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2019 年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概览 分析师:舒邃 2019 年 11 月 概览标签:产后康复、医疗器械、产康机构、设备 概览摘要:产后康复设备是专用于产后疾病筛查与治疗、产后形体恢复的器械设备,主要通 过生物刺激和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刺激局部神经肌肉,激活细胞组织,在疗程内恢复肌 肉组织的弹性与紧张度。 基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妇幼健康保障工程、 鼓励企业进行医疗器械 创新的背景, 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其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9.2 亿元快速增长 至 2018 年的 39.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43.9%。 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居民消费能力增长、产后保健服务普及、高投资回报率成为行业四大驱动因素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受到四点因素的驱动: (1)二孩政策全面开放,产妇数量 持续增长,直接带动产后康复行业需求增长;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增长,推动产后康 复服务与设备市场扩大; (3)产后保健知识普及,拉动产后康复设备消费增加; (4)产后康复设备具有高 投资回报率,吸引月子会所、体外塑形等产康机构增加产后康复设备投入。 新型轻小便捷化产品,打开家庭需求市场 家庭设备凭借便捷、私密等优势,将成为带动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增长的主力产品。2015 年起,各医疗科技 企业陆续布局家庭类产后康复设备市场, 例如: 2015 年德佳智联推出麻麻康品牌, 上线盆底子宫康复仪等 十余种家用产品;2016 年麦澜德推出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澜渟 APP 等软件与设备。未来,家庭类产后 康复设备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预计 2021 年家庭类产品占产后康复设备行业总体规模比重将突破 10%。 政策利好,监管加严与支持创新推动行业向品质化发展 产后康复设备作为协助妇女进行产后康复治疗的主要器械, 行业与大健康、 医疗器械等相关行业相互影响、 协同发展。 2016 至 2018 年间, 支持母婴健康产业发展、 鼓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陆续颁布, 医疗器械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日渐趋严,直接促进了产后康复设备产品向高品质升级,政策对行业整体影响 呈现利好状态。 企业推荐: 麦澜德 伟思医疗 杉山医疗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未经头豹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 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为发生,头豹研究院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头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 活动均使用“头豹研究院”或“头豹”的商号、商标,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开展商业活动 3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目录 1 方法论 . 6 1.1 研究方法 . 6 1.2 名词解释 . 7 2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综述 . 8 2.1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定义及分类 . 8 2.2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发展历程 . 9 2.3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产业链 . 10 2.3.1 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与利润分配 . 11 2.3.2 上游分析 . 12 2.3.3 中游分析 . 12 2.3.4 下游分析 . 13 2.4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 . 14 3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 15 3.1 驱动因素 . 1 5 3.1.1 二孩政策全面开放,产妇数量稳定增长 . 15 3.1.2 居民消费能力增长与产后保健服务普及,拉动产后康复设备消费增加 16 3.1.3 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产康机构增加产后康复设备投入 . 18 3.2 制约因素 . 1 9 3.2.1 公立医院采取限价管理 . 19 4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政策分析 . 19 4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5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趋势 . 21 5.1 新型轻小便捷化产品,打开家庭需求市场 . 21 5.2 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线上销售渠道占比持续提高 . 23 6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24 6.1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24 6.2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投资企业推荐 . 