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leadleo 2020年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精品报告 概览标签:移动医疗器械、医疗软件、网络安全、云 计算、大数据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 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 未经头豹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 、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 为发生,头豹研究院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头 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头豹研究院”或“头豹”的商号、商标 ,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 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开展商业活动。 报告主要作者:戴辰婧 2020/042 2020 LeadLeo leadleo 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12月发布的移动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移动医疗器械指采用无创移动计算终端实现一项或 多项医疗用途的设备和/或软件。其中移动计算终端指供个人使用的移动计算技术产品终端,包括通用(商业现成)终端和专用(自制医用)终端, 使用形式可分为手持式(如平板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穿戴式(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和混合式(手持式与穿戴式相结合)。 在技术及终端需求的共同驱动下,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销售额统计,2015-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由213.9亿 元增长至48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2.7%。2019-2024年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以27.3%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 将达到1,620.2亿元。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主要受软件技术逐渐成熟、硬件产品不断升级及终端需求居高不下三方面因素驱动。 软件技术与硬件产品共同进步,推动移动医疗器械性能提升 云计算、网络安全等软件技术逐渐成熟,其中,云计算具有降低信息化成本、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业务灵活性、提升服务专业性等优势,与 移动医疗器械结合使用可降低数字化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移动医疗器械通常具有网络连接功能以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或远程控制,存在网络安全风险。云计 算与网络安全技术的进步,对于提升移动医疗器械智能化水平及安全性意义重大。显示屏、电池等重要配件呈快速发展之势,柔性显示屏、锂电池等应用加深 有利于移动医疗器械产品性能指标的提升。 院内院外市场需求居高不下,移动医疗器械发展空间广阔 移动医疗器械体积小、可移动、含有医疗器械软件或本身即为独立软件,因此比传统医疗器械应用范围更广,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一方面,移动医疗器械应 用科室更广泛,在院内适用场景更多。另一方面,移动医疗器械适用于基层医疗与院外医疗,二者受国家政策驱动发展态势向好,推动移动医疗器械行业规模 持续扩张。 移动医疗器械优势突出,推动医疗大数据应用加深 移动医疗器械在数据采集、管理与应用方面具有数据标准化采集、数据集中管理、数据联网应用三大优势,而医疗大数据是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基础,因此, 移动医疗器械厂商能够凭借产品使用过程中获得的大量优质数据实现盈利,同时也将推动医疗大数据应用加深。 