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深度报告:卫星互联已来,产业链掘金新机遇.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卫星互联网深度报告:卫星互联已来,产业链掘金新机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卫星互联网深度报告:卫星互联已来,产业链掘金新机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卫星互联网深度报告:卫星互联已来,产业链掘金新机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卫星互联网深度报告:卫星互联已来,产业链掘金新机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卫星互联网深度报告:卫星互联已来,产业链掘金新机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2020年06月15日 通信 增持(维持) 王林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8120002 研究员 wanglin014712htsc 陈歆伟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8080003 研究员 021-28972061 chenxinweihtsc 赵悦媛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9020001 研究员 zhaoyueyuanhtsc 1通信: 物联网再迎催化,湖北 47亿建5G2020.06 2通信: 腾讯五千亿新基建,广电“全国一网”2020.05 3数据港(603881 SH,增持): 项目投资议案通过,IDC建设加速2020.05 资料来源:Wind 卫星互联已来,产业链掘金新机遇 卫星互联网深度报告 卫星互联已来,产业链掘金新机遇 低轨卫星星座系统具备高稳定性、低时延、不依赖地面基础设施、轻量化终端以及全球覆盖等优点。随着 Starlink 与 OneWeb 均计划于 2021 年左右提供全球服务,低轨卫星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鉴于轨道频谱战略重要性以及低轨卫星相对技术优势,我们中长期战略看好低轨卫星产业。目前,国内低轨卫星产业处于起步期,随着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未来技术升级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将刺激更多的资本投入低轨卫星这个领域,建议投资者关注产业链投资机遇。 低轨卫星风起,产业链迎重大机遇 海外以 Starlink 和 Oneweb 为代表的公司正大力发展低轨卫星星座,两家公司均计划于21年实现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国内方面,以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主导的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认为,海外低轨卫星的设计制造理念以及商业模式给了国内产业链很多启发,将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同时 Oneweb破产的消息不改行业发展趋势。 中长期战略看好低轨卫星星座系统 我们中长期看好低轨卫星星座系统,主要原因有:卫星轨道频率资源十分有限,抢夺轨道频率资源对于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球仍有超过 50%的人口未接入互联网,低轨卫星星座能实现全球互联网覆盖,有效弥合数字鸿沟。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拥抱商业航天,Starlink 和 OneWeb 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卫星发射和制造成本的降低。技术方面,元器件和架构的升级有效缩短卫星制造和迭代周期,助力高效能小型卫星的批产。3GPP 或将卫星通信技术纳入 5G标准,长期来看卫星通信或是6G核心技术之一。 卫星互联未来应用场景广阔 从业务属性来看,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音频业务为单向传输,且对时延敏感性较低,低轨卫星在这两块业务比较优势较小。而宽带、固定和移动通信都是双向通信业务,低轨卫星的高通量及低时延特性在这三个业务具有突出优势。展望未来,低轨卫星通信具备广泛应用场景,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低轨卫星互联网、航天互联网、车联网、基站回传以及天基物联网等。我们认为,2022年全球低轨卫星互联服务市场规模约1100-2000亿美元。 投资建议 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建议关注中国卫星(军工组覆盖);地面设备建议关注中国卫星,产业链企业还包括杰赛科技、海格通信、华力创通、华讯方舟、七一二;上游器件及配套重点推荐和而泰、菲利华(通信、有色、军工联合覆盖),建议关注航天电器(军工组覆盖),产业链企业还包括中航光电、天奥电子、鸿远电子、宏达电子、振华科技、亚光科技;国内卫星运营服务产业链企业主要有中国卫通。 风险提示:国内低轨卫星建设进度和规模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导 致部分芯片断供。 EPS (元) P/E (倍)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收盘价 (元) 投资评级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19 2020E 2021E 2022E 002402 和而泰 14.02 买入 0.33 0.38 0.58 0.79 42.48 36.89 24.17 17.75 300395.sz 菲利华 27.31 买入 0.57 0.71 0.86 1.03 47.91 38.46 31.76 26.51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8)09172519/06 19/08 19/10 19/12 20/02 20/04(%)通信 沪深300重点推荐 一年内行业走势图 相关研究 行业评级: 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2 正文目录 低轨卫星风起,产业链迎重大机遇. 