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18 Table_Page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2019 年 4 月 24 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Title 粤港澳大湾区: 联通就是创新 Table_Summary 报告摘要 : 当初 深圳特区开启高速增长, 如今 粤港澳大湾区 奠基 高质量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 建设 ,与八十年代初的“经济特区”、九十年代初的浦东新区开发一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从现在到 2035 年,是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工业化转向现代化、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关键时期。 粤港澳大湾区 互联互通 ,是未来十五年 国家 的 重大 发展战略 之一。 与 世界成熟湾区相比,大湾区 有差距, 但 也是潜力 。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 12056 美元即为高收入国家 。 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 人均 GDP 为 2.2 万美元 ,大湾区已属高收入地区。 然而,大湾区人均 GDP 仅 是东京湾区的 40%左右 ,纽约湾区的近四分之一,旧金山湾区的五分之一。 大湾区 的优势 (一) :规模经济 与 城市化 。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 近 7000 万,分别是东京、纽约和旧金山湾区的 1.6、3.4 和 8.9 倍,具有明显的规模 经济 优势。 国际经验表明 , 城市化率高的国家, 人口 集中度高 。美国居住在前三大城市群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48%,中国 前三大城市群的 人口,仅为全国的 28.3%。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倍增的可能性大。 大湾区的优势(二):创新升级与互联互通。 广东 省具有 “世界工厂 ”的制造业地位 。 以单独经济体计算,广东制造业规模排名位列世界第五位。 广东 省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方面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 2017 年,工程师人数和 R&D 投入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14%和13.3%,高于同期 GDP 占比 。 在大湾区内,开放就是改革,联通就是创新。下一步,需要实现资金的有限跨境流动,满足资产 和资源 全球 配置需求。 大湾区 的 机会 :世界级企业摇篮、贸易新枢纽和 资源 资产配置平台 。 第一, 互联互通优化区内资源配置,培育世界级企业 , 包括消费、零售、医疗健康和下游制造业 等在内的 传统竞争性行业集中度 将继续 提高 ; 受益于规模经济,中游制造将崛起 ; 创新升级以及新业态,决定 区内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第二, 中国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将彰显大湾区贸易新枢纽的地位。 第三, 跨境 资源和 资产配置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成为全球 投资和 资产管理的重要平台。 核心假设风险: 互联互通政策推动慢于 预期 。 Table_Author 分析师: 沈明高 SAC 执证号: S0260519010002 SFC CE No. ATQ771 852-37191055 minggaoshengfgroup.hk Table_DocReport 相关研究: 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无碍利率倒挂 2019-03-2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倒逼转型 2019-03-15 转弯处的中国经济:一个中期视角 2019-02-25 Table_Contacts 联系人: 陈蒋辉 852-37191030 (香港) georgechengfgroup.hk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目录索引 一、差距与潜力 . 5 (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 5 (二)区内发展不平衡 . 6 二、核心优势 . 6 (一)规模经济 . 7 (二)创新升级优势 . 7 (三)城市化动力 . 9 (四)互联互通优势 . 11 三、三大机会 . 12 (一)世界级企业的摇篮 . 12 (二)国际贸易新枢纽 . 14 (三)跨境资源和资产配置平台 . 15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图表索引 图 1:中国战略性区域发展部署 . 4 图 2:广东、香港和澳门人均 GDP(美元) . 6 图 3:香港深圳和广州经济结构( 2017, %) . 6 图 4: G20 国防开支及其占 GDP 的比重( 2016) . 7 图 5:商品出口占全球份额超过 2%的行业数目 (2016) . 7 图 6:中美日德人均 GDP 与人均消费支出(美元, 2016) . 8 图 7:中美日德参与 R&D 的研发人数(万人) . 8 图 8:广东:工程师人数占全国比重( %) . 8 图 9:广东: R&D 投入占全国比重( %) . 8 图 10:主要省市研发投入规模(亿人民币, 2017) . 9 图 11:大湾区创新机构行业分布( 2014-1016 年) . 9 图 12:城市新经济总量排名前 20 名(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1 月) . 9 图 13:美国前三大城市群人口占比( 2010, %) . 10 图 14:中国前三大城市 群人口占比( 2017, %) . 10 图 15: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城市化率( %) . 10 图 16:日本:人均资本存量与城市化率( %) . 10 图 17:中国与广东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 %) . 11 图 18: G20:城市化率与消费增长( 2016 年) . 11 图 19:全球百强消费零 售企业分布(家, 2015 年) . 13 图 20:全球 250 强零售企业分布(家, 2017 年) . 13 图 21:广东工业 GDP 占全国工业 GDP 的比重( %) . 14 图 22:广东省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占比, 2016 年 . 14 图 23:日本国别贸易结构( %) . 15 图 24:广东省国别贸易结构( %) . 15 表 1:全球主要大湾区概况, 2017 年 . 5 表 2:大湾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情况 . 6 表 3: 2017 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中美对照 . 13 表 4: G20:人均 GDP 与非储备外币资产占 GDP 比重 . 15 表 5: G20:人均 GDP 与非本币负债占 GDP 比重 . 15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2月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 的战略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 并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 从现在到 2035年 , 是 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 从工业化 转向 现代化 、 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 的关键时期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是未来 十五年 左右 国家 的关键 发展战略 之一 。 