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11月,汽车行业2020年投资策略分析报告,核心观点,乘用车:我们判断国内乘用车市场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乘联会预测2020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 增速为1%。基于行业中低速增长阶段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前提下,产品折扣对于销量的刺激越发 重要,这意味着车企的销量与利润往往很难同时兼顾,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车企竞争力的判断,不 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车型周期上面,企业的控本能力与空间同样愈发重要,关注车企在产品端 和成本端的边际变化将是衡量其总体竞争力的两大核心。建议关注: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合资和外资品牌新车型的逐步投放有望刺激部分需求,从而带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 销量的稳步提升,我们预计2019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02/126/149万辆。合资 品牌车型进入密集投放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自主品牌与造车新势力的将 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综合行业销量与竞争格局的边际变化,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标 的爱柯迪、拓普集团、精锻科技等。商用车:(1)客车:基于年内销量透支以及客户趋于理性的采购行为的判断,同时考虑到2021 年补贴全部退出的规划,2020年年底有望迎来最后一波抢装,2020年新能源客车有望迎来销量大 年。行业格局向好,龙头有望强者恒强。(2)重卡:行业景气度持续,相关标的有望受益。建议 关注:宇通客车、中国重汽。投资建议:行业增速放缓,建议关注结构性机会:(1)乘用车:长安汽车(000625)、长城汽 车( 601633 ) ; ( 2 ) 零部件: 爱柯迪( 600933 ) 、拓普集团( 601689 ) 、精锻科技(300258);(3)商用车:宇通客车(600066)、中国重汽(000951)。风险提示:汽车产销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及预期等风险。1,目录2019年行业回顾乘用车:产品与成本并重,关注边际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关注产业链机会 商用车:重卡景气度维持,客车需求企稳2020年投资策略及重点推荐标的,2019年行业回顾:汽车指数总体低迷,结构行业仍旧存在,汽车指数相对沪深300走势,汽车子行业二级市场涨跌幅,汽车行业涨跌幅前五个股,45%40%35%30%25%20%15%10%5%0%-5%,沪深300,申万汽车,23%15%13%,-5%,0%,5%,10%,15%,20%,25%,0%-1%客车货车汽车零部件乘用车汽车服务2019年初截至11月20日申万汽车指数上涨7%,跑输沪深300指数约25个百分点。2019年初截至11月20日客车、货车、汽车零 部件、乘用车子行业表现为上涨,涨幅分别为 23%、15%、13%、0.1%,汽车服务子行业 表现为下跌。期 间 板 块 内 涨 幅 最 大 的 为 春 风 动 力(+150%)、星宇股份(+90%)、华培动力 ( +80% ) ; 跌 幅 最 大 的 为 * ST 猛狮 (-53%)、*ST斯太(-57%)。,90% 80% 77% 76%,-41% -42% -46% -53% -57%,-100%,50%0%-50%,100%,200%150%150%,横向看:汽车行业PE(TTM)为15倍,在申万 行业中处于中下水平。纵向看: 汽车行业估值于2018 年底筑底, 2019年初随着行业复苏预期的提升,行业估 值有所恢复。从子行业来看,货车板块(22倍)的市盈率 最高,乘用车板块(12倍)的市盈率最低。,2019年行业回顾:汽车行业估值处于底部,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TTM整体法),申万汽车市盈率,申万汽车子行业市盈率(TTM整体法),6050403020100,SW国防军工SW计算机SW通信SW电子SW医药生物 SW食品饮料SW有色金属SW农林牧渔SW传媒 SW休闲服务SW电气设备SW机械设备SW轻工制造SW综合 SW纺织服装SW化工SW公用事业SW家用电器SW非银金融SW交通运输SW汽车SW采掘SW商业贸易 SW建筑材料SW钢铁SW房地产SW建筑装饰SW银行,0,5,10,15,20,25,30,2016-01-08,2017-01-08,2018-01-08,2019-01-08,22,17,17,15,12,151050,20,25,2019年1-10月份国内汽车销量为2065万辆,同比下滑10%。2019年受国内经济下行、排放标准切换、行业去库存等多方面影响,国内汽车销量总体低迷。2019年上半年受国五升国六影响,乘用车行业总体处于去库存阶段,批发销量持续低迷。进入下 半年国五车型去库完毕,行业进入加库存周期,批发销量同比降幅收窄明显。考虑到年底车企冲量、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批发销量有望进一步回暖。