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区块链十问 ” 研究汇编 2016 年 10 月 24 日 目 录 背景 . 1 1. 区块链去中心化是否可行 . 2 2. 数字货币距离我们有多远 . 7 3. 让别人如何理解你 . 11 4. 模式多一些,还是技术多一些 . 15 5. 信息安全风险到底有多大 . 18 6. 区块链应用有哪些模式 . 21 7. 区块链会不会成为庞氏骗局 . 24 背景 在开展区块链研究工作之后,我们发现区块链在国内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因此我们决定做一 个基础普及性的专题研究。我们希望在这个专题研究工作中弄清楚 “ 区块链的概念,技术,模式以及应用分别是什么样的 ” ,在大的思路下我们又梳理出十个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小问题,其中有的是对于认识区块链非常关键的点,有些问题是舆论中对于区块链讨论甚至是争论的热点,作为我们研究的小课题 也就形成了关于区块链的 “ 十问 ” 系列专题: 通过这 “ 十问 ” 的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建立起对区块链的基本认识体系,描绘出区块链的基本框架。目前, “ 区块链十问 ” 已完成前七问的内容,后续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1. 区块链去中心化是否可行 我们为什么要谈 “ 去中心化 ” ? 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 凯利预言 “ 未来是去中心化的 ” ,我们很多人在谈论去中心化概念时正是匍匐在这一思想之下。 失控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 等等。说它是一本 “ 预言式 ” 的书并不为过,书中的很多概念和现象,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得到印证,比如:比特币! 然而,说到 “ 中心化 ” 与 “ 去中心化 ” 的选择,或者换而言之, “ 控制 ” 与 “ 失控 ” ,则是 一个影响更加深远的命题。 “ 中心化 ” 与 “ 去中心化 ” 中国西汉时黄老之学与儒术曾经进行过激烈的博弈,最终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结。道德经里面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照这思路走下去 必然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就是不强调控制,顺其自然。但儒家讲究: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思路走下去必然需要立德、立功、立言,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创造历史,这就是控制。这一轮相争中, 在漫长的时间轴上是控制取得了胜利,但确实也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封闭、僵化、稳 定的体系,最终反被西方超越。 放弃控制与积极控制的博弈到近代又在经济学中重新上演,这就是市场与计划之争。在这一轮相争之中表面来看似乎是市场的完胜,但实际上则是此时的市场已经不是亚当斯密时的市场,而是融合进了一定的控制成分,有种种监管与宏观调控。 再映射到企业内部,那就是近来逐渐兴起的管理模式之争。管理这个词正在因为失控与控制而分化。 如果像德鲁克一样把组织分解为三类: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那么去中心化在前两者那里几乎一定是错的,可以去层级、设计制衡机制等,但绝对不是去中心化;在 后者那里却基本上是对的,事实也确实是比较有名的去中心化组织都是非盈利组织,比如早期的基督教、开源社区、慈济会等。但并没有哪家公司是以一种开源组织的形式来运作的。 从种种现实来看,失控与控制所代表的含义让选择本身成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环境与人的特质决定了组织的形式而非相反。生存环境越严苛( 竞争程度、生存 所 依赖资源的存量等 ) ,越需要迅速整合力量那就越需要控制;社会财富越丰富,个 人能力提高越多,那失控就越体现价值。 区块链技术中的 “ 去中心化 ” 区块链概念源自比特币的底层实现技术,其本质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加 密机制,基于这套技术可以构建和实现去中心化应用模式。在当前宏观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 “ 去中心化 ” 这一特质令其拥趸者产生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热议。 图 1-1 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 当下的大多数机构、体系均被视为 “ 中心化 ” 的系统,包括现有的银行体系 (央行是中心 ) 、货币系统(央行是中心 ) 、国家机构(中央政府是中心 ) 。 中心化系统的特点是,中心节点掌握分布节点信息,而分节点不掌握其他节点信息(中心化,交易非公开 ) 。并且,中心化系统系统安全性取决于中心节点安全性,分布节点对此没有控制权( 如图 1-1 所示 ) 。 比特币诞生至今,大量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应用被开发出来,结果似乎表明去中化确实可以完美解决中心化体系中的先天缺陷,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新问题 阿尔温德 纳拉亚南教授在演讲中表达: “ 我觉得人们常常会混淆两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加密技术往往用在缺乏信任的群体中,因此缺乏信任只是起点,密码学是它的一个解决方案。但这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是 “ 噢,既然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加密技术,那就让我们利用这个技术将世界变成一个不需要信任的世界吧。 ” 要知道,信任最小化不 是目的,缺乏信任的世界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反之,这样的世界会成为我们不幸的起点。 ” 他同时指出,在利用区块链进行去中心化的同时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问题,甚至比它能够解决的问题还要多。这些新产生的问题有: 纠纷调解期间资金不可动用 尽管多重签名地址使用的是一个民主化的非托管代理机构,但是在纠纷调解的过程中人们不可以动用他们的资金。 没有法律保障 这是去中心化模式的整体问题。我们都知道,在比特币领域人们很少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寻求帮助。纳拉亚南指出,智能财产模式的确可以让一切事物都能以更高效、平稳的方式运作起来,而 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证明代币真的存在 虽然你可以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创建新的资产代币,但是这些代币的发行人必须能够证明他们口中的代币确实存在。 纠纷调解非常复杂 纳拉亚南指出由于涉及到产权和法院系统,争议调解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虽然将这一过程去中心化可以使个人拥有选择调解员的自由,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他们可能在另一方面就要放弃一些东西。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难题 区块链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方式来集体维护一个数据库,好像可以颠覆很多传统金融业,提高效率,但去中心化也使得整个路径难以监管,容易被有心人借用搭建新的庞氏骗局,国内的政治环境和管理思想一定要有中心,特别是金融行业的中心监管更加严格,去中心化,就意味着主体不明确,监管难以对主体进行调整。 