纲要 为大湾区建设 提出了两阶段发展目标: 到 2022年, 初步建成 “要素流动顺畅” 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到 2035年,“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全面建 成国际一流湾区。 当初深圳特区开启高速增长,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奠基高质量发展 。 从历史的角度看,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继深圳特区( 1980年)、上海浦东新区( 1990年)、京津冀协 同 发展( 2015年)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6年)等之后,中国的又一战略性重大区域发展部署(图 1)。 大湾区覆盖自贸区、自由港,跨越 “一国两制 ”三大关税区, 在全国乃至全球都 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成为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新时代的发展高地,不仅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领头羊 。 四十年后,历史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中国南方。 从 横向比较 看 ,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有实力跻身包括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在内的世界级湾区。 大国必临海,现代化的大国必有耀眼的湾区经济。 图 1: 中国战略性区域发展部署 数据来源: 基于 政府公开信息,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一、 差距与 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 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等 世界领先的湾区经济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仍属起步阶段 ,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 。 (一)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在四大主要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 人均 GDP水平较低,这是实力差距的综合体现。 从全国人均 GDP水平来看(按可比价格计算), 目前的 中国 仅 相当于美国的1934年、日本的 1957年和韩国的 1987年 前后 。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 12056美元即为高收入国家 。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 人均 GDP为 2.2万美元 ,大湾区已属高收入地区。 然而,大湾区人均 GDP仅 是东京湾区的 40%左右 ,纽约湾区的近四分之一,旧金山湾区的五分之一 (表 1) 。 即使与新兴市场相比, 仅 是同期新加坡人均 GDP的 38%,韩国的 74%和台湾的 88%。 与此同时,大湾区 制造业占比高但人均 GDP低,说明制造业仍偏低端。从第三产业占 GDP的比重看,粤港澳大湾区为 65.6%,比东京和旧金山湾区低 将近 20个百分点,比纽约湾区低 将近 25个百分点。未来大湾区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在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同时,通过制造业升级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使 人均 GDP向发达国家靠拢。 表 1:全球主要大湾区概况, 2017 年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GDP (亿美元 ) 15,134 19,000* 8,375 17,177 GDP 占本国比重( %) 12.4 43.3* 6.3 8.86 GDP 增速 ( %) 7.0 3.6* 4.8 3.3 人口 (百万 ) 69.6 44.0 7.8 20.3 人口占本国比重( %) 5.0 29.7* 2.4 6.2 面积 (平方公里 ) 55.9 13.5 17.9 34.5 人均 GDP(万美元 ) 2.2 5* 11.3 8.5 人口密度 (万人 /平方公里 ) 125 279* 44 59 单位面积 GDP (亿美元 /平方公里 ) 270.7 1407.4* 467.9 497.9 第三产业占比 ( %) 65.6 82.3* 82.8* 89.4* 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数量 20 38 12 23 集装箱码头世界排名 深圳 (3) 香港 (6) 广州 (7) 国际机场排名 - 客运量 - 货运量 香港 (8) 香港 (1) 东京 (4) 东京 (5) 纽约 (22) 股票交易所排名 香港 (5) 深圳 (8) 东京 (3) 纽约 (19) 数据来源: BEA, CEIC, HKTD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说明: *为 2016 年数据。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 二 ) 区内发展不平衡 由于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在内的生产要素不能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阻碍了区内分工和专业化发展。 在人工成本方面,中国大陆的人工成本最低, 2017年最低工资仅 为香港的 21.5%、日本的 13.5%和 美国的 13.2%( 表 2)。 相对而言, 中国大陆的融资成本是最高的, 中国大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香港的 1.8倍。 无论从存量法还是增量法来衡量,中国大陆的直接融资比例都较低。此外,中国大陆的总税率最高,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与发达国家 在 先进制造 等方面的竞争面 临挑战。 表 2:大湾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情况 中国大陆 香港 美国 日本 最低工资( 2017,美元) 1,988 9,245 15,080 14,773 十年期国债利率( %, 2017) 3.23 1.83 2.76 0.001 总税率( %,占商业利润的百分比 , 2017) 64.9 22.9 43.8 46.7 直接融资比例( %,存量法, 2015) 41.9 - 72.4 58.2 直接融资比例( %,增量法, 2015) 26.4 - 44.0 19.7 数据来源: CEIC, World Bank,中国人民银行,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大湾 区内 经济 发展不平衡 ,资源有效配置 空间大 。 2017年 , 广东省人均 GDP为11979美元,仅 分别 为 同期 香港和澳门的 25.9%和 15.4%(图 2)。 大湾区内, 实体经济与金融分割明显,本土实体经济与 港澳所代表的 国际金融市场之间难以 完全 有效对接 。 广东仍然是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 2018年,广东省第二产业(含制造业、采矿业等)占 GDP比重为 41.8%,略高于全国的 40.7%。