25 6.2.1 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25 6.2.2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7 6.2.3 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 29 5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图表目录 图 2-1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分类 . 8 图 2-2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发展历程 . 9 图 2-3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产业链 . 11 图 2-4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利润分配 . 11 图 2-5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成本构成 . 13 图 2-6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5 图 3-1 中国新生儿人口数量与新生儿二孩占比,2011-2017 年 . 16 图 3-2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014-2018 年 . 17 图 3-3 中国产康机构增加产后康复设备购进数量 . 18 图 3-4 限价管理降低行业参与企业的利润水平 . 19 图 4-1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支持性政策 . 20 图 4-2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监管类政策 . 21 图 5-1 新型轻小便捷化产品,打开家庭需求市场 . 22 图 5-2 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 . 23 图 6-1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竞争企业(部分) . 24 图 6-2 麦澜德主要产品 . 26 图 6-3 伟思医疗主要产品 . 28 图 6-4 杉山医疗主要产品 . 30 6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医疗健康、 医疗器械等领域着手, 研究内容覆 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市 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 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11 月完成。 7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1.2 名词解释 物理治疗: 一种非药物性、 非手术类的治疗方式, 主要通过运动与压力等物理因子进行 治疗。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协助品牌商代加工产 品的工厂制造商。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受采购方委托为其提供设 计、生产、后期维护等服务,制造商基于采购方的授权合同生产产品,并匹配委托方品 牌。 产后访视:专业人员在产妇分娩后的四周内到家中进行访视,观察产妇是否有子宫复 旧异常、乳房感染等不良症状,提醒产妇及时进行产后康复治疗。 8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2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综述 2.1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定义及分类 产后康复设备是专用于产后疾病筛查与治疗、 产后形体恢复的器械设备, 主要通过生物 刺激和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刺激局部神经肌肉, 激活细胞组织, 在疗程内恢复肌肉组织的 弹性与紧张度。产后康复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医院、月子会所、体外塑形机构等场所,用 于帮助产后妇女进行盆底修复,解决皮肤松弛、身材走样、产后妊娠纹等产后常见问题。 根据不同分类标准,产后康复设备可分为多个类别(见图 2-1) : (1)根据产品功能差异,产后康复设备可分为盆底康复设备、产后恢复设备:盆底 康复设备: 通过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技术协助用户锻炼盆底肌, 使受损肌肉与神经逐渐恢复的 产后康复设备,代表生产企业包括杉山医疗、麦澜德等;产后恢复设备:通过电刺激或磁 疗协助产后妇女恢复身材与形体的产后康复设备,可细分为胸型矫正仪器、祛妊娠纹仪器、 髋骨调理仪器等,代表生产企业包括恒达科技、德佳智联等; (2)根据使用场景,产后康复设备可分为医疗专用器械、非医疗设备、家庭设备: 医疗专用器械的研发生产需要企业获得医疗器械证书,产品价格在 15-25 万元区间,医疗 专用器械占产后康复设备市场比重约 45%;非医疗设备主要面向月子会所、产后管理中 心等院外产康机构,产品价格在 30-45 万元区间,非医疗设备占产后康复设备市场比重约 45%; 家庭设备是企业针对家庭用户研发的小型、 便携式产后康复设备, 产品价格在 800- 5,000 元区间,家庭设备占产后康复设备市场比重小于 10%。 图 2-1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分类 9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从 2008 年开始萌芽,经历 11 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经营业态 与庞大的消费群体,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萌芽、 快速成长、 高速渗透三个阶段 (见图 2-2) 。 图 2-2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 萌芽阶段(2008-2011 年) 2008 年, 法国杉山医疗、 加拿大 Thought Technology 等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开始在中10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国市场销售多功能产妇按摩床、 盆底肌康复仪等产后康复设备,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进入 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 产后康复设备市场以国际品牌产品为主, 中国本土企业主要承担代理 销售业务,如伟思与加拿大 Thought Technology 建立了长期代理合作关系。