,汽车行业历年销量情况,2019年汽车月度销量情况,2019年行业回顾:行业销量低迷,降幅逐步收窄,40%30%20%10%0%-10%-2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汽车销量(万辆),同比,0%-2%-4%-6%-8%-10%-12%-14%-16%-18%,0,50,100,150,200,250,300,汽车销量(万辆),同比,目录2019年行业回顾乘用车:产品与成本并重,关注边际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关注产业链机会 商用车:重卡景气度维持,客车需求企稳2020年投资策略及重点推荐标的,复盘日本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1)乘用车作为可选消费品,其发展与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2)细分来看,日本乘用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新增需求为主的高速发展阶段,更替需求与新增需求 并存的中速发展阶段,以及完全以更替需求为主的平稳阶段。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汽车的需求快速提升,表现为汽车销量、保有量与经济发展均保持高速增长。日本1970年之前为该阶段。第二阶段: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消费者新增需求放缓,表现为保有 量、销量与经济增速保持中速增长,年销量将于该阶段达到顶峰。19701990年日本汽车产业处 于该阶段。第三阶段:随着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以及人均保有量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新增需求持续降低, 更替需求完全主导,表现为经济与保有量平稳,年销量出现较大程度波动,汽车产业完全走入成 熟期。1990年之后日本汽车产业处于该阶段。,乘用车:以史为鉴,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未到顶峰,乘用车:以史为鉴,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未到顶峰,日本汽车历年销量发展,日本汽车销量历年更新需求与替换需求拆分,6005004003002001000,新增需求(万辆),替换需求(万辆),50%40%30%20%10%0%-10%-20%-3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日本汽车销量(万辆),同比,乘用车:以史为鉴,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未到顶峰,中长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仍有空间。对比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较晚,并且由于中国具有更大的 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更长的周期。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1)人均保有量以及人均GDP仍旧保持着中高速发展,且人均保有量基数仍旧不高;(2)分结构来看,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仍旧是以新增需求为主导的市场。参考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处于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初期,随着人均保有量 的提升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汽车产业将逐步转换为以替换需求为主的阶段,乘用车市场中长期来看仍旧有增长空间, 并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汽车作为可选消费品的可选属性将被进一步增强,宏观经济对于短期需求影响较大。 根据乘联会预测2020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仍旧有一定压力。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情况中国汽车销量新增需求与替换需求拆分,40%35%30%25%20%15%10%5%0%,160140120100806040200,194919531957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2005200920132017,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辆/千人),同比,-10%,0%,10%,20%,50%40%3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国内汽车销量(万辆),新增需求(万辆),替换需求(万辆),同比,乘用车:以史为鉴,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未到顶峰,短期来看,需求端受国六影响,同比数据波动 较大,但截至2019年10月份,需求端仍旧疲 软。库存方面,行业经历了主动去库、被动去 库、主动加库的过程,目前库存较去年更为健 康。参照当前车企的全年目标完成率,年末仍旧有 压库动力,预计批发销量短期有望持续回暖。