企业推荐: 优途科技、东软医疗、康晟健康 报告摘要3 2020 LeadLeo leadleo 名词解释 - 05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 - 07 定义、类型与判定原则 - 07 产品技术要求 - 08 代表产品介绍 - 09 代表产品优势分析 - 10 产业链分析 - 12 行业发展现状 - 17 市场规模 - 18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 19 政策分析 - 19 经济分析 - 20 社会分析 - 21 技术分析 - 22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24 用户B端:市场需求居高不下 - 24 用户C端:接受程度逐步提高 - 25 企业端:布局动力强 - 26 目录4 2020 LeadLeo leadleo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 27 推动医疗大数据应用加深 - 27 低成本化与日常化 - 28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 - 29 竞争格局概述 - 29 企业排名依据 - 30 企业排名 - 31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投资企业推荐 - 33 优途科技 - 33 东软医疗 - 35 康晟健康 - 37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 39 专家观点 - 40 方法论 - 41 法律声明 - 42 目录5 2020 LeadLeo leadleo 移动计算终端:供个人使用的移动计算技术产品终端,包括通用(商业现成)终端和专用(自制医用)终端,使用形式可分为手持式(如平板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 智能手机等)、穿戴式 (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和混合式(手持式与穿戴式相结合)。 移动医疗器械:采用无创移动计算终端实现一项或多项医疗用途的设备和/或软件。 移动医疗设备:采用通用或专用移动计算终端实现一项或多项医疗用途的设备。 移动独立软件:采用通用移动计算终端(含外观改装)实现一项或多项医疗用途的独立软件。 移动医疗附件:采用通用或专用移动计算终端控制医疗器械运行或与医疗器械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设备或软件。 云计算: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用户通过网络按需访问一个可配置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平台、应用软件等)共享池,实现计算资源快速配置且管 理成本最小化。 虚拟化技术:一种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实体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适配器等)的物理划分打破,实现资源池化,使用软件统一智能化调度资源池,实现基 础架构的动态化,实现物力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使用的技术。 柔性显示屏: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变形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超声影像设备:利用超声声束扫描人体,对反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进而获得体内器官图像的医学影像设备。 “两票制”:医疗器械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出厂到医疗机构(医院)只允许开出两次发票,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具一次购销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医 院)开具一次购销发票的政策。 “集中采购”: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各省(区、市)建立的集中采购工作平台开展采购,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平台和统一监管的政策。 综合电商平台: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业务覆盖广泛的电商平台。 垂直电商平台:专注于某一行业的电商平台。 新冠肺炎: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7日被国家卫建委暂时命名。 CFDA: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管食品和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 DR:Digital Radiography,数字X线摄影,以影像增强管为信息载体,接受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经视频摄像机采集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再进行数字化的X线机。 名词解释(1/2)6 2020 LeadLeo leadleo 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症,或者是因病或先天造成的永久性伤害,症状特征复杂,且没有明确的单一病因。 