4 卫星通信系统概览 . 4 商用通信卫星发射拉动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收入快速增长 . 5 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正拉开卫星互联时代大幕 . 7 Starlink:计划发射1.2万颗卫星,2021年提供全球服务 . 9 Oneweb:计划发射 2648颗卫星,2021年提供全球服务 . 11 国内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处于起步期 . 13 Oneweb破产不改行业前景 . 16 中长期战略看好低轨卫星星座系统. 18 轨道频率资源为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先发制人 . 18 低轨卫星弥合全球数字鸿沟 . 19 技术升级及开放的资本市场助力产业链做大做强 . 20 卫星通信或是 6G核心技术之一 . 22 卫星互联未来应用场景广阔 . 25 2022年全球低轨卫星互联服务市场约 1100-2000亿美元 . 25 航空互联网尚处蓝海,市场待开发 . 26 低轨卫星车联网具有相对优势 . 27 低轨卫星可作为基站回传解决方案 . 28 低轨卫星物联网具有广阔空间 . 29 低轨卫星时代已来,掘金产业链新机遇 . 31 风险提示 . 32 图表目录 图表1: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 4 图表2: LEO相比MEO和GEO有更低的时延 . 5 图表3: 全球卫星按用途分类入轨数量 . 5 图表4: 全球卫星按轨道分类入轨数量 . 5 图表5: 2018年全球航天、卫星产业收入情况 . 5 图表6: 2014-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 . 5 图表7: 2011-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情况(单位:亿美元) . 6 图表8: 2018年卫星服务业收入占比情况 . 6 图表9: 2017-2018年全球卫星发射分布 . 7 图表10: 低轨卫星星座的成功使得卫星产业链成本不断降低. 8 图表11: “Starlink”星座和“Oneweb”星座情况及性能对比 . 8 图表12: SpaceX融资情况 . 9 图表13: 星形组网与网状组网方式对比 . 10 图表14: OneWeb融资情况 . 11 rQxPtPpMnQoNvMqRrOsQtP9PcM6MsQpPtRqQkPnNrPfQnMsPbRnMqNwMtRnRMYoNnN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3 图表15: “逐步倾斜”技术减少对高轨道静止卫星的干扰 . 12 图表16: OneWeb与合作伙伴建立了完善的全产业链条生态 . 12 图表17: OneWeb与AiRBUS联合创造了世界首条卫星生产流水线 . 13 图表18: 2020年国内外低轨卫星入轨统计(截止 2020年6月10日) . 13 图表19: “虹云”卫星通信系统示意图 . 14 图表20: “鸿雁”卫星通信系统示意图 . 14 图表21: 天地一体化天基信息网络体系架构 . 15 图表22: 时空道宇(吉利集团)首发卫星示意图 . 16 图表23: 国外OneWeb与Starlink 以外的低轨卫星星座介绍(部分) . 17 图表24: 卫星的频段划分情况 . 18 图表25: 2015年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未接入互联网 . 19 图表26: 产业资本进入使得卫星产业链成本不断下降 . 20 图表27: 中国头部商业航天企业融资情况. 21 图表28: 先进的半导体工艺使得器件体积不断缩小 . 21 图表29: GaN全球产业链分布图 . 22 图表30: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 22 图表31: 地面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优劣势对比 . 23 图表32: 3GPP R16和R17协议演进时间线 . 24 图表33: 6G新构架-地面和卫星通信融合的网络 . 24 图表34: OneWeb星座应用场景 . 25 图表35: 2012-2018全球卫星服务业收入分布 . 26 图表36: 机载卫星通信结构示意图 . 26 图表37: 2020-2028年中国航空互联网流量收入预测 . 27 图表38: V2X车载端产业链四大环节 . 27 图表39: 卫星通信能为车联网提供全球覆盖能力 . 28 图表40: 5G对承载网络的连接需求和网络分层关系 . 28 图表41: 一种卫星通信基站回传的网络架构 . 29 图表42: 物联网专用低轨道卫星系统构架. 29 图表43: ORBCOMM中国网络拓扑图 . 30 图表44: 卫星通信产业链结构图 . 31 图表45: 卫星通信产业链主要标的一览表. 32 图表46: 重点推荐及关注公司一览表(以 6月12日收盘价计算) . 32 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4 低轨卫星风起,产业链迎重大机遇 卫星通信系统概览 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转发器作为中继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的通信方式。根据中国卫通招股说明书,卫星通信系统是以人造通信卫星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利用卫星中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通过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是卫星空间段,主要包括空间轨道中运行的通信卫星,以及对卫星进行跟踪、遥测及指令的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卫星地面段以用户主站为主体,包括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与用户主站连接的“陆地链路”以及用户主站与“陆地链路”相匹配的接口。