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2019) 公共融资部 张玉琪 经济实力: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连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全省经济处于快速赶超阶段,后发优势显著,但由于历史上属传统农业省 份,工业基础较为单薄,目前经济体量在全国占比仍相对较小。 2018 年及 2019 年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分别为 1.48 万亿元和 1.15 万亿元,经济增速分别为 9.1%和 8.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水平 2.5 和 2.5 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贵州省目前形成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煤炭、电力、烟草等四大传统支柱行业和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型建筑和建材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格局, 2018 年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加之以旅游业、金融业和“互联网 +”新兴服务业为代表 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二、三产业形成合力驱动贵州省经济增长。经济动力 上,2018 年及 2019 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 15.8%和 5.8%,分 别高于全国 9.9 和 0.4 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固定资产投 向仍以基建领域为主 。贵州省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未来将继续对接“西 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投资空间仍然较大,区域发展前景看好。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省份,省内发展较不均衡,部分地区欠发达。 2018 年贵州省下辖各州市经济规模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各州市经济总量排名保持不变。其中省会城市贵阳依旧处于领先地位,铜仁市和黔东南州经济总量突 破 1000 亿元,安顺市以 849.40 亿元水平排名最后。但从经济增速来看,除黔东 南州外,其余州市相较上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六盘水市降幅最大,由 11.10%降至 8.80%,其余州市增速降幅介于 0.5-2.0 个百分点之间,面临一定经济下行压力。从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看,除黔东南州外,投资对各州市的经济拉动 作用继续凸显,但各州市投资增速及消费增速均出现明显下降,进出口方面,各 州市经济外向度低,对外经济情况不容乐观。 财政实力: 贵州省财政收入主要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债务收入构成,近年来财政收入结构较为稳健。 2018 年贵州 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26.85 亿元,税收比率为 73.31%,产税能力相对较好; 一般公共 预算自给率为 34.33%,自给率偏低,财政平衡对上级政府支持和债务 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总计中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在全省 财政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31.82%和 14.23%,为贵州省财力的重要补充。此外,以 国有土地出让为主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也是贵州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且地 方政府自身产生的基金收入基本可覆盖其支出。 2019 年前三季度,受增值税深化改革及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影响,使得贵州省税收收入同比减少,但以国有土地出让为主形成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旧保持较大增幅。 从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看, 2018 年,省会城市贵阳以 411.34 亿元位列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之首,遵义、六盘水排名次之,安顺、铜仁和黔东南州分别以 77.32 亿元、 69.22 亿元和 66.38 亿元排名垫后,其中黔东南州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已连年下行至各州市中最后一位,其余各州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均较上年有所增长。从构成来看,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差异程度尚 可,税收比率介于 64%-80%之间,其中包含贵阳、遵义、六盘水、 毕节和铜仁 在内的 5 个地级市产税能力相对较强,税收比率介于 74%-80%之间。从自给率 情况来看,各州市中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水平最高为 65.55%,其余州市 均在 50%以下,其中黔东南州自给率水平最低为 16.44%,且当年大部分州市一般预算自给程度进一步降低,整体均需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平衡资金缺口。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贵州省下辖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主要构成,受当地房地产市场及土地出让行情影响较大。 2018 年黔东南州、贵阳、六盘水和毕节四州市房地产投资回落,其余州市依旧保持较高投资热情 。六盘水、 遵义、安顺、黔西南州、毕节、黔东南州等多州市土地市场量价齐升,省会城市贵阳受房住不炒、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影响,当年商住用地土地供应量有所收窄, 但土地均价依然高企。从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来看,除六盘水和黔东南州 外其余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旧较上年实现不同幅度增长,但变动幅度较 上年趋于缓和,其中贵阳市和遵义市分别以 344.18 亿元和 269.05 亿元处于绝对 领先地位,黔东南州以 38.43 亿元位列末位。 2019 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各州市土 地出让总价与 2018 年土地出让总价的比率达 89.89%,土地市场热情依然保有, 但各区域出让行情分化较大,考虑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因素影响,未来土地市场行情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债务状况: 近年来,贵州省持续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形成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务, 2018 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达 8849.81 亿元,持续严格控制在财政部下达的债务限额之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之比来衡量当地政府债务压力,贵州省该指标为 5.12 倍,位列全国 36 个省 ( 区、直辖 市、计划单列市 ) 降序排列第 2 位,债务压力凸显。此外,若考虑贵州省内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情况, 2018 年末贵州省内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为 9852.96 亿元,与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规模之比为 5.71 倍,该指标在全国 31 个 省(区、直辖市)中降序排列第 4 位。 从贵州省下辖各州市政府债务规模看, 2018 年末,贵阳市和遵义市以 2192.91 亿元和 1365.63 亿元居于领先地位;各州市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比值达到 3.76 倍以上,其中铜仁市该指标高达 9.27 倍,各州市均已积累相对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务。从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情况来看, 2018 年末贵州省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省本级、贵阳市和遵义市,遵义市已发债企业带息债务余额赶超贵阳市占据各州市中第一位,三者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合计占比为 72.75%,其中省本级占比为 42.23%。通过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之比反映情况来看, 2018 年末各州市该指标均在 3.12 倍以上,其中遵义市该指标最高达 6.36 倍。 