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电话 : 010-85679696 传真 : 010-85679228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 2 号 PICC 大厦 17 层 邮箱 : lianhelhratings 网 址: lhratings 2020年 9月 9日 第 01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主权部 摘要 新冠疫情 令全球所有地区陷入罕见的同步“新冠衰退”。为应对疫情对经济及民生的冲击,各国政府及央行、监管机构出台了各项措施,涵盖了财政、货币金融以及汇率和国际收支 等各个方面 ;从规模看,各国的应对措施总规模已 达到近 11 万亿美元 , 发达经济体 应对疫情的支出水平更高,而 新兴 与 发展中 经济体 受限于 财政空间 等 支出规模明显较低。 伴随疫情之下产出和收入的急剧收缩以及庞大的应对措施的财政支出,各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也出现了激增的趋势。主要经济体方面, 美国 应对疫情的高额支出将令财政赤字飙升,政府杠杆率进一步上行,长期低利率环境累积的企业债务负担将面临持续加压;欧洲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 使得 各国债务水平飙升,政府债务再次达到历史峰值; 日本 推出天量国债发行计划为应对疫情融资,公共债务将继续飙升; 新兴经济体 在疫情冲击之下自身内外部脆弱性被放大,但近期美元流动性增强及美元指数回落有利于缓释其债务风险。 同时,新冠疫情也令各国的经济增长前景面临前所未 有的挑战。具体来看,美国遭遇经济坠崖式下跌,中长期可能迎来“低迷十年”;欧洲疫情加剧经济困境,叠加深层次分歧未解,中长期将呈现“不均衡”复苏之势;日本在疫情之下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中长期内“负增长”或成为常态;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方面,中长期内复苏走势仍将呈现分化,中国较早摆脱疫情危机,经济恢复稳健增长,但部分 新兴与 发展中经济体仍然困局难解。就 经济恢复增长的韧性 而言 ,由于 发达经济体 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高端服务业发展更为成熟,危机冲击之下恢复增长的路径更为明晰,预计 恢复增长的韧性 仍将强于新兴与 发展中经 济体;中国凭借稳定的制度优势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将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锚”。 从疫后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看, 受累 于融资需求短期 内 难以完全修复以及资产质量面临的压力逐步显现,全球主要国家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将面临考验;疫情令 全球产业链脆弱性进一步凸显 , 未来国际合作将更多地从优势互补的经济利益转为价值观 认同以及“国家安全”出发,产业链可能出现缩短和垂直化的倾向;疫情加大了经济政治化现象,各国保护主义进一步增强,地缘政治风险呈现上升趋势;虽然疫情令传统的线下服务业遭受重创,但也催生出一批新的热门产 业,互联网新业态、医药、高新技术等行业均有望迎来迅猛发展; 区域 间 紧密合作的趋势 将 加速 , 将逐步取代国际多边体系 ,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区域合作体系将与西方集团为主导的体系平行共存。 第 02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正文 新冠疫情 使全球所有地区将陷入罕见的同步“新冠衰退”。 2020 年,全球将经历罕见的“新冠衰退”。 6月 24日, IMF发布了对全球 2020年的经济预测更新报告,与4月的预测相比 明显 更为悲观 (见图 1) 。 IMF预计 , 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4.9%, 较 4 月的预测 调 低 1.9 个百分点 。 与此同时 ,自大萧条以来, 全球各地将首次同步陷入衰退 。 根据 IMF的预测 , 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幅度较大, 2020年经济增长率预计 仅 为 -8.0%, 较 4月预测降低了 1.9个百分点 ; 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 2020年全年增长率约为 -3.0%,较 4月预测降低了 2.0个百分点 , 不包括中国增长率预计 约 为 -5.0%。 图 1 IMF 对 2020 年经济预测对比 数据来源: IMF 图 2 2020 年 -2021 年 各主要发达及 新兴与 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测( %) 数据来源: IMF 第 03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一、 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 1. 疫情中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宏观政策比较 疫情 暴 发以来 , 全球各 国 政府及央行 、 监管机构纷纷出台各项政策 和 措施 ,以 应对疫情对经济及民生带来的冲击 。从各国出台的政策类型来看,主要涵盖了财政、货币金融以及汇率和国际收支方面的政策。 财 政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政府对 暂时失业的雇员发放就业津贴 以及 延长带薪休假日期 、向公民 /家庭直接发放现金、对企业进行补贴或提供贷款担保、允许企业暂缓 /免于支付税收和社保以及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支出等方面; 货币和宏观金融 措施主要包括降息、扩大资产购买、为金融机构 /政府提供设立流动性支持机制、放宽对银行 业的监管要求以及允许企业和个人暂缓偿付贷款等; 汇率和国际收支 措施主要包括在经济波动及外部冲击加大的情形下允许汇率灵活调整,国家对外汇进行干预和放宽投资限制等。