,2018年至今汽车销量变动情况,库存系统变动情况,2018年至今库存变动情况(辆),50%40%30%20%10% 0%-10%-20%-30%-40%-50%,零售同比,批发同比,0.0,0.5,1.0,1.5,2.0,2.5,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11月12月201720182019,6000004000002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20182019,11,乘用车: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SUV销量占比情况,主流自主品牌市占率情况,45%40%35%30%25%20%15%10%5%0%,SUV占比,7.0%6.0%5.0%4.0%3.0%2.0%1.0%0.0%,20132014,2015,吉利汽车,长城汽车,201620172018广汽乘用车上汽乘用车,在中国SUV红利中,自主品牌凭借快速反应迅速成长起来,并在15万元以下的SUV市场占有一席 之地。并涌现出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长安汽车等能够代表自主品牌 的车企,凭借此次SUV红利市占率稳步提升。,乘用车: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主流厂商SUV占比情况(2019.1-10),合资品牌逐步补充SUV产品线,70%,63%,32%,24%24%24%,22%,90%80%70%60%50%40%30%20%10%0%,SUV销量占比 82%,当前SUV销量占比超过40%,不再存在大幅度提升占比的空间。合资品牌逐渐弥补SUV短板,SUV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例如大众品牌的途岳、探歌、探岳;雪佛兰沃兰多等。合资品牌拟持续加大国内SUV市场的开拓,其中大众发布5年规划,计划到2025年中国市场SUV 销量占比达到56%。日系品牌发挥双体系战略,广汽丰田将上市荣放兄弟车型威兰达,广汽本田 上市CRV兄弟车型皓影。随着合资品牌在SUV领域的产品线逐步完善,乘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乘用车: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大众集团SUV销量占比规划,国内SUV新车规划,乘用车: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706050403020100,主流厂商产品价格区间(万元),合资品牌产品线逐步下沉,现有格局下,在产品定位上合资与自主品牌有明显的区分:(1)轿车领域以合资品牌为主,豪华品牌低端车型进入合资品牌主力车型售价区间;(2)SUV领域,自主品牌集中在515万售价区间,其中主力紧凑型车型集中在1015万区间, 合资品牌主力车型的售价区间更高,目前随着合资品牌SUV产品的逐步完善,其产品线开始下探, 逐步冲击自主品牌的主力市场,如大众的捷达品牌。,销量,成本,新车周期,明星车型,差异化产品,向上突破,供应链成本,制造成本,产品合理减配,乘用车:产品与成本并重,关注边际变化基于行业中低速增长阶段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前提下,产品折扣对于销量的刺激越发重要,这意味 着车企的销量与利润往往很难同时兼顾,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车企竞争力的判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 单纯的车型周期上面,企业的控本能力与空间同样愈发重要,关注车企在产品端和成本端的边际变 化将是衡量其总体竞争力的两大核心。产品端:基于对车企现有产品布局的分析,判断下一轮新车周期的强弱;是否具有细分领域的明星 车型,对于加剧竞争环境下的生存至关重要;产品差异化能够在更加细分的领域打开市场。成本端:供应链价格的压价空间;企业管理效率的水平;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减配。建议关注边际变化的弹性乘用车整车标的: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目录2019年行业回顾乘用车:产品与成本并重,关注边际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关注产业链机会 商用车:重卡景气度维持,客车需求企稳2020年投资策略及重点推荐标的,补贴持续退坡,企业盈利受影响,6-EV客车8-1,8m90m20,6.35141,2.525.5,1,0m30,211,89,2018年系数,2019年系数,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先后经历了过渡期和正式期,同时地补取消,新能源补贴金额进一步缩 减,并预计2021年全部退出。受新能源补贴持续退坡影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盈利能力存在较大 压力。,0.00%,25.00%20.00%15.00%10.00%5.00%,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比亚迪全年盈利情况比亚迪毛利率,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疲软,新能源汽车历年销量情况,中国为全球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1,1,2,7,33,51,77,125,95,400%350%300%250%200%150%100%50%0%,140120100806040200,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同比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情况,25,37,70,111,179,142,0%,20%,40%,60%,80%,100%,0,50,100,150,2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Q3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同比,18%,51%,42%43%,70%,56%,0%,10%,20%,30%,40%,50%,60%,70%,8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Q3,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79万辆,同比增长26%。