概 石伟晶: 分析师 ,覆盖 体育、教育 李雨琪: 分析师 ,覆盖 营销、泛 娱乐 健身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一 消费升级 +资本借力,四千亿规模可期 投资逻辑 健身俱乐部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 目前市场规模约 300亿 。 我们测算 , 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空间达 3800亿 。由于连锁健身俱乐部盈利模式清晰 , 利润体量大 , 能够产生百亿市值公司; 需求 端驱动逻辑: 1) 消费升级; 2) 政策激励; 3) 健身 APP正向催化; 供给端发展现状: 1) 供给端增速低于需求端; 2) 行业集中度低 , 区域化龙头; 3) 行业壁垒低 , 毛利率不高; 对 标日本: 市场 集中度高 , 6家龙头公司市场份额合计约占 40%。 投资标的: 我们认为 , 随着贵人鸟收购威尔士 , 未来将有更多健身俱乐部资产证券化 。 我们重点推荐贵人鸟 ,推荐相关标的:探路者 , 中体产业 , 莱茵体育 , 中航时尚 。 CONTENTS 目录 国内 健身俱乐部行业分析 国内 健身俱乐部 公司 分析 对标日本健身俱乐部 行业 投资 标 的 SECTION 国内健身行业分析 1 健身俱乐部行业 定义 图表 1: 健身俱乐部门店架构 资料来源 : 华 创证券 健身 俱乐部:主要提供健身器械 、 团操服务 、 私教服务以及相关附属服务 。 主要存在形式:连锁健身俱乐部( 加盟与直营 ) 、 独立健身俱乐部 、 酒店 /公寓健身俱乐部 、 社区健身会所等 。 健身俱乐部 运营部 销售部 教练部 经理 1+客服 6+保洁 4+工程 1=12人 经理 1+主管 1+销售 6=8人 经理 1+主管 1+私人教练 8=10人 健身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健身设备生产商 健身俱乐部 健身 APP 健身消费者 图表 2: 健身服务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 : 华 创证券 健身产业链由三部分构成: 1) 上游:健身设备生产商; 2) 中游:健身俱乐部 ( 线下 ) 、 健身 APP( 线上 ) ; 3) 下游:健身消费者; 健身俱乐部商业模式: 预付 费模式 , 1) 收入 端:主要来自出售健身卡和私教 服务; 2) 成本 端:主要是租金和人力成本 。 健身 APP商业模式 :功能类似线上私教 , 通过提供线上教学集聚 健身人群 , 以电商模式实现盈利 。 健身俱乐部市场 规模 : 300亿,潜在空间 3800亿 资料来源 : 华 创证券 市场规模: 根据产业调研 , 1) 国内健身会员数量约 1500万; 2) 会员人均年消费约 2000元; 3) 国内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 300亿 。 市场 空间: 1) 从短期看 , 随着会员渗透率的提升和会员人均消费的提高 , 到 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 669亿 , yoy为 17.4%。 2) 从长期看 , 假设 1) 国内未来会员渗透率 3.1%; 2) 会员 人均消费为 8600元 , 则潜在市场空间 3800亿 元 。 附: 2011年 , 日本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 340亿人民币 , 会员渗透率为 3.1%, 会员人均消费约为 8600元;美国健身市场 1500亿人民币 , 会员渗透率为 18.1%, 会员人均消费约为 2800元 。 图表 3: 国内健身 俱乐部 市场空间测算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总人口(亿元) 13.74 13.80 13.86 13.93 13.99 14.05 增速 0.45% 0.45% 0.45% 0.45% 0.45% 会员渗透率 1.09% 1.14% 1.20% 1.26% 1.31% 1.36% 渗透率增量 0.05% 0.06% 0.06% 0.05% 0.05% 会员人数(万人) 1500 1573 1664 1755 1833 1911 会员人均年消费(万元) 0.20 0.23 0.26 0.29 0.32 0.35 市场规模(亿元) 300 362 433 509 586 669 对 标日本:老龄化将是中国会员渗透率较低原因 资料来源: 华创 证券,日本商业研究所, 2011年中国健身俱乐部研究报告 日本会员渗透率为 3.1%, 远低于美国 18.1%, 主要原因:日本健身行业成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 , 而美国老龄人口比例相对稳定 。 因此 , 参考日本 , 我们认为中国健身行业未来渗透率天花板较低 。 日本人均消费 8600元 , 远高于美国 2800元 , 主要原因: 1) 美国健身房收费相对较低; 2) 美国私教比例较低; 3) 美国在家健身比例较高 。 因此 , 我国健身习惯与日本较为接近 , 未来人均消费有较大提升空间 。 图表 4: 中美日健身会员渗透率 图表 5:中美日三国老龄化趋势( 65岁以上人口比例) 资料来源: 华创 证券,互联网 区域分布特征:头部市场空间大,长尾市场有潜力 图表 6: 2014年各城市健身俱乐部数量以及会员数 图表 7: 2014年各城市单个俱乐部会员数以及会员渗透率 资料来源 : 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 ,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 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 , 华创证券 头部市场: 北京 、 上海是健身行业的头部市场 , 1) 从俱乐部数量角度 , 市场占有率约为 23.8%; 2) 对比香港会员渗透率 , 未来仍有 5-6倍市场空间 ; 长 尾 市场 : 其他一二线城市呈现出长尾现象 。 通过比较单个俱乐部会员数 , 我们发现 , 杭州 , 成都 , 西安 ,广州 , 重庆等城市 也有很大潜力 。 健身器材分类: 室内 健身器材和室外健身器材 。 室内健身 器材主要 包括:跑步机 、 健身车 、 动感单车及各类力量训练器材等;室外健身 器材主要 包括各类路径健身器材 。 健身器材厂商: 1) 国外品牌:品牌高端 , 售价高 , 例如美国 ICON 公司 ( 爱康 ) 、 美国 Life fitness 公司 ( 力健 ) 、 西班牙 HB 集团 ( 必艾奇 ) 、 德国 GYM80 等; 2) 国内品牌: 英派斯 、 舒华 、 澳瑞特 、 万年青 等 。 根据 第三方 统计 , 2015年健身器材市场规模 359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 7.8%。 我们预计到 2020, 市场规模将达到 523亿元 。 健身器材市场规模: 359亿, 2020年有望达到 500亿 图表 8: 健身 器材 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 : 中国产业信息网, 华 创证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