相关国际组织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申万宏源研究在 2016 年 3 月 22 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区块链技术:颠覆式创新中指出,区块链技术在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巨大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去中心化的 共识机制大大提高了系统内流通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在传统的中心化网络中,对一个中心节点实行有效攻击即可破坏整个系统,而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例如区块链的网 络中,攻击单个节点无法控制或破坏整个网络。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另类区块链目前的货币使用比较小众,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战胜比特币区块链自身强大的网络效应。鉴于比特币已成为了最大的区块链数字货币,众多区块链衍伸创新会倾向将比特币作为载体。同时,比特币区块链自身也存在后续变革,以吸收新兴另类区块链优点,同时改进自己的不足。 英国科学部在研究报告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 块链中提到,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非常轻便 ,并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它能够每秒计算海量数据 , 并且可以无缝跨境协作。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不可更改的特性能够带来在资本市场上更多的透明度,但是却不会损害任何人的隐私。 联合国报告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在构建社会和可信金融之间扮演的角色中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应如何获得合法性和稳定性,使得用户采用他并且开始相信区块链是可以保证他的参与者在其中具有安全性的疑问。并指出对于那些日常的参与者来说,应该是在当今现有的制度环境和全球经济环境中强有力的推动区块链 技术发展。进而来考虑如何建立去中心化的治理系统,在去中心化技术系统中给予参与者真正的话语权。 区块链 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一书中提到,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不是金融完全去中心,而是多中心 ( 小中心)与弱中心(大中心 ) 。区块链的探索道路也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可能是多中心或弱中心。现在市场谈论较多的 “ 去中心 ” ,其 最终结果更可能是多中心,从而弱化少数中心话语权过强所导致的规则失控。这种改变不是说传统金融完全被革命、被颠覆,而是从垄断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从 而使传统中介中心和新的 中介中心获得供应,在一个共享供应的金融时代获得一种新的发展定位。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应用实现的去中心化模式是否可行,我们还要拭目以 待。 2. 数字货币距离我们有多远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的出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包括各国央行在内的各界广泛关注。 “ 中国人民银行自 2014 年起就成立了专门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关键技术、流通环境等进行深入研究,争取早日推出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目前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 这条消息使数字货币的概念成为热议的话题。 那么数字货币究竟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远呢? 货币是什么 货币 CCY( Currency)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 契约 ,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 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货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它可以用作 交易媒介 、储藏 价值和记帐单位。 正如 100 美圆钞票上印刷的 “In God We Trust” 字样,现代的货币是有信用背书 的,只是这个为货币信用背书方不是上帝而是政府。简单地讲,二战后至今的世界货币体系是美圆主导的货币体系,汇率锚定美圆的其他货币可看做是美圆的换券,而美圆本身是美国政府国债的即期承兑票据,由美联储负责清算。 数字货币是什么 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定义,虚拟货币 (virtual currencies)是非央行、信用机构、电子货币机构发行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货币替代物的价值的数字表现。与电子货币一样,虚拟货币也是无形的,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发行者的不同。 电子货币是法币的电子化,包括我们常见的银行卡、网银、电子现金等,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等,这些电子货币无论其形态如 何、通过哪些机构流通,其最初的源头都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 虚拟货币是非法币的电子化,其最初的发行者并不是央行,这些虚拟货币还主要是在特定的虚拟环境里流通;之后出现的比特币,通过区块链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去中心化、去信任的问题,实现了全球流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受到追捧。为了讨论方便,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统称为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不是(法定)货 币 在全球范围内, 最有名的数字货币可能当属 “ 比特币 ” , 此外还有 “ 莱特币 ”“ 狗狗币 ” 以及我国民间的 “ 元宝币 ” 等。然而,这些数字货币都没有集中的发行方,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制造,并在全球流通。而我国今后则是由央行来发布数字货币。专家表示,中国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数字货币有什么优势 早在 2014 年,央行就将数字货币的研究提上日程,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 于 2015 年年初进一步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 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央行表示,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 “ 发行数字货币会使我国经济有一定的可编程性,使得经济金融调控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而数字货币实行的全网分布式记账模式,将有效提升我国经济的信用度。 ” 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看来,数字货币的发行也有利于人民币 “ 走出 去 ” ,伴随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变革,在信息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实现金融数字化。专家解释道,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 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还保证了金融政策的连贯性和货币政策的完整性,对货币交易安全也有保障。在数字货币防伪、监管等问题上,央行也有考虑。央行将与金融界、科技界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