2018 年及 2019 年前三季度 贵州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 311.84 亿元和 452.43 亿元,在全国各省市发行规模 降序排列中分别位列第 21 位和第 19 位。 一、贵州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贵州省经济实力分析 2018 年及 2019 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经济体量在全国范围内占比相对较小, 获益于烟、酒、煤、电四大传统支柱行业持续发力,加之以旅游业、金融业和 “互联网 +”新兴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贵州省经济增速连续第八年居全国前列,持续高于全国和西部省份,后发优势依旧凸显,但产业结 构仍具有调整空间。投资拉动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固定资产投向仍以基建 领域为主, 2018 年贵州省经济对外依存度进一步降低。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未来将继续对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 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前景仍较好。 2018 年以来,贵州省经济体量在全国的占比仍相对较小,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和西部省份,连续八年居全国前列,后发优势依旧 凸显。 2018 年,贵州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8 万亿元,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居第 25 位;同比增速为 9.10%,较上年下降 1.1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 2.5 个百分点,与西藏自治区并列全国首位。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 -右轴 % 图表 1. 2009-2018 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 图表 2. 2018 年贵州省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对比 从产业结构看,贵州省二、三产业形成合力驱动经济快速增长。 2018 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 14.6:38.9:46.5,产业结构较 2017 年有所优化;同期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 6.9%、 9.5%和 9.5%,二、三产业保持同步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第二产业增速近五年来逐年放缓,但仍延续了较快速的增势,增速保持在 9%以上, 且行业结构逐渐调整优化,全省形成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煤炭、电力、烟草( 简称 “ 酒、煤、电、烟 ” )等四大传统支柱行业和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型 建筑和建材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格局。根据 2018 年贵州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18 年,酒、煤、电、烟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从生产角度看,合计 增加值比去年增长 11.9%,增速较上年提高 5.5 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贡献 率为 75.2%,同比提高 35 个百分点;从效益角度看, 2018 年 1-11 月,四大支柱 产业合计利润同比增长 26.7%,其中,烟草行业增长 45.3%、酒行业增长 27.2%、 煤炭行业增长 0.5%、电力行业由上年亏损 8.13 亿元,扭转为盈利 10.96 亿元, 酒、煤、电、烟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 3.5、 0.1、 2.0 和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右轴 西藏 青海 宁夏 海南 甘肃 新疆 贵州 吉林 黑龙江山西 内蒙古云南 天津 广西 重庆 江西 陕西 辽宁 安徽 北京 上海 福建 河北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浙江 山东 江苏 广东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 8.90% 非金属矿物制品 业 15% 煤炭开采和洗 选业 11.00% 10% 酒、饮料和精 制茶制造业 8.20% 电力、热力的生 产和供应业 5% 烟草制品业 烟草制品业 0% 26.00% -5%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酒、饮料和精制 茶制造业 -10% 电力、热力的 生产和供应业 14.40% 煤炭开采和洗选 业 -15%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 2.7 个百分点。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细分行业看, 2018 年,贵州省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0%,较上年下降 0.5 个百分点。其中,包括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烟草制造业在内的主要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68.50%。主要行业中,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 26.00%,增速为 17.5%,自 2015 年首次 超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为第一支柱行业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速较 上年提升 4.7 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重为 14.40%,增速为 7.7%, 扭转去年负增长态势,较上年提升 12.6 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 加值比重为 11.00%,增速为 8.6%,较上年下降 4.7 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加 值比重为 8.20%,增速为 8.1%,较上年继续大幅提升 6.1 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 制品业增加值比重为 8.90%,增速为 2.1%,较上年回落 4.4 个百分点,增加值规 模比重自 2016 年以来保持在四大传统行业 1中的烟草制造业之上。此外,新兴产 业快速发展,全省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 14.8%,其中计算机、通 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 11.2%和 12.3%,保持快速 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大,但新兴产业规模仍相对较小,增加值比重合计为 7.6%。 图表 3. 前五大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及其增速变动情况(单位: %) 随着农业加工、城镇建设、休闲旅游等的融合发展,贵州省服务业发展较快,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8 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6891.37 亿元,同比 增长 9.5%。其中,旅游业、金融业和 “ 互联网 +” 新兴服务业发展较为突出。旅 游业方面,全省强力推进 100 个精品旅游景区和 10 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加 快 “ 快旅慢游 ” 体系建设,新增 4A 级以上景区 11 家,梵净山成为 5A 级景区; 2018 年全省旅游总人数 9.69 亿人次,同比增长 30.2%;实现旅游总收入 9471.03 亿元,同比增长 33.1%。金融业方面,银行业、保险业带动金融业快速发展,当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866.60 亿元,同比增长 6.8%。 “ 互联网 +” 新兴服务业方面, 网购、共享单车、网络约车、在线医疗、移动支付等线上消费大幅增加,当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 通过公共网络实现 商品零售额 87.54 亿元,同比增长 16.7%。此外,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增速稳定,在政策、环境优势等因素的促进下,贵州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未来规模扩充、技术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增强等方面存在较大 发展潜力。同时,在房地产业方面, 2018 年贵州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屋 施工面积增速较上年明显提升,分别上升 4.3 和 7.5 个百分点; 2018 年全省房地 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5181.96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0.3%,增速较 2017 年回落 2.7 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为竣工面积的 4 倍,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进一步下降。 