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主题“迎风起”,哪些细分领域或将受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主题“迎风起”,哪些细分领域或将受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安全主题“迎风起”,哪些细分领域或将受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安全主题“迎风起”,哪些细分领域或将受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安全主题“迎风起”,哪些细分领域或将受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安全主题“迎风起”,哪些细分领域或将受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Table_Main Table_Title 分析师 : 陈龙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40002 Email: chenlongr.qlzq 分析师: 江琦 执业证书编号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7010002 Email: jiangqir.qlzq 分析师:闻学臣 执业证书编号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90007 Email: wenxcr.qlzq 分析师: 范劲松 执业证书编号 执业证书编号: : S0740517030001 Email: fanjsr.qlzq 分析师 : 徐驰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80003 Email: xuchir.qlzq 分析师:何柄谕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90003 Email: hebyr.qlzq 研究助理 : 张文宇 Email: zhangwyr.qlzq 研究助理 : 房昭强 执业证书编号 Email: fangzqr.qlzq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1、 生物安全战略提升,或推动相关行业加速变革 生物安全战略定位高,推动力度或超市场预期。 在全国突发的“新冠”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下,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更加凸显 。 2020 年 2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意在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从主题投资角度来看, “新冠”疫情的扩散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在医药生物相关领域发展的“短板”,比如 2003 年的 SARS 加速了各城市的基础医疗条件的完善,发展生物技术创新及建立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或是本此疫情孕育的“危中之机”。 本次加速推进的生物安全战略涵盖八大领域,是一个更加完善的战略体系 。 生物安全范畴基本覆盖了医药生物、计算机、农业及食品安全等行业领域 。 中泰策略联合行业探究这一或受配套政策持续催化的生物安全主题中的投资机会,试图寻找其中最受益且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方向。 2、 国际发展差距下,生物安全受政策持续加持可期 美国、日本的生物安全战略部署经验: 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 GDP 比重 较低,生物安全建设不够完善 。 可以 借鉴美国在 以政府、科研机构保障高质量的立法及生物安全体系的布局经验 ;同时,学习日本 强调生物技术的创新 , 推动研究领域的互动及合作治理。 从生物安全防控的立法措施来看,一般最高级别法律法规落地后,会配合最高立法落地和完善或持续推出更多的配套细则政策 。站在主题催化的角度, 2020 年作为生物安全立法的元年,后续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可期。 预计疫情之后,国内相关生物安全领域在倾斜政策推动下加速发展 。 3、 生物安全主题孕育的机会聚焦医药、 计算机 、农业和食品安全 生物安全带动的细分产业或是未来三年的产业投资“洼地”。 近期顶层推动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相关领域兼具高科技的重要消费属性也或是“新基建”领域的重要组成。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 食品安全、生物信息溯源、医疗信息化、医疗设备智能化、基因 检测 、生物疫苗及创新药研发 等细分领域或是生物安全与新基建的共同发力所在,或受益生物安全主题的发酵。 4、 医药: 基础医疗设备、疫苗、体外诊断等行业将迎来发展 1)鉴于疫情防护的需要,基础性医疗防护产品的医疗储备此后将加大 。 2)作为传染病最有效的防护手段,群众接种疫苗的意愿也随着提高。生物安全法有望确保政府在疫苗领域的投入,在根源上遏制病毒性疾病和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3) 根据生物安全法(草案)来看,在保护我国生物安全信息方面的要求下,对于涉及基因测序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全球研发项目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4) 推荐股票:受生物安全法的影响,应关注符合政策发展趋势的细分板块: 公共卫生长期需求, 诊断和设备类:迈瑞医疗、安图生物、万孚生物 、鱼跃医疗、蓝帆医疗、迪安诊断; 疫苗类: 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 创新药及 CRO/CDMO: 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药石科技; 冷链运输: 海尔生物、澳柯玛。 5、 计算机:生物安全法落地,刺激多项信息产品需求加速释放 1) 打造信息共享体系、应急体系,利好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医疗应急管理与 应急 救治信息系统发展。医疗大数据分析需求增加,助力医疗大数据分析产品高速发展。 2) 生物信息服务需求增加,信息溯源产业、数据安全保障将充分收益。生物信息数据是生物安全的基础, 建议关注: 信息发展,华宇软件 。 