卫星通信具有抗毁性强、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部署快速灵活、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等优点,可以实现有线电话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均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隙覆盖。 图表1: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资料来源:低轨卫星物联网海量用户接入体制研究韦芬芬 2019,华泰证券研究所 按照卫星轨道平台的高度可以把卫星分为静止、中轨和低轨: 1)低轨卫星(LEO)的轨道高度范围为 500-2000km,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卫星轨道低,信号传播时延短,其链路损耗小,卫星和用户终端的要求低,可以采用微型/小型卫星和手持用户终端。但由于轨道低,每颗卫星所能覆盖的范围比较小,要构成全球系统需要更多的卫星,主要包括海外的铱星系统、Starlink、Oneweb,以及国内的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工程和行云工程、航天科技集团鸿雁工程、中国电科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2)中轨卫星(MEO)的轨道高度为 10,000-20,000km,传输时延大于低轨道卫星,但覆盖范围更大,全球组网覆盖所需卫星数量较少,典型系统是国际海事卫星系统。 3)静止轨道卫星(GEO)的轨道高度为 35,786km,由于静止轨道卫星相对地面静止,且覆盖区大,三颗经度差约120的卫星就能够覆盖除南、北极以外的全球范围。静止卫星轨道高,链路损耗大,对用户端接收机性能要求较高,这种卫星很难支持手持机直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因此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VSAT 系统、电视信号转发等,较少用于个人通信。 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5 图表2: LEO相比MEO和 GEO有更低的时延 资料来源:OneWeb,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3: 全球卫星按用途分类入轨数量 图表4: 全球卫星按轨道分类入轨数量 资料来源:USC Satellite Database、艾瑞咨询、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USC Satellite Database、艾瑞咨询、华泰证券研究所 商用通信卫星发射拉动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收入快速增长 2014-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复合增速为 3.0%。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2019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以下简称卫星报告),2018年全球航天经济产业总收入为 3600亿美元,其中卫星相关产业总收入为2774亿美元(YoY+3%),占全球航天经济产业收入比为77%;相比地面基站通信,卫星通信使用门槛较高,整体卫星产业增速处于缓慢增长期,2014-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复合增速为 3.0%。 图表5: 2018年全球航天、卫星产业收入情况 图表6: 2014-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 资料来源:2019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SIA、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2019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SIA、华泰证券研究所 1 0 0 0 2 1 7 0 6 323 23 30 2238 38 351861 577 7 5 1014 8 835 171 4 6 53 6 446 402040608010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次) 民用 商用 军用 政府26 21 26 32 23 27 31 25 32 240 0 0048 000 46 11 14 4 2017 2345 5302040608010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次) 高椭圆轨道 GEO MEO LEO246025502610269027743.66%2.35%3.07% 3.12%0%1%1%2%2%3%3%4%4%2,3002,4002,5002,6002,7002,8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亿美元) 全球卫星产业收入 YoY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6 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占比较高,而卫星制造业和卫星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速较高。根据卫星报告,从占比数据来看,在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中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占比较高,两者 2018 年合计占整体卫星产业收入比例为 91%。2018 年卫星制造业和卫星服务业收入虽然分别只占到整体卫星收入比例的 7%、2%,但两个板块收入同比增速较高,分别增长了26%和 34%,整体上我们认为商用通信卫星发射拉动 18年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收入增长。 