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专题报告 【固定收益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 航拍中国, 31 个省份区域产业布局大盘点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研究结论 纵观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历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政策决定了国内早期的产业布局。第二阶段,随着中国加入 WTO,以及十年商品牛市的开启,我国逐步形成了各区域的产业分工。第三阶段,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经济重心南移。 第二产业近年来持续向长三角、珠三角和部分中部地区转移。 2019 年,江苏和广东是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省份, 2017-2019 年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几个省份第二产业全国占比均有较快提升。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近年来第二产业占全国比重出现了明显下降。 人口流动和第二产业景气度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方和中部各省份第三产业在全国的占比普遍上升。 近年来,南方和中部地区已经呈现出了成都、重庆、郑州、西安、长沙、杭州、广深七大核心城市。 由于广东和浙江人口流入较多,在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下,周边城市也普遍呈现人口流入。而西南和中部地区人口净流入较少,在区域核心城市的背后,是周边许多小城市人口的持续流出。 华东地区是我国的一大制造业中心,近年来,江浙沪闵引领经济结构转型。上海市近年来互联网和医疗行业发展较快。江苏省近年来机械制造、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较快,江苏省机械制造业技术含量较高,受益于“新基建”拉动。浙江省互联网、化工和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较快,互联网已经成为浙江省上市公司中营收规模最大的行业,传统的纺织电气等行业占比下滑。在宁德时代引领下, 2018 年福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超过 1000 亿元 。 华南三省中,在互联网、家电、电子产品等行业,广东均居全国前列。 从近三年的行业营收占比变化情况来看,地产和互联网行业的营收占比均有显著提升,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碧桂园、恒大、万科等 总部均设在深圳,使其在上市企业营收的行业占比中保持稳固的地位。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也使互联网行业在广东省经济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而电子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则受到了中美贸易战的负面影响,同时交通运输和金融行业的营收占比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中部三省中,河南湖北地产及产业链发展较快,湖南新兴消费发展较快。 从近三年的行业营收占比变化情况来看, 河南省 有色金属和地产的营收占比均有显著提升 ;湖北省 钢铁、地产和金融行业的营收占比均有显著提升 ;湖南省 钢铁和互联网行业增长较快,在消费和传媒行业中,打造了一批 有一定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品牌,包括芒果传媒、多喜爱、梦洁股份、爱尔眼科等 。 西南四省中,四川、云南和重庆消费医药地产行业发展较快,贵州省上市公司中,茅台一枝独秀。 华北地区,北京互联网行业发展较快,供给侧改革之后,上游钢铁煤炭等行业区域集中度提升,山西河北内蒙古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 东北和西北除吉林省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之外,其他区域产业格局变化不大。 风险提示 如果疫情对各省份产业布局产生较大影响,或将影响我们对各地产业分布的结论。 Table_BaseInfo 报告发布日期 2020年 07 月 21 日 证券分析师 黄海澜 021-63325888*2470 huanghailan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9090002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 目 录 一、航拍中国,我国产业分布格局纵览 . 3 1.1 我国经济重心向南方和中部地区转移 . 3 1.2 第二产业向长三角、珠三 角和中部地区转移 . 4 1.2.1 上游行业:钢铁煤炭区域集中度较高,电解铝北方产量占比较高,铜和建材靠近南方下游需求 5 1.2.2 中游化工:化工和医药行业集中在山东和江苏,化纤橡胶塑料制品业江苏、浙江、广东占比最高 7 1.2.3 中下游制造业:江苏广东在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先,计算机通信行业广东独占鳌头,汽车制造业区域分散度较高,轻工业广泛分布在沿海各省 8 1.2.4 下游制造业:食饮烟酒分布基本与人口规模一致,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各省10 1.3 南方和中部七大城市人口大规模流入,第三产业发展有赖于人口流入和二产景气度 . 11 二、 31 个省份区域产业布局有何变化? . 14 2.1 华东:江浙沪闽引领经济结构转型, 2018 年工业企业营收中新经济占比分别为50.8%、 39.5%、 60.5%和 23.9% . 14 2.2 华南:在互联网、家电、电子产品方面,广东均居全国前列, 2018 年工业企业营收中新经济占比 57.4% . 20 2.3 中部:河南湖北地产及产业链发展较快,湖南新兴消费发展较快, 2018 年工业企业营收中新经济占比分别为 31.5%、 39.4%和 34.2% . 