3)重点推荐: 卫宁健康 (医疗 IT 龙头企业,业务涵盖医疗机构、区域卫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 /专题策略 2020 年 03 月 08 日 生物安全主题 “迎风起” , 哪些细分领域或将受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2 - 专题策略 生等领域,综合竞争优势明显)、 创业慧康 (区域卫生 IT 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医疗大数据业务)、 久远银海 (医保 IT 龙头企业)、 思创医惠 (国内优质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商,医疗数据整合及治理方面竞争优势明显); 6、 食品饮料:三个维度挖掘食品安全趋势下的受益标的 1)商业层面:品牌集中度有望提升,具备品牌背书的龙头更为受益。 在白酒、调味品等集中度低的子行业中,龙头有望持续受益品牌集中。 2)餐饮产业链层面:餐饮产业链重构,半成品企业有望受益。 复合调味品 提升了烹饪效率,迎合餐饮和家庭端的诉求,有望受益于“懒人经济”而迎来快速增长 ;食品安全导向下,消费者 选择信息更对称的半成品自己烹饪, 速冻食品 将显著受益,安井、三全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3)消费者选择层面:消费者选择趋于理性,未来更青睐经得住考验的食品。消费者未来将追求更安全的食物结构,通过调节饮食结构,饮食更加简约、安全。 7、投资建议 食品安全、生物信息溯源、医疗信息化、医疗设备智能化、基因 检测 、生物疫苗及创新药研发 等细分领域或受益生物安全主题的发酵,建议积极布局生物安全主题下孕育的投资机会 (相关标的详见 梳理股票池) 。 风险提示: 生物安全立法落地不及预期,后续配套生物安全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内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生物安全领域涉及的医药、计算机行业相关公司核心技术突破失败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3 - 专题策略 内容目录 内容目录 . - 3 - 图表目录 . - 4 - 一、生物安全战略提升,或推动相关行业加速变革 . - 5 - 1.1 生物安全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战略意义深远 . - 6 - 1.2 生物安全涵盖八大领域,核心聚焦生物技术领域 . - 7 - 二、国际 发展差距下,生物安全受政策持续加持可期 . - 8 - 2.1 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推进历程 . - 8 - 2.2 生物安全的建设发展的国际经验 . - 9 - 三、生物安全主题孕育的机会聚焦医药、计算机、农业及食品安全 . - 11 - 3.1 生物安全带动的细分产业或是未来三年的产业投资 “洼地 ” . - 11 - 3.2 从策略角度看,医药领域估值 -业绩更或具 “性价比 ” . - 12 - 四、医药:基础医疗设备、疫苗、体外诊断等行业将迎来发展 . - 13 - 五、计算机:生物安全法落地,刺激多项信息产品需求加速释放 . - 15 - 六、食品饮料:三个维度挖掘食品安全趋势下的受益标的 . - 16 - 七、投资建议 . - 18 - 风险提示: . - 19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4 - 专题策略 图表目录 图表 1:生物安全战略提高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 - 5 - 图表 2: 2019-2020 年的 “新冠 ”疫情全球范围内爆发暴露生物安全风险 . - 6 - 图表 3:人类历史上的流行病毒危害程度及等级 . - 6 - 图表 4:生物安全立法中涵 盖的领域及对安全危害的定义 . - 7 - 图表 5: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相关立法及政策梳理 . - 9 - 图表 6:与美日相比,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 GDP 比重较低 . - 10 - 图表 7:生物安全主题涉及领域或将受益的细分受益方向 . - 11 - 图表 8:半导体板块与市场成交额占比维持历史高位 . - 12 - 图表 9:目前半导体整体估值已经处于高估值边界 . - 12 - 图表 10: 2019 年下半年以来偏股基金配置不断增持医药板块 . - 13 - 图表 11: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具有一定安全边际且业绩增速较为稳健 . - 13 - 图表 12:国内新冠疫苗研发机构和企业(部分) . - 13 - 图表 13:应急指挥管理体系示意图 . - 15 - 图表 14:高端酒在白酒行业占比仅不足 1% . - 16 - 图表 15:海天、顺鑫市场份额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 - 16 - 图表 16: “ 懒人经济 ” 下的饮食消费模式 . - 17 - 图表 17:餐饮产业链有望迎来重构 . - 17 - 图表 18:速冻火锅料制品仍处于成长期 . - 17 - 图表 19:新发传染病多源于野生动物 . - 18 - 图表 20:把握生物安全主题中孕育的相关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 19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5 - 专题策略 一、 生物安全战略提升,或推动相关行业加速变革 生物安全战略定位高,推动力度或超市场预期。 在全国突发的“新冠”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下,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更加凸显。2020 年 2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意在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在全面防疫的背景下,生物安全法被要求尽快出台,这一定调让市场呼吁 20 年左右的生物安全立法进入加速阶段,生物安全也作为我国 12 大国家安全体系之一被战略性提高。 2020 年 3 月 2 日, 央视新闻报道 指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我们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说,生物安全立法后或将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加持确保生物医疗技术、公共卫生及医疗健康方面加速发展。 从主题投资 角度 来看, “新冠”疫情的扩散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在医药生物相关领域发展的“短板”,比如 2003 年的 SARS 加速了各城市的基础医疗条件的完善,发展生物技术创新及建立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或是本此疫情孕育的“危中之机”。 中泰策略联合行业探究这一或受配套政策持续催化的生物安全主题中的投资机会,试图寻找其中最受益且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方向。 