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糖尿病: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主要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可补充原始系统的不足,使手机功能完善及个性化。 名词解释(2/2)7 2020 LeadLeo leadleo8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CFDA,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定义:根据CFDA2017年12月发布的移动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移动医疗器械指采用无创移动计算终端实现一项或多项医疗用途的设 备和/或软件。其中移动计算终端指供个人使用的移动计算技术产品终端,包括通用(商业现成)终端和专用(自制医用)终端,使用形式可分为手 持式(如平板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穿戴式 (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和混合式(手持式与穿戴式相结合)。 移动医疗器械含有医疗器械软件或本身即为独立软件,不含医疗器械软件的可移动、可穿戴医疗器械不属于移动医疗器械。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定义、类型与判定原则 移动医疗器械与移动健康电子产品不存在清晰的划分界线,凡符合医疗器械定义的移 动计算设备或软件属于移动医疗器械 类型:移动医疗器械可分为移动医疗设备、移动独立软件、移动医疗附件三大类。 分类 定义 特点 移动医疗设备 采用通用或专用移动计算终端实现一项或多项医疗 用途的设备 此类产品利用移动计算终端自带或外接的传感器、显示屏等部件实现预期 用途,通常可用于实现或部分实现等效传统医疗器械的功能和用途 移动独立软件 采用通用移动计算终端(含外观改装)实现一项或 多项医疗用途的独立软件 此类产品与传统独立软件相比预期用途相同,主要差异在于软件运行环境 不同 移动医疗附件 采用通用或专用移动计算终端控制医疗器械运行 (即控制型)或与医疗器械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即 数据型)的设备或软件 控制型移动医疗附件作为医疗器械产品的组成部分不能单独实现预期用途, 应随医疗器械产品整体注册;数据型移动医疗附件可以随医疗器械产品整 体注册,也可以单独注册(此时视为移动医疗设备或移动独立软件) 判定原则:移动医疗器械与移动健康电子产品不存在清晰的划分界线,凡符合医疗器械定义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软件属于移动医疗器械。 (1)预期用于健康管理的、目标人群为健康人群的、记录统计健康信息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软件不具有医疗目的,不属于移动医疗器械; (2)预期用于疾病管理的、目标人群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控制驱动医疗器械的、处理分析监测医疗数据/图像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软件具有医疗目 的,属于移动医疗器械 。 移动医疗器械分类9 2020 LeadLeo leadleo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产品技术要求 移动医疗器械不仅性能指标需要达到等效传统医疗器械水平,在网络安全能力、显示 屏性能、环境光抗干扰能力、电池性能、云计算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有严格技术要求 来源:CFDA,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移动医疗器械不仅性能指标需要达到常规医疗器械的技术水平,在网络安全能力、显示屏性能、环境光抗干扰能力、电池性能、云计算服务能力等方面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技 术要求,才可应用于临床。 移动医疗器械技术要求 内容 具体要求 要求原因 要求举例 实现难度 重要性 性能指标 达到等效传统医疗器械要求,并与预期 用途、使用环境、核心功能等相匹配 需具有临床诊疗功效 移动DR需达到传统DR的性能要求,并与使 用环境相匹配 网络安全能力 不同种类的移动医疗器械有不同要求 需具有网络连接功能以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或远程控制,存在网络安全风险 预期用于诊断的移动图像处理软件应当具 有保证健康数据不可得性的功能 显示屏性能 不同种类的移动医疗器械有不同要求 需为使用者提供充足、易于观看的临床信 息,兼顾体积小巧与信息充分 患者端:仅能够向患者提供参考信息; 医生端:向医护人员提供诊断、监护详细 参数信息 环境光抗干扰能力 不同种类的移动医疗器械有不同要求 产品使用环境易发生变化,环境光的变化 易导致医护人员误诊误判 预期用于诊断的移动图像处理软件应当具 有环境光检测功能、显示屏亮度矫正功能 电池性能 不同种类的移动医疗器械有不同要求 产品体积小、重量轻,电池容量有限,电 池续航时间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穿戴式动态心电记录仪的电池容量、续航 时间需经验证可满足临床需求 云计算服务能力 