投资方面,国发 20122 号文件 2对贵州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提出了指导目标,为进一步发挥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改善交通不便的历史桎梏,同时推进工业强省战略, 2012 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贵 州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保持了较高增速,其中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有 所放缓,但增速持续大幅高于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领域投资占比在 40%左右,远超全国水平。 2018 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 15.8%,高于全国水平 9.9 个百分点, 增速位于全国前列。 2018 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 4.2:12.7:83.1,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占主导地位。在工业投资方面, 2018 年,全省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13.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 14.6%,增速高于工业投资增速 1.5 个百分点。此外,与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相关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49.7%,增速高于全省投资增速 33.9 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分别增长 24.5% 和 29.7%,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投资增速 8.7 和 13.9 个百分点,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 26.3%,增速高于全省投资增速 10.5 个百分点。 贵州省全省固定资产投向仍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 41.8%,同比增长 15.8%,增速较上年回落 9.7 个百分点。贵州省山地和丘陵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在 90%以上,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理条件一直以来阻碍了贵州省交通及经济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大额投入, “ 十二五 ” 期间,贵州省实现了县 县通高速公路以及每个 州市有一个机场,建成开通了贵广、沪昆高铁。 2018 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 定资产投资共计完成 1700.19 亿元,同比增长 3.0%,其中公路及内河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 1687.41 亿元和 11.24 亿元,增速分别为 3.9%和 48.0%。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620 公里,截至 2018 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6453 公里,是 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加密规划 ) 规划里程 10096 公里的 63.92%。根据贵州省综合交通运输 “ 十三五 ” 发展规划,到 “ 十三五 ” 末,贵州省基本建成以 高 (快 )速铁路和普通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骨架,与全国干线网络、周边省 ( 区、市 )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布局合理的全省立体干线网络;基本建成以贵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龙头、各市 (州 ) 区域性枢纽联动发展的全省枢纽站场体系;总体建成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 四化同步 ” 发展的全省农 村公路网络;基本实现贵阳至黔中主要城市 1 小时、至省域其他中心城市 1-2 小 时、至周边省会城市 2-3 小时、至珠三角 4 小时、至京津冀和长三角 8 小时的陆路快速交通圈。 “ 十三五 ” 期间,贵州省交通建设仍有很大的投资需求,预计将继续带动区域内基建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消费方面,随着近年来贵州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 消费总量逐年上升。 2016-2018 年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67 万元增至 3.16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1.92 万元增至 2.08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由 3708.99 亿元增至 3971.21 亿元。 2018 年,贵州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 2005.54 亿元,同比增长 5.7%,其中,汽车类商品、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类以及烟酒类占有重要份额。 对外贸易方面, 2016 年 8 月,贵州省获批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贵州省正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 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目前贵州省对外经 济以出口为主,近年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进出口总额存在一定波动。 2018 年贵州省进出口贸易疲软,全省进出口总额较上年下降 9.1%至 500.96 亿元,其 中出口总额较上年下降 13.7%至 337.58 亿元。从主要 产品看, 2018 年全省机电 产品出口总额 218.19 亿元,同比下降 10.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 64.63%,为全 出口贸易的主要贡献力量。 2018 年贵州省对外贸易依存度由上年 4.07%降至 3.38%,整体经济外向度仍很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图表 4. 2008 年以来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支出法)构成情况(单位: %) 金融环境方面,根据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 ( 2019) , 2018 年末,贵州省金融 机构本外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 2.48 万亿元和 2.47 万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 18.3%和 18.5%,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 4168.5 亿元,同比少增 1033.3 亿 元。信贷结构上,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进一步下降,大数据、软件等新兴产业贷款快速增长; 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018 年末全省精准扶贫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涉 农贷款和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24.1%、 35.9%、 24.7%和 68.7%。贷 款利率总体小幅上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较上年减少 17.71 个基点。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下降 0.69 个百分点至 1.94%。 2019 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513.44 亿元,同比增速为 8.7%, 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6.2%) 2.5 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1664.13 亿元、 4361.18 亿元和 5488.1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5%、 10.0%和 8.5%,二、三产仍保持较高增速。同期,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 10.9%,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4.0 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及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 长态势,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投资和消费方面, 2019 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 产投资同比增长 5.8%,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0.4 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占比为 36.3%,较往年小幅下降,但仍位居第一,但当期增速为 -5.