在大湾区内, 2017年,深圳和广州制造业 增加值 占 GDP的比重分别为 41.4%和 28%, 与 金融主导的香港经济 明显不同 (图 3)。 图 2: 广东、香港和澳门人均 GDP(美元) 图 3: 香港深圳 和广州 经济结构( 2017, %) 数据来源: CEI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CEI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二、 核心 优势 从实体经济发展 阶段 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正经历着从数量到质量 增长 的转型,规模经济、创新 升级和城市化将是未来三大新动能 、新优势;同时 ,有三个 市场互联互通和三个 关税区 区域 整合的潜力,而 这 是 大湾区显著 区别于中国 其他地区和全球其他湾区 经济 的独占优势。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2018广东 香港 澳门1 6 . 6 1 3 . 0 9 . 1 1 . 0 4 1 . 4 2 8 . 0 051015202530354045香港 深圳 广州金融业占 G D P 比重 (% ) 制造业占 G D P 比重 (% )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一) 规模 经济 规模经济是中国的核心 竞争 优势 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 中国 高端制造业真正的竞争对手是美国,而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对手未来主要是印度。粤港澳大湾区背靠整个庞大的中国大陆市场,将得益于以下源自规模经济的细分优势: 首先,投资 规模 优势 。 投资总量大,但人均投资低。以 2016年国防开支为例,中国 2016年国防开支占 GDP的比重为 1.9%,低于 G20国家 2.2%的平均水平,但中国国防开支的总量已超过欧盟,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 GDP总量的上升,中国国防开支将逐步接近美国(图表 4)。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军工和包括高铁在内的部分重化工业(如大型机械装备制造等)的发展将获得显著的领先优势。 其次,产业链优势 。 中国 是 制造业产业链全球最长、最全 的国家之一 。世界贸易组织将货物出口分为 17大行业,其中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出口行业门类最全。美中德三国各有 16大行业的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2%,远高于第二梯队的意大利、韩国、法国和日本(图表 5)。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上下游整合、跨行业协作以及专业人才集聚等方面拥有的优势,是其他较小规模国家难以比拟的。 图 4: G20国防开支及其占 GDP的比重( 2016) 图 5: 商品出口占全球份额超过 2%的行业 数目 (2016) 数据来源: World Bank,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 WTO,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第三,消费 升级与 规模 优势 。 从消费规模及其增量来看, 中国是兼具人口规模和收入增长的大国 。中国世界级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反应了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从目前的市值来看,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已经与美国的 Facebook市值相当 , 但与亚马逊仍有一定的距离 。 按照 2010年美元计价,目前中国的人均 GDP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 13.2%, 14.5%和 15.1%,但人均消费支出仅分别为 6.9%,9.4%和 10.0%(图表 6)。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高达 6960万,分别是东京、纽约和旧金山湾区的 1.6、 3.4和 8.9倍,具有明显的人口规模和消费市场优势。 未来中国消费升级将成为全球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 与此相适应的 一批世界级企业在中国诞生和壮大只是时间问题。 (二) 创新 升级 优势 创新与 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避免掉入 “中等收入陷阱 ”的利器。 02468101214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6 0 07 0 0南非阿根廷 墨西哥印尼土耳其 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 德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印度 沙特俄罗斯欧盟 中国 美国军费(亿美元) 军费占比(右 ,% )024681012141618南非 沙特阿根廷印尼 巴西俄罗斯 土耳其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 英国墨西哥日本 法国意大利韩国 德国 中国 美国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中国具有明显的 工程师红利。目前中国参与 R&D的研发人数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参与研发人员最多的国家,已经远远拉开了与日本和德国的距离(图表 7)。工程师和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和集聚,无疑有助于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图 6: 中美日德人均 GDP与人均消费支出(美元,2016) 图 7: 中美日德参与 R&D的研发人数(万人) 数据来源: CEI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orld Bank,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广东 省具有 “世界工厂 ”的制造业地位 。 以单独经济体计算,广东制造业规模排名位列世界第五位。 更为重要的是, 广东 省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方面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2017年,广东省工程师人数和 R&D投入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14%和 13.3%, 高于同期 GDP占比( 10.9%左右) ,显示发展的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 8和 9) 。 尽管最近几年工程师人数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企稳,但较 20年前该比例已经倍增。同时,自 2005年以来, R&D投资占比上升势头明显,创新成功的概率很 大 程度上决定于工程师人数占比和研发投资占比之乘积。 此外,从绝对规模来看 , 2017年广东省居主要 沿海 省市 R&D投入首位(图 10) 。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机构行业分布上,制造业占比较大, 510个入围创新机构中共有340个创新机构隶属制造业,占到入围创新机构的三分之二 (图 11) 。 