从各国 采用政策的共性 特征 来看,财政政策方面,对雇员发放津贴及暂缓企业缴纳税款、社保两项措施应用更为普遍;货币金融政策方面暂缓偿付贷款、放宽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及设立流动性支持机制则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相比之下汇率和国际收支方面的措施仅有少数国家实施,普遍性较小。 表 1 各国应对新冠疫情政策一览 注 : 信息为自 3 月疫情在各国陆续爆发以来直至 截至 2020 年 8 月 14 日期间统计 ; 数据来源 : 联合资信根据 IMF Policy Responses to COVID-19 整理 第 04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根据当前估计,目前全球各国宣布的财政措施的规模达到近 11万亿美元, 其中 约50%是额外的支出和损失的收入 ; 另 50%为 流动性支持,例如贷款、注资和担保(包括通过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 以 维持现金流、限制公司破产。 从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 与发展中 经济体出台政策规模 来看, 发达经济体 应对疫情的支出水平更高 。 疫情暴发以来 ,发达经济体各项应对措施的总支出规模 1占 GDP的比重已达到了 19.8%。从主要发达经济体样本看,美国支出的规模最大,达到了 3.0 万亿美元 , 占 GDP 的比重为 14.9%;德国的支出水平最高 , 占 GDP 的比重高达 40.9%。除加拿大外,主要发达经济体应对疫情的支出水平均超过了 10%。而相比之下,除中国外( 7050亿美元 ),主要新兴 与发展中经济体疫情应对措施的支出规模普遍较小(均不足 2000亿美元),新兴 与 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支出的平均水平 仅约为 6.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疫情高峰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发展中 国家的疫情发展相对较为平缓,另一方面也与发展中及新兴经济体在疫情冲击下财政支出的空间更为有限相关。 图 3 各国为应对新冠疫情财政支出规模及占 GDP 比重 数据来源: IMF Fiscal Monitor 2. 疫情中各国采取的宽松政策对主要经济体财政及债务的影响 伴随疫情之下产出和收入的急剧收缩以及庞大的应对措施的财政支出,各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也出现了激增的趋势。从全球范围看, 2020 年 , 预计全球 总体财政赤1 统计为疫情以来截至 2020年 6月 12 日 ,按“ 额外的支出和损失的收入 ”和“ 贷款、注资和担保 等 流动性支持规模”规模相加统计。 第 05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字与 GDP 的平均比例将飙升至 14%,较 2019 年 高出 10 个百分点 ; 全球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超过 101%的历史新高 相比一年前陡增 19个百分点 。 2020年,发达经济体总体财政赤字占 GDP 的平均比重预计将扩大至 16.6%,较 2019 年高出 约 13个百分点,政府债务占 GDP的比重将超过 130%。 图 4 2020 年 和 2021 年 各主要发达及 新兴与 发展中经济体 财政赤字 预测( %) 数据来源: IMF 图 5 主要发达及 新兴与 发展中经济体 政府债务水平及预测 数据来源 : IMF 美国 : 应对疫情的高额支出将令财政赤字飙升,政府杠杆率进一步上行,长期低利率环境累积的企业债务负担将面临持续加压 第 06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本次 美国 应对疫情的支出 规模 全球 最大,达到了 3.0 万亿美元 , 占 GDP 的比重 为14.9%。从货币政策看, 美联储于 2020 年 3 月 15 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同时启动 7000亿美元量 化 宽 松 措施; 3月 23日宣布无限量量 化 宽 松 措施,无限制收购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住房抵押贷款( MBS)。截至 7 月底,其资产负债表达到 7 万亿美元,比疫情前增加了 2.7万亿美元。在财政措施方面,联邦政府 已 先后出台四轮纾困措施。 3月 6 日,美国通过第一轮 83 亿美元救助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医疗卫生部门抗疫。 3月 18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二轮救助计划的法案,规模约 1920亿美元。这项法案被命名为 “ 家庭优先冠状病毒应对法案 ” ( FFCRA)。 3月 25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三轮救助措施,总额 2.2万亿美元。 4月 23日,美国国会继续通过了总额达 4840亿美元的第四轮救助措施 “ 薪资保障计划和医疗强化法案 ” ,主要为小企业和医疗防疫增加支出。 2020 年 年初至 7 月末,由于疫情的暴发及各项居家隔离措施导致生产消费受损,美国的 财政收入仅为 20.2 万亿美元, 而由于大规模的疫情纾困措施的实施,财政支出却高达 44.7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飙升(见图 6)。而由于长期的财政赤字,美国政府债务问题本以由来已久。截至 2020年 6月末,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达到 26.5万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 2020年第二季度 美国 GDP的 136.4%。