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军民融合 背景 下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建设路径研究CONTENTS目 录军民融合蓄势待发民参军的市场分析0102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建设新机遇03PART 1军民融合蓄势待发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指的是军工技术(国防工业)、军工人才及军工需求与民用技术(民用工业)、人才及需求之间的融合,两方面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最终实现富和强的统一。2015年 3月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2017年 1月 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习近平主席担任委员会主任 。2016年 3月 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 指出:到 2020年,基本形成“六大体系”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动员体系军用领域民用领域人才 技术资金 原材料通用军用技术民用化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民营资本参与军工研发提升军品研制效率军转民民参军多领域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人才培养领域与军队签约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高校已达 118所 ,大多数为“ 211工程”和“ 985工程”院校;累计招收选拔国防生 10余万人 。军队保障领域军人岗位:精减 2.3万个职工:精减 14.9万人各类保障机构(食堂、军人服务社和营房维修队):撤销 6200个事业单位:减少 3115个超过 60万 官兵的饮食保障由地方餐饮公司提供由社会提供军队 96%的被装物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民参军”方面:在国防科工局批准的许可证单位中,民口单位占比超过 2/3,其中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 1/3。“军转民”方面:各军工集团共生产五十大类、约 1.5万种 民品,民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由 20世纪 70年代末的 10%上升至目前的 72 -8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是军民融合的重点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四个领域中,重点是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 的军民融合。人口规模除去军队装备采办系统人员,目前国防科技工业从业人员规模已 超过 200万人 ,其中军品科研生产人员接近一半。经济规模 国防科技工业军品科研生产价值总量每年高达 数千亿元 ,而其他三个方面很少,仅为几千万或几个亿。国防科技工业不仅是我军武器装备和实战能力的提供者、支撑者和维护者,更是国家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国家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战略高地。战略地位因此,解决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军民融合,就解决了军民融合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民参军的重点关注领域。PART 2民参军的市场分析军工行业准入逐步放开,民参军企业快速增加军工行业之前存在进入门槛较高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需要取得军工四证 ,最终进入装备承制单位目录周期一般为 2-3年,同时,各领域、各部门甚至延伸到军工企业层面,都设置了相应的门槛,装备研制生产没有实现集中统管。现阶段行业准入逐步放开 。随着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减少许可审批范围, 新版许可项目比旧版减少 62%,推动了军工开放,加快吸纳民营企业进入装备生产和维修领域。截至 2016年 3月,我国已有 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期增加 127%。军工四证 主管部门 认证周期 有效期 说明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国军标认证)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委员会6个月 4年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条件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的前提,军方出具推荐意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证书(保密认证)国家保密局、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7-9个月 5年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条件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的前提,军方出具推荐意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书(许可证认证)国防科工局负责、征求解放军总装备部意见10-12个月 5年 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法律许可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名录认证)解放军总装备部 10-12个月 4年 直接向军方提供权利的基础线上信息平台搭建完成,将有力突破信息不对称由于装备采购大部分由国有军工企业完成,受制于保密等因素,军民间未建立权威、畅通的信息交互机制,这是民参军的障碍。