图表 1: 生物安全战略提高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国家安全体系军事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核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生物 安全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6 - 专题策略 1.1 生物安全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战略意义深远 2019 年来,非洲猪瘟、蝗灾、埃博拉及新冠肺炎病毒的突然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损失。随着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发展,被篡改的生物遗传信息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恶劣影响。从本次的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来看,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的疫情爆发持续性更高,或是历史最严重疫情冲击的考验,充分暴露了全球范围内各国家间公共卫生安全防御与治理方面的不足,疫情防控教育及基本医疗防护在各国家形成中长期的重视。而后续疫苗的研发及生物技术创新的突破或是集聚全国之力的重要“破局”手段,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手段的绿色 智能城市的管理模式也或将普及 ,医疗体系的格局变化趋于完善 。 图表 2: 2019-2020 年的“新冠”疫情 全球范围内 爆发 暴露生物安全风险 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3: 人类历史上的流行病毒 危害程度及等级 来源: WHO, 中泰证券研究所 05 0 01 0 0 01 5 0 02 0 0 02 5 0 03 0 0 03 5 0 04 0 0 005 0 0 01 0 0 0 01 5 0 0 02 0 0 0 02 5 0 0 02月4日2月6日2月8日2月10日2月12日2月14日2月16日2月18日2月20日2月22日2月24日2月26日2月28日3月1日3月3日3月5日全球(除中国外)的累计病例全球(除中国外)的新增病例(右轴)级别 危害程度/ 传染力度 涉及病毒/ 细菌第一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较轻,主要措施是接触时注意防护和清洁。列于此等级的有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水痘等。第二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中等,或是传染能力一般。列于此等级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莱姆病、沙门氏杆菌等等之病原体。第三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高度,但是抑制的方法尚有。列于此等级的有炭疽热、SAR S、HI V、西尼罗河脑炎、结核菌、黄热病等等之病原体。201 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也属于这一级。第四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最高的,尚未有发现任何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被证实列于此等级的有埃博拉病毒、汉他病毒、拉萨热等出血热疾病的病毒。要处理这个等级的生物性危害物质,需要有间合乎第四级标准的实验室(BSL 4或 P4) 来进行,这类实验室要有极严格的门禁管制,且必定为负压隔离,以避免破损时外漏。工作人员与待处理物品必需要做到隔离(如将物品放在负压的手套箱内或是工作人员穿着完整且独立供气的隔离衣)。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7 - 专题策略 1.2 生物安全涵盖八大领域,核心聚焦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安全防范的 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 本次加速推进的生物安全战略涵盖八 大领域,是一个更加完善的战略体系 ,其涵盖的范围包括: 1)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2) 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 3)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4) 保障我国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 5)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6) 应对微生物耐药; 7) 防范生物恐怖袭击; 8) 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我们认为, 生物安全范畴基本覆盖了医药生物、计算机、农业及食品安全等行业领域 。 图表 4: 生物安全立法中涵盖的领域及对安全危害的定义 来源 : 人民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 , 中泰证券研究所 食品安全 食物中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状况,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人畜共患病 一种可以在野生或家畜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生物制剂动物健康 可能对动物相关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病原体植物健康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IPP C)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物种或生物型品系植物卫生检疫对由此濒临灭绝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该有害生物未在该地区存在,或存在但尚未广泛分布并受到官方控制与动植物有关的生物安全改造性活生物体(LMO )具有通过使用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遗传物质的新颖组合,同时还考虑到人类健康的风险,这很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与食物有关的“生物安全”直接影响食品或残留在食品中的重组DNA 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在其自然过去或现在的分布范围之外,其引入和/或扩散威胁生物多样性适用于不同生物安全部门危害的定义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8 - 专题策略 二、国际发展差距下,生物安全受政策持续加持可期 2.1 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推进历程 从时间进展来看,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 从 2000 年开始, 生物安全发展引起关注在 2015年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工作计划在 2019年开始推进。