22 2.4 西南:川渝滇消 费医药地产行业发展较快,贵州省茅台一枝独秀,四省 2018 年工业企业营收中新经济占比分别为 38.7%、 61.8%、 11.5%和 18.9% . 25 2.5 华北:北京新经济占比过半,山西河北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 . 28 2.6 东北: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较快,三省整体仍维持重工业为主的格局 . 32 2.7 西北:各省份工业均以矿产、能源等产业为主 . 34 风险提示 . 38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 一、 航拍中国,我国产业分布格局纵览 1.1 我国经济重心向南方和中部地区转移 纵观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历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政策决定了国内 早期 的产业布局 。 建国初期产业向内地迁移、改革开放初期产业 开始 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 。 第二阶段,随着中国加入 WTO,以及十年商品牛市的开启, 我国逐步形成了各区域的产业分工 。 1990 年代 后期开始, 市场经济 环境下逐步形成各区域的产业分工,中西部资源富集区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其他产业进一步向东部沿海转移。 第三阶段,经济结构性转型过程中, 经济重心南移 。 2011 年工业品供需格局逆转,钢铁煤炭等主要产区面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虽然供给侧改革使得上游企业利润大幅改善,但北方地区经济结构普遍调整较慢。而北上广深以及沿海部分地区,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 图 1: 2008-2013 年各省份 GDP 占全国比重变化(单位: %,红色省份占比上升,蓝色省份占比下降) 图 2: 2014-2019 年各省份 GDP 占全国比重变化(单位: %,红色省份占比上升,蓝色省份占比下降)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近年来,南方地区几大经济中心加速崛起。 2018-2019 年,华东地区(安徽、福建、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山东)发展势头呈现分化态势,安徽、福建经济体量持续快速增长,上海、浙江和江西经济比重小幅上升,江苏和山东省经济发展势头较此前几年有所放缓,山东在第四次经济普查中大幅调减了 2018 年 GDP 数据,因此经济占比显著下滑。华中地区(湖南、湖北、河南)整体发展势头较好,湖北和河南 18-19 年经济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发展势头较好,云南和四川在近两年发展较快。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中广东省经济增速仍然维持较高水平。而在北方各省份中,北京经济体量在全国占比稳步提升,陕西和新疆经济占比小幅提升,除此之外,所有北方省份近年来经济占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 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 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4 图 3: 各省份近年来 GDP 全国占比变化 单位: %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1.2 第二产业向 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区转移 第二产业近年来持续向长三角 、 珠三角 和部分中部地区 转移。 2019 年,江苏和广东是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省份, 2017-2019 年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几个省份第二产业全国占比均有较快提升。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近年来第二产业占全国比重出现了明显下降。 图 4: 2019 年各省份第二产业占比及近三年占比变化 单位: %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1.500-1.000-0.5000.0000.5001.000安徽 福建 上海 浙江 江西 江苏 山东 湖北 河南 湖南 云南 四川 贵州 重庆 西藏 广东 海南 广西 北京 山西内蒙古河北 天津 新疆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辽宁黑龙江吉林2012 - 2013 G DP 比重变化 2014 - 2015 G DP 比重变化 2016 - 2017 G DP 比重变化 2018 - 2019 G DP 比重变化华东 华中 西南 华南 华北 西北 东北-4.000-2.0000.00 02.0004.00 06.0008.00010.00012.00014.000江苏 山东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上海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河北 山西内蒙古北京 天津 陕西 新疆 甘肃 宁夏 青海 辽宁 吉林黑龙江2019 年二产全国占比 2017 - 2019 二产全国占比变化华东 华南 华中 西南 华北 西北 东北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5 1.2.1 上游行业:钢铁煤炭区域集中度较高,电解铝北方产量占比较高,铜和建材靠近南方下游需求 我们根据 各省统计年鉴中 2018 年 工业企业分行业营收数据,以及 统计局 工业品产量 数据,可以大致观察到从上游到下游,主要 行业 的区域分布情况。 上游 钢铁煤炭区域集中度较高 。