国际企业与 中国本土企业在中国各地推广产后康复设备与盆底康复诊疗技术, 大幅提高了中国医疗机构 与消费者对产后康复的认知水平。 (2) 快速成长阶段(2012-2016 年) 2012 至 2016 年,产后康复设备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市场普及度快速提高,行业进入 快速成长阶段。 在产品方面, 中国本土企业积累了足够的研发经验与临床数据, 陆续推出适 合亚洲女性群体的产后康复产品, 如伟思推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 麦澜德推出盆底康复治 疗仪等,而国际品牌由于产品缺少创新,市占率逐渐降低。在需求市场方面,产后康复设备 在医院的渗透率快速提高,拉动产后康复设备整体需求增加。 (3) 高速渗透阶段(2017 年至今) 2017 年起,月子中心、产后恢复等产康机构快速发展,推动产后康复设备需求进一步 上升, 产后康复设备的人群普及率持续提高。 在产品方面, 产后康复设备的性能参数逐步提 升, 设备协助使用者进行诊断筛查与治疗的时间不断缩短, 同时轻小便携的家庭产品进入产 后康复设备市场。 在需求市场方面, 主力消费群体由医院向产康机构转移, 家庭用户需求快 速增加,行业进入高速渗透阶段。 2.3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产业链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的产业链分为原材料供应、 生产制造、 销售与消费四个环节 (见 图 2-3) 。其中,产业链上游的主要参与者为芯片、屏幕、五金零部件等原材料与硬件供应 商; 产业链中游生产制造环节的参与主体由品牌商、 代工厂构成, 负责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11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产组装;产业链下游包括销售与消费两个环节,销售主体有品牌商、代理商,主要消费者包 括医院、产康机构、家庭用户。 图 2-3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产业链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3.1 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与利润分配 产后康复设备以经销为核心销售渠道, 主要销售终端包括产康机构与医院。 产后康复设 备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与利润分配呈现以下特征(见图 2-4) : (1)产后康复设备生产 总成本占销售终端价格比重的 15%-20%; (2)经销商的利润分配比重较生产商更大; (3) 由于不同销售终端的产品售价不同, 各类产品的利益分配结构存在差异。 经销商在非医用设 备中的获利更高,利润占比为 80.0%,显著高于医疗专用器械的 65.0%。 图 2-4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利润分配(以市场销售均价作为总值) 12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3.2 上游分析 产后康复设备的软件设计直接决定产品性能与功能, 通常由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自主设 计,因此行业上游仅包括原材料与硬件供应。产后康复设备产业链上游涉及化工、机电、电 子、五金等多个行业,参与主体包括外壳机箱供应商、电极等耗材供应商、五金零部件供应 商、传感器供应商等。由于原材料与硬件供应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集 中度低, 代表企业如徐州万丰工贸、 江苏泽康医疗等。 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通常选择企业所 在城市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原材料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 2.3.3 中游分析 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产业链中游是生产制造环节, 参与主体包含品牌商、 代工厂。 品牌商 在行业内扮演多重角色, 同时负责产后康复设备产品研发、 生产组装、 品牌推广与部分产品 销售。 拥有超过五年产后康复设备市场运营经验的专家表示, 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的成本主 要由原材料采购成本、 生产制造成本、 研发与运营成本、 销售成本四部分构成 (见图 2-5) 。13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其中,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最大(约 40%) ,其次是销售成本(约 30%)与研发运营成本 (约 20%) ,最后是生产制造成本(约 10%) 。伴随着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材料采购 成本占比将下降,而销售成本将增长。 图 2-5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成本构成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少数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由于生产设备受限或产能不足, 会委托本地 OEM 或 ODM 代 加工企业进行外协加工。 产后康复设备外协加工主要包括整机注塑、 电极焊接等环节, 代加 工市场竞争充分,OEM 与 ODM 企业议价能力较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更弱。 2.3.4 下游分析 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产业链下游包括销售与消费两个环节,销售主体有品牌商、代理商, 消费主体包括各级各类医院、 产康机构、 家庭用户。 不同规模的品牌商与代理商由于资金能 力、毛利率标准存在差异,议价能力各不相同。 在销售渠道方面, 品牌商针对医院、 产康机构、 家庭用户消费主体采取差异化销售策略: (1)医院:品牌商主要通过招投标销售渠道对接医院消费客群。在招投标销售中,由 代理商协助企业参与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企业主要负责提供技术知识与相关材 料, 代理商负责与招标方谈判并确定具体合作细节。 