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也一路上行, 2019年超过了 100%。 图 6 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 Wind,联合资信整理 第 07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而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美国除政府债务迅速上升外,非金融企业杆杠率也创 下了 2008年以来新高。 2019年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 74.9%,已经超过 2008年经济危机水平。 疫情中的大量宽松政策,无疑使非金融企业的杠杆进一步提升。 若疫 情持续冲击生产、需求和全球供应链供给、流转,企业现金流可能面临进一步紧张 , 流动性将再次承压。 图 7 美国各部门杠杆率 数据来源: Wind,联合资信整理 欧洲: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将令各国债务水平飙升,政府债务再次达到历史峰值 欧洲各国为应对疫情采取 了 大规模 的 财政、货币纾困措施 。货币政策方面,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3月以来欧洲央行不断加大货币政策刺激力度,动用紧急资产购买计划、长期再融资操作等组合工具 ; 6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以超出市场预期的力度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包括扩大紧急资产购买计划规模至 1.35 万亿欧元,购债至少持续至 2021年 6月。 主要财政政策方面, 欧盟提出了一项 2021-2027年的额外支持计划,规模为 7500亿欧元(占欧盟 GDP的 6%), 以 降低疫情对成员国债务可持续性的不平衡影响。 6 月,德国宣布了支持经济复苏的 1300 亿欧元 的 全新一揽子计划。 主要欧洲国家疫情应对措施的 规模 接近或超过了 GDP 的 15%,预计 2020 年欧元区财政赤字水平将飙升至 11.7%,同时这 会使得各国债务水平飙升,并增加金融系统压力。 根 据各成员国公布的经济刺激措施, 2020年 欧元区整体政府债务水平占 GDP比重将从目前的 86%左右上升至 100%以上,超过欧债危机后 2014 年达到的 92.8%的最高水平。其中,希腊公共债务占其 GDP的比重将超过 200%,意大利将 超过 160%, 葡萄第 08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牙将达到 130%,法国和西班牙则分别在 120%左右。 使本就债台高筑的有些欧洲国家债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主权债务的脆弱性在疫情中变得摇曳不定 。 图 8 欧盟主要国家政府债务水平 数据来源: Wind,联合资信整理 日本 :推出天量国债发行计划为应对疫情融资,公共债务将继续飙升 日本政府出台的应对疫情的各项措施规模已超过了 1.5 万亿美元 ,达到了 GDP 的35.3%,在主要经济体中其支出水平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财政政策方面,日本于 4月推出紧急经济政策, 总额在 108万亿日元(约合 7万亿人民币), 占 GDP的比重达到了 20%, 成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 刺激政策,主要用于 弥补个人和企业延后缴纳税款和社会保险费用 以及为 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个人和中小企业 发放现金补助。日本政府 5月 27日又推出第二次 财政 补充预算案, 预算规模将由 102.7 万亿日元扩大至 160 万亿日元 , 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 。货币政策方面, 4 月 27日,日本央行在最新利率决议中继续维持 -0.1%的基准利率不变,并宣布将购买无限量的日本国债,之前日本央行的国债购买目标为每年 80万亿日元(相当于 GDP的 14.4%)。 为了应对疫情进行融资,目前 日本政府 已 将截至 2021 年 3 月财年的债券发行计划提高至 212.3 万亿日元 ( 约合 2万亿美元 )的 天量规模 , 其中 短期国债几乎占了增量的四分之三。 鉴于日本疫情出现反弹,经济复苏乏力可能会促使政府出台更多刺激措施。 然而,外 国需求饱和 加上市场担心 日本政府 会发行更多债券以支持财政措施, 均 令 日本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至零以上 , 2020 年和 2021 年预计 日本 财政赤字将大幅扩大,公共债务将显著增加 ,政府债务率或将大幅上升 30个百分点至 268%的高位 。 第 09 页 新冠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影响几何 ? 图 9 日本政府债务及财政赤字 数据来源: 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 10 日本 10 年期国债基准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 : Wind 新兴 与发展中 经济体 : 疫情冲击之下自身内外部脆弱性被放大,但近期美元流动性增强及美元指数回落有利于缓释其债务风险 由于财政空间有限, 新兴 与 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支出 规模占 GDP比重 的平均水平仅约为 6.1%,从主要国家的宏观措施看, 随着经济活动开始复苏,中国继续侧重于 对疫情之下脆弱的 公司和家庭 进行支持 ,措施包括扩大社会安全网、扩建医疗场所以及数字基础设施 等 。 印 度推出了流动性支持(占 GDP的比重为 4.5%),措施包括为公司和农民提供贷款和担保,以及为金融机构和电力部门注资 ; 南非临时扩大了失业支持和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