图 8: 广东 : 工程师人数 占全国 比重 ( %) 图 9: 广东 : R&D投入占全国比重 ( %) 数据来源: CEI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CEI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52263 36405 47623 26734 45746 25096 6894 2506 01 0 0 0 02 0 0 0 03 0 0 0 04 0 0 0 05 0 0 0 06 0 0 0 0G D P 消费 G D P 消费 G D P 消费 G D P 消费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0204060801 0 01 2 01 4 01 6 01 8 01 9 9 7 1 9 9 9 2 0 0 1 2 0 0 3 2 0 0 5 2 0 0 7 2 0 0 9 2 0 1 1 2 0 1 3 2 0 1 5中国 德国 日本 美国468101214161 9 9 9 2 0 0 1 2 0 0 3 2 0 0 5 2 0 0 7 2 0 0 9 2 0 1 1 2 0 1 3 2 0 1 5 2 0 1 7910111213141 9 9 9 2 0 0 1 2 0 0 3 2 0 0 5 2 0 0 7 2 0 0 9 2 0 1 1 2 0 1 3 2 0 1 5 2 0 1 7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图 10: 主要省市研发投入规模(亿人民币, 2017) 图 11: 大湾区创新机构行业分布 ( 2014-1016年) 数据来源: CEI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GDI,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与此相应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包括广州和深圳在内的 5个城市的新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城市排名前 20,数量与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在内的长三角持平,而京津冀只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入围(图 12)。与制造业升级一道,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动能的培育,代表了创新的方向和创新的增量。 图 12:城市新经济总量排名前 20名( 2018年 7月 2019年 1月) 数据来源:财新传媒,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三) 城市化 动力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载体。从出口市场份额、制造业份额和城市化率三个基本指标来看,中国城市化潜力最大。截至 2017年底,中国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是 58.5%,相当于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和韩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而这些国家正是从当时(与目前中国人均 GDP水平相当)的基础上,成功实现现代化,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1580 459 2260 1266 1205 2344 05 0 01 0 0 01 5 0 02 0 0 02 5 0 0北京 天津 江苏 浙江 上海 广东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高等院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商务服务业农畜牧业医药,医疗研究制造业专用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金属制品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土木工程建筑业房地产业0 0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6 0 . 7 0 . 8 0 . 9 1郑州青岛济南珠海佛山合肥天津厦门武汉重庆宁波东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识别风险,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18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 |专题报告 倘若按照户籍城市化率来比,中国实际的城市化率仅为 40%多,显著低于上述国家现代化的初始水平。 今年,在 国家发改委发布 的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中,明确提出 城区常住人口 100万 -300万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 城区常住人口 300万 -500万的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有利于大湾区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结果是 , 人口的相对集中居住和经济的集约化发展。仅东京湾区的人口,就占日本人口的近 40%。在美国,居住在前三大城市群(包括五大湖区、东北地区和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48%(图表 13)。相比之下,中国包括珠三角(包括香港和澳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人口,仅为全国的 28.3%(图表 14)。可以预料,未来有更多的人口将向主要城市群集中,在信息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现在,城市化带来的机会要远大于挑战。 图 13:美国前三大城市群人口占比( 2010, %) 图 14: 中国前三大城市群人口占比( 2017, %) 数据来源: CEI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CEIC,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从历史经验来看, 城市化率提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中国 与日本类似,人均资本存量与该国的城市化率高度正相关 。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人均资本存量进一步提升,是 固定资产 投资 的新增长点 (图表 15和 16)。 图 15: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城市化率( %) 图 16:日本:人均资本存量与城市化率( %) 数据来源: CEIC, Penn World Table,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CEIC, Penn World Table, 广发证券 发展 研究中心 18 17 13 52 五大湖区 东北地区 加利福尼亚州 其他8 . 1 1 1 . 6 8 . 6 7 1 . 7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其他2 . 02 . 53 . 03 . 54 . 04 . 55 . 00102030405060701957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2012 2017城市化率 l o g (人均资本存量( 2 0 1 1 U SD )3 . 03 . 54 . 04 . 55 . 05 . 56 . 0505560657075808590951 9 6 0 1 9 6 5 1 9 7 0 1 9 7 5 1 9 8 0 1 9 8 5 1 9 9 0 1 9 9 5 2 0 0 0 2 0 0 5 2 0 1 0 2 0 1 5城市化率 l o g (人均资本存量( 2 0 1 1 U SD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