由于医院是产后康复设备的主要消费市14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场, 因此招投标销售成为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 此类销售渠道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约 50%; (2)产康机构:品牌商针对产康机构消费客群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策 略。 在经销销售渠道方面, 品牌商根据销售区域特征, 与目标销售省份的经销商签订总代理 商、 战略代理商、 特约代理商等合作方式, 不同层级代理商的销售任务、 提货价格各不相同, 此类销售渠道营收占比约 30%;在直销销售渠道方面,部分大型产后康复设备生产企业设 立了销售部,直接对接产康机构客户,线下直销渠道营收占比约 10%; (3)家庭用户:家庭类产品主要通过线上销售渠道售卖,此类销售渠道营收占比小于 10%。 2.4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 基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妇幼健康保障工程、 鼓励企业进行医疗器械创新的背景, 产后康 复设备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增长状态呈现两大特征(见图 2-6) : (1) 整体规模: 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 (按终端销售额计算) 由 2014 年的 9.2 亿 元快速增长至 2018 年的 39.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43.9%; (2)细分市场规模:2014 至 2016 年,各级各类医院是产后康复设备的主要消费机 构,医用产后康复设备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7.2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6 年的 16.3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 50.5%;2017 至 2018 年,产康机构需求市场快速增长,产康机构需求市 场规模占比直线上升, 截至 2018 年, 产康机构需求市场规模占产后康复设备整体规模比重 已超过 35%。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能够保持快速增长, 主要受到四点因素的驱动: (1) 二孩政策全 面开放,产妇数量持续增长,直接带动产后康复行业需求增长;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 医疗保健支出增长,推动产后康复服务与设备市场扩大; (3)产后保健知识普及,拉动产后15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康复设备消费增加; (4) 产后康复设备具有高投资回报率, 吸引产康机构增加产后康复设备 投入。未来,在优生优育观念逐步普及、各类产品不断升级的前提下,产康机构消费者与家 庭消费者对产后康复设备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中国产后康复设备市场将以 29.7%的年复合 增长率高速增长,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44.8 亿元(见图 2-6) 。 图 2-6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按终端销售额计算) ,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3.1 驱动因素 3.1.1 二孩政策全面开放,产妇数量稳定增长 中国二孩政策全面开放,直接促进孕产妇总数增长。2011 年起,中国陆续颁布“双独 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2015 年 10 月,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正式实施全 面二孩政策。计划生育的逐渐放开刺激了居民二孩生育意愿,新生婴儿总人数由 2011 年 1,604 万人上升至 2017 年的 1,723 万人,反映出孕产妇总人数呈稳定增长状态;中国二孩 婴儿占新生婴儿总人数比重从 2011 年的 29.3%上升至 2017 年的 51.8%,反映出二次生16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育的孕产妇人数占比增加(见图 3-1) 。孕产妇是产后康复设备的终端消费群体,孕产妇人 数的稳定增长带动产后康复设备消费数量持续增加。 图 3-1 中国新生儿人口数量与新生儿二孩占比,2011-2017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一方面促进孕产妇数量增加, 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后康复消费人群比 例: (1) 二孩政策提高了初次生育女性人群的二孩生育意愿, 初次生育女性人群为降低再生 育风险,更加重视初次生育后的产后康复; (2)二孩政策鼓励了部分 35 周岁以上产妇进行 再生育, 高龄产妇较适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贫血、 产后高血压等不良症状, 因此这一人群参 与产后康复的主动性更强烈。 初次生育与再生育产妇的产后康复意识增强释放了产后康复服 务需求,带动产后康复设备需求上涨。 3.1.2 居民消费能力快速增长,产后保健服务逐渐普及 居民消费能力逐年提升, 推动居民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支出金额上升。 2014 至 2018 年,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67 元上升至 28,228 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8.8%;同时,中 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 2014 年的 1,045 元上升至 2018 年的 1,685 元, 年复合增 长率达 12.7%(见图 3-2) 。产后康复作为重要的康复治疗与保健服务,行业受居民人均医17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大, 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 直接促进产后康复设备与服务的 消费总量提高。 