移动医疗器械与云计算结合使用需遵守 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在云计算服务生存周期中保证产品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存在7大风险:用户对数据控制能力减弱 数据所有权面临挑战;数据保护困难 数据残留难以处理;用户与云服务商 责任不清;产生司法管辖权问题;面 临网络安全威胁 使用者需明确所用云计算服务的服务模式、 部署模式、核心功能(数据存储等)、数 据接口(网络协议等)和网络安全能力 (数据加密等) 其它 患者使用的移动医疗器械若有用户界面,应具备产品注册信息用户确认功能; 采用通用终端的移动医疗器械,应具备运行环境开机自检功能; 采用专用终端的移动医疗器械若为无线设备,应符合无线电管理的相关规定; 采用穿戴式计算技术的移动医疗器械,应明确可用性(人机工效学或人因工程)和可靠性的要求 注:重要性评判考虑了是否有替代产品、不能实现对产品基本性能的影响程度两个方面10 2020 LeadLeo leadleo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代表产品介绍 移动医疗器械涉及领域广泛、产品众多,各类产品的代表厂商均有所不同,行业内暂 无全领域覆盖的龙头性企业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移动医疗器械涉及范围广泛,产品众多。目前市场上较为典型的移动医疗器械产品包括:智慧云血压监测系统、智慧云血糖监测系统、智慧云心电监测系统、移动DR、智慧 体温监测、慢病管理平台及远程医疗平台。各类产品均有不同的主要参与产商,暂无全领域覆盖的龙头性企业。 产品类别 移动医疗器械产品 产品图片 产品特点 主要参与厂商 行业特点 移动医疗设备 智慧云 血压监测系统 具备蓝牙、WiFi功能,能够联网 传递、云端保存监测数据 欧姆龙、松下、小米、九安医疗、 鱼跃医疗 起步较早,产品功能简单,与等 效传统器械的差异较小 智慧云 血糖监测系统 具备蓝牙、WiFi功能,能够联网 传递、云端保存监测数据 罗氏、强生、三诺、鱼跃医疗 起步较早,产品功能简单,与等 效传统器械的差异较小 智慧云 心电监测系统 适合随身佩戴,具备蓝牙、WiFi 功能,能够联网传递监测数据 乐普医疗、小米、杭州维灵 起步较晚,如何实现随身佩戴是 早期限制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移动DR 与普通DR功能类似,体积小巧、 便于移动 佳能医疗、蓝韵影像、深图影像 起步较晚,核心零部件成本居高 不下是限制产品普及的重要原因 智慧体温监测 体积小巧,具备蓝牙、WiFi功能, 能够连接手机,同步监测数据 北京睿仁、海尔、杭州维灵 普及率较低,产品功能简单,目 前多用于儿童体温监测 移动独立软件 慢病管理平台 管理患者数据、提示健康风险、 辅助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掌上糖医、医云健康 起步较早,庞大的慢病患者群体 创造了大量需求,发展前景广阔 远程医疗平台 提供在线问诊、在线挂号等服务, 缩短就医时间,提升患者体验 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 起步较晚,中国传统的就医习惯 成为限制产品普及的重要原因 移动医疗器械代表产品及主要参与厂商11 2020 LeadLeo leadleo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代表产品优势分析(1/2) 患者端移动医疗设备具有长期持续记录数据、可查阅完整过往数据及远程监测等功能; 医生端移动医疗设备打破了科室及医疗机构的限制,使患者成为医疗服务中心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移动医疗设备(医生端): 以移动DR为例,比传统DR体积更小,可移动。一方面,移动DR打破了科 室的限制,可配合患者需要在放射科、ICU、妇产科、骨科、急诊等多个 科室之间移动;另一方面,移动DR打破了医疗机构的限制,能够在救护 车、野外、家庭等多个不同场景下为患者提供诊断服务。移动DR使患者 真正成为医疗服务的中心,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无需为了迁就医疗 设备来回移动,移动DR可根据患者需要切换使用地点,是提升医疗服务 质量的重要产品。 移动医疗设备(患者端): 以智慧云血压监测系统为例,在传统血压监测仪的基础上增加了无线蓝 牙数据传输功能,能够将监测数据同步传输至手机,并以图表形式直观 展示血压变化情况。对患者而言,智慧云血压监测系统能够长期持续记 录血压数据,并根据血压变动及时预警,有助于疾病恢复与预防;对医 生而言,在诊断时可以查阅患者过往完整的血压数据,能有效提高疾病 诊断率;对患者家属而言,可远程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实现超越空间的 远程看护。 