图表7: 2011-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2019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SIA,华泰证券研究所 1) 卫星服务业总收入 1265亿美元,YoY-1.7%,占比卫星产业收入的 46%。其中,卫星电视直播收入为 94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 3%;卫星音频广播收入为 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卫星宽带业务收入为 2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4%;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收入为17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卫星移动通信收入为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遥感领域(包括农业、变化检测、减灾、气象、资源等)收入为 21亿美元,较上年减少5%。 图表8: 2018年卫星服务业收入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SIA,华泰证券研究所 2) 地面设备制造业总收入 1252 亿美元,YoY+5%,占比卫星产业 45%。其中,消费设备(卫星电视、广播和宽带设备)收入为 181亿美元,GNSS导航设备收入 933亿美元,网络设备(VSAT,网关等)收入为 138 亿美元。导航设备和网络设备收入有所增长,消费设备收入持平或略微减少。 1077 1137 1186 1229 1274 1277 1287 1265529754 9121018 1060 1134 11981252119152157 159166 139 155195485954 5954 55 466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亿美元) 卫星服务业 地面设备制造业 卫星制造业 发射服务业卫星电视74%卫星音频广播5%卫星宽带2%卫星固定通信14%卫星移动通信3%卫星遥感2%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7 3) 卫星制造业总收入 195亿美元,YoY+26%,占比卫星产业 7%。其中,美国卫星制造产业收入 115 亿美元,占比约 59%,其他国家总计 80 亿美元,占比约 41%。2018年共发射314颗卫星,YoY-10%。 4) 发射服务业总收入 62亿美元,YoY+34%,占比卫星产业 2%。2018年共有114次轨道发射,93次是商业发射,15次是空间飞行器,6次不是商业发射。其中,美国商业卫星发射业务收入份额占比为 37%。 商用通信卫星发射拉动 18年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收入增长。根据卫星报告,2017-2018年全球分别发射了 345/314颗卫星,虽然卫星整体新增发射数量同比减少约 10%,但 2018年卫星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26%,发射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34%。从卫星数量占比来看,商用通信卫星和研究与开发卫星占比大幅提升,其中遥感卫星占比大幅下降,由于卫星寿命基本在 5-15 年,我们认为可能是部分遥感卫星划归到研究与开发卫星项目中导致遥感卫星数量大幅下降。因此,我们认为 2018 年整体卫星制造业和发射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商业通信卫星量的增加。根据卫星报告的显示,2018 年高通量卫星(HTS)、小卫星和立方体卫星的技术成就已经带来了卫星宽带、制造和发射服务收入的增长。 图表9: 2017-2018年全球卫星发射分布 类别 2018 2017 占比(%) 数量(个) 占比(%) 数量(个) 遥感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 39% 819 49% 875 气象卫星 15% 268 科研卫星 4% 84 1% 18 军事侦察卫星 6% 126 6% 107 商用通信卫星 22% 462 18% 321 民用/军用通信卫星 4% 84 3% 54 研究与开发卫星 18% 378 6% 107 导航卫星 6% 126 2% 36 其他 1% 21 - - 合计 100% 2100 100% 1786 资料来源:2019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SIA,华泰证券研究所 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正拉开卫星互联时代大幕 低轨道卫星星座系统是指多个低轨卫星构成的可以进行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型的卫星系统,其中卫星的分布称之为卫星星座。其主要优点是: 1)高稳定性,局部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几乎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2)低时延,地星单项传播时间是 1.5ms,地-星-地时间约15-50ms; 3)不依赖地面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低成本轻量化终端; 4)全球覆盖,通信不受地域限制,并能将物联网拓展到远海和填空。 目前海外以 Starlink 和 Oneweb 为代表的公司正大力发展低轨卫星星座系统。从他们的设计制造理念以及商业模式来看,给了整个卫星产业链很多启发。过去大家更多去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高通量卫星来满足覆盖和速率要求,如今正通过卫星星座取代单颗大型卫星,这样一方面对卫星的重量要求和轨道高度要求降低了,另一方面小卫星的批量生产使得卫星研发和制造成本不断降低。此外,卫星发射方面由 SpaceX公司引领的火箭回收技术也大大降低了发射的综合成本。随着卫星固定业务将向高频段、大容量、数字化、宽带化、IP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未来 3到5年期间将发射大量低轨道通信卫星组成低轨通信星座以及配套的高轨道通信卫星。 