目前线上信息平台搭建完成,实体对接服务平台建设逐步跟进,民营企业通过对接相关政府机构、参与军工博览会、承担军工集团外协项目等多种途径推介自己,走出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建立了完整的信息获取渠道集团分工明确市场垄断长期缺乏竞争以依靠订单和标准采购方式解决技术难题信息不对称对市场、需求信息掌握不足或滞后需求导向模糊通过非制度化渠道如私人关系获得信息成本高难以通过技术转让获得市场准入装备采购部门不了解企业科研生产能力致使参与度低国有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四个维度的民参军程度分析民参军程度根据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2016 ,我国的军民融合度在 40%上下 ;由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虽然在国防科工局批准的许可证单位中,民口单位占比有了明显提升,但尚不能满足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民参军企业仍为中小企业为主;2014年以来,上市公司收购的民参军标的共 24个 案例(不包括北京信威), 2015年平均净利润规模4714万元 。净利润规模大于 1亿元的有 2家 ;在 7000万 -1亿元的仅有 4家 ;其余 18个案例平均净利润规模 2868万元 。军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多以生产元器件、零部件为主;部分民企的技术水平已超过军工部门,但涉及关键子系统较少,总体装配集成等更少;现阶段直接涉足核心和总体还不是很现实;可行的领域:电子元器件、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由配套供应商逐步过渡到生产骨干、核心军品领域。稳定的军费规模为民参军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假设中国国防预算自 2017年以后以每年 8%的增速稳定增长, 2020年我国军费规模将达到 12863亿元,其中武器装备建设费用占比 1/3左右。假设民参军占比提升至 50%,仅 2020年民参军市场规模或将超过 2144亿元,无限潜力亟待开发。来源:政府工作报告、中源数聚我国国防预算增长情况4%5%6%7%8%9%10%11%12%13%14%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国防费预算(亿元) 增长PART 3民营企业参与军工新机遇机构的完善为民营企业的参与提供机遇设置监管机构可由军方牵头,联合智库、律所、会计所、知识产权机构、评估机构等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设置管理机制,对中介机构的资质、准入、管理进行协调。专业信息发布、咨询、中介、撮合机构智库、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机构、评估机构机构可由目前半官半民的机构改造而来,对其职能进行进一步丰满,承担相应的功能。让这类专业服务机构发挥其专业性与流程优势,开辟新业务线,衔接军民双方需求军工项目的有效信息发布多通过 体制内单位组织的答疑座谈、磋商会议的形式 开展,信息获取渠道无一定之规 ,特别是跨行业、跨地域信息的获取尤为困难,前置手续繁杂、不透明,通过建立相应机构可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参与。“双创”大潮为民营企业的参与提供机遇目前,我国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潮 ,军民融合与创业企业提供了“互为解决方案”的机遇。军工行业可为创业企业提供较为稳定可期的利润与业务前景。创业企业因为产品的多样性、创新性、知识产权来源的多元化(例如购买国外先进知识产权),为军工行业提供体制外的有益补充。无人机领域 无人机的应用想象空间极大,民营企业应研发生产符合军工标准与需求的无人机产品。机器人领域 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领域,针对军事用途,应用前景广泛。VR领域 军事训练、国防教育领域,对 VR技术与产品的需求无疑将会激增,相关 VR行业企业应进行应用开发。可穿戴设备 各军种对于新型信息化单兵作战装具的需求将进化到量产规模,相关企业可将数百万级别的军用可穿戴装备研发、生产作为重点攻关方向。结合机遇重点关注领域只要选对了风口,没有翅膀也能借力、借势飞起来。当前,民营企业可借军民融合提供的“势”与“力”,蓄势起飞!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 48号上海公司:上海市杨浦区国定支路 24号东北公司:沈阳市皇姑区长江南街 3号西南公司:成都市金牛区蜀西路 42号华中公司:南京市建邺区庐山路 168号华南公司: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 18号星汇国际大厦西北公司:西安市西北大学北校区国际合作事业大楼电 话: 010-85271212 010-85271211(传真)网 址: ren-manage邮 箱: gldsjren-manage仁达方略官方微信管理大数据官方微信股票代码: 870311会员入口二维码管理大数据 ( RBD) 会员在线申请入口手机版bigdata.ren-manage/lp/wx1/index.htmlPC版bigdata.ren-manage/lp/1/index.html管理大数据 ( RBD) 会员服务内容 数据提取(海量) 数据分析(专业) 管理培训(实用) 定制报告(深度) 深度会谈(高效) 咨询报告(智能)提供战略描述 、 组织信息 、 管理制度 、 企业文化 、 管理变革等管理大数据 。对管理大数据进行系统思考和深度挖掘。提供战略 、 集团管控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等培训 。提供行业研究 、 专题研究等定制化服务 。进行企业诊断 、 战略管理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的问题分析与方案探讨 。人工与智能化相结合 , 向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管理咨询报告 , 改变现有的管理咨询工作模式 。扫描右侧二维码:中源数聚管理大数据交易平台法律声明本报告为中源数聚 (北京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 报告中所有的文字 、 图片 、 表格均受有关商标和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 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 , 所有权为原著者所有 。 没有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递 。 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办法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践行于管理大数据最前沿咨询电话: 010-85271212 网址 : ren-manag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