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4.5%,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3.7 个百分点。 2018 年以来,贵州省继续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同时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战略,积极培育地区增长极,促使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目前,贵 州省积极主动对接 “ 西部大开发 ” 和 “ 长江经济带 ” 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国家政 策支持和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改善交 通条件。整体看,贵州省 经济发展享有较大的政策红利和外部支持,但政策实际落地情况以及中央财政支 80 60 40 20 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 (40) 资本形成总额占比 最终消费支出占比 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比 持的力度和持续性需持续关注。 (二)贵州省财政实力分析 2018 年,获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省自身财力水平继续增强,但自给率偏低,财政平衡对上级政府支持和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持续稳定的中央转移支付大幅增强了全省的财政保障能力,可较好地满足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出需求。 2019 年前三季度,受增值税深化改革及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影响,使得贵州省税收收入同比下降,但以国有土地出让为主形成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旧保持较大增幅。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上级政府的持续大力支持,近年来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 2017 年受贵州省债务收入规模下降影响,当年全省财政收入合计较上年略降 0.55%至 8339.74 亿元, 2018 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11.8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占比为74.35%,近三年均保持在 75%左右,财力结构较为 稳健。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中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占比最高,是全省财政收入合计的重要构成, 2018 年占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分别为 31.82%和 14.23%,合 计占比为 46.05%,持续体现了贵州省自 2015 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来较大的债 务融资规模和中央财政大力度的补助支持。同期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占 比为 24.75%,近三年维持在 24%左右,主要构成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 图表 5. 2016-2018 年贵州省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指标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全省 省本级 全省 省本级 全省 省本级 财政收入合计 8385.79 1494.01 8339.74 1358.36 9327.17 1778.5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 其中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 债务收入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 其中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 债务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 其中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6405.80 1561.34 2581.79 1604.63 1935.62 715.54 37.39 990.52 44.37 5.34 1406.09 294.30 522.71 237.13 49.28 36.63 -24.77 16.72 38.64 1.55 6228.71 1613.84 2748.80 1157.27 2054.76 961.16 42.27 948.13 56.27 24.47 1209.43 295.32 408.30 166.02 100.58 26.98 11.49 53.87 48.35 16.82 6935.16 1726.85 2968.17 1327.14 2308.80 1249.89 41.77 827.03 83.21 71.65 1565.42 341.47 509.86 341.10 157.58 48.41 -7.60 103.70 55.50 48.14 注 :财政收入合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贵州省政府债券评级报告 从省本级财力看, 2016-2018 年贵州省本级财政收入合计分别为 1494.01 亿 元、 1358.36 亿元和 1778.50 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分别为 17.82%、 16.29%和 19.07%。其中,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占比保持在 90%左右, 是省本级财力的最主要来源,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为主要构成。 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下游, 2018 年降序排列为第 22 位,较上年上升 1 位,当年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26.85 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 7.0%,增幅较上年下降 0.2 个百分点。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 2018 年税收比率 3为 73.31%。分税种看,全省税收收入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为主, 2018 年上述四项税种合计实现税收收入 769.19 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 60.76%。 2018 年,贵州省实现非税收入 460.84 亿元,较上年小幅上升,主要由国有资源 (资产 ) 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专项收入及罚没收入等构成,当年上述四项合计实现收入 391.69 亿元, 占非税收入的比重为 85.00%。 图表 6. 2017-2018 年贵州省与全国其他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税收占比情况 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涉及教育、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一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近年来全省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增长较快。 2018 年,全省一般公 共预算支出为 5029.68 亿元,同比增长 9.0%。同期,全省九项民生类重点支出 4为 3526.65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 70.12%,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相较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支出压力较大,同期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 5为 34.33%,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考虑到中央持续增长的转移支付支持,一般公共预 算收支整体平衡情况较好。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00% 80% 60% 40% 20% 0%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018年税收占比 -右轴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017年税收占比 -右轴 西藏 青海 宁夏 海南 甘肃 吉林 黑龙江新疆 广西 贵州 内蒙古云南 天津 陕西 重庆 山西 江西 辽宁 湖南 福建 安徽 湖北 河北 河南 四川 北京 山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