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8 图表10: 低轨卫星星座的成功使得卫星产业链成本不断降低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华泰证券研究所 Starlink(星链)与 Oneweb(一网)均计划在 2020 年开启商业化进程,并分三阶段实现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具体的星座情况及性能对比如下: 图表11: “Starlink”星座和“Oneweb”星座情况及性能对比 Starlink Oneweb 建设计划 第一阶段 卫星数量 1584颗 648颗(包括48颗备份卫星) Ka/Ku频段 Ku/Ka频段 轨道信息 高度550千米 高度1200千米 倾角53 倾角87.9 24个轨道面 18个轨道面 每个轨道面66颗 每个轨道面约40颗 相邻轨道面间隔9 星座性能 星座容量约30太比特/秒 容量达7太比特/秒 可为每个终端提供最高1吉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 用户峰值速率500兆比特/秒 时延约15毫秒 地-星-地时延约50毫秒 第二阶段 卫星数量 2825颗 720颗 Ka/Ku频段 V频段 轨道信息 4个不同轨道高度:1110千米、1130千米、1275千米和1325千米 高度1200千米 轨道面个数分别为32、8、5和 6 各轨道面部署5075颗卫星不等 星座性能 - 星座容量达到120太比特/秒 第三阶段 卫星数量 7518颗 1280颗 V频段 V频段 轨道信息l 高度335345千米l 运行在更高的中地球轨道 星座性能 星座容量达到1000太比特/秒 是否计划全球覆盖 是 是 是否具有星间链路 有 无 资料来源:“星链”星座最新发展分析梁晓莉 2019,华泰证券研究所 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9 Starlink:计划发射1.2万颗卫星,2021年提供全球服务 Starlink 是Elon Musk(马斯克)旗下的美国 SpaceX公司2015年公布的“星链”星座计划,“星链”星座的卫星研制与生产、卫星发射、卫星运营等均由该公司一力承担。公司计划通过 Starlink 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快捷的网络通信。根据 SpaceX官网信息,美国时间6月3日,SpaceX顺利执行了第八批次的Starlink发射计划,将 60枚卫星送入低轨地道。目前,该星座已有 482颗卫星在轨道运行。 SpaceX成立于2002年6月,是美国的航空制造商与航天运输服务商。2008年,公司宣布获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价值16亿美元的商业补给服务的合同,从而保证航天飞机在 2010年退役国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迄今为止,SpaceX共获得12轮融资,多数融资来自战略投资或私募。2015 年公司宣布 Starlink 星座计划后,获得 Google 等共计10亿美金的 E轮资金。此后又于 2017年获得3.5亿美元与1亿美元的F、G轮资金,并于2018年获得福达投资与创始人马斯克 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2018年末,获得美国银行与百利吉福德公司 2.7亿美元的债券融资,2019年获10.22亿美元的战略融资。 图表12: SpaceX融资情况 融资轮次 披露时间 融资金额 投资方 天使轮 2006/3/1 10万美元 马斯克 A轮 2008/8/1 2000万美元 创始人基金 战略融资 2009/3/1 1503万美元 未披露 B轮 2009/8/11 3044万美元 Scott Banister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C轮 2010/11/8 5000万美元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创始人基金 Musket Research Associates Valor Equity Partners D轮 2012/12/21 3000万美元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Rothenberg Ventures E轮 2015/1/20 10亿美元 Google 富达投资 创始人基金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Valor Equity Partners Capricorn Venture Partners F轮 2017/7/28 3.5亿美元 未披露 G轮 2017/11/29 1亿美元 未披露 战略融资 2018/3/17 5亿美元 富达投资 马斯克 债权融资 2018/12/19 2.7亿美元 美国银行 百利吉福德公司 战略融资 2019/5/25 10.22亿美元 未披露 资料来源:天眼查,华泰证券研究所 行业研究/深度研究 | 2020年06月 15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0 Starlink 从美国本土开始,分三阶段实现全球覆盖。根据 SpaceX 官网信息,Starlink 计划于2020年为北美地区提供通信服务,2021年将其服务范围迅速扩大全球。整个星座采用先实现美国本土全境覆盖、后完成全球覆盖的建设思路,将分三个阶段构建: 第一阶段:初步覆盖。该阶段利用部署于 24 个 550 千米、倾角 53的轨道面上的 1584颗 Ka/Ku 频段卫星完成初步覆盖,每个轨道面 66颗卫星,星座容量约 30太比特/秒、时延15毫秒、可为每个终端提供最高 1吉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预计部署 400颗卫星后开始出售初期服务,2020年2021年部署完800颗后可满足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等国天基互联网需求。业务卫星单星收拢尺寸 4.0米*1.8米*1.2米,质量 386千克,设计寿命 5年,星下点覆盖范围半径 1060 千米、容量 1723 吉比特/秒。目前的卫星多数元件将采用铝等熔点较低的材料,使卫星重返大气层后完全烧尽,消除对地面的风险。 第二阶段:全球组网。该阶段由部署于 1110千米、1130千米、1275千米和1325千米等4种不同轨道高度的 2825颗Ka/Ku频段卫星完成全球组网,其轨道面个数分别为32、8、5和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