智慧云血压监测系统与等效传统血压监测仪对比 智慧云血压监测系统 传统血压监测仪 价格水平 1,500+,价格较昂贵 200-1,000,价格相对便宜 数据存储 所有监测数据均可存储,无容 量限制 早期设备不具备数据存储功能 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设备通常 可储存不超过1,000条数据 数据展示 数据展示、图表展示、异常数 据预警 数据展示与异常数据预警 数据查看 可随时调阅过往数据,可通过 手机远程查看亲属数据 仅可在查看上次数据; 具备存储功能的功能的可查看 存储数据 移动DR与等效传统DR对比 移动DR 传统DR 价格水平 等效DR产品价格的1.5-2倍 几十万至百万不等 应用场景 医疗机构放射科、ICU、妇产 科、骨科、急诊等多个科室; 野外、救护车、家庭等 医疗机构放射科、影像中心 使用模式 根据患者情况,直接在当时场 景下接受检查 普通患者:自行前往影像科或 影像中心接受检查; 重症患者:在医护人员协助下 前往影像科接受检查 检查结果 快速出具结果,减少等待时间 人工阅片与AI阅片结合为未来 发展趋势 以人工阅片为主,需要一定的 等待时间12 2020 LeadLeo leadleo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代表产品优势分析(2/2) 患者端移动独立软件能够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全覆盖,助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 生端移动独立软件可辅助医生提高医疗水平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移动独立软件(医生端): 以远程医疗平台(医生端)为例,多为软件或APP形式,一方面为医生搭 建了与患者及其他医生交流的平台,可远程管理患者,辅助患者加速康 复,同时加强优秀医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助力医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远程医疗平台可成为辅助医疗工具,帮助医生实现自动化分 析,并为医生提供前沿、全面的知识库和数据库,医生可根据诊疗需求 随意调阅,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移动独立软件(患者端): 慢病管理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通过诊前、诊中和诊 后三个环节联通,构建慢病一体化病程干预及管理机制,为慢病患者提 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 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 学管理模式。慢病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诊前、诊中和诊后三个环节全覆盖, 并通过持续跟踪提升患者依从性,有效提高慢病管理效率。 慢病管理平台与传统慢病管理模式对比 慢病管理平台 传统慢病管理模式 适用人群 慢病患者及高风险人群 慢病患者 覆盖内容 诊前 诊中 诊后 基本只覆盖诊中环节; 诊前与诊后覆盖率极低 高风险人 群慢病预 防与全人 群慢病诊 疗咨询 在线问诊 定期回访 与长期跟 踪 数据管理 与应用 问诊数据全记录,查阅不受地 点及人员限制; 日常体征监测数据全记录 仅记录问诊数据; 跨医疗机构数据查阅困难 慢病管理 逻辑 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及定期复 诊,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医疗手段使患者暂时恢复 健康状态 移动医疗平台优势分析 简介 优势 远程管理 诊前:提供诊前咨询及疾病预 防咨询服务; 诊中:提供在线问诊服务; 诊后:追踪患者用药及康复情 况,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日常 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实现 诊前、诊中、诊后全覆盖; 可为健康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服 务,拓展业务范围; 通过诊后跟踪指导,提升患者 依从性,提升治愈率 自动化分析 根据患者信息,给出诊断及治 疗建议 提升诊疗方案的合理性,同时 减少医生诊治病人所需时间 前沿资讯 动态更新行业前沿资讯 为医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医 疗信息库 联合会诊 优秀医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 给出治疗方案 通过交流提升医生专业水平, 并且给出更完善的治疗方案13 2020 LeadLeo leadleo 移动医疗设备 集采前 经销为主 集采后 直销比例上升 移动独立软件 直销为主 医院渠道 OTC渠道 药店 早期主流渠道 医药电商 未来主流渠道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材料供应商,包括核心零部件、配件等硬件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移动医疗器 械厂商,包括器械厂商和软件厂商;产业链业链下游包括销售渠道及应用终端。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 核心零部件由专业的医疗器械厂商供应,价格 昂贵,可达百万元 配件厂商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无明显 的头部企业,市场参与者众多。