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年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8年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8年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8年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8年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 前沿报告 ( 2018年) 中国 通信学会 2018年 12月版权声明 本 前沿报告 版权属于 中国通信学会 , 并受法律保护 。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本 报告 文字或者观点的,应 注明 “ 来源: 中国 通信学会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 学会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顾问 (以姓氏笔划为序 ): 邬贺铨院士 郑南宁院士 专家组: 组长: 陈山枝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成员 (以姓氏笔划 为序 ): 姓名 单位 职务 王云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校长 王志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副院长 朱西产 同济大学 教授 李克强 清华大学 教授 李震宇 百度公司 副总裁 陈卫强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章文嵩 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谢 飞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副院长 蔡速平 北京汽车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撰写组 (按单位排名 )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陈山枝 胡金玲 任世岩 李文 胡延明 张英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葛雨明 北京邮电大学 时岩 王 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田大新 清华大学 李乔 上海交通大学 杨博 北京大学 程翔 北京交通大学 何睿斯 西南交通大学 刘刚 厦门大学 高志斌 东南大学 谭华春 北京汽车集团公司 孔凡忠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 吴怀玉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柯志达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陈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秦孔建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公维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永强 百度公司 陶吉 胡星 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俞一帆 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武晓宇 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 司 赵荐雄 程军峰 周光涛 刘琪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陈荆花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刘玮 李凤 黄静 前 言 车联网作为 5G和汽车领域最具潜力的应用,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目前跨领域、综合性的研究热点。 美、欧、亚各国家和地区政府高度重视车联网产业发展,均将车联网产业作为战略制高点,通过制定国家政策或通过立法推动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已将车联网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产业政策持续利好。车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已经从国家标准层面完成顶层设计。我国车联网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围 绕 LTE-V2X 形成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整车制造、运营服务、测试认证、高精度定位及地图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为推动 C-V2X产业尽快落地,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公安部等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初步形成了 “ 5+2” 的车联网示范区格局,为后续大规模产业化及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根据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前沿报告的工作安排,通信设备制造技术委员会组织车联网产学研用各领域专家,撰写了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 本报告分析了全球发展态势和我国发展现状,对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和技术预见进行了预测,探讨了车联网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难题,提出了技术和产业政策建议。报告内容涉及面广,可作为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汽车、交通、通信、互联网、集成电路等行业的技术产业发展参考,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 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设备制造技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2018年 12月 目 录 一、车联网研究概述 . 1 二、全球发展态势 . 3 (一)全球发展态势综述 . 3 (二)各国政府积极推动,政策规划利好 . 3 (三)技术标准逐渐成熟,频谱规划明确 . 5 (四)验证示范同步推进,产业进程加速 . 10 (五)各方企业纷纷加入,产业链渐完善 . 12 (六)小结 . 14 三、我国发展现状 . 15 (一)我国发展现状综述 . 15 (二)政策及发展规划 . 15 (三)标准与技术进展 . 16 (四)产业发展现状 . 22 (五)小结 . 29 四、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及技术预见 . 29 (一)技术发展态势 . 29 (二)产业发展态势 . 32 (三)技术预见 . 35 五、工程难题 . 40 (一)车联网路侧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工程难题 . 40 (二)车联网车内网络工程难题 . 42 (三)车联网安全工程难题 . 43 六、政策建议 . 44 (一)技术政策建议 . 44 (二)产业政策建议 . 46 参考文献 . 48 1 一 、 车联网研究概述 1885 年,德国工程师卡尔 奔驰制造成一辆装有 0.85 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世界上第一 辆汽车诞生。 1908 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 T型车,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 1913 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 “ 为世界装上了轮子 ” 。汽车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汽车在给大家带来舒适和方便的同时,随着其数量的快速增长,道路安全、城市拥堵等问题日趋严重。政府管理部门、交通行业、汽车行业一直在探索和实践解决之道。以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为主的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强大推力,车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美、欧、亚 各国家和地区政府高度重视车联网产业发展,均将车联网产业作为战略制高点,通过制定国家政策或通过立法推动产业发展。车联网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车联网( V2X)是实现车辆与周围的车、人、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等全方位连接和通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车联网通信包括车与车之间( V2V)、车与路之间( V2I)、车与人之间( V2P)、车与网络之间( V2N)等,具有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殊严苛的通信要求。通过 V2X将 “ 人、车、路、云 ” 等交通参与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感知信息,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另一方面通 过构建智慧交通系统,提升交通效率、提高驾驶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改善交通管理、减少污染等。 车联网标准体系可分为无线和应用两大部分。目前,国际上主流2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有 802.11p和 C-V2X两条技术路线,而应用层标准则由各国家和地区根据区域性的应用定义进行制定。其中802.11p 技术基于 WiFi 标准改进,在 IEEE 进行标准化工作。 C-V2X是基于蜂窝通信和终端直通通信融合的车联网技术,其标准工作在3GPP 开展,包括基于 LTE 技术的版本 LTE-V2X 和未来面向新空口的NR-V2X。无论是 IEEE主导的 802.11p技术还是 3GPP的 C-V2X技术,目前都已经完成阶段性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制 定,车联网产业化的技术条件已具备,全球车联网产业化阶段已经到来。 目前我国已将车联网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产业政策持续利好。车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已经从国家标准层面完成顶层设计。我国车联网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围绕 LTE-V2X形成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整车制造、运营服务、测试认证、高精度定位及地图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为推动 C-V2X产业尽快落地,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公安部等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初步 形成了 “ 5+2” 的车联网测试示范区布署格局,为后续大规模产业化及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C-V2X应用可以分近期和中远期两大阶段。近期通过车车协同、车路协同实现辅助驾驶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中长期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雷达、视频感知等技术,通过车联网实现从单车智联到网联智能,最终实现自动驾驶。 本报告分析了全球发展态势和我国发展现状,对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和技术预见进行了预测,探讨了车联网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难题,提出了技术和产业政策建议。报告内容涉及面广,可作为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汽车、交通、通信、 互联网、集成电路等行业的技术产3 业发展参考,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 二 、 全球发展态势 (一)全球发展态势综述 随着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全球范围,汽车网联化催生的车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包括美、欧、亚等汽车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战略性方向,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示范建设等全方位措施,推进车联网的产业化进程。本部分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及示范建设等维度扫描以美、欧、亚为代表的全球车联网发展态势。 ( 二 ) 各国政府积 极推动,政策规划利好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已经明确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作为两大核心战略,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进相关产业体系的建立。欧盟委员会通过建立合作智能交通系统平台( C-ITS platform)推进欧盟国家的车联网部署,促进整个欧盟范围内的投资和监管框架的融合,以推动从 2019 年开始部署 C-ITS业务的计划。为协调部署和测试活动,欧盟国家和道路运营管理机构建立 C-Roads 平台( C-Road platform),共同制定和分享技术规范,并进行跨站点的互操作测试验证。 亚洲范围,日本政府重视自动驾驶汽车和车联网的发展,于 2016年发布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实施路线报告书,明确期望于 2020 年在部分地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韩国制定长期车联网发展规划(Long-term ICV development plan up to 2040),其目标是在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