同期全球新能源乘 用车142万辆,国内市场销量占比为56%, 有所下滑,主要原因为特斯拉model3销量的 提升。2019年下半年,受补贴退坡、车市销量低迷 等因素影响,单月销量同比下滑明显。,政策导向明显,A级车占比提升,2017年纯电动车销量结构2018年纯电动车销量结构,46% 55% 57% 59% 56%,63% 70% 65% 71%,61%,3%,8%,13%,7%,11% 10%,13% 15% 16% 13% 5%9%,28%,40%,31% 28% 25% 30% 30% 22% 22% 18% 29%,0%,20%,40%70% 81%,60%,80%,100%,86%,70% 67%,52%,62%,34% 36% 38% 39%,55%,49% 38%,5%,7%,19%,12%,25% 22% 20% 16%,15% 15%,19%,10%12%,2% 25% 25% 28% 26%41%,38% 40% 41%,28% 32%,41%,0%,20%,40%,60%,80%,100%,A00A0ABC,A00A0ABC2019年纯电动车销量结构,30%31%32%,31%,26%26%23%24%24%,15%,17%16%,16%,17%,18%,12%,12%,46%,53%,55%,53%,56%,55%,46%,51%,58%,20%,40%22%,60%,80%,100%,120%,0%2019.1 2019.2 2019.3 2019.4 2019.5 2019.6 2019.7 2019.8 2019.9A00A0ABC,近两年,随着补贴政策向续航里程较高的中 高端车型倾斜,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构 发生较大变化。续航里程较高的A级车销量 占比提升至50%以上。,自主品牌仍为主导,合资与新势力逐步发力,新能源乘用车竞争格局(2019.1-10)分品牌销量结构变动情况,造车新势力逐步开始兑现销量,当前新能源乘用车仍旧以自主品牌为主导, 但2019年开始合资品牌逐步发力,通过传统 车型的电动化慢慢抢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 等造车新势力车型逐步量产,并对现有的竞 争格局产生一定冲击。,24%,13%,7%,5%6%,4%,4%,2%3%3%4%,25%,比亚迪北汽新能源 吉利汽车 上汽乘用车 奇瑞汽车 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 广汽新能源 上汽大众华晨宝马 威马汽车 其他,0%,20%,40%,60%,80%,100%,120%,2018.1-10,2019.1-10,自主合资,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2018.1-10,2019.1-10,双积分:现阶段积分充足,新阶段考核更为严苛,新能源积分情况(万分),新能源积分占比情况,706050403020100,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20162017,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20182019,40%35%30%25%20%15%10%5%0%,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2016201720182019,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积分,5.04.03.02.01.00.0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2016201720182019,总体来看,当前新能源积分比较充足,能够 满足现阶段的考核要求。,双积分:现阶段积分充足,新阶段考核更为严苛,新能源积分考核要求,20%18%18% 16%16%14%14%12%12%10%8%6% 4%2%0%,2020202120222023,备注:1)R为电动车续航里程;2)P为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新阶段双积分政策较之前版本考核更为严苛:1)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占比分别 为14%、16%和18%。2)工况由NEDC切换至WLTC;3)纯电动乘用车单车积分上限由5.0分下调 至3.4分;插混乘用车单车积分由2分下调至1.6分。同等续航里程的纯电动车型单车积分 下调30%50%。,双积分:现阶段积分充足,新阶段考核更为严苛,修正版的双积分政策引入了低油耗乘用车的 概念,低油耗乘用车是指综合燃料消耗量不 超过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 中对应的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与该核算年 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之积的传统能 源乘用车。计算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 达标值时,低油耗乘用车的生产量或者进口 量按照其数量的0.5倍计算。