现阶段价格水 平较低,但对移动医疗器械性能影响大 硬件供应商 软件供应商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分析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主要参与者包括医疗器械厂商、 软件厂商及配件厂商 上游 原材料供应商 中游 移动医疗器械厂商 下游 销售渠道及应用终端 B端 医疗器械厂商 软件厂商 患者:慢病患者等,占比超过 90% 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巨大 三级医院:应用最广泛 基层医疗机构:最具发展潜力 第三方机构:依赖移动医疗器械获取数据 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京津冀等地区,现阶 段已形成成熟的产业,市场参与者众多,无明显 的头部企业,议价能力有限,价格仅在万元左右 附加“移动”属性的产品比传统医疗器械加价 50 %及以上 参与者包括慢病管理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等,阿里 巴巴、华为等巨头也开始布局该领域 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目前尚未明确 其它配件 外壳、显示屏、其它电子元器件等 核心零部件 球管、平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等 C端 其它第三方机构 软件厂商、保险公司等 医疗机构 各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14 2020 LeadLeo leadleo 除移动独立软件外,其它移动医疗器械的原材料中,核心零部件仍然是成本占比最大的,例如移动DR的X线球管、平板探测器等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可达到55%及以上。其它 配件价格相对较低,整体成本占比约为30%-35%,但是对移动医疗器械最终性能影响较大。软件价格也较低,占整体成本的比例不足10%,但是是医疗器械实现“可移动”属性 的关键。 来源:国元证券,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上游分析 核心零部件价格高昂、成本占比最高,配件及软件价格较低,是影响移动医疗器械性 能,实现“可移动”属性的关键 部件 类型 厂商/型号 使用厂家 平板探测器 进口 Varian 新黄埔、联影、东软、万东等 Trixell 迈瑞等 东芝 TCL等 国产 万东 万东 上海奕瑞 安健、蓝韵等 江苏康众 - 高压发生器 进口 CPI CMP200 新黄浦、TCL等 EMD 联影、安科等 SEDECAL 贝斯达、迈瑞等 国产 万东 万东 东软 东软 德润特 德润特 X线球管 进口 Varian 联影、安科、新黄浦等 Siemens 迈瑞等 东芝 万东、普朗等 IAE 深图、开普等 国产 杭州万东 安健等 移动DR核心零部件使用情况 移动医疗器械(除移动独立软件) 原材料成本占比,2019年 55% 30%- 35% 10% 核心零部件 其它配件 软件 移动医疗器械电子元配件 供应厂商分布情况,2019年 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决定着移动医疗器械的技术高度。目前,中国大 部分医疗器械厂商不具备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及生产能力,需从其它厂家处外购, 再进行整机组装。具备核心零部件供应能力的厂商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其它配件:配件厂商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无明显的头部企业,市场参与者 众多,议价能力不强。 软件:软件厂商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京津冀等地区,现阶段已形成成熟的产 业,市场参与者众多,无明显的头部企业,议价能力有限。15 2020 LeadLeo leadleo 移动医疗器械厂商包括硬件厂商与软件厂商两类,二者既 独立进行移动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也合作进行新 产品及新商业模式的开发。 (1)硬件厂商: 硬件厂商供应的产品以移动医疗设备为主,代表产品包括 智慧云血压监测系统、智慧云血糖监测系统、智慧云心电 监测系统、移动DR等,不同产品差异较大,主要参与厂商 也有较大差异,尚未出现能同时覆盖多个领域的头部企业。 与功能类似的传统医疗器械相比,移动医疗器械产品的市 场售价可高出50%以上,例如市场零售价约50万元的DR设 备,若增加了“可移动”属性,市场零售价可达到80万元以 上。但是,移动DR与传统DR相比,成本增幅低于10%。由 此可见移动医疗器械厂商具备更高的利润水平,吸引更多 参与者进入该领域。 (2)软件厂商: 软件厂商供应的产品以移动独立软件为主,代表产品包括 慢病管理平台、常规健康管理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等,不 同产品同样差异较大,参与厂商也有较大差异,行业内暂 无能同时覆盖多个领域的头部企业。但是,阿里巴巴、华 为等科技巨头企业正在积极布局移动医疗器械领域。未来, 该类科技巨头企业有望凭借强劲的资金实力,成为移动独 立软件领域的头部企业。 来源:优途科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中游分析 产业链中游市场参与者包括硬件厂商与软件厂商,二者目前均无明显头部企业。