图 3-2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014-2018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妇幼医疗机构与协会共同推进产后保健规范化服务, 拉动产后康复服务需求、 医疗 专用产后康复设备消费增加: (1)推动产后访视服务:2014 至 2018 年,各省市医疗机构 大力推进免费产后访视服务, 例如: 山东高密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免费接送、 产后访视等服务, 仅 2017 年已产后访视 8,874 人次;四川、重庆、江西等多省份妇幼保健院定期开展家庭式 产后访视服务。截至 2018 年,中国产后访视率已达 93.8%,产后访视服务不仅增强了居民 对产后康复的重视程度, 而且督促了产后出现不良症状的产妇及时接受产后康复治疗, 拉动 产后康复服务渗透率提升; (2) 增加医用产后康复设备: 为满足居民持续增长的产后康复服 务需求、 提高产后康复服务规范化程度, 各级医疗机构增加了盆底康复、 乳腺保健等产后康 复设备采购数量,医用产后康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7.2 亿元上升至 2018 年的 22.2 亿元。 18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3.1.3 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产康机构增加产后康复设备投入 产后康复设备作为月子会所、体外塑形等产康机构的主要使用设备,渗透率逐年提高, 非医疗类产后康复设备需求市场不断扩大。 截至 2018 年, 拥有产后康复设备的产康机构占 比已超过 70%,产康机构增加产后康复设备购进数量的主要原因在于(见图 3-3) : (1)需 求导向:与医疗机构不同,产康机构主要定位高端消费市场,种类丰富、功能完善、品牌口 碑良好的产后康复设备成为吸引高消费人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产康 机构通常会采购多台具有专业功能的产后康复设备, 为消费者提供盆底修复、 乳腺疏通、 身 材恢复等全方面服务; (2) 高投资回报率: 产康机构能够运用多类型产后康复设备提供定价 更高的物理治疗服务。产康机构以套餐为主要销售模式,将物理治疗与人工理疗捆绑销售, 提高套餐价格。产康机构运用产后康复设备进行单次诊疗的时长约 30-45 分钟,单次物理 治疗的平均价格在 400-600 元区间,机构能够在数月时间内赚取设备投入成本。市场需求 与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产康机构增加产后康复设备投入,推动产后康复设备销量增加。 图 3-3 中国产康机构增加产后康复设备购进数量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9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3.2 制约因素 3.2.1 公立医院采取限价管理 公立医院对产后康复服务与设备进行限价管理, 降低了行业参与者整体营收, 对产后康 复设备经销商与生产商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公立医院的限价管理主要包括产后康复治疗服务 价格、医疗器械购进价格两方面(见图 3-4) : (1)服务价格受限:为满足中国民众基础医 疗服务需求, 中国各省市医疗、 物价部门针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制定了统一收费标准, 医院 单次产后康复治疗服务的收费价格在 100-200 元区间,远低于产康机构收费价格。治疗服 务价格局限了公立医院妇产科的科室收入, 限制了医院对产后康复设备的投入经费增长; (2) 器械购进价格受限: 各省市物价局对医疗器械销售价格采取限价管理, 例如: 2015年5月, 安徽省对医疗器械、医用耗材进行限价管理与集中招标采购,美敦力、乐普等 27 家企业对 产品价格进行下调;2015 年 6 月,上海物价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保险办公室 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公立医疗机构等医疗器械价格行为的通知 (以下简 称“ 通知 ” ) , 通知规定医疗器械定价不能超过 5%的加价率。 图 3-4 限价管理降低行业参与企业的利润水平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4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政策分析 产后康复设备作为协助妇女进行产后康复治疗的主要器械, 行业与大健康、 医疗器械等20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码19RI0842 相关行业相互影响、协同发展。2016 至 2018 年间,支持母婴健康产业发展、鼓励医疗器 械生产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陆续颁布, 医疗器械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日渐趋严, 直接促进了产 后康复设备产品向高品质升级,政策对行业整体影响呈现利好状态。 行业支持性政策从推进妇幼健康保障工程、 支持医疗器械创新两方面切入 (见图 4-1) : (1)推进妇幼健康保障工程:2016 年 10 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健康中 国 2030”规划纲要 , 明确将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划为重点任务, 同时提倡优生优育计划, 鼓 励各省市机构为孕产妇提供生育相关的免费医疗保健服务;2017 年 7 月, (原)国家卫计 委公布 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 “ 通知 ” ) , 通知 通过严控筛查、 高危专案管理、 建立督查机制等方法保障孕妇健康。 妇幼健康保障工程提高了生育医疗保健 服务质量与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度,将进一步提升产后康复设备的市场需求; (2)支持医疗器械创新:2017 年 5 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 “十 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将推动医疗器械创新突破作为重要建设任务,围绕医 疗器械的技术突破、产品开发、产业培育制定了具体目标;2018 年 5 月,国家药监局发布 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文件针对创新器械制定了特别审批程序,加快了创新类 医疗器械的注册速度,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图 4-1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支持性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