铜材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 ,包括江西、江苏、浙江、广东,一方面与我国铜矿石以来进口有关,另一方面,铜的下游需求更分散,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因此离终端需求更近。 建材行业生产相对分散度较高 。水泥受到运输半径限制,分散度非常高。玻璃生产方面,河北、湖北和广东占比 最高。 图 5: 2018 年采矿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图 6: 2018 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6 图 7: 2018 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图 8: 2018 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 9: 2019 年电解铝产量各地区分布 图 10: 2019 年铜材产量各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山东23%新疆17%内蒙古14%甘肃6%广西6%青海6%云南5%河南5%贵州4%宁夏3%陕西2%山西2%辽宁2%四川2%重庆1%湖北0%福建0%山东新疆内蒙古甘肃广西青海云南河南贵州宁夏陕西山西辽宁四川重庆湖北福建江西20%江苏18%浙江14%广东13%安徽12%甘肃4%河南3%广西2%山东2%天津2%湖北2%上海1%重庆1%云南1%辽宁1%湖南1%四川1%福建1%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甘肃河南广西山东天津湖北上海重庆云南辽宁湖南四川福建河北新疆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7 图 11: 2019 年水泥产量各地区分布 图 12: 2019 年玻璃产量各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1.2.2 中游化工:化工和医药行业集中在山东和江苏,化纤橡胶塑料制品业江苏、浙江、广东占比最高 化学纤维和橡胶塑料制品 行业方面, 化学纤维和橡胶塑料制品业主要分布在南方几大沿海省份,江苏、浙江和广东占比最高。 石油化工行业方面,山东和辽宁占比最高。化工行业方面,江苏和山东占比最高。医药制造业方面,江苏和山东也是营收规模最大的两个省份。 图 13: 2018 年化学纤维和橡胶塑料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图 14: 2018 年石油化工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广东7%江苏7%山东6%四川6%安徽6%浙江6%云南6%广西5%湖北5%湖南5%贵州5%河南5%河北5%江西4%福建4%重庆3%陕西3%广东江苏山东四川安徽浙江云南广西湖北湖南贵州河南河北江西福建重庆陕西山西辽宁甘肃河北16%湖北11%广东11%山东8%四川6%福建6%辽宁6%浙江5%安徽5%湖南4%天津4%河南2%陕西2%山西2%江苏2%贵州2%云南2%重庆1%广西1%吉林1%新疆1%甘肃1%河北湖北广东山东四川福建辽宁浙江安徽湖南天津河南陕西山西江苏贵州云南重庆广西吉林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8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 15: 2018 年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图 16: 2018 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1.2.3 中下游制造业:江苏广东在金属制品 、 机械制造 等行业领先 , 计算机通信行业广东独占鳌头, 汽车制造业区域分散度较高 ,轻工业广泛分布在沿海各省 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方面,江苏、广东和浙江是营收规模最大的三个省份。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方面,江苏营收占到了全国的 20%。 电气机械制造业方面,广东省和江苏省营收分别占到全国的 22%和 21%。 汽车制造业相对较为分散,广东、上海、江苏、吉林、湖北是 前 五大生产区域。 计算机电子和其他通讯设备行业中, 2018 年广东省营收占比达到全国的 36%。轻工行业中,广东、福建、山东、江苏四个沿海省份营收占比最高。 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9 图 17: 2018 年金属制品 +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图 18: 2018 年 汽车 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 19: 2018 年运输设备制造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图 20: 2018 年电气机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0 图 21: 2018 年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图 22: 2018 年轻工业(木材、家具、造纸、印刷、文教用品)主营业务收入各省份占比(河北、青海为 2017 年)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1.2.4 下游制造业: 食饮烟酒分布基本与人口规模一致,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各省 下游行业中,食饮烟酒营收分布与各省份人口占比基本一致。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各省份,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是占比最大的五个省份。 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福建山东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 湖南贵州宁夏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