未来 伴随科技巨头的加入,软件领域巨头将逐渐显现 产品类别 移动医疗器械产品 主要参与厂商 移动医疗设备 智慧云血压监测系统 欧姆龙、松下、小米、九安医疗、鱼跃医疗 智慧云血糖监测系统 罗氏、强生、三诺、鱼跃医疗 智慧云心电监测系统 乐普医疗、小米 移动DR 佳能医疗、蓝韵影像、深图影像 移动独立软件 慢病管理平台 掌上糖医、医云健康 常规健康管理平台 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 移动医疗器械代表产品及主要参与厂商 移动医疗设备产品工作模式示意 移动独立软件厂商商业模式示意 产品 有线 数据传输 患者 工作站 无线 数据传输 数据库 软件厂商 硬件产品 集中采购产品 患者数据传输 患者16 2020 LeadLeo leadleo17 2020 LeadLeo leadleo 行业下游应用终端包括B端和C端,其中B端包括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它第三方机构,C端包括患者及其它高风险人群。医疗机构采购移动医疗器械用 于临床诊疗,对产品性能及性价比要求较高;软件厂商、保险公司等第三方医疗机构采购移动医疗器械用于数据收集,对产品的数据传输与处理能 力要求较高。C端目前仍以患者为主要应用终端,伴随“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其它高风险人群的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下游分析(1/2) 三级医院及三方机构为移动医疗器械目前最主要的应用终端,未来伴随分级诊疗政策 的推行及“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基层医疗机构及其它高风险人群占比有望提升 应用终端 主要用途 产品核心要求 发展前景 销售利润 应用水平 短期占比 长期占比预测 B端 三级医院 临床诊疗 性能水平 其他级别医院 临床诊疗 性能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 临床诊疗 性价比 其它第三方机构 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 C端 患者 疾病管理 远程医疗 性能水平 性价比 其它高风险人群 健康管理 疾病风险监控 远程医疗咨询 性能水平 性价比 35% 移动医疗器械代表产品及主要参与厂商 13% 2% 30% 18% 2% 25% 15% 10% 25% 15% 10%18 2020 LeadLeo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产业链下游分析(2/2) B端移动医疗设备销售正逐步从经销为主向直销为主过渡,医药电商正逐渐取 代药 店成 为移动医疗设备C端主要销售渠道 不同的移动医疗器械销售至不同的应用终端对应不同的销售渠道。 B端销售渠道: 早期,移动医疗设备多通过经销的方式销售至B端医疗机构及其它第三方机构。“两票制”、“集中采购”等政策颁布后,移动医疗设备流通环节缩短, 直销模式逐步开始替代经销模式。与移动医疗设备不同,移动独立软件多通过直销模式销售至B端客户。 C端销售渠道: 移动医疗设备可通过医疗机构、药店及医药电商三大渠道销售至C端客户。早期,药店为最主要渠道,销售占比超过50%。2016年之后,天猫、京东 等综合电商平台及1药网等垂直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均逐渐成熟,医药电商的重要性程度不断提升,未来有望取代药店成为最主要的C端销售渠道。 产品流 资金流 信息流 移动医疗设备 生产企业 一级经销商 多级经销商 配送企业 各级医院 集中采购前,流通环节多次开票 经销商进行市场推广与业务开拓 集中采购后,移动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可直接供货给各级医院 中国移动医疗设备流通模式19 2020 LeadLeo leadleo 医院 医生 患者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综述发展现状 移动医疗器械企业呈现数量多、类型、无明显头部企业三大发展现状,移动医疗器械 产品呈现类型杂、价格高、普及率偏低及以小创新为主四大发展现状 企业现状: 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参与企业呈现数量多、类型杂、无明显头部企业三大 发展现状: 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移动医疗器械行业参与企业数量超过 10,000家; 类型杂:医疗器械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保险企业、软件供应企 业等多种不同类型企业均在移动医疗器械行业有所布局; 无明显头部企业:移动医疗企业由于产品类型广泛,企业难以实现全 产业链覆盖,各类型企业均在与原有业务相关的领域布局,暂无明显头 部企业出现。 产品现状: 移动医疗器械产品呈现类型杂、价格高、普及率偏低、以小创新为主四 大发展现状: 类型杂:所有类型的传统医疗器械产品附带医疗器械软件均有可能发 展成为移动医疗器械。可实现医疗用途的独立软件也归属于移动医疗器 械范畴。移动医疗器械涵盖范围广泛,产品类型众多; 价格高:移动医疗器械产品价格比等效医疗器械高出50%以上; 普及率偏低:受限于中国居民的医疗观念与医疗习惯,现阶段移动医 疗器械整体普及率仍然较低; 以小创新为主:移动医疗器械产品多在传统医疗器械的基础上增加“移
展开阅读全文