生物安全法的提出及制定受到此次“疫情”催化,但是中长期仍是针对我国生物安全面临新形势的新任务。从立法的推进历程来看,生物安全法将一定程度统筹我国未来生物安全的发展方向,伴随信息技术的变化,该范畴会衍生、发展出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内涵,也或孕育出更多的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 从生物安全防控的立法措施来看,一般最高级别法律法规落地后,会配合最高立法 的 完善或持续推出更多的配套细则政策。以传染病防控法律为例, 1986 年国家卫生检疫法出台后,至 2012-2018 年 期间 人类及动物传染病防控的配套政策 密集 持 续出台。 站在主题催化的角度,2020 年作为生物安全立法的元年,后续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可期。 预计疫情之后,国内相关生物安全领域在倾斜政策推动下加速发展。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9 - 专题策略 图表 5: 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相关立法及政策梳理 来源 : 何蕊 等 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现状与展望 , 中泰证券研究所 2.2 生物安全的 建设 发展 的国际 经验 从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 GDP 比重来说,我国与美国日本存在较大差距。我们预计,在生物安全战略落地后,伴随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加强、医药生物技术重点领域的大力投入,医疗卫生的支出会进一步提升。从生法律 主要内容1986年国境卫生检疫法(2018 年第三次修正)对国境口岸的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等进行了规定。1989 年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第二次修正)对传染病预防,疫情的报告、通报、发布,疫情控制中的人员隔离、疫区封锁、停工停课、物资征用、产品供应、交通卫生、尸体解剖、医疗救治,以及传染病菌(毒)种的保藏、携带和运输等进行了规定。1991年, 发布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主席令第五十三号,2009 年修正)对禁止进境物、检疫对象及其进境、出境、过境、携带与邮寄、运输工具等相关检疫要求等进行了规定1997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动物防疫法 (2007年修订)对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传染病实施强制免疫1983 年, 国务院发布植物检疫条例(2017 年第二次修订)对检疫对象、疫区划定、疫区封锁、植物调运、种子苗木国外引进等进行了规定外来生物入侵防控2005年,原国家林业局发布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2004年,国务院发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年最新修订)生物技术缪用防控2002年,国务院发布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对条例所附清单中的出口实行许可制度,相关出口经营者实行登记制度,并规定政府可临时决定对管制清单以外的特定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的出口依照条例实施管制外来生物入侵防控2005年,原国家林业局发布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管理办法生物反恐2015年发布的反恐怖主义法(主席令第三十六号,2018年第二次修正)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1988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 年第四次修订)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畜牧法(2015 年修正)规定对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对2003年,国务院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修订)2003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2017年,卫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3年,原国家交通部和卫生部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2005年,国务院 发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17 年修订)2005年,国家林业局 2005 年发布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2015 年修正)1994年,国务院发布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 年第二次修订)1996年,国务院发布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 年修改)2006年,国务院发布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2008年,国务院通过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特殊生物资源保护领域 为落实而制定的配套政策对行政审批的程序及申请材料要求、隔离引种试验、引进物种及后代的标记、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和应急防范机制、外来物种发生逃逸及野外发现外来物种的各方职责等进行了规定,并禁止开展野外放生活动等规定对病原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等在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职责,并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维护、活动审批、感染控制及病原体的获取、采集、运输、保藏和进出口等进行了规定。