,876543210,2015,2020,2025,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百公里油耗(L/100km),假设未来乘用车销量以年化3%的增速增长, 经过测算我们认为,修正版的双积分政策虽 然对于新能源积分的考核更为严苛。但是低 油耗乘用车概念的引入,意味着政策层面希 望通过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两个层面达 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竞争格局:合资品牌电动化加速,国内新能源竞争加剧,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具有一定先发优 势,在车型布局方面,部分主流厂商已经具 有相对完善的产品体系。,竞争格局:合资品牌电动化加速,国内新能源竞争加剧,、,,,大众汽车:发力纯电动汽车,新车密集上市,根据大众集团规划,2020年基于MEB平台打造的车型开始陆续上市,包括ID.3、ID.Crozz等。 并规划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的占比达到20%以上,约为300万辆。2020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 达到4%。,丰田汽车:加速推进电动化,打造全新模块化架构,丰田加速推进电动化进程丰田开展合作共享模式,丰田E-TNGA架构,丰田汽车将之前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划提前 五年完成:到2025年实现全球100万辆的纯 电动和氢燃料电池,450万辆混动车型销量。在新能源领域丰田汽车采用合作模式,与本 土斯巴鲁、三菱等车企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 平台。与斯巴鲁共同开发新能源模块化平台E-TNGA。,特斯拉:国产化推进,model3产能即将快速释放,特斯拉销量情况销量占比情况,中国工厂产能释放,50658,76285,103181,245506,255561,160%140%120%100%80%60%40%2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2015,2018,2019Q3,20162017特斯拉销量(辆),同比,0%,0%,2%,0%,20%,40%,60%,80%,100%,120%,2015,2016,2017,2018,2019Q3,Model3,ModelX+S,30,35302520151050,2020E,2021E,中国工厂产能(万辆),随着Model3产能的逐步释放,特斯拉销量 快速攀升。中国工厂销量超预期,预计2020 年总体产能达到15万辆,2021年达到30万 辆,进一步带动销量增长。新车方面,2020年SUV车型ModelY有望上 市,同时电动皮卡和重卡的发布,将进一步 完善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销量预测:销量持续增长,合资占比提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销量占比情况,-5%,0%,5%,10%,15%,20%,25%,16000001400000120000010000008000006000004000002000000,2021E,20182019E2020E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辆),同比,0%,20%,40%,60%,80%,100%,2019,2020,2021,传统自主,合资新势力,销量:合资和外资品牌新车型的逐步投放有望刺激部分需求,从而带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稳步提升。我们预计2019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02/126/149万辆。格局:合资品牌车型进入密集投放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自主品牌与造车 新势力的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我们预计2 0 1 9 2021 年合资品牌销量占比分别为10%/20%/31%。综合行业销量与竞争格局的边际变化,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标的爱柯迪、拓普集团、旭升股份等。,目录2019年行业回顾乘用车:产品与成本并重,关注边际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关注产业链机会 商用车:重卡景气度维持,客车需求企稳2020年投资策略及重点推荐标的,客车:公交车需求稳定,新增线路逐步提升,需求:2018年国内公共汽电车拥有量为67万辆,连续保持增长,其中新能源公交占比超过50%。 近几年国内城市客运量呈现逐步下滑的态势,主要原因受地铁和私家车保有量提升影响。但公交 车需求的提升主要受公交线路和公交运营总长度影响,虽然客运量下降但由于公交线路稳步增加, 国内公交车保有量同步提升。预计在城镇化和惠民政策的推动下,公交线路与运营总长度有望保 持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新能源公交车渗透率为51%,仍旧有空间。,新能源积分情况(万分),新能源积分占比情况,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2015,2016,2017,2018,大中公交销量(辆),0%,10%,20%,30%,40%,50%,60%,2014,2015,2016,2017,2018,新能源公交保有量占比,客车:公交车销量预测,核心假设:(1)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20192021年增长率分别为6.5%/6.0%/5.0%。