对行政审批的程序及申请材料要求、隔离引种试验、引进物种及后代的标记、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和应急防范机制、外来物种发生逃逸及野外发现外来物种的各方职责等进行了规定,并禁止开展野外放生活动等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等进行了规定。对重要遗传家系和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实行申报登记制度;人类遗传资源的采集、保藏、国际合作研究和出境,应当进行报批;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对外提供或开放使用,应当备案并提交信息备份,对可能影响我国公众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还应当通过安全审查;外国组织、个人及其设立或实际控制的机构不得在我国境内采集、保藏、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需要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应采取与我国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动植物传染病防控1989 年, 原卫生部发布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2016 年第二次修订)2015年,原质检总局公布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1991 年, 国务院批准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8 年, 国务院发布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2005 年, 原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和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人类传染病防控1996 年, 国务院发布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2002 年, 原质检总局公布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2003 年, 原质检总局公布进境动物遗传物质检疫管理办法(2018 年修订)2007 年, 原农业部发布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更新至 2017 年 6月, 441 种)2012 年, 原质检总局公布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2014 年, 原质检总局公布出境非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2016 年, 原质检总局公布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2018 年, 海关总署公布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2002年, 原农业部发布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管理规范2010 年, 原农业部发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2017 年, 原农业部发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管理办法1994年, 原林业部发布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2011 年修改)1995年, 原农业部发布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2007 年第三次修正)2010 年, 原农业部发布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2013年, 原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3)2016 年, 原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2016)和各地 区发生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6)最高级别法律法规2005 年, 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2009 年, 商务部发布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管理办法2017 年, 科技部发布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条例已列入国务院2019 年立法工作计划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 重要声明 部分 - 10 - 专题策略 物安全战略实施的国际经验来看, 1)美国针对生物安全威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际战略部署。 作为生物技术较为发达的美国,从 2007 年颁布公共卫生与医学准备预案等明确了生物安全在美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2015 年多部门联合签发主题为实现生物技术产品监管体系现代化的备忘录;直至 2018 年发布了国家生物安全防御战略意在依托科技力量,加快生物技术研发,在财政预算、地方政策扶持以及金融等各领域展开支持。同时,美国为了加大对生物技术的投入和保护,部署了一系列长期稳定的生物安全科技计划。相比之下,我国的生物安全战略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可 借鉴美国在以政府、科研机构保障高质量的立法及生物安全体系的布局经验。 2)日本强调生物技术的创新,近几年对新一代的生物安全领域扶植力度加大。 2015 年起,日本文部科学省拨付特别领域研究补助金资助开展“全球传染病等生物威胁的新冲突领域研究”项目。 2019 年发布 生物战略2019 面向国际共鸣的生物社区的形成,展望“到 2030 年建成世界最先进的生物经济社会”。 日本建立生物安全战略主要是从传染病角度,推动研究领域的互动及合作治理。 图表 6: 与美日相比,中国的 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 GDP 比重 较低 来源: Wind, 中泰证券研究所 0 . 0 02 . 0 04 . 0 06 . 0 08 . 0 01 0 . 0 01 2 . 0 01 4 . 0 01 6 . 0 01 8 . 0 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中国 日本 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