(2)对应公共汽电车20192021年增长率分别为4.5%/4.0%/3.0%。(3)20192021年更新周期为5.9/5.8/6.1年。(4)20192021年大中型公交占比分别为80%/81%/82%。,客车:大中座位客车需求趋于稳定,核心假设:(1)受高铁、私家车冲击客运班线长期处于下滑趋势,但部分支线线路需求较为刚性,考虑到现在销量基数,假设20192021年同比变动-5%/-5%/-5%。(2)假设团体通勤20192021年同比变动-5%/-5%/-5%。(3)随着收入的提升,国民旅游意愿增强,旅游班线长期向好,短期存在周期性波动。假设20192021年同比变动0%/0%/0%。(4)假设20192021年出口同比变动1%/1%/1%。,客车:总体销量有望触底回升,校车:校车的主要消费者为私立学校、专业校车运营公司等。因为校车的价格较普通客车的更高,因此一般情况 下学校更愿意购买普通客车作为轿车,2011年开始因为非专业校车出现事故,致使校车开始大规模普及。因此, 校车的销量与监管的力度有很大关系,随着20112013年的大规模透支,校车销量逐步下滑,预计20192021 年同比分别变动-7%/-7%/-7%。其他车型:包括摆渡车、房车、商务车等,其中房车最为蓝海市场,近几年增速较快,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预计20192021年同比分别变动15%/15%/15%。,客车:退坡对客车盈利造成较大影响,龙头有望强者恒强,一般情况下,补贴的大幅度退坡需要上下游同时消化。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较高,每年以高于 行业平均水平的降幅下降,但成本的下降不足以覆盖补贴退坡的幅度。因此厂商需要将部分补贴 退坡的影响转移给下游客户,但部分厂商为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会采取主动降价的措施来吸引 客户,常见方式就是多承担一些补贴退坡的负担。从2018年上市客车的年报来看,多数企业出现亏损或处于盈亏平衡情况,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 通过降价来获取订单的手段不能够持续。龙头企业有望凭借更为深厚的积淀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宇通客车市占率,历年上市客车企业盈利情况(亿元),-20,-10,0,10,20,30,40,50,宇通客车,安凯客车,金龙汽车中通客车2015201620172018,5.0%0.0%,20.0%15.0%10.0%,25.0%,40.0%35.0%30.0%,客车:采购行为趋于理性,新能源客车有望迎来销量大年,2019年新能源客车经历了2次补贴退坡,其中新能源公交正式期推迟到8月份,前期的抢装对四 季度销量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补贴金额逐步减少,下游客户采购行为更加趋于理性,更加趋于等 待补贴政策明朗之后再去采购。基于年内销量透支以及客户趋于理性的采购行为的判断,我们认为四季度新能源客车抢装效应降 低,对明年销量的透支减少。同时考虑到2021年补贴全部退出的规划,2020年年底有望迎来最后 一波抢装,2020年新能源客车有望迎来销量大年。,2019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情况,2019年宇通客车销量情况,-100%,-50%,0%,50%,100%,150%,200%,25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销量(辆)同比,140%120%100%80%60%40%20%0%-20%-40%-60%-8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销量(辆)同比,重卡:行业景气度持续,重卡平均换车周期随着监管趋严逐步下降(年),物流车置换速度明显快于工程车(年),5.91,5.07,4.56,-14.2%,-10.1%,-15%,-10%,-5%,0%,0,2,4,6,8,2016,2017重卡置换周期,2018降幅,6.13,5.78,5.595.484.554.07,76543210,2016,2017物流车置换周期,2018工程车置换周期,从2016年到2018年,车辆平均车龄从5.91年下降到4.56年,净缩短1.35年。物流车与工程车两 大类别中,物流车从5.59年下降至4.07年,净缩短1.52年,而工程车从6.13年缩短至5.48年,净 缩短0.65年。物流车较工程车置换更快,本质上反映了治超治限和排放升级环保监管趋严的强政策周期下,物 流车受影响较工程车更为显著。,重卡:行业景气度持续,636,000,773,986,743,698,549,985,728,429 1,111,977 1,147,967 1,156,575 1,011,165 960,588,70000006000000500000040000003000000200000010000000,2014,20152016,2018,2019E2020E,2012物流车保有量,2013物流车销量,物流车淘汰工程车保有量,2017工程车销量,工程车淘汰合计保有量,2021E合计销量,未来3年重卡行业销量预测(辆),我们预测2019-2021年,在国六全面落地之前,接近600万的重卡保有量每年依然将带来90万以 上的更新需求,重卡行业整体仍大概率维持百万级高位运行格局。2021年全面实施国六,2020年下半年有望再度形成抢装行情。无锡事件影响恶劣,推升物流运输成本,监管高压中短期看难以放松,对重卡销量有一定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